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中专数控专业教学改革初探
新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近期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对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发展提出要求:即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未来的竞争是人才和技术的竞争,实际上是教育的竞争。谁把教育搞上去了,谁就赢得了未来。教育改革成为当今世界改革大潮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对中专学校的改革的幅度还不是很大。中等专业学校作为培养初级层次技术人才的学校,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按照职业需要设置教学内容,使得课程与工作需要脱节,学生动手能力差,毕业就业后很难适应工作环境。面对这样的实际情况,本文以我校数控专业为例,分享我校对数控专业教学进行的一些尝试和探索。
一、弄清学校长期战略发展对课程的需求
中专学校是直接为企业培养、输送技能型工人的地方。目前,课程文化的物质环境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大多数时间再传统教室接受传统的课程教育,中专院校环境与现代企业相距较远。综合以上情况,的我校的机械专业课程改革将课程体系分为人文素质模块,专业基础模块,核心能力模块,拓展能力模块几个部分,每个部分根据培养目标划出不同知识模块,行成课程结构的模块拼积。再根据不同培养目标的不同要求,将每部分的基本单元加以统一,进行合理组合,形成由若干模块拼积而成的,并且具有不同特点的课程体系,供教学灵活,有针对性的使用。
二、建立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训练为一体的“模块化”教学方式
在进行专业课程设置时,将课程实习实训分工种,分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主要是专业基础模块,主要针对同专业不同工种专业知识与技能要求,安排在入学第一年,开设《机械制图与AUTOCAD》、《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金属材料》等课程。针对所开设的理论课程和技能操作要求,在理论教学过程中穿插实训内容。以《机械制图与AUTOCAD》为例,学生即进行机械制图测绘同时开展AutoCAD实训,制图测绘一般先根据减速器或齿轮油泵的实物,分析其工作原理,画装配示意图,进行机械零件拆装,测绘,画出零件草图;由零件草图整理画出装配图;在用AutoCAD绘制出零件图和装配图。使学生提高实际动手能力,提高识读工程图与绘制机械图的能力,进一步掌握手工绘图与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方法,为参加中级工制图员考试做好准备。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为后继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侧重讲解基本概念和标准的实际应用,淡化理论,实用为主,力求突出能力的培养,带给学生所需要的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知识。同时以提高学生对测量工具的正确使用为目的,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学生的练习、考核等环节,使学生在学、练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阶段主要是核心能力模块,安排在二年级。根据用人市场需求和劳动部技能鉴定的考核标准,设置不同的培养目标。这一阶段开设《机械基础》、《数控编程与操作》、《机械加工技术》、《电工基础》、《车工工艺》等课程,安排的实训内容有:车工实训: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实训;为数控操作车考证做好准备。
第三阶段顶岗实习,安排在三年级。这个阶段旨在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培养学生融会贯通所有知识,形成综合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技能的终结环节,通过实习,使学生得到锻炼获得实际工作经验,为今后的就业、创业做好准备。
三、尝试编写一体化校编教材。
很多学生反映“学校学的知识没用,到企业还得重新学习。”“很多工作中的知识在学校学过,但已经忘了”等对学校教育的不满声音此起彼伏,事实上,不是学校为学生设置的课程内容“无用”,只是单纯理论知识传授很容易造成学生对所学内容的遗忘,课程内容与岗位实际能力的脱节又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望而生厌,不知道以后是否有用,学生厌学、畏学的现象就在情理之中了。综合上述现象,我校绝对召集本校一线教师共同编制适合企业生产需要的数控实训校本教材。在教学内容上和课时安排上技能训练多余理论学习,实践教学占总课时比例达到百分之六十以上,充分实现“教、学、做”合一。采取理论课与技能训练课同步设课,精选教学内容,编制适合学情的校编教材。
四、建立新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考核的评价体系。
中专学校学生应注重知识的应用能力,注重技能实践与考核。要改变传统的理论考试为主的考核办法,试行开卷、半开卷、问答、实操等考试形式,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归纳、综合、理解、运用。为保证学生学习技能的内容与行业标准紧密结合,积极推行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和引入企业技术人员的意见制定考核标准,让企业的技术人参与考核。以实践性作业成果来取得教学效果考核的认可。利用技能大赛、操作或加工作业来取得教学的认可,这样做有利于加强基本功训练,提高专业技能,发展业余爱好。提高学生自信心、创新能力、学习兴趣和岗位适应能力。
职业教育观只有从强调系统性、理论性、独立性的“学科体系”,向体现“定向性、应用性、整体性的“行动体系”转变,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模块化教学。中专学校的专业课教学改革只有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不断地完善不断的更新才能更好的适应企业的需要,使学生乐学,企业乐招。形成双赢的局面。这也是我们所有中专教师共同的希望。
作者:李莉
第2篇:关于中专数控实习教学的思考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我国制造业进入了一个广泛使用先进的数控技术的新时期。同时,劳动力市场上数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严重短缺,教育部、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等政府部门正在积极采取措施,加强数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1]它需要职业教育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实践应用能力的数控人才,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中专学校抓住市场需求纷纷开设了数控专业,但人才培养现状不尽如人意,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实习教学效率低下,迫切需要我们加强对中专数控实习教学展开教学研究,培养出既具有深厚理论基础,同时具有较强实际应用能力的数控人才,使培养出的人才能够很好的满足未来岗位需求。
1运用现有实习资源夯实基本功
中专学校在长期发展中配备了一定数量的设备资源,我们要充分运用现有的钻床、车床、铣床等设备资源,以及学校拥有的一大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优质实习指导教师资源,开展富有实效的实习教学。实习训练指导教师要制定明确的实习教学计划与实习目标,认真备好实习教学,确保实习教学重点突出,难点得到有效突破;在实习过程中,要着重对学生进行数控操作基本技能与技巧训练,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校内实习,帮助学生熟悉数控专业相关的工艺操作流程,熟悉装配、技术参数等,夯实学生基本功。
2运用现代技术助力实习教学
部分中专学校由于实习设备资源欠缺,难以开展有效的实习教学;加之数控机床操作界面较为复杂,而且容易产生连锁反应,如果对操作界面不熟悉,细节上的疏忽可能导致后续操作难以进行,所以学生参与实习时思想负担较重,实习操作放不开等。上述情况影响了正常的实习教学。数控仿真技术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而数控仿真软件的应用可以弥补学校实训教学中经济不力的现状。这样可使数控专业的实训达到既经济又科学并且见效快的目的。这样的教学方式既不同于传统的机械制造专业的培养方式,又和常规的机电专业实践教学方式有所区别。”[2]它打破了传统数控教学方式。在运用仿真技术辅助教学时,我们要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2.1仿真系统与实际操作有机融合
在长期的实习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问题影响了运用仿真技术辅助教学的效率:部分学生过分依赖仿真系统、错误的认为仿真系统是零差别的实际操作等。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要改变传统实习教学方法,在运用仿真系统进行仿真实习训练时,首先要组织学生观摩机床,熟悉机床操作界面与实际操作流程,并且与仿真实习训练系统进行比对,熟知实际操作与仿真实习操作的异同。在此基础上进行仿真操作训练,要提醒学生尽量少采用或不采用快捷操作,尽可能的按机床操作实习。
2.2突出仿真训练的重难点
运用仿真系统辅助实习教学要注意突出训练重难点。我们要认识到仿真系统运用主要着力于帮助学生熟练掌握操作界面,提升界面操作与切换的熟练程度,检查指令编程正确与否,熟练程序编辑、对刀操作等程序。只有突出实习重点与难点才能有效提升实习效率。
2.3仿真系统应用
对于运用仿真系统辅助教学,可以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手工编程,手工编程是数控自动化的基础,在仿真系统中进行手工编程能够有效解决实习教学中的很多问题,借助NC代码很多问题得到迎刃而解,NC程序可以将结果直观的仿真出来;零件加工工艺,学生可以借助仿真系统建模功能生成三维零件,再综合其他相关知识,选择恰当的工艺等,在此过程中多种课程得到有机综合,单调、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起来,有效提升了数控教学效果;轨迹仿真,它为全体学生提供了实践机会,且省时、省料。当然,仿真系统还有很多可运用的层面,需要我们不断探究。
3构建“四步”实习教学模式促实效
实习教学要富有实效,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探求实习教学模式,在实践中,我尝试运用“四步”模式来提升教学实效。
3.1加工演示
在实习初期,由于学生对于加工流程不熟悉,不能直接进入实践操作,我们要先进行演示。用数控机床来演示产品加工的全过程,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既帮助学生了解流程,同时也激发学生实习的兴趣;
3.2知识讲授
要进行熟练的操作还需要帮助学生熟练的把握相关知识,如机床机构、运行原理、特点性能等。在知识讲解时,我们可以将数控机床与普通机床进行比较;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查阅资料,了解实习机床系统的相关知识、相关软件等。
3.3编程设计
编程设计大多是较为简单的轮廓图形,结构不复杂,工艺简单,计算数据不多,所以比较容易完成。
3.4现场操作
在学生编程基础上,我们再对数控机床操作界面进行介绍,注意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熟悉程序,再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4处理好“实习”与“实验、实训”关系
在日常教学中,不少教师对三者的区别较为模糊。实习、实验、实训都是数控实践教学的形式,但训练的侧重点各有不同:实验侧重于感性认识,在实验过程中,通过观察、分析与归纳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实训侧重于动手操作,通过提供真实环境、创设仿真环境等加强对学生的训练来提升学生的技能,培养学生的职业技术技能、提升学生职业素质;实习是一种实际演练,旨在帮助学生养成独立的工作能力,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所以我们要正确认识与处理好实习与实验、实训三者之间的关系,避免出现重实训,轻实习与实验的现象。
总之,要改变当前中专学校数控实习教学低效现状,需要我们在日常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探索实习教学新思路、新方法、新模式等,切实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满足社会对数控人才的需求。
作者:熊勇
第3篇:浅谈数控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1目前中职数控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职学校数控专业的办学都处在探索阶段,在专业建没的过程中,怎样形本专业的核心竞争力,我们面临以下问题:
1.1培养目标如何定位?
1.2如何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1.3如何配套学习环境与资源?
2针对上述问题展开分析
2.1中职数控教育培养目标定位
目前数控人才按工作内容分为数控机床操作工、数控加工编程工程师、数控模具设计工程师、数控机床安装调试工程师、数控机床维修工程师。从教学资源配套的角度我们把培养目标定位为:数控操作工。
2.2根据数控岗位工作任务开发课程内容
本着“突出核心岗位能力培养,加强学生素质教育,促进人才可持续发展”的策略。首先,课程内容要满足企业数控岗位工作任务的需求。用人单位可以深度参与本校专业课程开发,使专业技能课程内容足以满足现在以及将来企业发展的需求。其次,中职数控教育应为学习者提供通用的、迁移能力强的核心能力,以便转岗和终身学习的需要。
2.3走校企合作,区域合作的办学路线
中职学校要长远发展和很好生存,在办学理念上必须有前瞻性,走校企合作之路是目前成功办学的职教院校开拓的一条适应市场变化的特色之路。校企合作办学的关键问题是:要找到校企间的价值共同点。办学要为服务周围企业的需要,解决生存问题必须要从社会需要出发,大中企业对低层次的数控毕业生需求有限,但是随着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新成立的私营中小企业对低层次的数控人才有一定需求,怎么才能让企业心甘情愿的与职业学校合作,成了当下必须要理顺的问题。另一条出路是和其它成功职业院校合作办学,被办的很成功的职业院校兼并,做为他们的办学点,以补偿目前学校管理水平低下,办学理念落后,以及实训场地和师资不足问题,同时架起一个职教院校之间优势互补的立交桥,为学生毕业后的选择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3发展思路与对策
3.1围绕职业能力培养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为了实现五个对接(专业与岗位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活动对接;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和职业活动过程对接;课程评价与职业资格标准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数控课程体系内容应包括理论课和实践课两部分。理论课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三大模块组成。公共基础课的内容应该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情商,具体内容应包括:与人沟通,与人合作,外语对话,纪律作风,精神文明等;专业基础课应涵盖:机械制图国家标准,机械制图基本原理、投影规律、机件的表达方式、尺寸分析、金属材料性质、公差与配合、形位公差与表面粗糙度,螺纹标记及含义等内容;专业技能课应直接与职业岗位群一一对应,主要开设钳工,普车,数控车加工编程与操作,线切割等课程,数控车专业主要专业技能课应涵盖:数控原理、数控机床、手工编程知识、数控加工知识。实践课要有针对性的开设,专业技能课必须结合课程进度安排一半课时的实训,使专业技能得到充分的训练。最后的综合实训,要把学生送到合作企业去顶岗实习,让学生形成初步的职业能力。
3.2针对专业能力培养不断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
同样的课程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我们根据专业技能的需要来改造这些传统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赋予它新的内涵和生命力。
3.2.1电脑辅助设计课程的改革
电脑设计软件是进行工业设计的高效工具,电脑设计课改革的关键和核心是如何与本专业技能紧密结合,相互渗透。
课程安排——尽量与专业技能课同步安排,例如机械制图,自动编程技术等以保证互相紧密配合。在课内学时外,有1-2周的综合实训,使得操作和技能训练方面有充足的时间保障。
教学内容——不同软件有各自强大的功能,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我们进行优化组合,遵循命令工具“必需、够用”即可,不求全面系统掌握。关键把最常用、最实用的内容讲深、讲透,并能熟练用于实际案例的完成。部分内容以案例教学法进行,选择设计的零件,将用到的命令工具串起来,使学生立竿见影,学以致用。选择案例,从简到繁,从易到难,逐渐深入。
考试改革——不考理论和概念,没有一般考试的选择题、是非题、问答题等。采取同专业联考的形式,直接考电脑辅助设计能力,成绩评定按平时与考试各占50%来记分,且全部开卷,将学生引导到重视操作、重视学习能力的培养方面。课程结束后,学生对软件的掌握比较全面,操作相当熟练,职业技能自然形成。
3.2.2专业技能课的改革
教学内容——根据职业岗位群设置的专业技能课,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及时紧跟社会的需求与变化,使学生适应新科技时代给数控专业带来的变革。
教学方法——在专业课教学中使用模拟软件,方便学生直观的学习和练习。并采取了理论教学和实训操作同步的教学模式,聘请经验丰富的技师带实训,缩短理论教学与实践的距离,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观摩与借鉴——在实践教学活动中组织参观各类大型应用数控加工技术的企业,以使学生获得数控技术发展的最新信息和现代数控技术发展的最新动向。
参与竞赛——各类数控竞赛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机会,在专业课的综合实验项目中,结合相关数控加工竞赛,进行实践教学。
3.3重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专业建设需要一支热爱学生,忠诚教育事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师德师风好的教师队伍,管理重点放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打造上。
3.3.1引进方面:严格考察引进高质量的专业教师,主要从企业里引进经验丰富的兼职或专职数控专业课教师,引进标准如下:①有从事的数控技术加工的工作经历;②专业刊物上发表文章的多少,用来确定其知识面的宽窄,以及对当代数控技术的关注程度;③讲课具有有较强的逻辑性,表达能力好;④本人有很强的数控机床操作能力。
3.3.2培养方面:把学校里相关专业的优秀教师送到专门的师资培训基地,有针对性的培训,使得每个专业课教师基础扎实,专业精通,在某一门课程上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特色,吸引学生,改善教学的效果。教师之间互相的听课,是常规教学研究的一项主要活动,定期派教师出去培训,参加学术交流,鼓励参加学术论文研究会,作品展览,操作比赛。同一门课程的教师在教研活动的时间,互相主动的商讨教学的内容与学生习作品优劣的评定标准,使原来数控技术教育延续下来不规范的做法,逐一形成共识与标准,既不遏制创新,也不会无章可循,随心所欲,教师对待工作的态度更为严谨,学生对待学习态度更加端正,使教学的效果明显得到提高。
作者:汪正英
第4篇:数控仿真系统在数控实习训练教学中的应用
数控加工技术是一种集机械、电子、计算机、信息、控制、管理等学科的综合性应用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控加工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数控技能人才日益成为社会急需的人才。宝鸡技术铁路学院紧抓机遇,自2003年起,开设数控加工专业,率先革新专业学科教学内容,积极探索数控加工技术人才的培养模式,大胆地进行数控加工仿真系统应用研究,着力培养中、高级层次的应用型、技能型的数控加工技术人才,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深受学生、家长及社会的欢迎,满足了社会对数控加工人才的新要求。
作为数控编程与操作的专业教师,我深知探索数控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对提高数控教学质量、提高技能人才质量的意义。如何尽快培养具有熟练数控机床编程和操作技能的人才,就成为数控教学工作者研究的课题。
数控机床属于高科技产品,科技含量高、价格昂贵,购买一台数控车床或数控铣床一般需妻二三十万,一台数控加工中心也是少则几十万,多则几百万。数控机床的操作训练若完全依赖数控机床进行实作训练,则投入大、消耗多、成本高,即使是资金雄厚的大专院校和企业也无力承担这种消耗与投入。因而,探索一种既能快速培养深受企业欢迎、数控技能适应性强、实习训练投入少的数控加工实习训练教学模式势在必行。数控加工仿真系统是一种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模仿数控机床的各种操作,用视图的形式进行显示,提高教学直观性的一种应用技术。将数控加工仿真系统应用于实训教学,既能减少实训时因学生对数控系统控制面板及基本操作不熟悉所造成的机床损坏问题,又可使每个学生广泛参与数控编程与仿真操作,大大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及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不同数控系统、不同种类数控机床的适应能力,解决实习训练教学过程中学生多与数控机床少的矛盾,是一种数控机床操作实习训练前的实习训练教学过程。
一、数控机床实习训练教学模式
数控实习训练教学是一种培养学生的数控编程与操作技能的职业技能教学活动,能满足学生利用本专业技能谋求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学院积极的探索与研究数控实习训练教学规律,旨在建立一整套适应我院发展的数控机床实习训练教学模式。在教学模式的运用上,我院综合参考了德国的模块教学模式:学生在数控实习训练前,除完成专业制图、专业数学、机制工艺、金属工艺学等课程的学习之外,还完成钳工、焊接等金工实习技能训练。数控机床实习训练技能操作分为三大模块:普通机床操作模块、数控仿真实训模块及数控机床操作模块。
1.全面改革数控加工技术教学模式,实现两个转变,即将以理论教学为主向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并重转变,将技能训练的纯操作、纯消耗型方式向利用数控仿真系统进行数控仿真模拟与数控机床实际操作训练相结合转变。
2.改变原有的授课内容和方法,将传统的机加工专业的教学内容加以整合,充实数控加工技术相关的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辅以一系列计算机辅助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同时全面改革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变传统教学方法为现代教学方法、变空对空编程为培养综合编程能力,实时验证编程效果的数控仿真实训方法。
3.摈弃演示性编程,建立包括常规编程、综合性编程、设计性编程、实用性编程在内的编程体系,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为塑造具有实用性、创造性的中、高级数控编程与操作技能型人才打下扎实的基础。
4.拓宽学生的就业能力,使他们能很快适应不同企业不同数控系统的数控机床的操作或编程,有较强的工艺和现场问题的处理能力,有较强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
为了满足学生对不同数控系统学习的需要,使其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学习常用的数控系统,可利用数控加工仿真系统对社会上应用较多的FANUC数控系统、SIEMENS数控系统、华中数控系统、广州数控系统等进行仿真加工,让学生熟悉数控机床的操作技能技巧,以求加工出符合图纸要求的高质量零件。
二、数控加工仿真系统在教学中的应用
1.数控加工仿真系统的选用
数控加工仿真系统的软件形式很多,有的是数控机床本身自带的仿真系统,但这种数控机床的仿真系统在教学中局限性较大,不适于教师教学和学生训练。经过考察比较,我院选择了南京宇航数控技术有限公司数控加工仿真系统的教学软件。该软件虚拟现实的仿真软件,是一种富有价值的教学辅助工具。它可以实现对数控铣床、数控加工中心和数控车床加工零件全过程的仿真,其中包括毛坯定义、夹具刀具定义与选用,零件基准测量和设置,数控程序输入、编辑和调试,拥有FANUC数控系统、sIEMENs数控系统、华中数控系统、广州数控系统等多种数控系统,具有多系统、多机床、多零件的加工仿真模拟功能。该软件具有独创性,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2.数控加工仿真系统的应用方法
在数控编程与仿真实习训练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
(1)灵活应用教学方法,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当今社会,大多数文化基础好的学生都选择上大学了,进入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生文化基础差、底子薄,教师教起来很困难。对于这些学生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数控专业教师应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有较强的数控职业能力即数控编程能力、工艺处理能力、实际动手能力,能较为娴熟地运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的动手动脑活动,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逐个对数控系统、数控机床进行讲解,安排练习,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引导作用,即对学生活动中遇到困难或无法下手的问题进行引导、讲解。课堂教学中每节课的知识点应尽可能集中,深入浅出,以便学生掌握编程方法与技巧。
(2)恰当运用数控加工仿真系统,充分发挥其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数控加工仿真系统主要应用于数控编程与操作实训教学。教师应十分重视数控加工仿真系统在教学中的应用方法,摆正数控加工仿真系统在教学中的位置,既不能完全依赖数控加工仿真系统而放弃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也不能在教学中唱独角戏,采用常规的教学模式而忽视数控加工仿真系统的应用,应该科学、充分地发挥数控加工仿真系统在教学中的作用。
数控编程与操作是理论、实践性均很强的课程,它应该是在完成了专业基础理论课教学、专业课(包括普通机床的加工工艺、数控机床的加I-52艺、普通机床技能训练课)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进行数控编程和仿真实习训练时,按照实习训练教学的课题,保证学生每人或每两人一套仿真系统。教师利用数控加工仿真系统的示教模式或利用教学投影仪进行编程与操作演示,并组织学生在仿真系统上各自编程练习,同时进行巡回指导,重点解决学生在数控编程与操作训练中遇到的问题,强调在编程中的计算问题、工艺处理问题等,鼓励学生利用数控加工仿真系统对自编程序进行反复修改和校验。在计算机上利用数控仿真系统进行编程与操作,既使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数控加工专业技能,又可使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
(3)科学安排教学内容,循序渐进掌握数控编程与操作技巧。教学内容的安排分为三个模块:其一为基础模块,主要讲解和训练最常用的FANUC数控系统中的数控车床、数控铣床、数控加工中心的编程方法、操作及应用,这一,模块是教学重点,必须使学生熟练掌握,灵活应用:其二为提高模块,主要讲解和训练SIEMENS数控系统的三种机床的编程与操作,以帮助学生加强在不同数控系统下对不同数控机床的编程方法的理解与应用能力;其三为拓展模块,主妻讲解国产数控系统中的华中数控系统和广州数控系统的数控车床的编程与操作方法,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对不同操作系统、不同操作面板的编程与操作能力。这三个模块的教学可根据学生的层次进行安排,中专中级工层次难度较低,高技层次难度稍大,三个模块课时较多。这样,学生在从业时才能够信心十足的面对所操作的数控机床,较快适应所从事的工作。
(4)正确进行教学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兴趣。教学中的教学评价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相互之间的评价和教师评价。利用数控加工仿真系统进行数控编程与操作练习应以教师评价为主,教师要对每次的练习成绩及时登记。评价方法包括口头评价和试题测评,而试题测评方法包括课题测评及期末测评。教师对学生进行口头评价主要是在当日实习训练结束的小结上进行。指出训练过程中学生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不太好,应如何改进;尽量多鼓励、少批评。口头评价时应注意语气及语言的选择,例如应将训练程度比较差的学生称为“比较弱一点的学生”。课堂测试应有明确的教学目的,不难为学生,而是通过对学生进行测试,提高学生的数控编程与加工技能,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因此,测试题应与课堂教学目的及数控加工仿真系统的训练要求相适应。考前的复习要有较强的目的性,不应超出范围,总评成绩按各课题的成绩及期末考试成绩按比例综合评定,更多地、客观地体现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数控仿真系统在数控实习训练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1.应用数控加工仿真系统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入数控加工仿真系统应用软件之前,数控编程与操作课程跟其他课程教学模式相同,主要是课堂教学,学生所编的程序正确与否是通过教师批改作业来知晓的。教师检查程序时,需逐个查阅程序段,内容多工作量大。对于一些在数控机床上无法通过的书写格式上的错误,更不易查出,而这些问题可能恰恰在实际工作中是十分重要的。在数控操作问题上,若在黑板上讲述各按键的名称、作用及使用方法,更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简直是“教者无味,习者枯燥”。数控加工仿真系统中,对各种数控机床操作面板的使用与零件的加工过程也和实际加工情况十分相似,引入数控加工仿真系统进行实习训练教学,学生可以直接操纵仿真系统进行编程、输入、模拟加工演练,验证程序的正确性,程序编写和书写的错误也能直接被发现。模拟加工时学生可以从任意角度观察加工过程,毛坯变为成品的过程历历在目,直观形象,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
2.应用数控加工仿真系统可以降低数控实习训练成本,提高实训效率和安全性
数控机床是一种较为昂贵的机电一体化的新型设备,如果初学者直接在数控机床上操作,可能出现撞坏车刀及刀架、损坏工件与机床、浪费材料等现象,甚至因操作失误造成人身危害。在数控实习训练中,引人数控加工仿真系统,可以大大降低训练消耗,使用含31个节点的正版数控加工仿真软件建立一个31台计算机的数控仿真实习训练场,所需费用仅相当于购买一台30万元的数控机床的费用,而它却能满足60名学生的编程与仿真实训需要。运用它,学生可以同步、轻松地实现对数控机床实际操作、程序编辑、修改,程序的调试与优化,还可通过仿真加工验证程序的正确性,降低实习成本,提高实习效率。
四、数控仿真系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数控仿真系统是一种教学应用软件模拟系统,它不可能完全替代常规教学过程,尤其是在技能训练方面。如果缺乏教师的正确组织和引导,一味地依赖数控仿真系统,会使学生陷入无组织、元目的放任自流的局面,反而会降低应有的教学效果,产生负面效应。我们应采取有效措施,力求减少负面影响。
首先,数控仿真系统只是数控加工过程的视频模拟并非真实加工过程,它无法使学生产生真实确切加工的实际感受,尤其在选择不同切削用量时,数控仿真加工无法使学生体验切削用量大小对切削过程产生的影响,致使学生在数控加工仿真过程中忽视了对切削用量、数控刀具、工件装夹方法的选择。这些问题在实际加工中便可能发生“撞刀”或影响零件加工质量、生产效率降低等问题。对此,在教学安排上,教师可考虑将数控仿真训练置于车工实习训练之后,让学生先学会刃磨刀具的方法,熟悉机床加工的各种方法及切削用量的选择技巧,建立较为扎实的机械加工的感性认识,为后续进行数控机床的操作训练打下一定的基础,弥补数控仿真系统教学的不足。
其次,我国的数控仿真系统软件的设计与应用尚处在起步阶段,有些功能还亟待完善,有些指令无法执行,使学生对编程理论产生疑惑而无所适从。这就对它的使用范围有所限制,任课教师应该熟悉这一差别,及时加以说明,并积极与数控仿真系统软件设计方进行联系,以便及时予以改进。
其三,学生利用数控仿真系统进行技能训练时,容易对计算机产生依赖心理,沉迷于仿真加工,而疏于对数控机床的操作。个别学生甚至趁老师不注意上网或玩游戏。这就要求数控实习训练教师提高管理能力和教学水平,合理分组,科学安排,使数控机床的仿真训练与实际操作训练在后阶段穿插,力争将负面效应减少到最低程度。
以上是我院在数控编程与仿真实习训练教学中的一点经验,供大家参考,只有善于发现问题,积极采取措施,充分发挥数控仿真系统在教学中的作用,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为职业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陈远政
第5篇:关于中职院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改革探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的制造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传统的制造技术被现代制造技术所取代。在现代制造系统中,数控技术是关键技术,它关系到国家战略地位和体现国家综合国力水平的重要标志。
面对机遇和挑战,中专学校应如何作好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学建设,以适应市场需要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技术服务能力为出发点,这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数控技术专业教学内容调整的必要性
面对企业的用工需求及数控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及我们对企业进行调研,发现我们数控专业的原有课程教学计划已越来越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原课程设置造成理论和实践脱节现象严重
数控教学有它的科学性、灵活性、发展性。原用的课程设置模式是“三段式”,即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它是以学科为中心,辅以实践教学,主要是针对较为固定的职业岗位和较窄的专业口径。它的特点是课程门类多独立性强、理论知识不能及时转化为技术技能。学生很难形成综合知识的应用能力。
2.现有部分教材内容陈旧已不复合紧缺人才培养的需要
如有的学校选用的《数控机床》教材,教师在讲伺服系统内容的时候,还是以介绍步进电机的原理和应用为主,(这部分不能不讲,但重点不应放在这儿)对于目前广泛采用的交流伺服电机及控制系统的介绍相对少。再比如在讲到CNC系统这一节内容的时候,书上讲的内容及控制面板以远远不符合企业生产、实际的需要。教材是教学的依据,选好教材是上好课的前提。
3.数控技术应用专业面很大,我们的专们化方向欠明确
原教学目标培养方向不明确,核心课程大而全,又不精练。已不适应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数控技能型紧缺人才的需要。那么我们在数控教学方面,我们要把“明确培养目标,准确定位”作为数控技术教学改革的切入点。事实上,用人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是精通数控机床的操作、加工工艺选择、模具设计、CAD\CAM技术与数控自动编程、数控机床机电设计与联调技术、数控机床维护等专业“工程素质”的人才。
因此,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培养出的学生,可能普遍会感到所学知识难以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企业也会认为这些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动手能力相对较差。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教学内容调整势在必行。
二、对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进行教学调整的几点做法
数控技术人才的培养必须紧跟现代制造技术发展的步伐。企业对毕业生要求除具备综合文化素质外,更多的是会使用现代化的加工设备以及具备转岗应变能力。那么,数控教学改革的目标是培养出能满足社会需要的数控技术人才。
1.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构建能力本位的模块化的课程体系
现在企业的竞争已经不是过去单一的产品竞争和市场的竞争,而是一种理念的竞争。针对我们提出的教学改革,我们只有上升到理念的竞争,我们的专业才有可持续性发展。
通过深入企业和劳务市场调研,我们确定了数控专业的专门化方向和各专门化方向所应当培养的核心技能及辅助技能,同时又把实现核心技能与辅助技能培养所需进行的教学分为四个模块:文化基础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技术模块和专业扩展模块。由此确定了我校的模块化教学体系的基本格式。我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模块化教学体系组成如下:
1)基本素质模块:该模块包括文化基础课程、计算机技术应用等。
2)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模块
3)数控技术操作与编程模块
4)数控机床控制技术模块
2.以核心能力为培养目标,确定数控专业的专门化方向
课程设置的整合定位于该专门化方向所覆盖的职业岗位群在企业需求、在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方面对毕业生能力的要求。确定数控技术专业职业岗位核心能力见。
教改必须打破原有学科教学体系,以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为目标,以服务企业和学生为宗旨,我们将数控专业分解为3个专门化方向:
1)数控加工操作与程序编制
2)数控设备维修与控制技术
作者:吉沛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