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一本可读性强的哲学普及读物

  法国学者吕克·费希等著写的《最美的哲学史》,是一部以崭新的观点来回答哲学是什么的书籍,也是一本从独特的方式来探讨为什么要学哲学的著作。它既让人们领悟历史上的西方哲学思想,又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引导人们探寻哲学的终极目标和人生真谛。

 

  哲学普及读物在确立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乃至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毛泽东曾强调,应当让哲学从哲学家的课堂上和书本里解放出来,变为群众手里的尖锐武器”[1] 。近年来,我国也曾出现一些有影响的普及类哲学读物。2005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全增嘏著作《西方哲学史》,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西方哲学发展的趋势,揭示了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能对当代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做出正确的解释这一主题。但这部著作仅对一个历史阶段西方社会主要哲学思潮及其历史演化做出了论述,且在其所论述的流派中,也只是简单介绍了相关流派的主要代表性观点。而林欣浩于2015年所写的《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以古希腊为哲学研究的起点,按照时间顺序,向读者介绍了不同时代条件下的哲学成果以及主要代表人物,兼容中西。这部著作把哲学家的观点都置于其所处的时代之中,阐明了这些观点所闪耀的智慧光芒及其对哲学的积极推动作用,但介绍过多,自己的理解和判断过少,让人读后还是不太明白哲学的真谛。杨春睿于2016年所写的《西方哲学史》(煤炭工业出版社出版),梳理了从古希腊哲学直至现代逻辑分析哲学的历史演变, 能够让读者大致了解西方的主要哲学家和他们的思想,以及一些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特定哲学之间的关联,是一部介绍西方哲学发展史的著作。该书仍然采用教科书的路子,属于非哲学的哲学史。上述著作各有特色,在哲学的普及方面也都发挥了各自独特的作用。

 

  由法国哲学家吕克·费希等著写的《最美的哲学史》(胡扬译,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一书,是一本很受读者欢迎的哲学普及读物,相继被列入“2015年度中国影响力图书推展——第三季(社科类)”“2015上海书展八月好书大推荐榜中榜TOP100书单”“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本好书等。这本书不仅易读,而且颇具思辨性。它并未局限于客观地阐述西方哲学对人生意义的各种回答,而是重点着眼于批判地探寻它们相互之间盘根错节的关联及各自的内在思路。该书的观点颇具启发性与挑战性,有心的读者阅后都会对这些回答进行思考和探究。

 

  一

 

  现代社会中的人们常常因为生活的不易而陷于哲学的困惑。人们或疲于奔命在爆炸式增长的海量信息面前,或由于过度关注效率和技术使自己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无所适从,从而拒绝严肃思考而情愿选择快餐式的文化。然而,人作为世间万物之灵,是一种具有精神属性的生命体。思维、思想是人力量的重要源泉。无论人们遭遇什么情况,也无论人们处于什么境地,自始至终存在一种意识性的力量引导人们去超越社会现实,激励人们继续探寻人生的终极目的,进而在多元丰富的社会里思考自己存活于世的基本价值,最终引导着人们向往、追求一种充满正能量而有尊严的生活。北宋大儒张载曾经主张: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2] 这最能够体现哲学家的襟怀与宏愿,也是人类哲学的最高向往。哲学使人们的生命充满力量,而《最美的哲学史》能够让哲学在人们的头脑中启蒙、普及。让阅读这本书的人,包括非专业的哲学爱好者,能够获得、领悟那些过往的哲学思想。

 

  “哲学是什么是一个贯穿人类思想史的基本主题。无数的哲学家毕其一生思考这个问题并做出精彩的回答,然而答案始终莫衷一是。为什么要学哲学则可以说是一个无用之用,是为大用的高深话题。哲学可以为人们打造一个心灵的港湾,对智慧的倾心仰慕、对真理的不懈探索、对意义的百般拷问能够赋予人们更为多彩多姿的生存意义[3] 很难想象,一个人生活中缺乏诗意,记忆中缺乏历史,思辨中缺乏哲学,这就是人文学科看似无用,实则用莫大焉的独特魅力”[3] 。《最美的哲学史》告诉读者:在奔向哲学的途中,人们应该期待过上一种怎样的生活,应该使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人们能够收获哪些。从这个意义上讲,《最美的哲学史》既是一部以崭新的观点来回答哲学是什么的书籍,也是一本以独特的方式来探讨为什么要学哲学的著作。

 


  

 

  在哲学领域,关于人生意义的问题是终极问题,其他问题都以该问题为旨归。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却是无限的。生命周期的有限性与人生意义的无限性之间的对立统一,常常使人产生无助感和虚无感。人们常常会憧憬别样的人生际遇,甚至会有一种生活在别处的冲动。换言之,在被条条框框束缚和制约着的现实世界中,人们的心里会不自觉地涌动一种冲破枷锁的欲求。《最美的哲学史》是作者根据自己对哲学的独到理解,把西方哲学史划分为五个不同的时代。这五个时代既依据编年史的时间顺序来设置,又按照各时代哲学家对好生活问题的不同解答来安排。该书的目的不是逐一叙述从古到今众多西方哲学家的主要观点,而是通过哲学史来阐明哲学的要义。该书不否认哲学研究涵盖真理的标准、美的标准、政治问题和道德问题等领域,更坚信好生活属于摆脱不了新陈代谢规律的人类,它能够拯救我们无足轻重的存在……用纯粹的人类理性去应对这个挑战,这绝对是哲学的终极目标”[4]

 

  哲学是一种生动活泼的生命体验。哲学源于生活,哲学家通过理性的思维,把自己对生活的感觉、感受和感悟逻辑地表达出来。哲学的首要问题就是从本原上把生活的意义揭示出来,让人们认识、掌握和运用生存之道,真正过上幸福、快乐、自由的生活。在哲学的维度里,生活永远不能缺席。好生活不是一种转瞬即逝的快乐,而是一种有深度、有厚度、有韧性的持久幸福。如何让人类过上一种值得期待的好生活,使人们度过有价值、有意义的一生?无论是古希腊的哲学家柏拉图对幸福、对正义的探讨,还是近代德国哲学家康德对道德律的执着和黑格尔对理性精神的弘扬;无论是严苛的笛卡尔提倡思想与人性的解放,还是疯狂的尼采主张生命力的释放和自由生活的向往,全都在试图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对当下的切实把握、对好生活的持续探寻,能够超越未知的迷茫。基于此,《最美的哲学史》指出,好生活的问题或多或少地隐含、驾驭了其他问题,同时也不排斥其他问题,所有伟大的哲学观点都在回答什么是好生活的问题时达到顶峰” [5]

 

  三

 

  “一个时代最后的一种哲学是哲学发展的成果,是自我意识可以提供的最高形态的真理”[6] 。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把哲学史看成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持续演进的过程。即是说,最新的哲学研究成果吸纳了此前哲学史上的研究成果,是历史上哲学成果的产物与结晶。最深刻、最丰富、最高发展程度的哲学就是最年轻、最新近、最晚出的哲学。哲学史中,这一由较低层次进化到较高层次的过程也是绝对理念的自我意识发展过程。哲学最终完成的标志,就是绝对理念的自我意识确立。最高层次的哲学之所以能够出现,就是由于它已经把此前的全部哲学史都融进了自身的血脉之中,成为哲学史发展最完美的和最终的产物和成果。在这个角度来看,哲学就是哲学史。这为人们铺就了一条探寻哲学的道路,即老老实实地回归到哲学史中去做研究。哲学的思辨、反思和批判性促使人们不断进行更高层次的理性攀登,促使人类的意识扩展到更加广阔的世界,也推动着人们的思想始终在旅途之中。《最美的哲学史》独特之处在于让读者明白,哲学是一场探寻,至今尚未结束,也永远不会结束。

 

  哲学的探寻路径并非仅有一条,而是有许多条,其中任何一条都无法代表全部的哲学。众多的哲学之路并存,或交叉,或平行,构成了一幅多维的哲学图画。哲学并非一个线性的知识积累过程,而是围绕一个基本问题而展开的无尽探寻,历史上众多哲学家的思想成果作为一条条哲学探寻之路上的点,既具有传承的痕迹,也存在相互独立的独特价值。因此,人们要真正了解哲学是什么,必须回到哲学史的道路上去。诚然,每一个哲学观点出现时,都自诩为:有了它,此前的一切哲学观点不仅是被驳倒了,而且它们的缺点也被补救了,正确的哲学观点被发现了。但是,那要驳倒你并且代替你的哲学观点不会很久不来,正如它和其他的哲学一样也并不会很久不去”[7] 。《最美的哲学史》在探寻西方哲学史的轨迹后,找到了一条贯穿两千多年的线索,即人类试图尽量深刻地寻求好生活的本质。该书提出,哲学的基本特征是,探寻好的生活方式的整体性与统一性。尽管众多哲学家都采取了差异性的方式,走出了各自不同的探寻之路,但他们都具备这个基本特征,都沿着总的线索,在整个哲学史上留下了一个个独特而深刻的脚印。

 

  

 

  哲学研究的出现和进步是与人们所处的生存环境和条件密切相关的,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紧密联系,也与特定时期人们的思维水平及思维能力不可分割。换言之,哲学思想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人,哲学是对人、对人与外部世界之间关系的理性思考。在哲学研究的世界里,开拓得越多,探索得越多,收获也就越多,其成果就越接近人类的内心和本质。纵观哲学史众多理论流派的演进,有的感性直观,有的理性严谨,有的充满灵性,有的深刻厚重,然而其永恒不变的主题是对人类命运的关切。哲学存在于人类生活的一切领域,贯穿于人类存在与发展的全过程。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而不是成为某种人。”[8] 哲学启发、激励和引导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永远预留自我批判和自我反思的空间。从这个意义讲,哲学始终蕴含着深刻的人本精神。

 

  在全球化的网络时代,人类身处何方?应当怎样面对自己内心的不安?《最美的哲学史》给出的答案是爱。这个答案平凡却富有韵味,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当今时代,理解人们自身。

 

  黑格尔曾经指出,一个有精神有文化的民族,如果没有哲学,就像一座庙,其他各方面都装饰得富丽堂皇,却没有至圣的神那样”[9] 。哲学史是一部波澜壮阔而永远不会结束的史诗。它始于古典时代,延续至今,直达未来,犹如一条奔腾向前的不尽长河,正因为其千折百回的特性更加凸显了无限迷人的魅力。哲学研究的发展史表明,一切哲学成就的内容及其生成都是直接地或间接地围绕着一定时期人类生存、生活的问题而展开的。在很大程度上,哲学是对人类生存或生活境遇以及存在方式的理性思考。哲学自始至终在探寻最有价值的人生和人类最美好的生活方式。哲学对人类命运密切而持续的关注,使其成为一门最有深度也最有温度的学问。《最美的哲学史》将当代哲学研究的主题归结为爱——“爱能够把人类固有的那些可爱之处变得伟大,我们希望这个世界是舒适宜人的,而且我们希望这样的世界也可以属于我们的孩子、爱人以及未来的人们”[5] 。在此,哲学是对好生活的探寻,是具有深刻内涵的、充满人文关怀的哲学史。

 

  吕克·费希作为法国当代最著名的哲学教授之一,曾经长期担任法国电视三台哲学节目哲学种子主持人。他是一位颇受好评的当代哲学普及作家。他的著作《最美的哲学史》让哲学在人们的头脑中启蒙;他强调哲学永远在路上,激发了人们开拓进取的创造精神和不懈探索的执着信念;他把对好生活的向往看作是哲学的终极目标,弘扬了人本精神。该书成为一部比较适合普通读者的哲学入门书,获得中国读者的广泛认可。

 

  作者:郭文奇 来源:出版广角 201617

上一篇:对“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哲学名言的辩证解读
下一篇:中西之学与世界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