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我国会计诚信建设的现实思考
一、我国会计诚信建设现状分析
1.会计诚信缺失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一些企业单位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弱化了会计诚信观念,在会计工作中制假造假会计信息,导致会计信息质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质疑,使会计工作陷入了诚信危机。个别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不高,在会计工作中未能做到严于律己,基本按照企业单位管理者的意见进行账务处理,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2.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在现行的会计法律法规中,尚未对会计诚信问题进行明确规定,导致部分企业单位或会计从业人员经常钻法律法规的漏洞,难以有效遏制会计失信现象的发生。如,在《会计法》中对会计失信责任人的区分仅限于原则性规定,而缺乏认定为民事责任的细则条款规定,导致会计诚信建设缺乏有力的法律法规约束。
3.会计诚信监管不到位
我国在会计诚信监管方面较为薄弱,主要表现在:在企业内部管理中,会计人员工作受制于企业管理者的直接干预,经常出现造假会计信息的行为,以迎合管理者的不正当利益诉求;在证监会监管中,证监会对企业财务报表披露的监督审核工作不到位,弱化了监督职能;在注册会计师监督中,由于注册会计师与被委托单位存在着利益关系,从而导致部分注册会计师违反职业操守出具不真实的审计报告。
4.会计失信成本偏低
在会计诚信建设中会计失信成本是重要的约束条件之一。从当前情况来看,我国会计失信成本偏低,当违规行为带来的经济利益超过会计失信所付出的成本时,经营者便会铤而走险,导致会计造假现象频频发生。在现行的法律法规中,对会计信息失真的法律责任追究与处罚较轻,大部分会计失信行为只接受行政处罚,而很少涉及刑事处罚,这就难以起到利用法律武器打击会计失信行为、会计造假现象的效用。
二、加强我国会计诚信建设的建议
1.加快会计行业自律建设
会计诚信建设应从会计行业自律做起,净化会计工作环境,增强会计工作的规范性。一方面,加强会计从业人员自律建设,通过教育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品德修养,增强会计人员的诚信观念,引导会计人员从思想层面上消除造假会计信息的想法。作为一名合格的会计从业人员,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按照相关规章制度做好会计工作,坚持诚信为本的原则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另一方面,加强会计行业自律,依赖社会各方的力量,创建诚信的社会氛围,并通过会计诚信宣传,增强社会对会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2.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我国应加快会计法律法规体系的修订与完善,为会计诚信建设提供有力的执行依据。国家要逐步出台《会计法》实施细则,明确会计造假行为的法律责任,一旦企业发生会计失信情况,必须依据实施细则准确界定相关责任人的民事责任、刑事责任。同时,还要进一步完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建设,要求会计从业人员参加职业道德教育培训,了解会计法律法规,明确会计从业人员在会计诚信建设中应履行的责任与义务,加大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对会计人员工作行为的约束力。
3.构建会计诚信监督体系
会计诚信建设要以完善的监督体系作为有力保障,构建起涵盖多层次的监督机制,最大程度地遏制会计失信现象的发生。首先,发挥注册会计师的监督职能,要求注册会计师认真履行职业准则,将诚信作为开展审计工作的基本原则,保证审计结果的客观性,及时发现被委托审计单位存在的会计失信行为。其次,加大证监会的监管力度,证监会要对上市公司披露的财务报表、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进行监督问责,严厉查处会计信息造假行为,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最后,指导和监督企业单位建立内部监管机制,企业单位要遵循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的原则设置岗位,定期或不定期开展资产清查工作,要求内部审计部门认真履行财务业务审核职能,并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价,不断完善企业内部监管体系,杜绝会计造假现象。
4.加强对会计失信的惩治力度
为了有效遏制会计失信现象的发生,我国应提高失信成本,造成违规操作者得不偿失。首先,在会计诚信立法层面,要重新界定经济处罚与刑事处分的行为认定范围,对于会计失信行为较为恶劣的,必须进行严厉的刑事处罚,并强制要求造假者付出高额的造假成本。其次,加大对企业单位的查账力度,从源头处遏制会计失信现象的发生,若在查账中发现造假行为,则要求企业单位在限期内调整账目,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最后,落实奖惩措施,既要对会计失信的企业单位进行惩治,又要对会计诚信表现突出的企业单位或个人进行表彰,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引导会计从业人员遵纪守法,创建良好的诚信氛围。
三、结论
总而言之,会计诚信建设是一项需要社会各界参与的系统工程,不仅要求企业单位和会计人员强化会计诚信观念,遵纪守法地开展各项会计工作,而且还要求注册会计师和有关监管部门加大会计失信行为的监管力度,从而营造良好的会计诚信内外部环境,推动我国会计诚信建设步入崭新的发展阶段。
作者简介:张玮
第2篇:会计诚信问题的理性思考
我国一直以讲礼仪、重信义而著称,孔子说过:“民无信不立”,把“信”与“仁、义、礼、智”一样作为人生美德。会计诚信,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传统"诚信"历年的发展与延伸,它要求会计人员立足会计实践,力行诚实守信。
1会计诚信缺失所带来的危害
1.1对于会计工作人员产生的危害
会计工作人员在会计工作中如果不诚信,一方面会损害自身的人际利益关系,受到惩罚,轻则不得从事会计行业,重则将受法律制裁。例如2001年8月,银广厦通过伪造金融票据等手段,虚构主营业务收入和数量巨大的利润,而为银广厦出具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经查证,其审计报告信息严重虚假,被惩罚吊销执业资格及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许可证,为其签字负责的两位注册会计师也受到了严惩。
1.2对会计信息使用者产生的危害
对会计信息使用者来说,投资的大多数是审计后的会计报表。如果会计报表出了问题,那么将会直接导致會计信息使用者利益受损。有关资料说明,部分中国企业因信用缺失而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5855亿元之多,相当于中国年财政收入的37%。
1.3对社会及经济发展秩序产生的危害
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没有信用,市场经济就无法维系。如果对于虚假的会计信息不加以制止,大量的虚假信息会影响各项经济指标,对国家的经济发展计划和财务税收政策都会产生负面影响,扰乱国家宏观调控,破坏经济发展秩序。
2会计诚信问题产生的具体原因的分析
2.1缺乏健全的社会市场经济体系
社会发展迅速,经济信息层出不穷,更新换代速度快。而我国社会市场经济体系不够健全,没有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机制来保证信息的公开、公正和有效传递,这就为不诚信的会计行为提供了可能。从已有的造假案例来看,绝大部分为上市公司。我国国有上市公司先天不足,从上市那天起,就承担着为企业筹资、减困的双重重任,而公司一旦圈到了钱就获得了高价配股的资格,然后以股价的非正常上涨谋取私利。
2.2会计行业的工作环境较差
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强化法制意识,要对会计人员讲清会计道德的知识和规范,使会计人员确立正确的会计职业道德观念,提高他们分辨道德是非的能力;其次,要向他们提出严格要求,督促他们身体力行,在会计工作中积极履行会计职业道德,形成高尚的会计诚信品质。
2.3会计工作人员的身份不具有独立性
增强会计工作人员的独立性,应当考虑让会计工作人员与公司管理当局独立开来,从而保持客观公正的立场,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例如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在担任银广厦审计业务的时候,同时也是其财务顾问。
3重塑会计诚信的相关举措
3.1建立相关的法律体系,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结合我国实情,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修改完善,强化司法力度,提高政府监督管理,完善整个市场经济体制。我们还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在相关法律法规里增加一些民事赔偿方面的规定,民事责任主要体现补偿,同时又可以形成一种利益机制以鼓励广大投资者参与监控,这样既降低了政府的监管成本,又提高了投资者自觉参与监督的积极性。
3.2建立会计行业的职业道德准则
会计诚信不能仅仅依靠会计人员自身的道德约束,在现有的会计职业道德准则中,尽快补充和完善会计诚信相关的法规,在制度上确保会计信息的正确性。同时要联系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确立坚定的会计职业道德信念,逐步形成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习惯。在正面教育的实施过程中,要从提高教育者的道德认识入手,以会计领域的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为教材,使会计人员从中得到深刻的教育和启迪。在反面教育的过程中要加强对不诚信会计人员的处罚力度,如终身吊销其从业资格。
3.3营造良好的会计行业从业环境
优化企业内部结构,加强诚信教育,进行会计诚信管理,比如建立会计工作人员的诚信档案,对其行为严格记录,大力惩罚违法现象。会计工作人员要自觉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强化法制观念,认清弄虚作假、提供虚假会计信息是一种违法行为,自觉接受监督,将外在监督转换成自我约束的需要,坚决杜绝违法行为,提高法制意识水准,维护好会计法规的尊严。
4结语
会计诚信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没有诚信就没有良好的社会经济体系。会计造假不仅对企业利益带来损害,也会对整个会计行业的诚信造成负面影响。所以加强会计诚信的建设是社会需要解决的问题。
作者简介:张潇月
第3篇:浅谈对会计诚信问题的思考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十二条规定:“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可靠性是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那么诚信便是对会计师的基本要求。朱镕基总理为北京国家会计学院题词: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财务人员失信带来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美国的安然公司在面临危机时选择利用财务漏洞隐蔽债务,营造持续高增长的假象,但是当他的审计漏洞丑闻被曝出,全球能源业巨头宣布破产,后果是整个华尔街股市创造新低严重影响美国甚至全球金融市场,并引起了一系列企业倒闭的连锁反应。无独有偶,中国的银广夏会计造假事件也给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由此可见,当今的会计行业,正面临着利益与道德的博弈,博弈的结果便是当代会计诚信陷入危机,摇摆不定。
一、对会计诚信的理解
诚信,指诚实守信。随着商业信用的普遍应用,诚信成为了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石,市场经济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信用经济。不论是对于一般会计师还是注册会计师,诚信是其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没有诚信,会计信息就没有任何参考价值,这个岗位就没有其存在的必要。我国最新颁布的会计职业道德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与财政部相关发展规划中都强调,应该培育会计人才诚实守信,客观公众,坚持准则。
会计诚信要求会计人员在职业关系和商业关系中做到公事公办,实事求是,诚实正直,对内提供符合内部管理需要的会计信息,对外向社会公众提供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财务报表数据要真实公允,与信息使用者之间保持相对独立,不存在利益人事上的关联,不能刻意过度推介某种立场或建议。《职业道德守则》中也提出,会计师应当识别事件的不利影响,评估其严重程度,并及时采取措施将其影响降低到最低水平。当事件的不利影响波及范围较广,后果严重至可接受水平以下时,会计人员应不受利益的左右态度坚决拒绝相关业务委托。
但是现在的会计行业执业遵循的规则却与上述要求相差甚远甚至背道而驰,整个行业形成一种无形的默契,面对外界各种诱逼会计人员做出的选择大多是相同的,是在不同程度上违背职业道德的。在他们心里,存在着伦理与现实的冲突,伦理规范是执业的道德底线,而现实状况又是有利可图甚至诱人,正是这些利益又不需要付出太大成本的问题让会计师们在伦理与现实中面临两难的选择。
二、对会计诚信缺失原因的探究
(一)委托代理关系下的管理漏洞
委托代理制度指所有者将其拥有的资产根据预先达成的条件委托给经营者经营,所有权仍归出资者所有,出资人按出资额享有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当今大多数企业为了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实行委托代理制,将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委托管理层经营管理企业,而所有者对管理者的工作进行监督。在这种经营关系下,会计信息便成为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重要的联系之一,所有者通过对经营者提供的会计数据的研究,做出公司相关决策。此时经营者与所有者之间信息是不对称的,所有者处于劣势地位,他们的监督对于经营者来说可能是形同虚设。而作为信息供给方的经营者,他们对企业的债务情况,现金流量等都有更清晰的了解,知道漏洞所在,他们相对于企业所有者、外部信息需求者来说,是信息的垄断者。由于信息不对称这个事实的客观存在,让经营者在利益与伦理之间选择时,为谋求一己私利不对委托人负责,跨越道德的界限。
在委托代理关制度下,由于企业所有者将企业的经营管理权全权交给管理层,管理层就有利用公司的制度漏洞甚至法律漏洞来强令会计人员做假账的机会,为了达到上级派发的任务命令会计人员调节会计账目,虚列收支,增加利润使得报表数据看起来更加完善。这可以看做博弈论中的“囚徒困境”,并不是会计人员内心愿意的但是为形势所迫不得已而为之。所以,会计信息失真也不能一概而论的说成是会计人员的道德沦亡。
(二)追求利益的驱动力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指出:“利己性”是“经济人”本性。“利己性”指的是每个个体生来就是想要追求利益,追求利益是所有人参与到经济活动中的根本目的。“我们每天所需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家和烙面师的恩惠,而是出自他们自利的打算。我们不说唤起他们利他心的话,而说唤起他们利己心得话。”从市场角度来看,由于所有经济活动的参与者都是为了给自己谋利,所以对利益的追求确实是经济发展最基本的催化剂。会计行业也是如此,会计师通过自己特有的专业素养参与到经济活动中,由于相关制度不完善以及内在约束不健全,让有些人有漏洞可钻,做出一些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的事来,他们深知此行为的后果但还是执意为之,一是因为专业人员深谙行业内的各种“潜规则”,各职能部门对此类行为置之不理且心照不宣;二是出于对利益的追逐,此行为所带来的收益是高于应付出的成本,比如受到法律的制裁,受到舆论的攻击以及受到自己良心的谴责,但往往人在追求利益的时候双眼会被蒙蔽,他们认为这样的回报是值得尝试,是风险的追求者。
(三)监管成本高助长会计失信
会计信息频繁造假得不到抑制的最根本原因就是缺乏有力的監督。我国市场经济尚不完善,各种市场经济体制尚未理顺,各行业间存在着不对称的利益关系,在执法过程中受到政治干涉较多,一旦对企业的违法行为纠正其付出成本是巨大的。所以执法不严,违法不纠这个被捅破的“窗户纸”无人来补,使得腐败现象频频出现,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
与此同时,随着造假的企业越来越多,对造假技术需求愈发高超,甚至形成了一条龙式连贯的产业链。从对虚假会计信息的需求开始到某些会计师为虚假信息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逐渐形成“法不责众”的局面,要想彻底取缔类似产业链的存在并消除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情形,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与财力。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客观存在,监管部门发现虚假会计信息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监管部门本身会先获得容易获得的信息,随着搜寻的不断进行,获得单位信息的成本在不断加大,而且本身信息的获取难度也在同时增加,监管活动很难在这种条件下再继续下去。
三、对会计诚信体系构建的建议
(一)会计诚信体系建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应结合实际情况,吸取传统诚信经营之精髓,逐步把会计诚信引向一个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向。而面对不断出新不断发展愈来愈复杂的资本市场,法律的约束力总存在着滞后性,只有通过对法律制度的完善,加快更新的速度并加重对不法行为的惩罚力度,让法律这只无形的手强化对会计人员的约束力来取代仅靠内心的道德底线和社会舆论软弱无力的制约,杀鸡儆猴阻止后续会计人员因各种原因重蹈覆辙。在制定具体条例时,应当尽可能减少弹性区间减少会计人员可以自主选择会计方法的可能性,使得会计人员无法利用会计政策操纵会计信息,把虚假信息产生的机会扼杀在摇篮里。
(二)强化企业建设,完善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切实建立政企分开、产权明晰、责权明确、管理科学的企业制度,提高委托人和信息需求者的监管力度,加强委托方对管理层的约束力。同时加强注册会计师的外部审计独立性,只有独立公司管理层的的外部审计,才能更客观公正的给出财务报告意见,对企业内部的财务人员工作起到良好的监督作用。增加单位负责人的责任,让负责人承担会计造假的责任,无形之中也就避免了领导强行要求会计人员造假操纵对外财务报告,减轻会计人员内心的压力。
(三)会计人员作为会计诚信的执行者,他们的专业素养是会计诚信能否有效执行的重要影响因素。会计诚信教育从潜在会计人才培养开始,在提高在读会计专业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要先入为主的灌输诚信思想。会计人才的培养不能急于求成,应循序渐进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以实践为根本不能与实际生活脱节,保证会计教育的可行性。
(四)仅仅做好上述几个方面还是远远不够的,政府可以引进现代化的科学技术,首先对会计人员的行为起到监督作用,减轻人力监督成本且保密性高,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其次,作为行业发展的战略指导方,先进的网络技术是帮助政府宣传会计诚信的有力工具,利用网络媒体充分发挥舆论的作用扩大诚信理念的传播范围,提高社会公信力。
三、结语
通过对会计诚信缺失原因的思考我们知道,建立会计诚信体系的任务将是漫长而艰巨的,要由表及里发现问题所在,有针对性制定相关措施;从根本上说服广大市场经济参与者,加强教育和治理;扩大法律法规的约束面积,通过条例将会计诚信逐步纳入到法律中去,提高会计行业提供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建立科学完备的会计诚信体制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只有这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会大步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坐而论之不如起而行之,我们期待中国经济的奇迹出现。
作者:房佳璇
第4篇:试析行政事业会计诚信缺失的危害及治理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与一般的社会企业存在区别,因此,其会计工作也会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其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也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在会计工作中,要避免出现诚信缺失的问题,要提高会计诚信水平,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阐述会计诚信缺失的危害,并提出一些改进的措施,以期对行政事业单位发展带来帮助。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诚信缺失的危害
(一)影响国家宏观调控
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看似只是单位内部的工作,但是,其深远的意义却不容小视,这是因为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能够为国家宏观调控工作提供数据基础,国家在制定各种政策时,依据的主要数据都来源于行政事业单位,因此,当这些单位提供的数据不准确时,就会影响国家宏观调整政策的可行性和效率性,进而会对社会发展带来影响。
(二)给国家财政工作带来不良影响
当行政事业单位提供的信息、数据失真之后,会影响国家财政部门的计划和政策,在一些地区会出现资源配置不合理的情况,例如有的地区已经比较富裕,但是由于行政事业单位故意在会计领域造价,致使本地经济仍然表现出负增长的态势,上级部门就会加大对该地区的帮助,投入更多的资金支持其发展,这种行为对其他地區来说是一种不公平的表现,由于该地会计工作出现了诚信缺失的问题,导致众多单位同流合污,不仅降低了自己企业的信用度,还在一定程度上给别人的利益造成损失。
(三)报销不合理
会计诚信缺失会导致报销不合理情况出现,行政事业单位将一些不应当报销的开支也加入到报销领域中,造成国家的财政支出增加,这种问题的深层次影响非常恶劣,因为如果许多单位都这样做,就会导致国家财政支出浪费严重,这些资金就无法用到应该用的领域中,由此可见,这种报销不合理问题会带来较大的危害,应当对该行为进行制止[1]。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
(一)会计人员诚信意识淡薄
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缺乏基本的诚信意识是造成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之一,许多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在利益的诱惑之下,没有坚守会计工作操守,造成会计信息数据弄虚造假,做出了一些伤害集体利益的事情。
(二)会计监管机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会计行业的监管机制并不健全,虽然我国近些年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但是,监管工作没有步入正轨,监管行为往往流于形式,实际作用并不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会计行业的高效发展。
(三)法律惩罚力度不够
虽然近些年我国制定了较多的会计行业法律法规,但是,这些法律法规仍然不能覆盖整个行业行为,其中的漏洞仍然比较多,同时,法律对失信会计人员的打击力度还不够。
(四)个别会计人员素质不高
在整个会计行业中,难免会存在部分素质较差的会计人员,这些会计人员从严格的角度上讲,根本不适合从事会计工作,虽然其获得了从事会计工作的资格,但是在工作中存在不遵守诚信的行为,或者存在其他违法行为,存在信息造假、瞒报等行为[2]。
三、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行业诚信体系的对策
(一)加强诚信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无法做到诚信工作,与自身原因有关,当然也与社会原因有关,笔者认为,要想彻底解决好诚信问题,应当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着手,一是要加强对普通民众的诚信教育,要知道我国社会现如今诚信危机较为严重,社会中失信的情况比比皆是,给整个社会造成了一种非常不好的风气,为此,要提高整个社会的诚信水平,通过电视、网络、媒体的宣传,提高民众的诚信意识,让整个社会的诚信风气变得更加可观。二是要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及社会企业的诚信水平,对出现的失信行为,要进行严肃处理,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通过完善法律体系,进一步提高对造假行为的约束力度。
(二)加强监督与评价机制
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行为,要进行相应的监督和评价,通过多方压力的约束,避免会计人员出现诚信问题,同时,要发挥社会舆论的作用,提高对会计行为的监督力度,不断提高会计行业的诚信意识。会计行业内部要建立相应的诚信体系,制定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制度和体系的建立,提高整个行业的规范化水平。通过内部与外部监管的有效结合,来不断增强社会和政府对于会计行业监管力度的有效性和全面性[3]。
(三)加强会计法律建设
会计行业应当在完善的法律体系下发展,由于我国会计法律体系的不完善,是导致会计诚信问题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此,要想改善当前的诚信问题,应当在法律制定方面多下功夫。我国立法部门应当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行为进行深入研究,找出其中诚信问题频发的漏洞,通过制定相应的法律,补缺其中的漏洞,让会计人员没有空子可钻,同时,要对不遵守职业道德的员工进行严惩,杜绝这些人员再次从事会计行业,净化会计领域,进而有效地提高会计行为的诚信度。
(四)努力提升会计人员职业素养
提升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是提高会计诚信度的最有效的方法,因为当人员的素质得到提升之后,其会自觉抵制不良诱惑,即使是有漏洞可钻,这些人员仍会坚守底线,不做违法行为。行政事业单位在选拔和培养会计人员时,要注重对人员综合素质的考察,而不是一味地考察人员的会计能力,通过这种方法,提高会计行业的整体水平。
总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对国家政策的制定、法律的出台以及其他事项都会带来较为重要的影响,因此,要重视会计诚信问题,减少失信情况的出现。相关单位要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制定较为完善的监管机制和法律体系,通过多种措施并举的方式,提高会计行业的诚信度,让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落到实处。
作者:洪进美
第5篇:行政事业会计诚信缺失的危害与应对研究
一、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主要原因体现在:失信收入超过诚信成本、法律规范不健全以及监管缺失三个方面。
失信收益大于诚信成本是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这是影响会计诚信缺失的经济因素。失信行为成本主要包括:法律制裁、道德谴责、舆论批评等。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市场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这就给不诚信的人提供了温床,使得他们有空子可钻。而失信的收益也逐渐成为诱惑会计诚信缺失的根本原因。
法律规范不健全是会计诚信缺失的又一原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秩序越来越受到法律的规范,但是法律总是落后于实践的特点,使得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还不完善。这种不完善就会使一部分不诚信的人钻空子,甚至出现“情”大于“法”、“权”大于“法”等不正常现象。在“情”与“权”下,会计诚信往往容易出现缺失。
监管缺失是会计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有着一只看不见的手在调控,同时政府的监管也不能忽视。政府担负着管理市场运行的职责,在监管体系中缺乏对会计的监管,就很容易使得一部分会计铤而走险,做出不诚信的事情,损害着国家、集体的利益。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诚信缺失的危害
首先,容易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信息的第一价值目标的实现就是会计信息的真实,缺乏真实的会计信息不是会计的初衷。因此,会计信息失真,也就是會计出现诚信问题就一定会使得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受到严重影响。这样就会反映出失真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使用状况,甚至诱发政府财政被掏空等严重的单位经济问题。这种会计信息的失真还会导致单位难以对资金的有效利用,促使单位资金运行难以很好衔接,不利于国家对财政的宏观调控,进而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秩序,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其次,影响单位财务报销的合理性。会计诚信缺失很容易使得单位会计人员基于自己的利益或者是出自于管理者的意愿而造假账,进而危害到报销人员的利益。使得不合理开支在合理开支的幌子下进行支配,使得假账、虚账等各种不良行为乘虚而入,严重损害单位和政府利益。严重的会使单位公共财产被个人窃取,给单位造成损失。最终导致,单位财务混乱,不利于单位实现管理的科学化、高效化。会计诚信缺失还会影响监管,使得监管困难。影响行政事业单位在人民群众中的信任度,造成失信现象,动摇群众基础,危害社会。
最后,弱化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规范性。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诚信缺失,会造成单位财务信息失真,引发财务管理的混乱,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在管理上出现漏洞极其不合理。试想,一个虚报、瞒报财务的行政事业单位,在其固定资产的管理、单位债券等方面也一定会出现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就会影响到单位行政管理的规范性。
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诚信缺失的对策
通过前文,我们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进行了研究。针对这些原因,在防范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诚信缺失中,笔者尝试制定以下对策:
首先,需要进一步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规范制度体系。结合我国目前现有的法律法规,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及其运行中的实际情况,加快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规范进行完善,甚至可以制定行业法规。在规范中要明确权责、责任到人,设立投诉渠道,细化核算体系,明确管理目的。在完善会计核算规范之后,还要对会计进行培训,提高其职业道德素养。采取各种方法使得会计核算规范能得以执行,不能成为空架子。加大会计诚信缺失付出的法律代价,取消其会计从业资格证,最终保证完善了的会计核算规范全面实施。
其次,强化会计从业者的职业道德素养,把提高会计从业者的诚信作为首要任务。会计诚信缺失会导致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失真、公共资产流失等严重的经济问题。通过各种途径提高会计从业者道德素养,是从内在防范会计信息失真的有效方法。诚信作为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通过提高整体道德素质对于提高会计诚信度具有推动作用。加大会计从业者诚信教育,表彰诚信典范,引导会计从业者诚信工作。另外,加大对失信现象的惩处力度,有效防范失信现象的出现。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诚信教育,使得会计能真正认识到失信的危害,和作为会计工作者诚信的必要性。
最后,需要完善监督,加大对财经的执法力度。面对会计诚信缺失现象,通过规范制度和道德教育可以有一定的作用,但是这种作用还没有形成威慑力。只有通过加大对财经的监管,使得会计不敢失信才能有效防范会计失信现象,为国家避免损失。对会计的监督有三个方面:内部监督、政府监督以及社会监督三个方面。作为单位的纪律检查部门要严格对单位财务进行审查,配合政府监督,以保障单位财务运行真实化,避免资产流失。社会监督作为内部监督和政府监督的重要补充,可以有效促进违法行为的快速、有效解决。同时,对于发现的违法行为,要违法必究,使得会计不能失信,不敢失信。
作者简介:李学志
第6篇:关于现阶段构建会计诚信环境的探索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会计诚信非常重要,但现实中会计诚信缺失,会计做假账的情况时有发生,严重侵害会计服务对象的利益,极大地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重塑会计诚信,有力地遏制会计行业中的造假行为,不仅要规范法律、制度和规则建设,而且必须建立健全会计诚信体系,才能提高会计诚信度。
一、会计诚信涵义
会计诚信表达了会计对社会的一种基本承诺,即客观公正、不偏不倚地把现实经济活动反映出来,忠实地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服务。会计人员要以诚待人,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会计工作要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数据要真实,计算要正确;严密保守因工作关系获取的机密。
二、会计不诚信的危害
2.1危害市场经济秩序
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没有信用,市场经济就无法维系。如果大量的会计资料失真,直接影响国家税收、导致各项经济指标失真,最终导致国家经济政策与实际的偏离,影响国家的方针政策,危害市场经济秩序。
2.2危害投资者
对于中小投资者而言,他们投资的主要依据是经审计后公布的会计报表,而会计报表的失真,将直接导致投资者的利益得不到保障。作为最大的投资者-国家,损失更为惨重。
2.3危害会计人员自身
孔子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个人交往中不诚信损害人际关系的和谐,致使人情淡薄。而会计人员不诚信,轻者不得从事会计职业,重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2001年8月初,银广厦通过伪造金融票据等手段,虚构主营业务收入和巨额利润,为其出具严重失实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东窗事发,其执业资格及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许可证被吊销,签字的两名注册会计师被严惩就是例子。
三、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会计诚信缺失危害极大,使会计职能发挥失去基础,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破坏市场经济秩序,危害企业和会计人员自身利益,导致国家税收和企业资产的大量流失。为了有效遏制会计造假行为,我们首先要分析引起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
分析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会计个人职业操守缺失
利益驱动,诱发造假行为,是会计诚信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目标就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现实中,确有少数会计人员会计职业道德败坏,利用职务之便贪污、挪用公款,故意伪造、变更、隐匿、毁损会计资料,以谋求个人利益;个别单位负责人缺乏诚信意识,出于部门或个人利益对会计人员施加压力,产生会计造假行为。因此,所有会计审计人员工作的基本要求就是“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
2.市场经济制度
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造成人们价值取向的偏差: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变,社会上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都在发生变化。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人们在追求物质利益时,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意识抬头,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削弱,致使社会上一些丑恶现象频现,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包括会计人员的价值观念、价值取向,也会发生同样的变化。
3.法律监督机制不完备,会计规范体系不完善
政府监督是保障会计诚信不可或缺的外在条件,然而在日常工作中,经常出现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造成企业法律意识淡薄,削弱了企业自我约束能力,同时目前我国会计监督、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税务监督等监督标准又不统一,各部门在管理上各自为政,功能上相互交叉,造成各种监督不能有机结合,不能从整体上有效地发挥监督作用。
四、建设会计诚信体系的新举措
解决会计诚信缺失问题,必须加强会计诚信建设。
4.1实施诚信工程,强化诚信教育
诚信不仅仅是道德要求,而且是市场经济下的基本游戏规则。应配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对全体会计从业人员进行诚信教育,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所有会计人员要真正做到“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4.2强化司法和政府监管力度,健全监管机制,完善奖惩制度
4.2.1完善会计管理机制。不断完善政府、中介机构和单位之间的会计监督体系,逐步建立以社会监督为基础,把司法部门查处重大会计信息失真案件和政府行政部门的再监督作为重点,会计信息质量由基层单位全面负责的良性运行和监督机制。
4.2.2建立会计诚信档案及建设行为的奖惩制度。结合会计证的年度检查,对全国的持证会计人员进行注册登记,建立企业、会计师事务所、会计机构负责人或会计主管的电子诚信档案,以法律的形式规范会计诚信数据的取得、公示披露以及会计诚信信息共享等制度。特别加强对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质量和行为的监督检查,检查和处理结果进入其信用档案,并根据检查的结果进行相应的表彰和处罚,建立起会计诚信建设的奖惩机制。
4.3培育良好的会计诚信环境
要更好地建设会计诚信,必须努力创造良好的会计诚信氛围,培育会计诚信环境,不仅要在单位内部建立科学合理高效的内部控制制度,还要重视舆论作用,大力宣扬先进会计人员事迹,充分发挥会计诚信示范作用,努力引导会计人员向先进人物学习、看齐,对失信会计人员,严重的适度曝光。同时还要建立会计行业自律性组织,进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教育。
五、结论
总之,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与否,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宏观调控、广大股东的决策,也影响着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只有不断完善会计法律体系、严肃财经纪律,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在全社会重新塑造诚实守信的新形象,中国会计行业和市场经济才会持续健康的发展,我们相信,经过不懈的努力,我国的会计诚信制度一定会得到完善,我国现代会计体系也必将更加健全和完善。
作者:施晓霜
第7篇:会计诚信机制建立与完善的理性思考
一、会计诚信缺失原因分析
(一)会计人员道德水平不高,法制观念和责任意识淡薄
现实生活中,不少会计人员由于缺乏自主学习精神和学习平台,使得专业知识老化,对新兴的会计准则和规范不熟悉,职业胜任能力逐年减退。这样很容易在工作中养成主观随意性,不按准则处理经济业务,制造虚假的会计信息,丧失职业道德。更严重的是,由于不少会计人员法律意识、责任意识淡薄,再加上受到金钱、权利等不良诱惑的影响,他们的价值观很容易扭曲,最终可能直接参与会计造假活动,为了获得利益他们利用自身职务之便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最终导致会计失信行为的产生。
(二)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本身存在不足和缺陷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投资主体日益多元化,同时也产生了日趋复杂的经济事项。企业在选择会计制度时弹性很大,这种固有的漏洞和缺陷提高了会计造假的可能性。例如:1、在实际工作中,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常常需要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来确定,较大的可操作空间为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提供了条件。2、会计人员在会计政策的选择上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他们总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选择最有利于自身利益的会计政策。3、会计准则的滞后性是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另一个因素,这为会计造假提供了契机。
(三)监督体系不完善,执法力度不严
从外部监管来看,我国法律法规虽然明确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以及相应的法律责任,但在实际落实工作中仍存在法律依据不明,执法力度不强,对查出的问题避重就轻,隐瞒包庇等问题。从内部监督来看,一些企业的内部监督甚至形同虚设,成为领导干部以权谋私的工具,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恶性循环,最终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
(四)我国会计行业体制的局限性
在我国,企、事业单位的会计部门属于内设机构。会计人员的调动、任免权基本归其单位负责人所有,这种体制上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会计造假行为的滋生,会计人员在工作中常常处于被动地位。有些会计人员可能主观上并不愿意参与造假活动,但在领导和利益的双重压力下他们很容易丧失原则,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优化会计诚信机制建立的内部环境
(一)根本上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
国家和企业要加强会计人员道德素质和业务能力的培训和教育,定期对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法律意识进行考核,逐步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和专业能力。对会计人员业务能力的培训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在职会计从业人员应定期进行业务能力继续教育,对最新的会计政策以及各项规章制度要及时学习,避免专业知识的老化。第二,要规范企业会计负责人的选拔和培养,会计负责人的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责任心,只有拥有扎实的专业能力,强烈的责任感,认真的工作态度才能胜任。
(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首先,企业要切实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首先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运用科学的管理体系明确各部门权利和责任,形成有据可依,权责明确的公司管理制度。其次,企业要建立与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在现代化企业管理中,内控体系已经成为企业健康发展的基石,良好的内控体系不仅保障了企业的正常运营,同时也是企业会计人员坚持原则,保持良好职业道德的警铃。再次,企业需要不断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并建立独立董事考核机制,考核独立董事的工作业绩以及个人诚信情况,做到公开透明以促进独立董事公正、尽职的履行职责。
(三)规范管理层行为
企业会计诚信机制的建立与完善需要从“源头”抓起。第一,提高对公司管理层的监管力度,利用国家和社会的审计力量定期或不定期的对企业管理层进行审查。形成同级监督和上下级监督相结合的系统监管体系。第二,加强违法违规行为惩处力度,对管理层的违法违规行为,一经发现要一查到底,明确相关人员的责任。对企业会计人员的违规行为,也要相应的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
三、优化会计诚信机制建立的外部环境
(一)建立健全会计诚信法律机制,加强会计诚信的立法和执法
立法是会计诚信机制建立的第一步,立法机关首先应当尽快弥补法律空白,在相关法律法规中补充有关会计诚信的内容。其次,要明确政府监督部门、经济执法部门、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会计从业人员具体的法律责任和行政责任,提高法制工作的执行力。同时,完善会计诚信法律机制必须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一旦发现会计造假行为不得姑息,应当坚决依法严惩。
(二)建立健全会计诚信评价体系,净化会计行业环境
会计诚信评价体系包括对会计中介服务机构、会计从业人员的信用监督、信用考核和信用评价。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中介服务机构总体信誉度不高,在很多方面还不能切实满足社会的总体需求。因此,建立健全会计诚信评价体系,净化会计行业环境变得尤为重要。良好的评价体系应对有不良记录的中介服务机构和有会计信息造假行为的会计从业人员应采取禁入制度。同时制定客观公正、科学严谨的考核标准与考核流程,定期开展会计诚信考核工作,建立并完善会计诚信信息库和信用档案。
(三)创造健康的社会道德环境,营造良好的会计诚信氛围
会计人员只有长期处于“实事求是,以诚为本”的社会道德环境中,才能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面对诱惑始终坚持职业操守。因此,我们应当广泛开展全社会的道德教育,充分利用舆论的力量提高全社会的整体道德水平。其次,各企、事业单位在人才录用方面应将职业道德素质放在首位,选拔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对有会计失信行为、道德素质低下的会计人员应拒绝录用。
作者:姚智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