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基于执业能力导向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改革初探

  以执业能力导向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强调满足社会或行业的需求,突出专业技能练习,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的职业化教育。本文从依据、目标和评价三个方面粗略论述了基于执业能力导向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改革。以行业人才需求为依据,确定人才培养方案。以执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组织课程实施。以执业能力为导向,评价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成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十六条(20151227日修订)规定:高等学历教育分为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专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因此,笔者认为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改革应当以执业能力为逻辑核心,重构高职会计职业教育课程框架。

 

  一、执业能力导向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的内涵

 

  以执业能力导向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非常强调满足社会或行业的需求,大力突出专业技能练习,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的职业化教育。职业能力教育广泛应用于美国、加拿大和英国等北美国家的职业教育中,是当今职教界一种较为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也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实践产生知识,实践创造能力,实践养成素质,因此,高职会计教育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执业能力尤其重要。执业能力导向的教育理念主张高职会计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提高受教育者的从业能力,而不单单是学科知识水平,在教育的手段上更强调企业的参与。

 

  二、执业能力导向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实施

 

  笔者基于执业能力导向,重点阐述了执业能力导向下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的实施策略。

 

  1、以行业人才需求为依据,确定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会计教育作为培养基础会计人才的主要力量,担负着为广大中小企业输送合格应用型会计人才的重任。对于高职会计专业来说,学生面对的就业市场相当广阔。从会计岗位对资格要求来看,除极个别企业未作明确,均要求从业人员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和相应的等级证书。因此,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要解决普通文化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课时比例问题和顺序问题。笔者认为高职会计教育就是要在课程设时中充分体现职业性和实践性,让学生获得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在普通性与专门性之间,高职会计教育应偏重专门性,充分发展学生的专门技术实践能力,紧紧围绕考证进行;而文化课程则应以作为当代社会的个体所应掌握的基本知识为宜。在文化课的设计中,遵循浅显性、广泛性和生活性原则。教学的知识不宜偏深、偏难。教学的知识只需要学生知其然,不需要知其所以然。教学的内容在重视语文、数学、外语、政治等文化课的同时,更加注重人际沟通、心理健康、职业生涯等内容。教学的方式应当密切联系学生生活,把未来工作需要的内容纳入到课程中,而不拘泥于传统。在专业课的设计中,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包括组织技术理论知识和技术实践知识。各项知识,不是按照学科类别,而是按照工作流程来组织。学生依据典型的工作项目任务,按照认知规律和能力递进的原则,深入融合会计理论、实践技能和职业环境,突出专业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2、以执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组织课程实施

 

  基于执业能力培养的高职会计课程,强调会计工作的整体性和工作流程的完整性。在教学实施中,指导老师要按照会计执业过程,从填制原始凭证、审核记账凭证、登记软件、生成会计报表、提供专项报告,由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的顺序开展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和评估这样一个完整的账务处理流程。教师可以采用执业导向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将教与学融入实际工作中,最终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最主要的是帮助学生系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从而形成良好的职业能力。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要求具有扎实的核算能力、业务处理能力、基本的财务管理能力和财务分析能力。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最终是为了造就应用型人才,在学生的能力与工作岗位之间实现顺利衔接。努力实现学生毕业、上岗之后,只需经过1个月左右时间,就能适应企业和岗位流程,独立的从事本职工作。执业能力的培训,贯穿于整个实践教学。根据会计专业课程的学习内容,将执行能力教学分为三个阶段:入门阶段,提高阶段,精通阶段。入门阶段包括企业工作流程学习、基础会计知识培训、会计证考试,时间是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主要通过ERP实训、会计证考试通过,学生在这一阶段主要知晓企业管理流程和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提高阶段包括初级会计知识学习、财务管理培训、会计电算化培训,时间是第三学期,主要采用用友、金蝶等财务管理软件教学,学生在这一阶段主要是熟练使用财务电算化软件,提升自己岗位适应能力。精通阶段包括仿真实训和顶岗实习,学生在这一阶段主要是将所学知识在实际工作进行检验,精通财务管理。

 

  三、以执业能力为导向,评价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成效

 

  执业能力导向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改革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评价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根据会计岗位的能力要求,课程的评价可以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评价的样本而不是学校教授的那些遥远的替代品。

 

  一是评价的标准由参与课程实施的教师和学生共同制定,考核项目全部选择与就业岗位实践中所需要的实际知识,。每年根据就业需要修订项目考核评价表,考核坚持适度够用原则,重点评价学生执业能力。二是引入用人单位对顶岗实习的学生执业能力的评价,参照德国职业教学的模式,从合作交流及任务完成情况,按照适合的权重计入学生成绩。三是评价要求从多种情境中收集在一段时期内的多种证据,通过观察整个课程实施过程,合理的评判教学效果和课程实施状况,包括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人际交流以及创新能力能等诸多方面。评价的目的是为学生认识自己的执业能力,改进学习与实践预期成果,达到反馈与反思的目的,而不是作为判定学生成绩的唯一依据。

 

  总之,通过执业能力导向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改革,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可以实现三个方面的转变:一是从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向以实训、实习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为中心转变。二是以老师为中心,灌输式教学,向以学生为中心,主动式学习的转变。三是从严格按照学科知识体系为中心的理论教学,向注重学生必备的执业能力为中心的实践教学的转变。

 

  【作者简介】

 

  张吉成(1975—),男,四川青神人,经济学博士,乐山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上一篇:分析中职会计教学中的问题及措施
下一篇:企业投资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