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成本会计教学改革刍议

  摘要:文章在“新文科”顶层设计背景下,概述《成本会计》课程,分析其教学中存在问题,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考核方法四方面提出《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刍议。


  关键词:新文科;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3866(2020)17-0-02


  2019年10月教育部高教司提出“以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引领带动高校专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内涵提升,做强主干专业,打造特色优势专业,升级改造传统专业,坚决淘汰不能适应社会需求变化的专业”,以深化高校专业供给侧改革。同时针对课程建设,高教司提出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探索智能教育新形态,推动课堂教学革命以打造线上、线下混合“金课”全面课程建设质量①。“新文科”最早由美国希拉姆学院提出,其具体含义可界定为:突破传统文科的思维模式,依托新技术重组传统文科,融入新技术,通过文理交叉,实现跨学科的综合学习[1-5]。在“新文科”顶层设计背景下,运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结合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从财会专业核心课程—《成本会计》的实际现状出发,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构建跨学科的培养模式,促进成本会计教学改革,以打造“新文科”建设要求,完成应用型财务人才培养目标。


  一、《成本会计》课程概述及教学中存在问题


  (一)課程概述


  《成本会计》作为财会专业的核心课程,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而言,一般开设于大二学年,是在财会学生初步学习《基础会计》《初级会计实务》的基础上开设的。《成本会计》课程为后续的《财务管理》《中级会计实务》《管理会计》等理论课程、《成本会计课程设计》《会计实务综合实训》《财务成本管理综合实训》《VBSE财务综合实训》等实践课程奠定理论基础。《成本会计》一般理论课程控制在30个课时,课程主要包括:总论、工业企业成本核算要求及一般程序、费用在各种产品以及期间费用之间的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归集和分配、产品成本计算的方法、成本报表与成本分析,总共六大章节内容,总体上呈显出课时少、任务重、核算方法多、核算程序复杂、实践性强等特征。《成本会计》课程的学习,对于提升学生准确核算企业产品成本、进行成本分析、探索财务管理创新能力、满足企业实际岗位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问题


  目前,应用型本科高校中关于《成本会计》教学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教学内容陈旧、重理论、轻实践。一方面,当前《成本会计》教学中往往是以工业企业的生产制造流程进行费用的归集、分配、产品成本核算。但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基本上已进入服务业社会,多数财会毕业生工作单位性质为服务业、物流企业、建筑施工企业、房地产企业等等。因此,财会专业毕业生所储备的理论知识和当前社会实际需求出现了错位,导致工作中应用能力弱。另一方面,《成本会计》教学中过多强调费用归集分配方法、产品成本核算方法的理论讲解,忽略如何具体把这些方法应用到企业中,在《成本会计课程设计》实践课程中也是简单的以某制造企业为例,机械化应用一些企业产品成本核算的流程,缺乏实际全面的企业案例。


  2.教学方法单一。目前,多数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在讲解《成本会计》时基本上仍是“填鸭式”的教学,主要还是依靠PPT讲解,教学方法、手段较为单一。由于《成本会计》中涉及到繁杂的费用分配方法、产品成本核算方法,单一式的讲解较为枯燥,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另外,这种单一式的教学方法,只是让学生懂得了如何计算产品成本


  数值,而不能让学生真正明白因何计算。由于教学中缺乏


  对企业业务的了解,当真正走向工作岗位时,遇到企业实


  务成本核算时,往往不知所措,这并不符合应用型高校培养目标。


  3.课时不够。企业成本核算贯穿采购、生产加工、销售等全流程,涉及到企业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考核各个环节,核算范围广、流程复杂,在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中主要是针对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产品成本的计算,而对于成本报表编制、成本分析由于课时量不够,较少涉及。而成本报表和成本分析是各种费用、成本归集、分配的最终目的,在整个成本会计中是最重要的内容。多数应用型本科高校鉴于课时所限,无法全面涉及。


  4.课堂教学与其他学科融合性不强。目前,多数应用型本科高校讲授《成本会计》过程中,过多强调成本费用的归集、分配以及产品成本的核算,而这些内容与管理会计中的责任、控制会计结合相对紧密。此外,成本核算的各种方法也借鉴了经济统计学中的方法。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忽视这些学科之间的融合,导致学科之间出现“割裂”现象,不符合“新文科”顶层设计的理念。


  二、“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成本会计》作为财会专业核心课程,也是“新文科”建设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应用型本科高校中存在诸多教学问题,迫切需要在“新文科”顶层设计背景下,运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结合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


  (一)树立培养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的教学理念


  “新文科”顶层设计本质是实现学科交叉、跨学科综合学习。因此,《成本会计》教学改革中首先要符合“新文科”顶层设计,结合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计算机技术,努力实现财务云计算、财务共享落地到《成本会计》等财务课程中,逐步进行财务学与计算机等学科融合。此外,针对成本核算方法借鉴了经济统计学中的方法,也可在教学中落实统计学与成本会计的融合。逐渐培养学生打破学科间界限,进行跨学科综合学习的能力,树立并落实培养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的教学理念。


  (二)优化《成本会计》教学内容


  针对上文中对《成本会计》教学问题剖析,结合“新文科”背景,从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出发。针对就业市场需求,着重讲解建筑施工企业、房地产企业以及物流企业等服务业产品成本的核算。依托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努力将合作企业往年经营真实数据按照企业类型形成不同的教学案例,应用到《成本会计》教学中。同时,这些具体企业实际教学案例,可按照不同企业类型形成《成本会计课程设计》,充实《成本会计》实践教学。


  此外,要突出作业成本、质量成本、环境成本等《成本会计》前沿问题的讲解,结合合作企业逐步实现前沿问题在具体企业应用的案例讲解。最后,突出成本报表和成本分析这部分内容讲解,以往受限于学时,无法展开成本报表和成本分析讲解,而这部分内容在具体企业应用中尤为重要,可通过扩展课时量解决,亦可将此部分内容应用到具体企业《成本会计课程设计》实践教学中讲解。


  (三)融合多种教学方法


  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单一“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是《成本会计》教学改革面临最大的问题。因此,结合笔者教学的实践经验,以SPOC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方法,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翻转课堂进行探索性学习、协作学习。具体操作为:首先,將《成本会计》每个知识点录制成在线开放课程发布在线上,在每节课之前,由学生自主学习观看,以小组形式,汇总知识点疑问;然后,线下课堂上由每个小组按照顺序抛出问题,先有其他组尝试解答,然后由教师解答、总结;最后,课堂结束时由教师发布关于本节课的延伸企业案例,由学生写出企业案例感想,学生先互评再由教师在线上以直播形式进行点评。通过一学期实践表明,对于自主性较强的学生,这种混合教学方法效果较好,但自主性较差的学生存在“搭便车”现象,需要教师负责督促。此外,逆向思维法、启发教学法,已在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中得以应用,笔者也将深入调研上述两种方法的具体应用。


  (四)优化课程评价考核办法


  目前,在多数应用型本科高校中《成本会计》以考试课形式,期末试卷成绩占到总成绩的70%,平时成绩占到总成绩30%,进而评判学生学习成绩优劣,这种考核方式应试成分所占比重较大,且平时成绩(考勤、作业)往往流于形式,不能契合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应通过多样化、过程化考核学生《成本会计》学习状况,突出教学中课堂参与、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所占期末总成绩比重,特别是案例分析所占比重,真正考核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当前企业对具有业财知识的复合型财务人员迫切需求,这与“新文科”跨学科学习理念一致。应用型本科高校在针对《成本会计》教学改革中,围绕“新文科”顶层设计背景,应始终紧跟人才市场需求更新教学案例,不断强化《成本会计》课程体系建设,推动财务课程教学改革,实现本科教育“回归”,完成应用型财务人才培养目标。

上一篇: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与实施要点研究
下一篇: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成本会计实务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