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代表影视植入广告发展历史的五部影视作品

  最近因为《疯狂动物城》中巧妙的品牌植入,让众多广告人都感叹植入式广告的发展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本文就为大家盘点一下那些在植入式广告发展史上有影视教育代表意义的作品,看看我们从营销沟通的打扰时代进入到植入的时代后,植入式广告是如何发展的。

 

  最早的植入广告——《大力水手》

 

  最早进行商业化运作的植入广告,就是公认的1929年的美国动画片《大力水手》,这部影片由一家生产罐头菠菜的企业赞助拍摄,作为回报,其生产的菠菜被植入到影片中,成为大力水手波比钟爱的食物。我很强壮,我爱吃菠菜,我是大力水手波比。,这是影片中的一句经典台词。现实中,由于大力水手的卡通形象深受人们喜爱,以致在社会上引发了菠菜效应,上世纪30年代美国的菠菜销量增加了33%,菜农们开始疯狂种植菠菜。1937年,菜农们还特意在自称世界菠菜之都的水晶城树立了一座雕像,以纪念大力水手。这是有据可查的最早的植入广告,并且为影片与品牌带来了双赢的效果。

 

  国外植入广告里程碑——E.T

 

  在植入式广告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电影,是1982年斯皮尔伯格的《E.T》。影片中,小主人公用好时公司生产的里斯巧克力把外星人吸引到了屋里,观众在陶醉于电影情节的同时,也记住了里斯巧克力的神奇吸引力,电影仅上映三个月,该巧克力的销售量就劲增了65%,一跃成为当时全美最受欢迎的巧克力。产品置入带来的奇特效果,引起了营销界的重视,同时由于80年代电影和电视节目制作成本激增,制作人也希望通过植入式广告来拓展收入渠道。于是,植入式广告开始盛行,越来越多的产品或品牌出现在了好莱坞的电影中,植入方式也在不断翻新。到了20世纪90年代,植入式广告已经成为好莱坞电影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具有标准化的作业程序。

 


  国内电影植入广告的先河——《没完没了》

 

  植入式广告进入国内的最初几年,由于产业自觉意识没有形成,发展比较缓慢,基本处于尝试摸索的阶段。直到1999年,冯小刚的第三部贺岁影片《没完没了》,将中国银行、欧陆经典、红牛、燕京啤酒、海尔等一批产品或品牌植入电影中,开创了我国电影植入式广告的先河,标志着国内植入式广告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

 

  国内电影植入广告的发展——《手机》、《天下无贼》

 

  在《没完没了》后,国内植入广告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电影《手机》与《天下无贼》。在电影《手机》中,对手机摩托罗拉可谓是一个大写加粗的植入,甚至在电影宣传海报中都有品牌的露出。还有为了回馈赞助商宝马汽车,出品方专门设计了一场广院学生偷偷出去玩,12个女孩同挤一辆宝马车返校被抓,挨徐帆批评的剧情。这个段落在幽默的同时把宝马车内部空间的宽敞表现得淋漓尽致,观众印象非常深刻,对产品起到了很好的卖点宣传效果。而在电影《天下无贼》里,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刘德华饰演的小偷在西藏偷取朝圣的人们和旅客的手机时,给了被偷手机一个特写镜头,那个手机的品牌就是诺基亚。而在后面的情节中两位主演在公路上上演的一幕惊险的飞车镜头,也给了长城润滑油一个特写镜头。

 

  尽管国内的影视作品在这之后都看到了植入式广告为影片带来的巨大效益以及为品牌带来的有效推广,但是与国外植入式广告的相比,我国的植入广告还停留在最初的仅仅为了植入而植入的阶段。近几年,不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都为了收获利益而疯狂的植入品牌,为此遭到了受众的一致厌弃,因此当我们在电影院看到《疯狂动物城》中把品牌与电影完全无缝结合起来的时候才会感到十分惊喜,同时也在感叹国外电影的植入式广告已经又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希望我国的影视作品也可以取其精华,在植入式广告的发展上越做越好,让植入广告变成品牌、影片与观众三方共赢的好局面。

 

  作者:孙好好 来源:广告主·市场观察 20164

上一篇:中职关于“影视后期制作”教学实践与思考
下一篇:大学影视素质教育之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