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会计监督问题对策思考研究论文(共5篇)

  

第1篇: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探讨


  会计监督在经济监督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新的《会计法》建立单位内部监督、国家监督及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对维护社会经济秩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目前,会计信息出现许多失真的情况,会计监督存在着一系列问题。而要加强和完善会计监督职能,必须从正确认识会计监督的重要地位入手,明确会计责任主體,加强法律体系建设和单位负责人在会计监督中的责任。要管好钱,用好钱,真正做好会计监督工作,保证小康社会和谐的社会建设、发展、和完善。


  一、会计监督的作用


  (一)有利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治理“三乱”、私设“小金库”等问题。在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会计监督制或采用“委托代理制”后,一方面会计人员身份和地位的变化,能够切实有效地加强会计监督;另一方面委派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也有利于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和财务管理,从而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有效地遏制了“三乱”等社会问题。同时可强化财政部门对各单位财务收支的管理手段。会计监督变突击检查为日常监督,变事后检查为事前监控,从而能够有效地加强了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并且能够解决一些单位私设“小金库”的顽症。


  (二)为从源头上制止铺张浪费、贪污腐败和官僚主义提供了可能,有助于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社会风气的好转。会计工作是经济工作的基础,发展经济离不开会计,许多经济案件的发生不仅会在会计上有所体现和反映,同时也与会计工作秩序混乱,会计监督弱化、软化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实行会计人员委派制,降低了受派单位负责人对会计人员的约束控制,甚至打击报复的可能性,消除了会计人员的后顾之忧,使会计人员成为“内部人”的可能,从而加强了会计人员进行会计监督的意愿。因而就能有效地遏制腐败现象,从机制上解决问题,从源头上加以治理。


  二、做好会计监督工作的措施


  做好会计监督的宣传工作,端正思想认识。应广泛利用多种媒体宣传监督的目的和意义,使大家认识到,监督制没有从根本上防碍任何部门和个人的利益,它是保护国家利益、保护企业与职工根本利益、对社会负责的重要措施。


  (一)要正确处理好指派单位、会计人员和受派单位之间的关系。


  主要要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一是正确处理好财务与会计之间的关系。新修订的《会计法》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为本单位会计责任主体,对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实行会计监督制,不管是统管统派,重点监督,还是代理记帐会计集中核算,只是会计管理形式的改变,并没有改变单位负责人的主体地位。


  二是要正确处理好积极推进和稳妥实施的关系。从理论上讲,无论是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大专院校等财政供养单位还是国有企业,产权管理部门均有权对国家资金使用情况及国有资产经营情况实施会计监督。这是符合财务管理要求的,也是维护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有资产安全的必要措施。


  (二)正确处理好监督与服务的关系。会计监督制是一项新事物,难免会触及到一些部门和单位的既得利益,遇到一定的阻力,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必须切实加强领导,做好各方面工作,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形成齐抓共管、整体联动的态势。


  (三)引进竞争机制,选用能胜任会计监督制工作的会计人员,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会计队伍。对会计人员,不但要求熟悉会计业务知识和相关的经济管理知识,还要求人品纯洁,忠于职守,廉洁奉公,敢于与一切违法乱纪的行为作斗争。


  (四)我们要善于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及时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扎实有效地抓好会计管理工作。作为较晚起步的会计监督制度,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尽管前途光明,但也难免有绊脚石,既需要大胆创新,也要回避或者排除前进中的绊脚石。因此,要认真搞好调查研究,及时发现成功的经验和做法,树立好的范例,以点带面,推广成功经验,同时应结合本地的实际,取长补短,不断完善会计监督制度,发挥会计在行政事务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李淑青

  第2篇:关于强化高等学校会计监督的思考


  前言


  就我国实际情况可知,高等学校中的挪用公款、会计信息造假等恶性事件的发生数量逐渐增加。这种变化对高等学校的会计监督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此,高等学校应该在充分判断自身会计监督模式存在漏洞问题的基础上,对既有会计监督进行合理强化,使得高等学校在保证会计工作质量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育人功能。


  一、当前高等学校会计监督中存在的不足


  这里以高等学校为例,对其会计监督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


  (一)内部会计监督独立性


  知识型时代的到来使得企业的人才需求发生了显著增加。为了增强高等学校的育人功能,政府出台的政策开始倾向于促进高等学校发展方面。在这种背景中,高等学校提出的经费需求更容易得到满足,因此,高等学校的经费较为充裕。基于上述情况,高等学校内部会计人员的独立性受到了较为严峻的考验。由于高等学校内部会计人员的监督工作是在学校相关管理人员的管理下完成的,当内部会计人员的监督行为影响部分管理人员的利益时,这些管理人员可能会向会计人员施压。如果会计人员遵从管理人员的意愿,则内部会计监督毫无意义;如果会计人员仍然坚持自身观点,则其可能会面临解聘或无法晋升危机。


  (二)学校管理人员观念


  高等学校的高层管理人员是会计监督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结合我国当前各所高等学校的实际情况可知,大多数学校都能够按照相关法律条例及准则的规定开展会计监督工作,但少数高等学校的高层管理人员会出于追求利益目的,要求会计人员报销超标的餐费、招待费等不合理费用。这种现象严重干扰了会计监督的有效性。


  (三)三维监督模式有效性


  当前高等学校的会计工作主要由内部会计、主管部门、政府审计共同完成的。结合上文分析可知,由于受到铁路高等学校管理人员的限制,学校内部会计人员的监督职能无法得到有效保障。而就主管部门而言,由于其与高等学校之间的关系较为稳固,监督作用名不副实。政府审计的监督职能虽然并未受到影响,但高等学校通常会伪造相关会计信息,因此,该维度的会计监督无法发挥出有效的作用。


  二、高等学校会计监督的强化


  这里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对高等学校会计监督的强化进行分析:


  (一)内部会计监督优化方面


  与高等学校会计监督模式中的其他要素相比,内部会计监督要素对学校会计监督质量的影响更加明显。对此,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促进高等学校内部会计部门监督作用的发挥:第一,提升高校内部监督规范性水平方式。为了遏制会计监督漏洞的出现,可以对高等学校的各项业务流程做出明确规定。在按照既定流程开展业务的同时,内部会计部门应该严格对各个环节进行监控把关。当发现某个环节出现问题时,应及时要求该环节的相关负责人作出解释,并进行合理改善。第二,会计人员聘任优化方式。通过对高等学校会计人员监督职能发挥的分析可知,学校高层管理人员的施压是主要影响因素。对此,可以通过变更会计人员与高等学校聘任制度的方式,保障会计人员的合法权益。例如,可在聘任合同中加入:高等学校不得以与会计人员工作失误无关的缘由解聘会计人员;当高等学校产生恶性控制会计人员晋升问题时,会计人员可以将收集到的证据提交至学校对应主管部门,主管部门应秉承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处理。在这种聘任制度下,高等学校内部会计部门的独立性水平发生显著提升。因此,该要素的监督作用可以得到有效发挥。


  (二)高层管理人员观念调整方面


  解决高等学校违反财经法纪案件的根源在于:纠正学校管理人员的不合理观念。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高等学校的正副校长、党委书记应该以身作则,主动承担起学习《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会计法》等法规条例的责任。校长及党委书记需要通过上述行为,将高等学校管理人员更新观念的过程转化成积极主动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高等学校管理人员能够较为合理的参与会计工作的管理和决策,变更名目费用报销等恶性行为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三)四维会计监督模式构建方面


  实践经验表明:由高等学校内部会计部门、主管部门以及政府审计组成的三维会计监督模式存在一定的监督漏洞。对此,为了提升高等学校的会计监督质量,可以将社会力量融入到既有的三维会计监督模式中,将其转化成四维监督模式。可以针对高等学校的会计工作发挥监督作用的社会力量主要包含以下几种:第一,媒体。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媒体可以通过对高等学校的监督,保障高等学校资金利用的合理性。第二,大学生。为了保障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在发挥大学生监督功能之前,高等学校主管部门可以为这项监督工作制定相应的制度。例如,学校有义务保障举报不合理会计操作大学生的安全和合法权益。除此之外,为了激发大学生监督高等学校会计工作的积极性,还可以为举报不良会计操作的大学生提供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


  三、结语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可知,我国当前部分高等学校的会计监督工作中主要存在内部会计监督独立性较差、部分管理人员观念不合理、会计监督模式有效性不足等问题。为了促进高等学校的良性发展,可以将构建四维会计监督模式、优化学校高层管理人员不合理观念、优化高等学校内部会计监督等策略,應用在高等学校的会计监督工作中。对于高等学校而言,上述策略不仅可以将会计工作变得更加合理,还能从一定程度上改善高校的育人环境。


  作者:迟程亮

  第3篇:浅论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依照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国家统一的会计规定,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依法的享有经济监督检查的权利,针对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各单位的经济业务和财务的合法性进行监督,用以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和经济效益。


  一、会计监督种类


  在不同标准的划分之下,依据会计监督工作的执行时间,通常可以将其划分为事件前、中、后监督。事前监督就是在会计监督过程中,对即将要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事中监督就是指对正在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实时性的监督工作;事后监督工作,则是对已经发生过的经济活动进行调查监督。在这三个环节中,事前以及事中监督是能够及时发现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的主要方式,这两种方式能够在精确的掌握到会计补救措施的同时,做到对经济活动问题的防范,同时还能够极大的增强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工作所具有的精确性,而事后监督在整个经济活动之中,则是使得整个监督过程更加全面、真实、准确。所以,在实际进行会计监督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依据单位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最为适合的监督方式,依照单位自身对于监督工作提出的要求。


  二、会计监督中存在的问题


  1.有关法律法规不健全,难以行使有效的会计监督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上较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所以一些法律法规上也难免有一些漏洞,现行的会计准则的可操作性比较差,并且与《会计法》相配套的法律法规不足是现代相关法律不健全的因素,在整个社会秩序中,民法和刑法中很少有相关财务造价的制裁措施,因此只能使用《会计法》进行处理,显然,依据这样的法律法规所进行的惩罚与其所造成的社会危害相比,难以形成有效的法律威慑力。


  2.内部控制制度混乱,内部监督形同虚设


  由于会计人员的素质偏低以及负责人的法律意识单薄,对内部监督的认识不够,以及会计人员的独立性差,由于会计人员受雇于经营者,因此为了利益而忘了法律,因为对会计监督和审计监督之间定义的混淆,导致会计人员以及单位负责人怠于行使会计法赋予其会计监督的权力与责任,导致内部会计监督形同虚设。


  3.社会会计监督不力


  由于利益关系,会计师很难保持事实上的独立,因为一些利益交换制造虚假的验资和审计报告,从而失去经济上的监督作用。媒体和社会的薄弱也是社会监督不利的重要因素,对积极揭露、曝光财务造假的媒体、社会公众的鼓励和奖励没有统一的规定和标准,这些都妨碍了媒体及社会公众监督力量的发挥。


  三、加强会计监督的对策


  1.完善现行的会计法规体系


  (1)提高会计准则的可操作性。首先根据我国的国情,将我国会计准则原则化同时进行规则化,然后在这一基础上使用会计处理方法处理同一事项时差异尽量减少。同时不断将现有的会计原则以及会计概念的框架体系尽量完善。


  (2)加快会计舞弊处理的民事立法。目前我国的民事立法中,鲜有对会计造假的处理规定。对于会计工作中存在假凭证、假报表等等的虚假信息和会计违纪等问题的存在所进行的追究刑事责任较少,主要以轻微的行政处罚为主,所以,在会计相关立法中,可以针对提供会计虚假信息的造假者,因提供虚假信息而使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失误,这一现象,进行民事立法,这样一来不仅加大了对会计造假者的惩治力度同时提高了使用会计信息者的关注度,从而使其增强会计监督的积极性。


  2.重视内部会计监督的作用,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首先要健全单位负责人约束机制。保证内部会计监督制度顺利执行,必须首先建立现代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单位负责人的约束机制。其次要重视内部监督机制的作用,把内部控制制度落到实处。最后要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这是强化会计监督的根本要求。


  3.发挥整个社会的力量,加强社会会计监督


  (1)加强对注会行业的政府监管。目前政府部门的监督力度远远不够,必须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考核力度予以加强,对违纪行为进行打击,以此来保障注会行业的环境。


  (2)强化注会师的独立性。从设立注会组织统一安排会计师进行审计,以及改变原有的自行结算报酬的方式两方面来隔断注册会计师与委托者的利益关系,使注册会计师保持独立客观的立场。


  (3)提高违法违纪的成本。如果会计师事务所在进行财务审计时,与企业一同进行造假等行为,则应该在造假案中也作为责任主体,而非从属,以此,对注会行业予以警示。


  (4)充分发挥媒体与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依靠新闻媒体和广大民众进行监督和宣传,对于违法违纪的行为予以快速的曝光,政府部门对媒体和公众以支持,增强监管的力度。


  4.联合执法,提高政府会计监督的效率


  政府各有关部门可以在每年度的定期经济检查中设立联合办公室,利用计算机技术设立信息共享平台,不仅可以降低监督检查的工作成本,而且利用共有的信息平台统一了数据核算的依据,既避免了重复执法,又防止了执法不严的漏洞,有利于从源头上遏制会计造假现象,提高政府会计监督的效率。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会计监督工作在当前的社会经济活动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其对于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实际进行工作的过程中,应当依据财政上所存在的问题,保障会计监督职能的以及社会职能的发挥,从而使得在不断完善自身的过程中,还能够提升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服务的力度。


  作者:付春燕

  第4篇:关于加强医院会计监督职能的研究


  会计监督职能是医院会计职能中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医院搞好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有助于有效开展医院的各项经济活动。虽然我国对基本医疗制度以及医院体制改革正在进一步深化中,也一定程度上优化了会计管理制度,但往往受限于会计监督工作没有落实到位,或会计监督管理制度不完善,而使得会计管理水平止步不前。因此下文笔者围绕如何高效开展会计监督工作进行论述分析。


  一、会计监督制度的法制化与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进行了多次“大换血”,各类经济活动主体纷纷加入了市场竞争机制中来,我国的会计监督制度也应运而生。2000年我国颁布了新修订的《会计法》中,对会计监督制度的种类及范围都做了明确的规定,详细制定了会计监督的主要内容,确认了会计监督时会计制度中的主要基本职能。特别是会计工作中出现的会计信息失真、会计行为不规范,凭据造假等都已成为事实(可能),因此设立会计监督制度,是为了经济主体参与市场竞争机制时可以健康有序、合理合法、公平公正地实现经济效益。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们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抓好会计监督工作是保证经济活动有效合法开展与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前提,是保证生产质量,维护市场秩序、提高服务水平的有效手段[1]。因此,会计监督制度的完善与落实是值得所有市场经济主体都应该重视的问题。


  二、我国会计监督在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一)医院对会计监督工作重视不足


  据不完全统计,当前依然有部分医院将会计监督认为是单纯对内部会计活动的监管与约束,是限制日常经营活动的形式。因此,很多医院为了其他经营管理环节的正常运转,努力提高经济效益,而对会计监督工作放任不管,会计监督管理人员也很难将职责落实到实处。医院对会计监督工作不重视,也直接导致了财会人员与会计监督人员不恪尽其责、不认真遵行会计工作的相关条例,经常发生有章不依,以身试法等不良现象,这也是会计工作犯罪案例频发的主要因素,阻碍了会计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也正是由于认知不明确,就直接导致部分医院的内部财务工作错漏百出,无法应对医院产生的大量财务数据,医院的会计工作局面可谓是“一片狼藉”。


  (二)会计监督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从客观角度上说,会计监督人员的素质普遍低下已经是众所周知的问题了,也是制约着医院监督管理水平的主要因素。大多数的会计信息几乎都是依赖财会人员整理加工的,因此会计从业者的职业素养往往要相对比会计专业技能水平更加重要,也是会计监督的一项主要内容[2]。据调查,我大多数企业的会计监督人员多半是中专以下学历,本科生占比三分之一,而研究生比例就更少了。而大多数的医院会计监督人员几乎都由内部的财会人员兼任,跨级会计部门主管对会计监督负主要责任。由此可见,会计监督岗位制度并不规范,选拔人才制度也不够严格,加上会计监督人员自身操守与职业素养低下,会计监督知识缺乏,使得会计监督工作的公平性、公正性。合理性。真实性、规范性都难以保证。


  (三)会计监督制度不完善


  我国会计制度在会计监督这一块应该要有所加强。我国制定的会计监督法令条例都有一定程度上的局限性,因为具体的管理细则跟不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新制度,老办法”的情况屡见不鲜。其次就是會计管理制度的弊端使得会计监督人员的监督权力进一步弱化,比如我国现行的《会计法》中,就忽视了债券人与所有者的监督。还有些医院的会计监督制度并没有独立于会计管理制度,从而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与落实,


  三、会计监督职能的强化措施


  (一)完善会计监督的岗位责任制


  会计监督职能要想得到充分发挥,会计监督工作得到顺利开展,医院就必须将会计监督制度从会计管理制度中独立出来,全面完善会计监督岗位责任制。在对会计监督部门进行独立设置时,应该要配备足够的、富有工作经验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会计监督人员,还应该权责分明,明确各自分工,杜绝发生一人数岗与权力滥用等现象,在员工中形成互相制约的关系,抓好内外部同时监督工作。完善岗位责任制以后,还要坚持贯彻落实,以确保财会人员行为趋于规范化,确立切实有效的决策流程,充分发挥会计监督职能。最后要对重要的会计岗位定期实行岗位轮换制[3]。


  (二)健全会计监督制度


  医院应该与企业一样,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于所涉及的经济业务之间建立健全会计监督制度,以杜绝徇私舞弊的现象发生,保障各项经济业务能合理合法经营。首先,医院应该健全对账机制,确保和明细账目能与总账相对应,如果发现错漏或信息失真等问题发生,立刻查补,解决。其次制定财会各科室、各部门的内部监控机制,规定各科室的财会人员须以月与财会部门核对账目,以此来实现医院对各个科室的经济业务往来的内部监督控制[3]。另外还要健全清算盘点制度,分为定期与不定期的方式,进行实物与库房的核对,强化内部监督控制工作。最后完善内审机制与反馈机制,让财会各科室人员对内部监督控制工作进行评价,虚心接受意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才能双向地有效发挥内控制度。


  (三)明确会计监督内容


  由于会计监督是医院内部控制职能中最主要的职能之一,因此医院要从内控着手,有效发挥会计的监督的职能,明确会计监督的内容及重点,不断提高医院内控水平。首先,医院应该对大金额的投资项目及资金使用情况与流向做出全程监督,比如更换大型医疗设备、建设基础设施、科研立项等[4]。其次要对医院所有的经济收入进行有效监督,监督的重点要集中在医药收费是否合理、药品比例是否合乎规定、有无财会部门乱收费现象等。另外,应该着重监督控制各类药品的采购流程、经费、存放、销售等以及医疗设备的耗损情况、固定资产的保管等[5]。最后应该监管医院所有员工的薪资、奖金的发放情况,以及对劳务费的分配情况,并监管医院所有与财会有关的事项,充分发挥会计监督职能在实践中的应用。


  (四)提高会计监督人员的素质


  会计监督人员是落实会计监督工作的主体,因此其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会影响到会计监督水平,因此医院应该建设一批高素质、有经验的专业人才队伍,通过不断强化会计监督人员的风险与责任意识,来提高会计监督的质量与公共性。首先医院应该定期组织党政教育培训,了解学习新政策、新指向、新措施,来树立会计工作的先进性、规范性与合法性。其次要从其他部门中选拔一些优秀人员来担任会计监督岗位。另外要定期宣传教育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树立,以及对《会计法》的学习,增强法制观念,用法律约束自身行为。增强职业使命感与责任感,认识违规行为与违法行为将有怎样的后果。最后要组织他们定期学习先进的会计监督知识与经验,并建立健全奖惩机制与考核机制,来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与责任感。


  四、结束语


  会计监督是医院管理财务工作与强化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也是保证其经济效益持持续增长与经济活动合理合法性的主要职能。因此通过保持会计监督工作的权威性与独立性,逐步建立健全会计监督机制,明确会计监督内容,强化会计监督高素质队伍建设,从而有效促使医院财务管理工作趋于规范化、合理化、合法化、公平化,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与经济效益。


  作者:龚文莉

  第5篇:企业会计监督相关问题的思考


  一、引言


  会计监督不仅仅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也是我国的经济监督体系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渐成熟和市场经济进一步的发展,会计工作的变化可谓是翻天覆地。首先,会计所涉及到的范围逐渐扩大,业务处理也越来越复杂,社会公众、投资人和债权人对会计信息揭露的质量、范围、时效也有了日渐趋增的要求。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为达到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和规范会计行为的目的,加强会计监督已经被列为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点内容。


  二、对企业会计监督的认识


  1.会计监督是一种用算账、记账、报账以及财务活动等形式来依法审核、控制、检查单位的经济行为的管理活动。


  2.我国将会计监督的主体也就是执行监督行为的人定作“会计机构及会计人员”,同时监督的对象也就是客体定作为企业的“经济活动”。会计人员如若发现经营者有违规、违法行为,可以直接报告给其上级。


  3.会计监督的目标取决于会计的目标,在逻辑意义上,是会计本质的延伸。据我们所知,会计的目标是将对有利于决策的会计信息提供给债权人、投资者、企业管理当局、政府等广大的会计信息使用者。


  4.按照一定标准,可将会计监督划分为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外部监督又包含国家监督与社会监督。


  三、加强企业会计监督的意义


  在当今社会,经济不断地在进行发展,企业也不停地完善着自己的经营理念来确保能够提高经济效益,会计也渐渐不再是像传统一样只具有单一的“算账、记账”的职能,而发展成了始终贯穿现代企业经营的一项管理活动,会计监督也顺其自然地变成了企业生产经营中无法缺少的一个环节。会计监督作为一项管理活动,不仅能够监督企业的会计信息,而且能够科学地管理企业的资产,监督企业人员对资产的使用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发生盗用、滥用的情况,企业是否严格遵循会计原则来全面、定期地清查财产,强化管理和控制企业财产,保护企业的财产不会遭受损失,这些方面全都取决于会计监督的执行与实施。


  四、企业会计监督现存的问题


  1.企业会计法与会计监督不相适应


  在目前局势下,会计法律、法规还不完善,经济形势也千变万化,经济也存在很多多变、复杂的问题,而会计法律法规和经济活动的不相适应,造成会计管理的难题难以得到解决,会计监督的效果不好,难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部分会计法规落后,导致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不能够达到企业对会计监督的要求。部分会计法规、法律对企业会计活动来说并不适用,操作起来具有较大的难度,在现实生活中缺少可行性,打击惩治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严厉程度不够。


  2.企业会计人员素质不高


  在企业会计工作中,原动力是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却无法离开会计从业人员。现阶段的大多数企业虽然可以开展会计工作,但是会计人员整体的素质教育进行得较晚,没有明确的规范来束缚财务报告重述的公告格式、公告时间、公告内容,因此造成了不规范的会计差错更正的表达,甚至还有些不发表重述。所以说,在使财务重述揭露内容、时间与格式进行完善的同时,加大威慑财务重述制度的力度,更应该追究违规披露财务信息的行为完善民事的责任。


  3.企业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


  会计监督常常在企业的内部扎根,与此同时还在政府的辅助下发展壮大,二者缺一不可,从内而外地益于企业会计监督。为了使企业内部监督能够得到有效实施的目的,企业会计人员应该严格将会计法律、法规当作导向和职业的原则,积极参加企业内部会计活动,然而作为企业的员工,会计人员一直根据企业的指导来工作,很难跨过企业的束缚,独立地进行会计活动,所以很多时候,会计监督也就只变成了企业管理的一句口号,一道摆设而已。在政府部门监督的角度上来说,长期以来,政府部门管理者的角色定位导致在某些方面政府监督与其始终对立,可是不同部门之间的监督标准、力度和评估有不一样的标准,再加上各部门之间是相互独立的,没有统一的标准,特别可能会导致政府监督无法发挥其应该起到的作用,政府部门权责不分,会计监督在企业中也只能发挥薄弱的作用的后果。


  五、企业会计监督的解决措施


  1.完善会计法律制度,建立法律监督体系


  如若想强化企业的会计监督,就必须明确当前经济发展的情势,经济的发展不仅没有给企业法律、政治或者文化带来同步发展,相反地,因为经济的过快增长,越来越多的复杂的经济问题呈现出来,也没有能够相对应的解释和依据,使会计法律法规变得完善不但变成了会计监督的重点,也变成了经济健康发展的重心。


  2.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


  企业会计活动的本质就是会计主体人收集、整理、加工会计信息的活动,会计人员是否具有会计职业道德与优秀的专业技能,是企业会计是否能够成功开展活动的关键。首先,企业应该聘用有才能的会计行业专家和会计专业人才,而且在会计工作过程中,增加培训来提升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让会计人员能不停地学习到新的会计知识,法律意识不断得到强化。


  3.完善内部监督制度


  会计监督不但需要政府监督,也需要企业内部监督。企业需要清晰地认识到内部监督的重要性,以此来有根有据地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当与企业业务、生产与财务等部门的重大经济决策相关时,事前、事中、事后都需要开展会计监督,确保企业决策的正确性。政府部门与部门之间应该加强沟通,明确自己的职责所在,做到不推诿不越权,提高政府行政能力。中国石化集团早期就实施了企业内部监督,从内控制度实施依赖,中国石化不断在内控制度的实施过程中改进不好的地方,一套运行顺畅的内部控制机制为企业带来了无限的活力。


  六、结语


  只有不断强化会计监督,企业才能保证管理的更加晚上,会计的信息才能更加真实有效,决策者才能根据会计信息作出更加高效的决策,企业才能寻找到新的发展途径,才能健康发展,做大做强并持续发展。


  作者:叶炳周

上一篇:公立医院管理会计应用实践探索
下一篇:浅谈大数据背景下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