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2019年8月视察甘肃,在全国两会参加甘肃代表团审议时,都对甘肃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为甘肃发展指明了方向,为甘肃做好各项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学习贯彻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就是要毫不动摇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提高政治站位、担起政治责任,抓好工作落实。具体来讲,从上到下要认学习贯彻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精神,始终把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要求,深刻领悟精神实质内涵,做到知行合一,注重实效,全心全意抓基础支撑、抓发展动能、抓改革创新、抓板块经济,把高质量发展贯穿于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
一、审视形势、精准定位。找准产业布局“站位图”
2017年至2018年,瓜州县三次产业结构由16:40:44调整为14:41:45,一、二、三产更趋合理,经济结构更加明晰,基本形成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的现代产业结构模式。2018年底,瓜州县在酒泉市7个县市中,完成一产增加值10.16亿元,占全市一产增加值的13.7%;第二产业发展增速明显,增加值达到34.1亿元,绝对值排名全市第二,占全市第二产增加值的16.8%,对全市第二产业增长贡献率达到32%。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30.6亿元,占全市三产增加值的9.5%。2019年以来,瓜州县在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寻求突破,预计第三季度末,全县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速分别为9.1%、5.7%和6.1%,在GDP(国民经济)中占比分别为20:50:30,主要经济指标排名位居全市前列。
综上分析:一是瓜州县工业经济在全市占比较大、贡献突出;二是工业经济在县域经济中主导明显、支撑力强;三是工业经济对全县经济位次拉动力强、成效显著。瓜州县在抓好稳固脱贫成效的基础上,坚定不移地实施“生态立縣”“工业强县”战略,着重加快工业经济发展,坚持新能源综合开发、外送、储能、内消“四位一体”发展,做深精细化工产业,做强传统产业,把工业发展作为全县实现经济长远发展的重中之重。同时,统筹发展农业,加速推进服务业,为助推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澎湃动力。
二、客观分析、正视不足,警惕经济发展“绊脚石”
看不到差距是最大的差距,看不到危机是最大的危机。当前瓜州县工业经济在高质量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和差距,主要表现如下。
(一)经济总体状况良好,但后续增长乏力。2019年以来,瓜州县立足于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业经济增速由负转正,各项指标位居全市前列,实现了“开门红”“双过半”目标任务。从表面看,瓜州县各项经济指标均在全市上游水平,但冷静分析,各项指标的完成主要依靠常乐电厂、柳敦高速等一批国家、省市投资的存量项目带动,本土企业和项目带动作用不够明晰。1-9月份,投资清单中计划开工项目75项,开工48项,开工率仅64%,新建项目开工率低,重大支撑性项目、财源性项目缺乏,后续储备项目不足,严重制约当前经济持续稳步增长。
(二)县域资源优势明显,但制约因素较多。瓜州县区位优势明显、矿产资源丰富、风能资源量大质优,电力富集。这些资源优势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但发展中制约因素众多,资源优势未能真正转化为产业和经济优势。在交通方面,枢纽区划定位不准,柳园“旱码头”、柳沟煤炭集散、桥湾物流枢纽等功能发挥不足。在矿产资源方面,资源依赖性突出,产品附加值低,环保、产能政策趋紧、业主投资积极性下降。在风电发展方面,产业层次低、园区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还没得到有效破解,瓜州县经济稳定发展任重而道远。
(三)经济发展基础雄厚,但产业优势不强。近年来,瓜州县积极抢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等发展机遇,立足现有产业体系和园区框架,建成了北大桥、柳园、柳沟园区和风电光电园区,初步形成了“一区五园”发展格局。全县风电装机660万千瓦,成为酒泉市千万千瓦级风电开发的主战场。常乐电厂、750千伏送出线路、中能智慧储能等一批调峰、外送、储能项目加速建设,瓜州县共有工业企业140户,开工复产130户,工业发展基础良好。但受宏观环境和政策调控影响,新能源投资锐减,煤化工产业发展滞后、硅产业发展受限,传统金属冶炼加工产业停滞不前,没有真正把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后续增长乏力。
三、理清思路、抢抓机遇,打造经济崛起“新高地”
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在谋划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正确理解和把握中央大政方针,辩证分析纷繁复杂的形势,在面临机遇时陕速反应、迅速行动,在面对挑战时科学应对、趋利避害,找准切入点、抓住关键点、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
(一)必须牢牢抓住首位产业不放松。近年来,瓜州县加快建设风电、光伏项目,统筹推进调峰电源、输出电网、装备制造、电能消纳和储能研发等配套产业,新能源基地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在深入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前提下,要重新认识、持续重视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始终坚持新能源综合开发、外送、储能、内消“四位一体”发展模式,争取更多指标在瓜州落地,并积极谋划后续平价上网风电和光伏光热项目。全力加快外送通道建设,推进常乐火电厂及二期、瓜州-白银750千伏、常乐电厂三回750千伏等调峰和网架项目,破解新能源电量外送瓶颈。要按照“多能互补、规模发展”思路,加快推进风电二期二批、中能智慧储能、华能5万千瓦平价上网、30兆瓦热电联生物质发电等能源项目。必须基于大电网、构建大市场,全力抢抓新能源就地消纳试点县的政策机遇,采取电力平移的方式,让利于三新硅业等高载能企业,最大限度地释放高载能企业产能。
(二)必须抢抓东部产业转移机遇不懈怠。我国精细化工产业主要集中于长三角沿江沿海地区,其中江苏作为精细化工密集分布区,化工企业达到5000家,产业收入超过2万亿元。“3·21”响水化工厂爆炸事故发生后,江苏省出台化工行业整治提升方案,从2019年到2020年底化工企业将减少到2000家,到2022年不超过1000家,化工园区从50个压减至20个,这为瓜州县承接东部化工产业转移,加快动能转换提供了百年不遇的机遇。瓜州县发展精细化工产业,有基础、有优势,特别是柳沟煤化工产业已具规模,为发展精细化工产业奠定了良好基础。园区火车、高铁、高速、国道通达,交通区位优势明显。总库容2.4亿立方米的双塔水库距园区不到20公里,常乐火电厂一期2020年2月调试生产,电力资源富集,可以有效解决发展精细化工的用水、用电问题。精细化工产品附加值高、产生利税快、带动就业能力强,是我县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的必由之路。
(三)必须坚决支持存量企业不动摇。在当前重大项目开工不足、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慢的不利局面下,要坚持“抓大不放小、喜新不厌旧、重外不轻内”的思路,不断加大存量企业盘活力度,支持本土企业发展。要留得住大企业,配备优质资源,及时注入强大动力,妥善解决三新硅业、广汇物流、西脉矿业、新哈矿业等一批大企业的生存和转型问题。要关注小微企业,对禹瑞节水等节水管材生产项目、昊泰生物等农业加工龙头企业、西部天地等零售企业给予更多关心,深入企业了解实情,真心实意帮助企业排忧解难,扎实做好服务工作,务求取得实效,促进企业发展。大力实施“小升规”培育工程,做大做强做精现有产业,“一企一策”一对一帮扶,全力培育伟莹建材、一源型煤、弘也水泥、三元冶炼等4户企业达标入规,确保2019年规上企业保持在45户以上。同时,坚持延链补链、集群发展,加大淡水河谷、福盛能源、树泉能源、凯瑞环保等项目服务力度,借助已开工的成宇焦炉煤气综合利用项目,促使尽快复工投产,形成上下游衔接、产业链互补、循环化发展的新模式,打造煤化工产业集群。
(四)必须持续开展招商引资不间断。开放是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工业突破的必然选择。切实把自身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深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坚持实事求是开放招商,坚决做到重合同、守信用、履承诺。不能急功近利、盲目引进,必须充分做好市场调查、项目审查、企业识别等工作,追求有质量、有效益的招商,力争少走或者不走弯路。要坚持精准发力、开放招商,把上级优惠政策吃透、弄懂,紧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十大绿色生态产业发展,抢抓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和发达地区产业转移重大机遇,瞄准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人群,紧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扎实开展招商活动。更加注重招引项目的本土转化、强调产业互补性和契合度,大力引进龙头企业和关键链条,切实提高招商实效。牢固树立“以资金到位和项目落地论英雄”的招商导向,对已签约项目实行“一企一策”精准帮扶,在落地手续办理等各环节全程帮办协办、精心服务,确保项目落地即能投产、投产即能见效,真正使招商引资成为促进发展的动力、壮大经济的支柱和产生效益的源泉。
(五)必须立足长远规划不偏离。规划是项目建设的前提,也是当前制约瓜州县招商引资项目落地的弱项。目前,一定要让规划先行,加快园区相关规划编制工作,有效整合提升已有各类园区和载体,将其发展为适宜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集聚的平台。突出体现工业布局的合理性,进一步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和布局,综合分析县域资源优势和发展基础,聘请专业机构和人员规划产业布局,充分发挥北大桥、柳沟、柳园等园区优势,全力打造具有一定特色的工业带。更加注重工业布局的整体性,按照现代工业园区的要求,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准入、高质量建设、高效率管理,鼓励各种要素向园区聚集,提高土地利用率。更加注重工业布局前瞻性,以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集中配套的原则,谋划一批道路、供水、排污、固废处理等基础设施项目,实现基础设施的连接和共享。
(六)必须抓好基础设施配套不退缩。园区基础设施是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招商引资、改善投资环境和项目建设的必备硬件。瓜州县工业园区基础设施不完善、规划滞后,工业污水处理厂、固废处理厂等工业发展必需设施一直空白。要坚持“让基础设施等项目”的理念,以“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撬动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园区基础设施,选择有实力、有经验的社会企业加快配套完善园区道路、供水、供电、供气、消防站等基础设施,建设工业污水处理厂、工业固废处理厂和蒸汽供应站。同时从发展精细化工产业的实际需求出发,积极向省市争取,加快推进110千伏双回路输电线路建设。
(七)必须持续转变作风不停步。切实落实“放管服”改革,实行“马上办、网上办、最多跑一次”便民服务措施,变“一个部门一个窗口”为“办成一件事一个窗口”,优化工作流程,讲求工作效率,提高工作质量。进一步完善项目包抓服务和决策推进机制,压实各级各部门包抓责任,发挥解决具体问题的自主权,大力推行现场办公,用尽办法协调解决各类疑難杂症。对项目审批流程进行梳理再造,压减办事环节、压缩办理时限,彻底打通项目落地建设的“绿色通道”。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善于跟企业家打交道,切实为企业办实事、办急事、办难事,下最大的决心解决发展遗留问题,用更高效的服务、更优质的环境,坚定企业发展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