分类

水利工程中的生态问题与生态水利工程

  【摘要】水利工程建设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能够提供大量的电能,方便了农业的灌溉,还能够起到一定防治水患的作用,但是在实际水利工程建设中,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基于此,以下就水利工程中的生态问题与生态水利工程进行探讨。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意义;生态问题


  随着低碳环保概念的不断深入,水利工程建设必须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同时需要探索建设生态型水利工程的方法,合理对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保证生态环境系统良性循环,从而促进水利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阐述了生态化水利工程建设的意义,对水利工程建设的生态问题以及加强生态化水利工程建设的措施进行了探讨分析,旨在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作用。


  1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原则


  首先,保护和恢复多样化河流的原则。每条河流的形状、流水状态、土壤状态都不一,每条河流都具有多样性,因此,在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时不要只是盲目的效仿成功案例,要根据每条河流的特征进行生态水利工程建设,这样能够使河流的独特性和多样性被保留下来;其次,保持和维护河流自我恢复能力的原则;水利工程对河流环境的破坏在一定程度上由河流的自我恢复能力进行恢复,河流的自我恢复能力不仅可以减少水利工程对河流环境的破坏而且还能够减少人们对这种破坏后的人为修复,总而言之,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再次,以修复整个水域生态系统为目标的原则。河流创造的不仅仅是河流生态系统,它与周边的森林、田地、乡村、城市等还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所以在生态环境建设中,要考虑到河流与森林、田地、乡村等要素之间的关系。


  2水利工程建设对于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


  2.1对河流水域的影响


  由于兴建水利工程对于河流形成一定的拦截作用,降低了河水的自由流动,进而降低了河流水体与大气以及土壤之间的交换能力。如果河流中被排入污染物,那么污染物将会很难进行扩散,不利于污染物的分解,同时建设水利工程提高了水体的储蓄量,大大增加了水库周边地区的蒸发量,使得该地区降雨量增多,气候发生改变。


  2.2对生物物种的影响


  水利工程一般都有水温收集设备,在强烈的太阳光的照射下,水库中的水体会快速吸收太阳能,迅速升温。进而导致水库中的水体温度高于河道内的水体温度,这一温度差将严重影响河流中的生态稳定性。再加上兴建水利工程会使得离洪泛区与滩地相互分离,减少了堤防内部的各类植物的生长,使得以草为食的动物大量减少,降低了生物多样性,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再加上兴建水利工程会排放各种污染物,这些污染物被排放到河道中,引起水中生物的大量死亡。


  2.3对社会生态的影响


  兴建水利工程不但大量占用有限的土体资源,这就导致水利工程建设会对库区内的耕地、房屋建筑以及历史古迹造成严重的破坏。前郭县作为一个历史名城,松花江和嫩江分别从这里穿过,同时全国第七大淡水湖—查干湖就位于这里,因此当地很多人都聚居在河流周边。因此兴建水利工程会破坏前郭县的社会生态环境,造成大规模的移民,再加上前郭县民族众多,移民可能会引发严重的民族矛盾。


  3加强生态化水利工程建设的措施


  3.1因地制宜进行水利工程建设


  自然界不存在两条一样的河流,即使对同一河流在不同的区域其特点也不同,因此在进行生态化水利工程建设时必须因地制宜,对该区域进行充分的考察,充分的尊重该河流在该区域的美学价值与自然属性,最终形成最好的生态化水利工程建设方案。对自然河流实施控制是传统的水利工程设计的特征。而生态化水利工程建设,要求水利工程师树立新的理念,放弃传统的控制自然界理念。基于人类不可能依靠自己的力量来控制自然界,所以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才是人生存发展的最终目的。


  3.2加强岸坡防护


  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系统冲击最大的是岸坡防护结构。水陆交错带是水域中植物繁茂发育地,为动物的觅食、栖息、产卵、避难所,也是陆生、水生动植物的生活迁移区,至关重要。因此,岸坡防护工程的设计应从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建设要求出发,采用与周围自然景观协调的结构形式,在满足工程安全的前提下,確保生态和景观的护岸形式多种多样。在典型的岸坡防护结构中,可尽量使用具有良好反滤和垫层结构的堆石,多孔混凝土构件和自然材质制成的柔性结构,尽可能避免使用硬质不透水材料,如混凝土、浆砌块石等,为植物生长,及鱼类、两栖类动物和昆虫的栖息与繁殖创造条件。


  3.3强化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污水弃渣进行妥善处理


  基于生态化水利工程建设的特殊性,可以采取自然沉淀的方法来处理污水弃渣。与此同时,可以通过建立化粪池与简易的厕所来接纳工程施工区域的污水,从而达到防止污水对河流下游的居民造成影响。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还应该考虑弃渣的堆放,必须确保施工区域原有景观在施工完成后能够恢复;首先开挖耕地的表土耕作层,并将开挖出来的表土耕作层做妥善的保管,以便在工程完工后用于覆土使用。


  3.4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施工环境的监测


  对已经或者正在建设的水利工程,应该建立相应的环境监测项目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的建立必须遵循环保的标准。在该指标体系当中对相关监测人员与单位的职责应该做明确的规定,这样出现当出现问题就能及时的找到相关的责任人,使问题得到及时的解决。


  4水利工程开发与生态平衡的有机结合


  4.1水利工程不干涉自然生态物种多样性


  我们在建设适合人类使用的水利工程,其实就是在改造河流周围的环境,不论是植被分布问题还是河道高度角度问题,我们对这些因素加以改动就破坏了原本适应这里生态环境生物的生存,直接影响到了物种多样性,破坏了生态食物链,就会导致当地物种单一、生态种类灭绝的恶性问题。因此,我国环境专家认为水利建设不应该去影响自然生态物种多样性,就是在不大量改造环境的情况下进行施工,在不干涉自然的情况下进行建设,在不破坏自然的情况下去使用。水利工程的建设是为了解决人们的民生问题,但是如果破坏了自然生态就成了舍本逐末杀鸡取卵的行为,是不利于我们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因此,我们在今后的一系列水利工程建设的计划上就要结合自然环境进行考虑,不破坏自然的情况下结合自然进行水利建设。


  4.2降低工程占地面积保护自然环境


  我们常说自然演化是有理可依的,因此自然河道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我国科研人员经过一系列研究发觉这类自然河道是最适合目前河流情况以及周围生态结构的自然性水利工程,因此我们要做的不是破坏原本就存在的河道,而是在原有的自然河道基础上加以少量施工和改造,以达到水利工程的目的。不大兴土木建设水利工程就能减少水利工程的占地面积,从而保护了河道附近的生态环境,并且施工投入更小,效果更好。因此,现在我们的水利工程提倡小而巧,结合自然保护生态。


  5结束语


  我国环境保护形势并不乐观,尤其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河流水域的破坏越来越严重。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采用传统的方式来对水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不仅会加重环境的负担而且还会使水资源问题更加严重,最终使得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影响。而采用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来对水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不仅能够实现了对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而且还保护和尊重了自然生态环境。

上一篇:关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要点分析
下一篇: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