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比较研究

  加入WTO之后,我国与国际间的贸易和投资往来比以往更加频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会计信息对于跨国交易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会计准则作为企业披露会计信息的标准因国家或地区不同而产生差异,而这种差异会在无形中增加企业的交易成本。为了更好地与国际社会接轨,我国的会计准则在经历几回革新以后,慢慢向国际会计准则趋同,以减轻国际贸易和投资中因会计准则分歧而致使的磨擦。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的会计准则虽然趋同于国际会计准则却不全盘吸收,在追求共性的同时也保持个性。

 

  一、引言

 

  加入WTO后,我国进一步扩大了对外开放,并且积极推动各项改革的进程,而事实证明这些举措无疑是成功的,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不可抵挡的大势。当然,中国政府为此也做了许多努力让有实力的中国企业走出去,能够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开拓市场空间,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国际竞争力。可以说,走出去是一种必然的选择,也是中国对外开放提升到新水平的重要标志。

 

  随着我国向世界经济靠拢的步伐越走越快,世界市场对我国经济的国际化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同时,国内外许多相关人员因为自身利益关系也迫切地需要我国会计准则向国际会计准则趋同。首先,以我国公司到外国融资为例。由于我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之间存在差异,对方往往不认可按照我国会计准则编制的会计报表,而国外的会计师费用又要远远高于国内,重新编写财务报表不仅浪费时间跟精力,也必定会增加融资成本;另一方面,一些跨国企业进入我国投资时,也极容易因为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导致水土不服。其次,因为国际社会不认可我国会计准则而导致我国对外贸易损失的事件也常有发生。我国日趋增长的出口额使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反倾销的最大受害国,而在这些的案件中,我国的胜诉率很低。有学者分析,个中缘由除了企业自身应诉不力和对反倾销会计规则缺乏正确解读外,会计准则标准不同也是直接引起我国企业败诉的重要因素。

 

  为了帮助中国企业更好地登上世界的大舞台,我国进行了一系列会计准则改革,旨在缩小我国会计准则与国家会计惯例、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拉近中国与世界的距离。了解并把握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的共性和个性,不但有助于中国企业走出去,也利于外国企业走进来

 

  二、我国会计准则向国际会计准则趋同

 

  ()关于会计国际趋同

 

  陈毓圭曾指出:趋同(convergence)指的是收敛、缩小差异,现在不同,经过一段时间后会逐步相同,最后消除差异。[1]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1973年建立至今,为了协调全球会计准则作出了不懈的努力,竭尽所能地列减少不同国家间会计准则的差别,努力使国际间彼此理解和有效沟通,最终达到减少障碍和矛盾的目的。2001年初,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重组并更名为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会计国际趋同(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convergence)也随其目标的转变正式提出,并在随后几年被普遍应用。

 

  会计国际趋同是在国际会计准则广泛汲取各国会计准则长处且在全球范围内适用的前提下,各国会计准则向国际准则靠拢,使会计信息更加标准化、统一性和高度可比的过程。[2]因为不同国家的会计环境的差异化明显且复杂,所以向单一的全球化会计准则的目标发展的过程注定将是一个循序渐进且缓慢的过程。

 

  ()会计国际趋同的优势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国际贸易中的双边或多边为了能够更精准地评价该项贸易业务的风险程度,需要把握对方的财务信息,仔细分析后才能做出正确的投资或合作决策。这样的发展方向提高了贸易各方对会计信息的诉求,同时也需要贸易双方的会计准则能协调一致,使不同参与者的会计信息具有可比性,以便各方能看懂并且了解对方会计报表及相关财务资料,达到相互沟通与合作的目的。

 

  1.降低交易成本

 

  在整个社会中,会计信息的披露连接了企业、境内外投资者、债权人和国家,而以上各方对会计信息的要求不一致导致了会计准则必须通过不断地协调以达到会计制度的一致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境外上市的大多数中国大陆企业都需要向境外投资者提供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的财务报告。但由于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存在的差别,境外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上融资时就会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进行对照比较。这不但大大增加了企业披露会计信息的成本,还严重阻碍了国际投资的发展和资本市场国际化的进程。

 

  另外,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市场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国际上的往来也越来越频繁,如果由于会计准则上的大幅度差异造成了交易障碍,那么交易成本的增加也是不可避免的。但如果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向着国际会计准则的方向趋同,某种程度上会减少因会计标准不同而带来的摩擦成本和运行成本。

 

  我国企业从2007年开始,全面使用新的会计准则,向着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目标又迈了一大步。新的会计准则的投入使用不仅意味着我国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开始懂得运用国际通用的会计语言进行对话,同时也大大降低了不同准则之间的转换成本和工作量,方便境外上市公司编制财务报告。

 


  2.服务于走出去战略

 

  在中国经济良好发展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登上国际经济市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企业较量和角逐,环境的改变赋予了我国会计准则新的使命。在国际贸易、海外并购、海外上市、商誉确认等跨国业务的时候,参与方都需要通过比较会计信息以了解对方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换句话说,会计信息是市场交易方参考的重要指标之一,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交易的成败。首先,不同国家遵循不同的会计准则,所披露出来的会计信息也有所不同,所以为企业处理这些经济业务增加了难度。其次,如果贸易双方都依据各自国家的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表,太多的差异无疑增加了交易的成本,无益于双方的相互了解和沟通以做出准确、敏捷的判定和决议,阻挡了国际贸易范围的快速扩大。但是,如果我国会计准则向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则可以尽量避免上述不利因素。会计准则的趋同会提高我国会计信息质量和使用价值,增加来自不同国家的企业的可比性,还有利于贸易各方交换有效信息,为世界各国贸易往来提供优越的信息支持,减少甚至消弭国际通用商业语言上的障碍,从而进一步加快了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

 

  所以,新的会计准则体系的出台,不仅有利于国内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上进行融资,拓展国际业务,还也有利于国外企业到我国投资或融资。另外,伴随外国资本涌入我国市场的是先进的生产技术与管理经验,我国企业将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套,拓展发展空间。[3] 一出一入相结合,中国市场的竞争力大为增强。

 

  三、我国会计准则的个性化

 

  ()关于会计国家化

 

  会计的国家化是指会计与特定的社会制度、文化传统、生产力水平等密切相关,在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中表现出的国家特色,只要体现在各国制定的适用于本国境内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及会计工作规范等。 [4]

 

  尽管现在会计的发展具有国际性,但由于我国有着自己独特的五千年历史文明,有着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经济等背景和特定的现实环境,又建立了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以在当今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大背景下,我们还要考虑保持我国会计特色。

 

  ()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别

 

  我国是一个正处于转型中的发展中国家,其经济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这样的现实背景注定我国不能完全照搬国际会计准则,而是应该在充分借鉴的同时,也要量体裁衣,努力做到求大同,存小异。

 

  从上表的可以看出,我国新会计准则虽然引入了公允价值,但是因为考虑到我国自己的国情,活跃市场还不是特别发达,因此对于公允价值仍然持谨慎的态度。

 

  四、结尾

 

  我国实施新的会计准则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作出决策提供了有用的会计信息,实现了向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对我国资本市场的成长和壮大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向国际会计准则靠拢的同时,考虑到我国自身国情和特色,我国会计准则趋同于国际会计准则却不全盘吸收,在追求共性的同时也保持个性。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不可能一挥而就,而是一个循序渐进、按部就班的过程,所以现阶段里求同存异仍然是我国会计准则改革的主流。

 

  作者:邱晓弢 来源:北方经贸 201411

上一篇:国际会计准则趋同背景下我国所得税会计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中国与国际会计准则差异的文化根源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