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可以体现作者的总体思路。提纲是由序码和文字组成的一种逻辑图表,是帮助作者考虑文章全篇逻辑构成的写作设计图。其优点在于,使作者易于掌握论文结构的全局,层次清楚,重点明确,简明扼要,一目了然。
第二,有利于论文前后呼应。有一个提纲,可以帮助我们树立全局观念,从整体出发,在检验每一个部分所占的地位、所起的作用,相互间是否有逻辑联系,每部分所占的篇幅与其在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否相称,各个部分之间的比例是否恰当和谐,每一字、每一句、每一段、每一部分是否都为全局所需要,是否都丝丝入扣、相互配合,成为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都能为展开论题服务。经过这样的考虑和编写,论文的结构才能统一而完整,很好地为表达论文的内容服务。
第三,有利于及时调整,避免大返工。在毕业论文的研究和写作过程中,作者的思维活动是非常活跃的,一些不起眼的材料,从表面看来不相关的材料,经过熟悉和深思,常常会产生新的联想或新的观点,如果不认真编写提纲,动起笔来就会被这种现象所干扰,不得不停下笔来重新思考,甚至推翻已写的从头来过;这样,不仅增加了工作量,也会极大地影响写作情绪。毕业论文提纲犹如工程的蓝图,只要动笔前把提纲考虑得周到严谨,多花点时间和力气,搞得扎实一些,就能形成一个层次清楚、逻辑严密的论文框架,从而避免许多不必要的返工。另外,初写论文的学生,如果把自己的思路先写成提纲,再去请教他人,人家一看能懂,较易提出一些修改补充的意见,便于自己得到有效的指导。
祖国的历史长河中有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 我最喜欢的人物就是虎门销烟的钦差大臣林则徐。林则徐写过这两句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个诗句的意思是说:只要是为了国家的利益,我敢于出生入死,绝不为了个人的祸福得失考虑。诗句显示出了林则徐强烈的爱国精神和他销毁鸦片,敢于斗争的精神。
今天,我看了《林则徐》这部电影。电影主要讲述的是英国人想通过向中国贩卖鸦片来牟取暴利,毒害中国人民。而在朝内又有两个对立集团,分别是主张投降的投降派,他们中大多都喜欢吃鸦片;另一个就是以林则徐为首的反抗派。最初的时候,皇上是站在林则徐一边的,皇上传圣旨让林则徐到广州去禁烟,林则徐看到许多人抽鸦片弄得家破人亡,发誓要把鸦片全部销毁,他不负众望,上演了精彩的虎门硝烟。林则徐的行为激怒了英国人,他们派兵来攻打中国,林则徐带领人们在虎门打败了他们。投降派的人怕自己以后再也吃不到鸦片了,就在皇上身边说起了林则徐的坏话,皇上一听就火了,急忙把林则徐调回来,并撤了他的职务。这下子,英国的大批军队又来了,在林则徐的精神影响下,当地老百姓纷纷拿起武器,把英国人赶出了中国。
电影结束了,但林则徐为了国家,为了百姓,英勇斗争的身影还闪现在我眼前。我深深感受大人民力量的伟大,明白了无论何时,只要大家联合在一起,再大的困难也能被克服。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祖国,每个人都应该热爱自己的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以自我为中心,称边远地区为蛮夷,而在19世纪上半期,正是我们眼中所谓的“蛮夷”,他们带着一种全新新的文明,乘着蒸汽军舰,带着廉价商品和新的思想文化观念呼啸而来的时候,古老的华夏文明再也不能傲视它、无视它了。其实文明衰败的根源,主要不在于外部力量的打击,而在于内部机制的退化,因此我们要救民族于危亡,要挽文明于衰微,就必须打开国门迎接民主科学的曙光.让中华传统文明与西方现代文明在碰撞中彼此交融,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