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座谈会上发表的的重要讲话提出了建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宏伟目标和任务,极大地鼓舞和振奋了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学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既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时代精神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趋势。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形成与发展同马克思主义有着最为密切的关系,本质上是以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为起点,并在应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当代中国各种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在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中,伦理学学科无疑具有价值引领、精神凝聚和安身立命之源的意义。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一文中感言:“伦理思想,影响于政治,各国皆然,吾华尤甚……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惝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在陈独秀看来,如果伦理不能觉悟,则其他所谓觉悟都不能从根本上和方向上解决问题。毛泽东在《致黎锦熙信》(1917年8月23日)中认为伦理学为系乎人心的大本大源之学科,指出:“当今之世,宜有大气量人,从哲学、伦理学入手,改造哲学,改造伦理学,根本上变换全国之思想。如此大纛一张,万夫走集;雷电一震,阴嘻皆开,则沛乎不可御矣!”说明了改造哲学、改造伦理学对于根本上变换全国之思想的重要性。伦理学不特在哲学学科体系中占有着核心和精髓的地位,而且对整个人文学科都有着重要的价值引领和价值导向的作用。
建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具有中国特色的伦理学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的有机结合。这种结合随着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即已开始。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发展历程标志着中国当代伦理学的形成和发展。毛泽东伦理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两大杰出理论成果为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伦理学奠定了基础且做出了典范性的贡献。应该承认,中国具有源远流长、博大深厚的伦理思想资源,中华文明长期以注重伦理精神建构和伦理价值论证著称于世,贡献给了世界伦理文明宝库以许多精湛的智慧和高远的思想理论。中国伦理学学科自20世纪初创设以来,经由几代伦理学人的努力,也取得了彪炳史册的理论成就。但是,与中国五千年伦理文明的丰厚积淀相比,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相比,与时代、国家和人民的愿望及其道德生活的深刻呼唤相比,我国当代伦理学的学科建设、学术建设以及话语体系建设还是呈现出一定的滞后性和某种相对意义上的无力与匮乏,“哲学的贫困”在伦理学学科身上表现得较为突出。面对着当代道德生活的深刻变革和人们价值观念的巨大变迁,伦理学没有能够很好地予以理论的总结并发挥有效的“化理论为德性”的功能。即便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建构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倾向,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真精神缺乏应有的把握和觉解。学科体系的沉闷、学术体系的僵化、话语体系的别扭都极大地制约伦理学的发展。这一状况是需要伦理学界的学人们加以正视、反思和引起高度重视的。时代发展到今天,建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具有中国特色的伦理学已经成为我们必须攻坚克难的一个理论任务,树立文化自信也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建构中国特色伦理学的学术自信和理论自信。从某种意义上说,当今中国社会为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伦理学学科已经提供了最好的条件和机遇。关键是伦理学人自身禀赋的提升和学术研究能力的提升。
那么,如何建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具有中国特色的伦理学呢?我们认为,首先需要从气质、抱负、胸次、性灵上整体提升学人们的节义操守:必须在气质和禀赋的养成与培养方面有一种“立乎其大”和“舍我其谁”的精神追求,有一种如同张载所说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天平”的宏大志向和学术抱负。虽然作为个体也许很难担纲这一神圣的学术使命,但是我们必须有如斯的担当精神和学术价值追求。中国历史上的学术大家总是有一种“为学”和“治学”的根本价值观建构,并依凭这种学术价值观在极深研几、探赜索隐中做出自己创造性的学术贡献。其次,必须在“真信真懂”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把握中国特色上下功夫,把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具体的道德生活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同中华民族五千年伦理文明的创造性开掘与弘扬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时代、国家和民族要求我们必须具备的知识谱系和理论学养。在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的发展史上,有人懂马克思主义但是不懂中国具体的道德生活实际,有人懂中国具体的道德生活实际、懂中国传统伦理文化却不懂马克思主义,因此都不能对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做出实际性的理论贡献。只有像毛泽东那样的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既懂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基本原理又懂中国具体的道德生活实际、懂中国传统伦理文化才做出了把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基本原理与中国道德生活实际、与中华民族优秀伦理文化有机结合起来的理论贡献。从毛泽东伦理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思想两大杰出理论成果的创立来看,中国人民是可以且能够实现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的道德生活实际、与中华民族优秀伦理文化相结合的,是能够建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具有中国特色的伦理学理论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再次,必须有“不忘本来,吸收外来和面向未来”的伦理学建构视野。建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具有中国特色的伦理学应当既立足传统又面向未来,立足本土又放眼世界,培养一种“致广大而尽精微”的学术价值观念,在广大和精微两个维度上有自己独到的把握,广大上能够达致“圆而神”的境地,精微上亦有“方以智”的收获,且能使广大、精微相得益彰相互促进。最后,建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具有中国特色的伦理学是理论和学科建设的一项宏大志业,要求实现从文化的“拔根”向“扎根”的历史性转换。以往的哲学包括伦理学总是沉浸在“猫头鹰”的功能上,欣赏批判理性和理性批判,对传统伦理学、近代伦理学批判多于开掘,破坏多于建设。这在一定时期肯定是有益处的,现在我们依然需要。但是,我们的文化建设和伦理学建设除了“猫头鹰”功能外,还应该有马克思所言的“高卢的雄鸡”的功能,亦即报晓的功能。这种功能要求面向未来,拿出迎接黎明的精神武装,更好地着眼于创化、创造、创新,还有种种攻坚克难的实际对策,爬坡过坎的力量积蓄。“扎根”不特蕴含着“灵根自植”,也包含着为其提供肥沃的土壤、充分的雨露阳光以及种种保护措施。
作者:王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