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强的课程。以甘肃庆阳陇东学院为例,分析普通本科院校计量经济学存在教学定位不明确、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脱节等若干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建议,改良教学方法。
计量经济学是高等院校经济管理学专业的核心课程,自从1998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讨论决定,将计量经济学纳入经济学类所有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起,该课程开设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越来越受到经济学类各专业的重视[1]。
陇东学院是甘肃省一所普通高等院校,拥有学生12 000名,开设计量经济学课程的院系为经济管理系,拥有学生1 200名,其中经济学专业学生500余名需要学习计量经济学课程。而经济学专业,90%的学生是文科生,理科生比例太小,且课时少,任务量大,该课程教学难度大,需要针对本院系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和教学方法。
一、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定位不明确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涉及到经济学、统计学和数学的综合性学科,理论性和应用性都非常强[2]。要学好这门课程,首先要有经济学知识基础,应该系统地学习过经济学原理;其次要有优良的数学基础知识,计量经济学中的模型正是通过数学的方法建立;最后要有统计学相关知识,并且会操作应用统计软件,能对现实中的经济现象和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
将计量经济学课程的学科性和陇东学院经济学专业学生的文科生背景结合起来,本校计量经济学存在教学定位不明确的问题。没有明确定位开设本门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还是培养学术研究型人才。从该校目前计量经济学的定位来看,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和学术型相结合。即,学生不但是会应用,而且会研究,培养的是复合型人才。将学生培养成复合型人才未尝不可,但是这对学生的知识基础要求比较高,陇东学院经济学专业90%的学生都是文科生背景,要将这些学生都培养成复合型人才,显然不太现实。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正确定位,对学生和授课教师都是有益的。
(二)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脱节
计量经济学传统教学比较注重理论教学,注重讲解教材中的原理和公式推导,注重让学生弄清楚原理、方法的来龙去脉,由于当时计算机不普及,对计量经济学的应用要求较少。随着计算机和统计软件的发展,使得现代计量经济学更加注重于应用,在教学中强调学生对所学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能力。
陇东学院经济管理系从2007级学生开始开设计量经济学课程,师资力量非常薄弱,2007级、2008级学生没有开设实验课程,没有配套的实验室,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脱节,实践教学更谈不上。2008年陇东学院经济管理系,建设能容纳70人的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经济学专业借用该实验室,开始给 2009级经济学学生开设计量经济学实验课程,2010级、2011级和2012级学生均开设实验课程,但实践教学还是较少。从这六年开设计量经济学情况来看,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严重脱节,要么完全没有实验教学,要么完全没有实践教学,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无处验证。
(三)教学方法单一、不灵活
计量经济学传统教学以板书为主,这种教学方法重点讲述理论知识,公式推导,与数学课程教学方法相似,而板书教学不可能引入大量的案例。因为,如果教师课堂读案例,内容太长学生不能完全记住内容;如果教师将案例书写在黑板上,需要花费很长时间,课时有限,会影响正常的课程教学。这种教学方式通常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对这门课程没有兴趣。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多媒体教学逐渐普遍,这种教学方法比起板书教学,灵活、生动,能用较少的时间引入大量的案例,教学效率和质量相比以前有大幅度提高。
陇东学院计量经济学课程目前的教学方法为多媒体教学,在讲授过程中,教师会配合以板书讲解。从讲述的内容来看,总共54课时,理论36课时,本科阶段需要讲述八章内容,由于90%的学生是文科背景,要将课本内容讲解得绝大部分学生理解、弄懂,教学任务非常艰巨。为了在有限的课时完成教学任务,教师通常只讲述课本上的基本理论和原理,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深入浅出地讲解公式的推导,因为即使做这方面的讲解,很多学生由于基础知识跟不上,也犹如听天书。
(四)师资力量薄弱,学生创新能力差
由于计量经济学课程与数学和统计学联系较紧密,很多高校经济学教师由于数学功底薄弱,所以也觉得计量经济学课程不好讲授,对这门课程望而生畏。就拿陇东学院来看,能讲授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师目前只有一位。每年会有120多名学生学习计量经济学,而这位教师又要讲授理论知识,又要指导学生上机实验,批改作业和实验报告,工作量较大,教学质量受到很大的影响。教师做到的仅仅是教,而不是授。如何将自己知道的教给学生,学生学会,并且根据所学能自发的研究生活中的经济问题和现象,才达到了授的目的。
从学生方面来看,学生基础知识较差,尤其是数学和统计知识,实验能力和实践能力均较差,对于教材中的实验,教师指导一步做一步,甚至于教师指导一步,不能做一步,领悟力差,需要教师手把手的教,才能完成实验。学生没有创新能力,对于某些经济问题,不会用所学的计量方法去研究和探讨。
二、计量经济学教学方法改革建议
(一)根据学生知识背景,适当调整课程定位
开设一门课程首先必须明确课程定位,课程定位是根据教学目的和学生基本情况制定,是确定教学大纲、教学指南以及教学工作的依据。如果课程定位不明确,会给教师教学工作带来混乱,教师很难将教学内容和学生具体情况结合起来,教学过程比较困难。
陇东学院计量经济学的课程定位需要和学生的基础情况结合起来制定。陇东学院经济管理系学生90%几的学生都是文科背景,对数学是望而生畏,听之头疼,他们看到计量经济学的课本就很头疼,让他们学习一学期该门课程,他们都觉得相当痛苦,如果还要把课程的原理和公式让他们理解,并且会推导,那对他们来说会是极其痛苦的一门课程和一学期。所以,陇东学院计量经济学的课程定位应该是培养应用型的学生为主,以理论型学生为辅。要求学生会应用该门课程进行经济问题的分析即可,在教学中,对于理论教学不要投入过多的课时,讲清原理和公式即可,不要追究其推导过程,追究来龙去脉;安排充足的实验课时,学生可以对理论不理解或者一知半解,但是对计量的应用软件至少能够熟练应用一种,能应用该软件解决和分析经济问题、经济现象。
(二)减少理论教学课时,加大实验和实践教学课时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经济学、数学和统计学相结合的经济学学科,教材涉及数学和统计学知识较多[3]。建模、参数估计、模型检验以及预测均涉及一定的数学和统计学原理和知识,有些原理的推导过程非常复杂,即使理科背景的学生,教师也需要花费较大力气和较多课时才能让学生完全理解和弄懂。对于陇东学院经济管理系文科背景的经济学专业的学生,要让学生理解和弄懂教材上的某些复杂的数学公式推导和证明,教师需要花更大的力气和课时。而课时有限,如何才能保证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较好的掌握这门课程,需要合理安排理论教学和实验、实践教学课时。
对于文科背景的经济学专业学生,不应该将教学重点放在理论教学上,不需要学生将教材中的每个原理和公式都会推导,知道他们的来龙去脉,而只需要他们理解即可,理解解决问题的原理和方法[4]。更多的重点应该放在实验教学,学生至少掌握一种统计软件,能熟练地应用这种软件分析或解决经济问题或现象。因此,需要加大实验课教学,就目前陇东学院计量经济学的课时安排情况来看,还是比较重视理论教学,理论教学课时占2/3,实验教学课程占1/3。笔者认为,实验课程安排课时还不够,至少应与理论课时各占1/2。并且学院还要为该课程安排1~2周的实践课时,只有实验没有实践还不够,实验是学生从实验做研究,利用历史数据对经济问题和现象加以验证,而实践是学生真正地接触到公司或单位的经济问题,利用所学的计量知识解决问题,是所学知识的真正应用。
(三)灵活使用教学方法,鼓励学生探索发展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方法也从过去的黑板教学演变为现在的多媒体教学,这时教学方法的一个进步,教学效果和效率大幅提高,但是这种进步是由于科技的进步带来了,并不是该门课程教学方法本质的进步。有很多教师,将过去用粉笔抄在黑板上的东西,改为抄在PPT上,讲述方法还是原来的“满堂灌”,重视公式推导,而不是引举案例,不能引起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
针对文科背景下的经济学专业学生,教学方法更应该灵活多变,适合学生特点,切不可以“满堂灌”的方式讲课,也不能像上数学课程那样讲述课程内容,而应该使用引导式教学,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内容,并大量地使用案例教学。案例教学的好处是一方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原理,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了解所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了解学习这门课程的意义。在实验教学上,除了教师指导以外,更应该鼓励学生探索学习,让学生就某一个地区的某经济问题或现象展开讨论,组成学习小组,通过收集数据,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并最终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在充足课时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在陇东学院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总课时为54个课时,里面含有18个课时的实验课时。36个理论课时,需要讲述八章理论,期中简单线性回归和多元线性回归是本科生必须掌握的基础内容,这两章内容不掌握,后面几章内容学生将没办法理解和掌握,所以需要重点讲述。而多重共线、异方差和自相关也是线性模型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也是重中之重。这五章每章安排5节课时,就用去了25节,剩下三章每章不到4节课时,而且分布滞后模型和自回归模型以及虚拟变量模型对于本科学生来说也是非常难以理解的章节,用4个课时也只是对基础的知识和原理做以了解[5]。再来看18个实验课时,需要做7个实验,其中有3个实验只能用2个课时完成,有4个实验用3个课时完成。这些实验课时根本不能保证学生能够掌握实验软件,并能应用该软件和计量的方法去分析问题。所以需要加大改门课程的课时量,特别是实验课时,不但学生需要课时掌握实验软件,还需要时间应用所学的方法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作者:吕迎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 2015年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