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抽象艺术的形成及其对写实绘画的冲击。抽象艺术作为“形而上”的艺术与艺术历史的密切关系,抽象艺术脱离写实绘画的羁绊从自然感受发展到高级思维阶段,获得一种自律性。消解了理性个秩序强调情感的张扬,否定了形的准确性和写实性创造了纯粹的符号化语言。
关键词:抽象 , 抽象美 , 抽象冲动 , 纯粹实在
美学家沃林格认为:制约着艺术现象的最根本和最内在的要素就是人所具有的艺术意志,艺术意志来自于人面对世界所形成的心理态度,人由外在世界引起的巨大的内在心理不安,这一产物便是抽象冲动。最终才能获得抽象的表现。
从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到抽象绘画形成经历了一个严格的写实绘画逐步解体的过程。绘画语言与观念迅速地,也是一步步地转变了。抽象绘画的意识也在其中发展起来。
抽象派的出现,它给严格的写实性绘画语言打开了一个缺口,他们对光和色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他们的绘画语言里,自然物象开始解体,分解成色彩和光的组织,印象主义标志着这样一个时代的到来,一群艺术家在这个时刻开始一种半有意识的主张,即把绘画自身当作一种以它自己的属性来进行创作的对象,它有自己的结构,自己的规律,他超越和不同于人类的和自然世界的任何幻=象和模仿的属性。印象派之后塞尚在画面上建立了不同于日常透视规则的画面结构,对于塞尚文杜里有三个方面的阐述,一“用色彩来造型”的方法。其次成功的应用了艺术“变形”。第三,他创立了三种个性鲜明的艺术“程式”。几何程式与这一手法直接导致了“立体派”绘画的抽象美形式。虽然,在塞尚的画中还没有完全屏弃,物象,但他也已经不去忠实地模拟物的固有原型了。他只是把所描摹的物象和大概拢廓和状貌当作一种“支架”和引线。籍以表现一种独立性质的“抽象美”于是,艺术的形象形式就从摹拟物象的羁绊中解脱出来了,获得了一种自律性。这就是抽象美和具象美的结合。1909年,作为抽象绘画前驱的立体派出现了。绘画已不再是如实描摹,更注重绘画自身的价值。
抽象绘画作为一种“形而上”的艺术形式是与艺术历史的发展分不开的。只有在印象主义全面深入的自然感受基础之上,才有可能对绘画进行抽象,从而产生抽象绘画。这种历史的相关性决定了抽象艺术并不是单纯地诞生于某种固定理论,而是自然感受向高级思维阶段进化的结果。
瓦西里·康定斯基是持续了将近半个世纪的抽象绘画的创始人之一。他认为抽象的绘画比有物象的绘画内容更广阔,更自己。他认为抽象的绘画可以“造成一个情感的震动”。理论在康定斯基的艺术发展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但值得注意的是启示康定斯基进行有关抽象绘画思考的并不完全取决于一套先行的抽象理论,而是某重发思的直觉。在他的自传中回忆过他的重要经历,“一天,暮色降临,我画完一幅写生画后,带着画箱回到家里,突然,我看见房间里有一幅难以描绘的美丽图画,这幅画充满着一种内在的光芒。初起我有些迟疑,随后,我疾速地朝这幅神秘的图画走去——除了形式和色彩之外,别的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而它的内容则是无法理解的。但我还是立刻明白过来了,这是一幅我自己的画,它歪斜的靠在墙边上,第二天,我试图在日光下重新获得昨天的那种效果,但是没有完全成功,因为我花了很多时间去辨认画中的内容,而那种朦胧的美丽之感一去不复存在了。我豁然明白了,是客观物象损毁了我的画,这就是说,由于,画面上表现了现实的物象,着就势比使观众的注意力由绘画本身(纯粹的形式和色彩)转向了辨认物象上,因此,绘画的审美目的由形式下降到了功利。康定斯基强调,艺术活动的程序是艺术家的感情通过其具体感觉到的东西而物化为作品,作品通过观众所感觉到的东西再达到观众灵魂中的感情。这样,他在自己的抽象绘画里,建立了一种以“内在感情”为依椐的法则。他在这一法则的指导下,使画面形式某种视觉的音乐感达到与“内在感情的”共鸣。大量借用音乐术语来比喻抽象绘画。最先用点线、面的组合构成,参照音乐的表现语言用绘画来传达观念和情绪。在1910年,他创作了第一幅抽象艺术绘画,他独特的抽象绘画,在今天已成为抽象表现主义。康定斯基还把数的概念引入绘画,以欧氏几何原理为基本出发点,他否定三度空间的表现,企图将绘画还原为二度向量的平面艺术。
美学家沃林格阐明,抽象冲动的艺术表现出现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抑制对空间的表现,以平面表现为主。回避对三维物体,对深度感物体的表现,把表现对象限制在高度和广度的展开上。二抑制具象的物体,以结晶的几何线形为主。沃林格指出艺术意志主要的并不在于感知外物,而在于联想,在于对外物获的一个联想的整体,正是这种打破现实世界的具象秩序,由抽象所构成的联想整体,才能给观者以栖息的意识。
而另一位抽象艺术家蒙德里安,他在自己的艺术实践里建立了一种有别于康定斯基的法则,并且,从绘画到理论始终不懈地追求这一法则的实现。从而使他的抽象绘画成为“客观”抽象的代表。
蒙德里安早先是一位自然主义画家,到1908年开始知道现代艺术的某些变革,在他的风景作品中,开始强调线条的起伏,他从艺过程从自然主义经过象征主义、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野兽主义和立体主义一直到抽象。他把梵高猛烈曲折的表现,野兽派非绘画性的色彩和新艺术运动的线图案融汇贯通,在造型的感受方面依然是有个性和有结构的。他深受毕加索和博拉克的分析立体主义的影响。他的大多数立体主义绘画作品保持着一种正面化,逐渐超着超越、消除主题和三度幻觉深度的方面转化。他渐渐地认识到1)在造型艺术中真实性只能通过形式和色彩有动势运动的均势才能表现出来。2)纯手段才是提供达到这一点的最有效的方法。这一思想使他通过直角、通过把色彩简化成原色,再加上黑白,成为一种非全面的、对立的均衡组织原则。到1914年间,他的绘画所有的曲线痕迹消失了变得以垂直线和水平线结构居住导地位。
蒙的里安总是通过“对立的等势”(epuivalence of opposites)去寻求统一性,以表现他在人类和宇宙所感觉到的神秘感他的最终目的,并不是通过消除可以辨认的主题去创造抽象结构。在他的作品《场景2》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完美的程式,出现在画面中的是人们所熟悉的红黄和两快灰色阴影,这幅作品进一步加强了线与色快之间的统一,一种原色和黑、白色的垂直与水平结构之间绝对而又富于动态的平衡,每一构成要素都从视觉感应上摆在适当的位置上。结构和微妙的色块配置造成的某些奇怪的视觉现象,使灰色块象红或黄色块一样肯定,它们既前进又退缩,处于极为紧张的状态中。他的创作中不受主观性感到制约,在画面上达到一种为理性所受制约的结构。所谓客观的“纯粹实在”表现的则是“内在关系”和‘内在结构“并为此为自己抽象绘画追求的目标,组织图行与色彩以开放性构图,展开了他对某种秩序和某种结构的追求,形成一种另人惊异的深度幻觉,并仿佛与画面严格保持平行。
蒙德里安认为,他生活的时代正处于艺术文化的转折点,表现个别形象的艺术已经接近它的终点而表现“固定关系“的艺术开始了。这就是他所认为的内在结构,即存在于一切事物里的普遍的均衡。这种均衡不仅仅是“自然的和谐”而是平衡。是一种力的平衡。
既康定斯基和蒙德里安之后,在二战后美国产生了抽象表现主义,它强调创作者行动的自由性,自动性和无目的性。主要有两种发展趋势,第一,就是画笔画家,以不同的方式讲究画笔的手势,动作以及颜料的质感,另一种就是色场画家,讲究用大片的统一的色形或色块,表达一种抽象的符号或形象,主要艺术家有波洛克、孔宁、罗斯科、纽曼等。表现性抽象更多的是注重形式的表现,肌理的表现,颜料的表现,笔触的表现,绘画行动的表现,突破了架上绘画的格局在艺术观念和艺术语言上进一步加以解体和重构。
在抽象表现主义之后产生的“硬边抽象”“后绘画性抽象”是几何抽象主义在新的形势下,观念的产生的变化。也说明了艺术从强调主观情感到侧重于客观表现的转变。展现了新的抽象表现的语言结构和艺术观念。形成新的风格和语言。抽象表现主义在艺术创作中开始提倡人本理想与精神信仰,追求人的崇高价值与人文关怀,艺术就是人化自然,即艺术家人性在自然中的表现,重视艺术家的心理宣泄与提升,艺术理念上反对生活的客观描写和再现,用油画的语言去抒发艺术家人格结构和特殊精神态势。表现的主体和现实情境有大的反差和错位是对现实生活的主观变形和意想重构,它追求的是一种具有想象性的有意味的境界。
美国著名的艺术批评家格林伯格曾断言,抽象艺术是现代艺术的最高形式。他看到抽象既是现代艺术的起点也是它的归宿。抽象艺术从本质上成为走向精神世界的极限运动,由于抽象艺术是认类的一种精神活动的创造物,是艺术家的精神活动向某个特定领域发展而编排的视觉符号。它进入思维认识的范畴。所以。它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哲学基础。如果,对比作了较全面的了解就不难发现抽象绘画理论在相当程度上与诸如毕达哥拉斯、柏拉图、迪上儿、黑格尔等人的理性哲学或经验哲学有着内在的联系。甚至可以说抽象绘画是他们在艺术中的复兴和发展。
现代的西方抽象绘画,从它们的的发生来看,与东方绘画中的抽象因素并无直接的亲缘关系,东方的绘画由于其材料和工具方面的局限,始终没有发展出一种能高度真实地再现客观自然形态的艺术形式,但是,正因为这方面条件的制约,东方艺术却很早的出现了一种迥避刻意再现自然形态,而注重于表达抽象意念的绘画。然而,西方的抽象绘画则是理性思辩的产物,起源于对绘画的反思,而近代西方艺术中的反传统思潮,又加速了它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瓦·康定斯基(俄罗斯),论艺术的精神,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7月
2.W·沃林格(德国),抽象与移情,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8月
3.H·沃尔夫林(瑞士),艺术风格学,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