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农业信息化与农村经济

  【摘要】农业信息化对于农村社会经济进步有着非常重要意义。提升农业信息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研发先进实用的农业信息技术;加强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农民的信息意识,培养农村信息人才等,对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农村经济方法


  一、农业信息化


  虽然目前人们对农业信息化的认识仍处在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但多数专家学者的观点是:农业信息化就是农业生产总过程的信息化,即在农业方面统筹发展和应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使之成为农业系统不可或缺的生产要素,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生产力水平,促进农业稳定、高效发展的过程。具体来说,农业信息化的基本内容包含如下若干个方面:农业生产信息化;农业市场信息化;农业管理信息化;农业法规信息化;农业政策信息化;农业科技信息化;农业科技信息化;农村社会信息化。


  二、农业信息化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农业信息化是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方式。在经济调节方面,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民收入离不开农业信息化;在公共服务方面,能够有力地推动农村各方面社会事业的进步与完善:通过计算机辅助与多媒体教育、现代远程教育等让诸多资源能够在广大农村地区实现共享,有力促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完善农村疾病防控体制,实施农村广播电视全面普及工程,能够有效地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充实农民文化生活,促进农村社会全面发展与进步。


  (2)农业信息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城乡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在当前的我国仍然普遍存在,农村在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许多领域发展非常滞后。加强完善农业信息服务、推进农业信息化,是逐步消除城乡差距、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重要办法。


  (3)农业信息化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主要表现在:提高资源利用率离不开农业信息化。在农业信息化的条件和背景下,信息和知识成为新的资源要素,融入农业产业化的各个环节,对资本、劳动力和土地等传统要素的集约程度和配置关系进行引导、控制和改善,提高资源利用率,使农业生产、流通等领域的科技含量明显提高,因此大大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农业信息化是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的重要手段。在农业信息化的浪涛下,许多农民也开始学会利用网络来寻找、掌握先进且符合实际情况的生产技术,并多层次推销农副产品,不再盲目生产,充分围绕市场信息来进行种植、养殖等,从而大大提高农业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农业信息化可以有效降低市场交易风险。生产、分配与消费等方面的有机衔接与运转需要强大的技术手段即农业信息化来充分保障。农业信息可以作为农业市场经济的“润滑油”,可以让市场交易双方直接联系,减少中间环节,降低交易费用,提高农民收入。农业信息化可以有效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农民可以通过信息及时、准确、有效地获取、了解国内外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世界各地的就业状况,找到自己擅长的工作岗位,实现较为成功的农村劳动力转移。


  (4)农业信息化是发展农村市场经济的重要方法。我国当前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仍然为有着“小、散、低、弱”先天劣势的单个农户,其小生产难以与大市场进行有效衔接。从宏观上看,农业竞争力差,农产品商品率低,农业结构调整难;从微观上看,农产品出卖难,农民增产不增收。农业信息化的推进,能够使农业信息服务水平得到提升,有利于广大农民和农业企业及时、全面、准确的获取生产和销售信息,了解供求走势、消费需求、价格行情等,及时调整生产方向,准确把握市场商机,从而大大降低交易风险,充分实现市场对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繁荣市场,增加收入。


  (5)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必须要依靠农业信息化。“什么赚钱养什么”、“用销售来决定生产”等已逐渐成为广大农民的潜意识,这显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深刻的变化正改变着农民的生产经营观念,农民参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更是空前高涨。但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瓶颈正在于各种生产技术、经营信息的缺乏。要打破这一瓶颈,必须要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通过先进信息技术、现代化传播手段,为农民提供充足的农业科技、生产市场信息,开拓和激发他们的思维和创造力以帮助实现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三、完善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方法


  (1)提高农业信息资源的数量与质量,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对象的需求。农业信息技术的关键在于信息资源的丰富程度。来自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现有的数据库信息服务项目单一,而且其中大多数记录都不足1万条,远远不能满足相关需求。所以我国的农业信息资源建设任重道远,不仅需要扩大现有数据库规模,还要提高质量,努力实现共建共享。


  (2)成熟农业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开发。近年来,我国的农业信息技术基础仍然不够稳固,虽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多数专家决策系统还维持在低水平,需要加强高质量软件的开发;提高农业自然灾害和重大动植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和预警水平。积极鼓励开发高性价比、接地气的信息产品,加快信息技术研究成果和产品进入农业领域并向生产力转化,使其为农民所用。


  (3)增强农民的信息意识,培养农村信息人才。长期以来,种什么、养什么全凭经验,这一简单的作业方式早已被我国小规模生产经营的农民所习惯。他们缺乏对信息重要性的认识,又没法顺畅地获取信息,以致不能有效地掌握先进的农业知识并进一步向现代化农业生产模式转变。行动的滞后必然来自于思想意识的滞后,农业信息化的推进也受到了极大地阻碍。因此尽快提高农民的信息意识和自觉利用信息、依靠信息的积极性迫在眉睫。特别要注意的是培养广大农民关注、使用信息的习惯,努力让他们在推进信息化过程中收获实效。努力提高农业信息人员素质,培养大批农业信息人才,建立精干高效的农村信息工作队伍。作者:李友霞,本文来自《农村经济与技术》杂志

上一篇: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经济发展
下一篇:自主创新型工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