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进展期胃癌手术治疗68例临床分析
进展期胃癌也被称为中晚期胃癌,患者浆膜层、胃壁肌层已经被入侵,很多进展期胃癌患者到医院确诊的时候已经出现腹膜转移、血行转移、淋巴转移,这大大增加了临床治疗难度,对患者预后也会造成很大影响[1-2]。目前,临床主要采用外科手术治疗进展期胃癌患者,但是就算采用根治性切除术治疗,局部转移率、复发率也比较高,术后5年生存率比较低,如何有效提高外科手术治疗效果,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是临床学者思考的重点[3]。为了总结进展期胃癌患者手术治疗经验,该文回顾性分析了该院2008年1月—2015年12月68例进展期胃癌患者采用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收治的68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表现为上腹部胀满、疼痛不适等症状。68例患者中男52例,女16例;患者年龄28~84岁,平均年龄61.779岁。所有患者术前通过胃镜检查、病理检查诊断属于进展期胃癌。肿瘤部位:2例全胃弥漫,8例卉门胃底部,18例胃体部,40例胃窦部。病理类型分析:未分化腺癌者8例,低分化腺癌者19例,中分化腺癌者39例,黏液癌者2例。根据国际抗癌联盟(UICC)分期表明,胃癌分期如下:38例II期,25例IIIa期,5例IIIb期。其中55例患者伴有淋巴结转移。
1.2 方法
术前应该全面评估患者的实际情况,针对患者采取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纠正低蛋白血症、纠正贫血、预防感染等常规综合治疗措施。而且应该做好肠道准备工作,常规进行心肝肺肾等脏器功能检查。待患者情况基本稳定后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其中20例患者实施根治性全胃切除术+食道-空肠RouX-en-Y吻合术,7例患者选择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幽门成形术,41例患者选择根治性远端胃切除,残胃十二指肠B-I式吻合。
2 结果
该次6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没有1例患者死亡。术后9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1例患者出现吻合口排空障碍,1例出现胃动力障碍,1例出现反流性食管炎,2例患者出现膈下积液,4例患者出现切口裂开或者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13.2%。通过相应的对症处理后均治愈。该次所有患者经过6个月~3年时间随访,生存期都在半年以上,58例患者生存期1年,1年生存率为85.3%;36例患者生存期2年,2年生存率为52.9%;25例患者生存期3年,3年生存率为36.8%。
3 讨论
当前临床主要采用外科手术方式治疗胃癌,不管是手术方式,还是术后消化道重建、辅助化疗治疗对于提高手术治疗效果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外科手术治疗胃癌患者的关键就是合理切除病灶,彻底清扫淋巴结的基础上尽可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4]。进展期胃癌患者选择手术方式的时候应该综合考虑淋巴结情况、病灶部位、病灶大小、病灶浸润程度等各方面。标准的胃癌根治术(D2)主要是将原发癌病灶远端、近端胃周组织完全切除,全面清扫干净1站、2站淋巴结,有的患者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将淋巴结清扫范围扩大到D3。想要确保可以顺利完成D2、D3手术,要求术者一定要具有娴熟的技术,围手术期还应该进行良好的营养管理[5]。进展期胃癌患者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后,也应该考虑到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术后化疗副反应等都有可能会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消化道重建效果对于患者术后进食情况以及营养状态会有直接的影响,因此一定要合理选择消化道重建方式。目前,远端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主要包括Billroth I吻合、Billroth II吻合、Roux-en-Y 吻合三种不同的方式,一般早期胃癌远端胃切除术患者比较常用Billroth I吻合以及Billroth II 吻合,进展期胃癌远端切除术后就比较常用Roux-en-Y 式吻合[6]。相对于Billroth II吻合方式而言,经Billroth I 式吻合后,患者胃肠道和正常胃肠道生理状态更接近,因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因此早期胃癌远端胃切除术患者术后应该首选Billroth I 式吻合进行消化道重建。假如病灶切除范围比较大,很难进行Billroth I 吻合的情况下,可以采用Billroth II 吻合式避免出现吻合口漏[7]。该次41例患者选择Billroth I 吻合,只有1例患者术后出现吻合口排空障碍,采用针对性的处理措施后好转。近端胃切除后进行消化道重建的过程中主要包括空肠间置法、食管残胃吻合法等,其中食管残胃吻合法比较常用,但是这种方式很容易导致碱性反流性食管炎等并发症,会对患者术后正常进食造成很大影响,因此一定要注意,该次均采取幽门程成形进行预防,只有1例患者术后出现反流性食管炎,通过针对性的处理措施后好转。全胃切除术患者术后往往会采用襻式空肠代胃术、肠段间置术以及食管空肠 Roux-en-Y 吻合术等方式进行消化道重建,其中食管空肠 Roux-en-Y 吻合术的操作比较简单,可大大降低吻合口漏、反流性食管炎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应用较为广泛。该次20例患者实施全胃切除术患者,术后采用食管空肠端侧Roux-en-Y 吻合术,结果均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
该次研究结果显示,该次所有患者经过6个月~3年时间随访,生存期都在半年以上,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分别为85.3%、52.9%、36.8%,和廖年根[8]研究报道结果(3年生存率35.9%)基本相符。
综上所述,进展期胃癌患者采用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良好,合理选择手术方式可有效提高患者手术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率。
中外医疗 2016年30期 作者:刘才贵
第二篇:对比全阻断(隔)胃癌根治术与传统胃癌根治术临床有效性观察
胃癌是临床中最为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 在40~60岁之间的人群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1]。传统根治性手术的操作技术复杂, 且无法完全将肿瘤周围的淋巴循环阻断。为了进一步提高胃癌的治疗效果, 有学者提出全阻断(隔)胃癌根治术, 从胃腔、血行以及淋巴等多个方面将肿瘤阻断, 防止癌细胞向静脉发生转移。本文通过分组研究探讨传统根治性手术与全阻断(隔)胃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差异, 现将方法与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1年4月~2013年3月收治的64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均通过病理学诊断确诊。通过电脑随机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各32例, 研究组中男22例、女10例;年龄33~78岁, 平均年龄(57.3±8.2)岁;按照胃癌TNM分期, Ⅰ期患者6例、Ⅱ期患者10例、Ⅲ期患者11例、Ⅳ期患者5例。对照组中男23例、女9例;年龄32~79岁, 平均年龄(58.1±8.8)岁;按照胃癌TNM分期, Ⅰ期患者5例、Ⅱ期患者9例、Ⅲ期患者12例、Ⅳ期患者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胃癌根治术治疗, 实施全身麻醉、常规消毒铺巾之后与患者上腹部正中绕肚脐位置行切口, 长度控制在20 cm左右, 逐层切开皮下组织进行胃癌病灶切除治疗, 小心处理肿瘤周边的血管, 采取D2淋巴结清扫, 并重建消化道、放置引流管。
1. 2. 2 研究组患者接受全阻断(隔)胃癌根治术治疗, 对患者实施全身麻醉、消毒铺巾之后行常规性切口, 应用自动拉钩将手术野充分暴露出来;使用电刀对小网膜以及胃结肠韧带进行锐性剥离, 将孔隙暴露出来, 置入直肠钳进入到小网膜囊中, 注意保证临近的两条孔隙连线与肿瘤边缘之间的距离>3 cm;将肠钳引出, 将关闭器引入小网膜间隙, 保证关闭线和肿瘤之间的距离>3 cm情况下降关闭器激发, 执行这一操作的过程中尽量避免对肿瘤造成挤压, 对胃前后壁以及阻隔膜行平行重复钉合;操作结束之后沿着钉合线将外围多余保护膜剪除, 对患者进行D2淋巴结清扫;实施胃肠道吻合之后于胃前壁开孔近端将胃腔关闭, 保证胃切除的范围大于在肿瘤周边进行关闭处理的范围[2]。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患者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 了解第1年和第3年的生存状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 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对比 研究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3.19±0.64)h、平均住院时间为(9.57±1.42)d;对照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2.19±0.58)h、平均住院时间为(12.08±1.58)d。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术后发生并发症3例(9.38%), 对照组患者发生10例(31.25%), 主要有感染、吻合口瘘等,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3 两组患者的随访生存率对比 研究组患者随访1年的生存率为96.88%(31/32)、随访3年的生存率为65.63%(21/32);对照组患者随访1年的生存率为78.13%(25/32)、随访3年的生存率为40.63%(13/32)。研究组患者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胃癌的恶性程度非常高, 手术是主要治疗措施, 也是首选的治疗手段。但是临床研究发现, 常规的胃癌根治性手术治疗后, 患者5年内的生存率仍然非常低[3]。因此, 探求新的手术治疗方案非常关键。从上个世纪开始, 逐渐有学者提出在对肿瘤切除之前先对肿瘤所在肠管的远近端进行结扎, 随后对肠段系膜进行结扎, 防止手术后肿瘤扩散的治疗方案。
全阻断技术在胃癌治疗中的发展较晚, 但是随着应用推广逐渐得到医生与患者的认可[4]。最早的胃癌手术血管阻断技术是在肿瘤远端和近端胃壁上使用血管阻断夹, 防止肿瘤细胞向血管内转移。但是胃癌手术中的转移方式并不止血行转移, 还包括淋巴转移、胃腔内扩散以及腹膜内扩散等, 单纯使用纱布以及血管阻断夹不能够阻止癌细胞从淋巴转移以及胃腔内的扩散, 其应用受到较大的限制[5]。随着临床实践与理论的丰富, 全阻断(隔)胃癌根治术应运而生, 在手术之前断绝肿瘤与外界的联系, 随后进行切除治疗, 防止由于触碰挤压导致的转移。本组研究结果可见, 应用全阻断(隔)胃癌根治术的时间相对较长, 但是术后患者恢复时间更短、各类并发症发生率更低;而远期效果方面则显著改善患者3年内的生存状况。
综上所述, 相对于传统胃癌根治手术, 全阻断(隔)胃癌根治术的住院时间短, 同时损伤较小, 可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 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30期 作者:张广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