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论工程科技人才的知识、技能、态度

  工程科技人才培养问题,是我国迎接新工业革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关键问题。高等工科院校要加强适应新工业革命的科技人才培养,必须加强校企合作,形成院校、企业、科研单位三位一体的协同培养人才机制,促进教师角色转型,强化双师型教学:以着力培养工程科技人才应具有知识、技能和态度为主线完善工程教育体系。

 

  1.“新工业革命对工程科技人才、知识、技能、态度的新要求

 

  (1)“新工业革命对工程科技人才的新界定。工程科技人才是科学知识,工程技术,实践经验,创新能力以及其他要素相结合的综合载体,尤其需要具备将学术知识熟稔的应用到工程实践中的能力。工程科技人才是一种专业性的技术人才,他们不仅是设计者,也是工程现场的管理者,技术指导者,不仅需要掌握科学技术知识,还需要通过在生产实践中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作为新工业革命发展所需要的工程科技人才应当具有突出广泛的社会基础和一定的创新创造能力。工程科技人才既包括大量经过系统的教育和实践训练,具备了特定领域内的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才,又包括具备了领袖能力和工程职业权威性的拔尖人才。

 

  (2)“新工业革命对工程科技人才知识的新要求。知识是指可被验证的确定的东西,对我们来说有用的。对工程科技人才来说,知识既包括理论上的学术水平,又包括在工程实践中获得的经验总结。当今世界的科技发展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适应现代工业化发展的知识结构再不是单方面的、独立的,而是趋于综合化,呈现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结合相互渗透。因此,现代化的工程科技人才所具有的知识结构应该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将理论与实践知识更新的动态化的储备库,它能将所获取的新知识通过系统化整合后使知识结构始终保持在高效的状态。

 

  (3)‘新工业革命对工程科技人才技能的新要求。技能是指一种已经获得并经过实践验证认可的能力,或指履行某项职能或胜任某项工作的一种资格。新工业革命对技能的要求不再是某一方面特别突出,而是更强调技能的综合性,全面性,简而言之就是要具备完整的技能结构。

 

  (4)“新工业革命对工程科技人才态度的新要求。我们运用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来对工程科技人才的专业素质进行结构分析,将其划分为知识,技术,能力和态度四个基础成分,其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态度。态度是指人们在已有的价值观念及知识属性中对待事物的表现方式,是由对外界事物的内在感受(道德观和价值观)、情感(喜欢-厌恶-)和意向(谋虑、企图等)三方面的要素构成。然而现代工业化发展对工程科技人才的态度的要求不仅仅是对待在社会中的地位,作用,权力等几个方面的态度,更多的是体现在对待社会、对待知识学习、对待工作、对待职业等多方面的态度。

 

  2.适应新工业革命的工程科技人才的新特征

 

  通过2005年中国工程院开展的有关我国高层次工程科技人才成长规律的研究可以总结出作为适应新工业革命的工程科技人才应具备的条件分别为:专业的工程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项目实践能力,优势专业展示能力,良好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等。其中品德及职业道德,终身学习的能力,扎实的专业基础,专业的工程技能,解决工程科技问题的能力,在多学科人员组成的团队中的协作能力得到我国工程科技人员的普遍认可,称之为适应新工业革命的工程科技人才应具备的核心特征。

 

  (1)适应新工业革命的工程科技人才需要具有全方位的知识储备。它要求工程科技人才除了要扎实的掌握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求掌握必须的如工艺研发知识、技术管理知识、安全生产知识、市场知识、社会伦理知识等相关联的知识。我们现代的高等工程教育要想培养出具备此种知识结构的工程科技人才就要改变原有的一般学生需求的一般教育的模式,又不能实施专业面很窄的专才教育模式,而是要在加强工程技术基础教育方面努力,使学生具有坚实的工程技术基础,即熟练掌握专业领域内工程科技知识,具有扎实的理工科知识基础。除此之外工程科技人才还应掌握一定的跨学科知识以及了解和自己行业相关的前沿科技知识,掌握行业的最新动态,能够对收集的综合信息进行提取应用。还要了解一定的经管方面的知识,其中包括经济,管理,法律和人文艺术方面的知识。另外还要培养学生对不同工程方向的适应能力。也就是所谓的厚基础,宽口径

 

  总之,适应新工业革命的工程科技人才的成长过程是一个科学理论知识不断积累,在工程实践中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努力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的过程。

 

  (2)适应新工业革命的工程科技人才应具备突出的综合技能。这里所指的综合技能主要有工程实践技能,知识学习技能,综合分析技能,开拓创新技能。

 

  工程实践技能,工程科技人才最应具备的就是工程实践技能。工程实践技能是指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的能力。工程科技人才只有在一定的实践情景中才能理解所学的专业知识,从而进一步调整学习方向,提高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只有实践经历才能促使工程科技人才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才能使他们将相应的基础工程知识和具体的行业知识协调的应用到对应的工程实践中,同时,通过连续的工程实践,学会将复杂的工程问题进行准确的描述,并具有实际解决工程实践中出现的难题的能力。作为工程科技人才要想在工程科技领域有所建树,必须重视实践,积极参与实践,在实践中形成实践能力,要想成为工程科技人才就要进入工程科技领域,首先必须从工程实践开始,以此不断磨练自己。

 

  知识学习技能,在工程科技活动中,所需的知识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及时学习和补充所需知识,进行知识储备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达到了相当的知识水平才能在相关领域取得突破和进步。

 

  综合分析技能,现代科技的发展,对新事物的学习和领悟需要具有分析和综合的技能,只有通过综合的分析,之后再对所分析的内容进行演绎和归纳,才能升华成创新,才能形成有价值的新观点,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

 

  开拓创新技能,开拓创新技能就是通过对已有的工作经验进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任何行业都需要从业人员具有创新的能力,以创新推动行业发展,现代工程科技人才面对迅猛发展的高尖技术,更需要开拓创新的技能,这样才能推动工程科技的进步,实现工程造福人类的本质。

 

  (3)适应新工业革命的工程科技人才应具备积极的人生态度。作为适应新工业革命的工程科技人才对待自己的人生价值要呈现出勇攀科技高峰,不怕困难的人生态度,要有远大的志向。在面对社会,面对学习,面对工作,面对职业都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

 

  适应社会的态度,面对社会要有一定的责任感,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学会分清主流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法律、道德、文化问题等能够宽容与理解,要有勇于献身的态度。

 

  适应学习的态度,面对学习应具备一种能适应学习并能认识到独立的终身学习的必要性的态度。此外还应适应当今社会快节奏学习的趋势,善于在短时间内掌握新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做到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知识。面对当今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合格的工程科技人才还应具备科学求实的学习态度。对待知识要有时不我待的进取心,做到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前沿知识随时了解,专业知识努力提高,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并将所学适当的融合到工程技术中。

 

  适应工作的态度,现代工程科技涉猎的知识面较广,交叉学科比较多,同时涉及到相关行业分科又比较细,知识更新换代的周期也很快,个人的努力有限,仅仅靠个人钻研想在行业类有所建树是很困难的,因此现代工程行业十分强调团队合作精神,取长补短,分工协同的推动工作的进行。此外,健康向上、顽强的态度,勤奋敬业的精神,面对工作能较好的处理好各方面的困难和压力,百折不挠的韧劲,从容不迫地负担日常工作这些都是作为现代工程科技人才应该具备的工作态度。

 

  适应现代职业的态度,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正确的择业观。现代社会生成的职业种类需要的是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人才,很少有一种职业只需要专门的某一学科人才。在选择职业,出现专业不对口的情况时,所缺乏的相应的专业知识可以跟周围的同事学到,没有一个学科的知识是与所从事的职业完全无关的,要有学终有所用的职业态度。

 


  3.工程科技人才的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1)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导致工程科技人才知识面狭窄。我国工程教育专业的教学与课程结构未能根据科技跨学科,综合化的发展趋势做出适时的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严重落后于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主要问题是专业科目的分类与市场脱节,专业限制比较严格,学生跨专业选择比较困难,同时教师知识的更新较慢,导致学生接受的不是最新的知识,学生的视野不够开阔,创新意识较差。缺乏适应新工业革命的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相关课程如社会、法律、市场营销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课程。不能适应新工业革命的发展,缺乏系统性和灵活性。

 

  (2)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整体质量不高其主要原因是实践能力不足。我国工程教育到目前为止仍旧依赖于科学教育,或将其视同科学教育,亦或是把工程教育看作是科学教育的附属形式。在整个工程教育体系中,其学术性及理论性内容在不断增加,而实践活动正在不断缺失,甚至达到了非常严重的状态,技术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内容正在被削弱以至于被忽视。培养出的人才与我国重大工程建设项目需求以及企业技术创新需求并不能匹配。更多的学校注重的是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忽视了技术人才的培养,这就造成了工程技术人才的严重短缺,同时也加重了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这种适应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工程科技人才的严重短缺也影响了我国新兴产业的发展。

 

  我国高等工科院校与工业企业缺乏联系,而同时高等工科院校培养人才更加注重理论知识而缺乏实践教育,这就导致工业企业更加不愿与为在校工程科技人才提供实际机会和见习场所,工程人才培养质量也很难有显著的提高。工程科技人才需要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双方均应承担责任,需要双方密切合作。

 

  教师缺乏实际经验导致工程科技人才缺乏工程实践经验,目前我国高校选拔教师队伍基本是来自于高校和科研院所,大部分工科教师没有从事工程实践的经历。尽管现在我国很多学校开始认识到教师在相应的企业兼职更有利于实践教学,但是学校的管理部门还是担心若将高校教师在企业兼职合法化会导致管理混乱,所以学校还是愿意教师在学校专心搞科研。

 

  (3)创新教育的不足导致当下工程科技人才创新意识不强。我国大部分高校在培养方案上要求学生在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如何考核都有明确的表述,但是有关学生的创新教育提高的表述却非常模糊。学生一直以来接受的教育,都是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就记什么,教师传授的内容局限于课本和教学参考书,而不是从根本和实际上满足学生的需要。教师习惯于把现有的、已成为固定模式的知识讲授给学生,注重的是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记住了多少知识,考试的时候能答出来多少内容而没有认识到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只注重学生的共性培养,总想把学生培养的同样优秀,却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和那本该具有的独特性,那些具有创新思维的学生总是被看成是异类。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统一要求统一管理,但与此同时也毁掉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不利于创新教育。

 

  高等学校已经开始认识到创新教育的不足严重影响到了工程科技人才创新意识的培养,对工程科技人才创新素质的培养已经给予重视,但迫于传统教育根深蒂固,如何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工程科技人才是各类高校共同面对的难题和挑战。

 

  4.工程科技人才知识、技能、态度的培养

 

  (1)教师角色的转型有利于培养学生知识学习的技能。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获得自己想要得到的知识,传授用于使用和连接的重要概念,向学生提供所学专业的知识支柱。教师的多元化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应适当引进在企业中工作的有丰富经验的工程师做兼职教师,指导学生的工程实践训练。如果条件允许的话,选送一定比例的教师去公司企业实习,这样教师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在教学过程中更有利于向学生传授工程知识。营造良好的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从新生入学起,高校应有计划地加强学生对本专业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可以开展职业前瞻教育,增强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兴趣和热爱,搭建自由交流的学术平台,营造开放的学习气氛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技术性强,有责任感,对社会负责的大学精神。

 

  (2)充分发挥科研院所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工程研究院所拥有各工程学科的专家学者,工程实践硬件设备也较好,并且承担了大量科学研究项目,接触最前沿的研究项目与知识,应该发挥其在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方面的独特作用,政府应该起到协调学校与研究所之间对接的桥梁作用,对涉及到的办学模式,管理体制给予必要的支持。

 

  切实推进产学研多元化合作,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鼓励产学研合作。产学研的实质就是合作教育,即加强教育界与产业界的合作,一方面大学做好工程人才的基础培养工作,另一方面企业提供实践场地,促进人才将理论成果转化成市场需要的产品,企业获得最大利益,高校培养的人才又具有输出通道,达到良性循环。因此对于大学,企业,科研院所来说,应该共同合作提供工程实践训练基地,校企合作研究室等合作平台。

 

  5.结论

 

  面对我国新工业革命所需人才与工程科技人才培养之间的矛盾,需要树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工程教育理念,切实研究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现实问题,建立与市场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旨在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适于国家新工业革命需要的高等工程科技人才。

 

  作者:崔玉祥 李小芳 丁昕 来源:科技与管理 20161

上一篇:焊接技师论文格式
下一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展音乐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