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乙型肝炎病毒(HBV)通过血液、母婴密切接触和性传播感染他人。我国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为718%(2008年中国CDC资料),我国每年死于乙型肝炎相关疾病者约27万多人,对劳动人民的健康危害极大。目前,对乙型肝炎的诊断是检测血清乙肝两对半、HBV-DNA以及肝功能的情况,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判断。关于乙肝病毒的检验方式有很多种,目前最为常用的主要为:荧光定量PCR技术、竞争PCR技术、PCR酶联免疫吸附法、荧光标记引物法和PCR酶联化学发光法。其中检测项目主要包括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HBsAb)、乙肝病毒e 抗原(HBeAg)、乙肝病毒e抗体(HBeAb)、乙肝病毒核心抗体(HBcAb)、乙肝病毒前白蛋白、乙肝病毒DNA,我院选取近期的85位慢性乙肝患者的乙肝病毒学临床化验结果做详细分析,为今后的临床检验工作提供经验累积。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1年—2013年期间的8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同时患者需要在检验科进行病毒血清学化验,其中男性患者55例,女性患者30例,患者年龄均在26-68岁之间,本次化验案例均取得患者本人以及其家属同意。
12检测方法
医护人员会提前告知患者在化验当天早晨空腹,通过采血方式离心分离血清。同时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要求进行检测,乙肝五项指标排序为: ①HBsAg; ②抗-HBs;③HbeAg;④抗-HBe;⑤抗-HBc。
2结果
通过对患者的合理采血化验,发现对HBsAg 阳性率8353%,抗-HBc 阳性率为7647%,抗-HBe 阳性率为5647%,HBeAg 阳性率为4824%, 抗-HBs 阳性率为1059%。详细请见下图
全部慢性乙肝患者的五项检查指标化验结果显示图
3讨论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发现,通过对肝炎患者的肝五项指标检测能够清晰发现病原体的发生率。其中乙肝病毒包括,表面抗原, 乙肝病毒表面抗体,乙肝病毒e抗原,乙肝病毒e抗体, 乙肝病毒核心抗体,他们是乙肝病毒感染的指标标准, 可以准确的提示乙肝病毒感染,同时能够保护机体避免受到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患者通过注射病毒疫苗后,体内会逐渐产生抵抗病原体的指标,会使患者避免受到乙型肝炎的病毒感染。
31临床意义
311乙肝表面抗体:对乙肝患者具有免疫系统的保护性,如果患者的检验结果属于阳性,那么就会表示感染了或者感染过乙肝病毒,患者的血液中表面抗体滴度越高,保护免疫能力越强大。
312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原不具备传染性之,但是它与乙肝病毒有关联性质,同时表明,它自身没有任何传播途径,但是如果患者的检验结果存在指标,既证明也伴随着乙肝病毒的存在。所以,也可以说明,它是已经感染乙肝病毒的的一种标志。如果患者在感染后的半年内,可以在血液中检验出阳性结果。所以,足以证明,它的存在是乙肝患者的病原体。
313e抗原与e抗体:如果患者检验结果发现e抗原,属于阳性,既说明患者体内已经感染到乙肝病毒。如果患者的检验结果属于e抗体,并呈阳性,则表示患者的传染性比较低,患者病情有所缓解。
314核心抗体:核心抗体的滴度高低表明患者体内乙肝病毒的活跃性,如果患者体内滴度高则证明患者的病毒有传染性,低滴度证明以往曾经感染过乙肝病毒。
对于患者采血方式检验的临床意义在于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是机体感染乙型肝炎的标志之一,通常比较常见于急慢性肝炎,肝硬化等状态。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是患者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所产生的一种抗体,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有一定的中和作用。可阻止乙型肝炎病毒穿过细胞膜进入肝细胞,表明机体对乙型肝炎病毒有一定的免疫力。它的出现说明病毒基本清除,是乙型肝炎痊愈的临床标志。注射乙肝疫苗或抗-HBs免疫球蛋白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可呈阳性。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原有助于判断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传染性的强弱、母婴传播的危险率及急性乙型肝炎的预后等。孕妇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阳性可引起垂直传播。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持续阳性,表明肝细胞损害较重,并有可能转为慢性乙型肝炎或肝硬化。所以,对乙肝病毒携带者实施五项检验指标,对于今后预防并治疗乙肝病毒具体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庞志钊,宋立志,刘桂芳等济阳县15-40岁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标志调查[J]中国计划免疫,2005,11(2),110-112
[2]彭文伟,传染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1-23
[3]王美荣,临床乙肝五项检验结果及其分析[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7,13(9),1252-1253
[4]陶敏,李玉,秦良谊,血清HBV-DNA,定量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J]医学研究通讯,2005,34(9),6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