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医学检验论文可能很多人应该都不清楚怎么写的吧,特别是一些刚接触论文写作的人来说,更是难上加难,所以在写作的时候也会觉得不知如何下笔,本论文分类为医学论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医学检验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医学检验论文2000字(一):医学检验分析前误差因素及解决措施研究论文
摘要:目的:研究医学检验分析前存在的误差因素,与相关解决措施。方法:需抽取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分组式结果分析,将患者按照1:1比例分为观察组(100例)与对照组(100例),抽取时间段介于2019年1月到2019年5月期间。对照组患者运用常规处理措施,观察组需要对医学检验中存在的误差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对比两组患者医学检验误差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对医学检验中存在的误差因素进行分析,采取有效的改善措施后检验误差发生率为8%,相较于对照组患者检验误差发生率27%低,数据对比存在差异,具有实际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医学检验中存在的误差进行分析,采用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误差发生率。
关键词:医学检验分析;误差因素;措施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397
引言
医学检验为临床中比较常见的临床诊断方式,医生可以依据标本检验结果对患者疾病进行判定,从而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而临床检验分析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主要包括分析前、分析中以及分析后,临床检验前对检测结果具有重要影响,需要医院相关部门高度重视起来。本次研究对医学检验中存在的误差因素进行分析,采取有效的改善措施,具体研究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需抽取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分组式结果分析,将患者按照1:1比例分为观察组(100例)与对照组(100例),抽取时间段介于2019年1月到2019年5月期间。对照组患者运用常规处理,患者年龄≥21岁,≤73岁,平均年龄(44.36±7.65)岁,患者男女比例(56:44)例;观察组需要对医学检验中存在的误差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患者年龄≥22岁,≤75岁,平均年龄(45.13±8.67)岁,患者男女比例(52:48)例,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差异较小(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样本采集运用常规处理措施。对照组需要对导致样本误差原因分析,运用有效的预防措施,具体实施如下:(1)饮食,饮食对样本采集具有较大影响,需要在采集前告诉患者样本需要空腹采集。嘱咐患者22:00后禁止饮食,并且在采集前不要饮水、吸烟等,向其讲述空腹饮食的重要性、注意事项等,进而提升检验结果准确性[1]。(2)采样时间,样本采集时间多在清晨或者进食后12~16h,其采集时间对检验结果具有重要意义。需要护理人员告诉患者,如果采集时间过早食物还未完全消化,血液中糖类、蛋白质以及脂类含量较高。如果采集时间过晚,血液中血红胆红素含量会超标准,影响检验结果。(3)采样部位,部分患者在采集血液标本时,处于静脉输液状态,此时需要避开输液肢体。主要因为输液侧肢体中的血液会得到稀释,对检测标本具有不良影响。(4)样本运送、储存,部分科室日常工作量较大,比较容易出现标本延迟送检状况,而标本储存时间过长会化学成分会发生改变,而且标本储存不当会发生生物代谢反应。
1.3观察指标
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指标为检验误差发生率。
1.4统计学处理
需要将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观察指标、计数资料以及一般资料统一录入计算机设备中,两组患者研究数据需要通过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n)表示本次研究计数资料,医学检验误差发生率使用(%)来表示,采用t进行数据检验,两组数据存在差异时,以(P<0.05)为具有可比性。
2结果
3讨论
现阶段,医学技术不断发展,检验技术也随之提高,對检验结果准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过,医学检验中存在较多问题,进而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对患者疾病诊断具有不良影响,本次研究对导致医学检验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具体如下:(1)样本采集前,护理人员在采集前会告诉患者禁食、禁水、标本采集时间,而部分患者对样本采集认知度低,未能严格按照要求禁食、禁水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此外,还有部分患者由于疾病、害怕标本采集等原因,比较容易出现不良情绪,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检测结果[2]。(2)样本采集中,主要为护理人员未严格按照标本采集标准执行,标本采集完成后未严格按照时间送检,标本储存方式不合理,导致标本中的化学成分发生改变。(3)样本采集后,护理人员对标本送检要求不够明确,在送检过程中晃动频率较高、温度过低等均对标本具有影响。对导致标本误差因素进行分析后,采用有效的预防措施,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对医学检验中存在的误差因素进行分析,采取有效的改善措施后检验误差发生率为8%,相较于对照组患者检验误差发生率27%低,数据对比存在差异,具有实际统计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医学检验中存在的误差进行分析,采用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误差发生率。
医学检验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临床模拟实验室建设初探论文
摘要:本文所建立的医学检验技术临床模拟实验室,依托学校现有的真实实验设备和虚拟仿真实验系统,根据医院检验科实际工作过程,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旨在建立“虚实”结合的基于临床实际工作过程的临床模拟实验室,进而研究其运行机制和考核模式。实现教学与临床的无缝衔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岗位胜任能力,缩短岗位适应期。
关键词:医学检验技术;临床模拟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系统
中图分类号:R-4;G642文献标识码:A
DOI:2095-2457.2020.09.016
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本科高校,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在教学中势必凸显实验实训环节,实验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动手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校内的实验实训基地在提高学生实践技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建立与医院检验科无缝对接的全真模拟实验室。国内大多数高校针对临床医学和护理学专业建立临床模拟实验室,鲜见针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临床模拟实验室[1]。国内针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临床模拟实验室也都是以真实实验仪器为依托,来设计一些综合性实训实验项目,由于学生数量大、实验仪器数量有限、试剂昂贵等因素的限制,学生操作次数有限,最终实训考核也以学生写实验报告,教师打分的形式进行考核,实训量化考核机制不完善[2]。因此,有必要结合在实践教学中流行的虚拟仿真实验系统,建立“虚实”结合的医学检验专业的临床模拟实验室,并进而研究其运行机制、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有利于完善和提升学校的实训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学生尽早地、系统地接触临床,最终促进学生专业技能、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
1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临床模拟实验室的建设
1.1对医院常规检验项目开展情况进行调研
三甲医院检验科见习,调研目前三甲医院检验科的科室划分情况,各科室开展检验项目情况,根据调研情况写出调研报告。根据前期医院检验科调研报告,建设医学检验技术临床模拟实验室,实验室空间布局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等几大区域,实现与医院检验科空间布局基本一致,模拟临床检验科全套检验流程,实现实训教学的临床全真模拟。模拟临床实际检验工作,如接收标本、核对病人信息、上机实验、审核签字、危机值处理、打印报告、结果审核等实際工作内容。
1.2医学检验技术临床模拟实验室具体布局
1.2.1临检组模拟实验室的建设
设计两项手工法实验项目“静脉采血、血涂片制备和瑞氏染色”和“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并摆放设计显微镜、染色液和托盘的位置;模拟医院检验科摆放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全自动尿液分析仪和血凝分析仪等全自动分析仪器;由于在学校难以开展动脉血的采集项目,所以设置血气分析仪虚拟操作系统来代替临床中采集动脉血检测血气。
1.2.2生化组模拟实验室的建设
设计两项手工法实验项目“葡萄糖氧化酶法血糖测定”和“胆固醇测定”,并摆放设计分光光度计;模拟医院检验科摆放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1.2.3免疫组模拟实验室的建设
设计两项手工法实验项目“ELISA检测HBsAg”和“免疫胶体金试纸检测HCG”,设置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分析仪虚拟实验系统。
1.2.4微生物组模拟实验室的建设
设计两项手工法实验项目“革兰氏染色”和“痰液致病菌鉴定和药敏实验”,并摆放设计显微镜、超净工作台的位置,设置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虚拟仿真系统。
1.2.5分子诊断组模拟实验室的建设
设计手工法实验项目“乙肝病毒DNA扩增量测定”和“EB病毒DNA定量测定”。
1.3医学检验技术临床模拟实验室的运行
根据临床模拟实验室实验项目的安排情况,制订了各项目相应的标准操作程序(S0P)文件。安排学生在实习前进行校内实训,制定模拟实验室开放制度,教师系统培训完,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掌握情况反复实操。
2医学检验技术临床模拟实验室实训效果
聘请校外医院检验科副主任技师以上职称的人员,参与临床模拟实验室的评估,经过校内外专家指导并整改后,对本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班级进行试点,并纳入校内实训考核成绩。学生先进行虚拟仿真系统的操作考试,考试时长和操作频次均作为最终考核成绩的一部分;学生操作虚拟仿真系统过关后,才可以进行真实操作,教师再根据具体项目评分标准,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进行评分,这种“先虚后实”的实训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操作积极性,也使学生实验操作更标准化。
3总结与讨论
医学检验技术临床模拟实验室的建立,优化整合了学校现有的实验室硬件资源,进一步完善和提升了实训教学模式。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从接收标本到最后发出报告,全程参与,促使学生对检验流程、检验方法、各种实验器材和设备的使用等有一个全面而系统的认识,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教学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在真实化的实训过程中,充分激发其学习潜能,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这种以“虚实结合”为手段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学与临床的无缝衔接,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岗位胜任能力,缩短岗位适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