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从肿瘤外科学的特点谈肿瘤外科学教学

  [提要]肿瘤外科是临床外科重要组成部分,肿瘤外科学具有涉及知识的庞杂性、临床思维的独特性、人文关怀的重要性等特点。因现代肿瘤学基础及临床研究的飞速发展,转化医学的快速应用于临床,对肿瘤疾病诊治的理解也发生相应改变,但在现阶段肿瘤外科教学中,我国还没有一套统一的肿瘤外科学教材和教学方法,所以在肿瘤外科学教学中,要结合肿瘤外科学特点,探索新颖、高效相结合的多种教学模式,塑造学生人文精神,创新考核评价机制,以切实提高教学效果,是肿瘤外科学教师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肿瘤外科学;特点;教学方法


  当前,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肿瘤已成为多发病和常见病,其发病率和病死率不断上升,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健康。在全社会普遍提高对肿瘤的认识、加强对肿瘤的预防、提高肿瘤治疗手段的同时,对医学院校培养医学专门人才重要性的认识也日益增长。在医学教育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肿瘤学相关知识也在不断丰富和更新,这也对如何提高肿瘤学教学效果、更好地服务于医学专门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肿瘤外科学教师,作者深切感受到,肿瘤外科学教学存在着知识量大但课时有限、课程重要但教学效果一般的矛盾。因此,结合肿瘤外科学的特点谈肿瘤外科学的教学,以切实提高教学效果就显得尤为重要。


  1肿瘤外科学的特点


  1.1涉及知识的庞杂性目前,肿瘤学的教学分散到消化内科、呼吸内科、妇产科、耳鼻口科、外科、放疗科、核医学科等学科,专业性较强、涵盖专业范围较广,同时知识更新快、进展多[1]。由于肿瘤种类、分期、分型的复杂,临床表现多样,疾病涉及多学科、多领域,其中既有肿瘤本身的各种临床表现,还有可能存在多重合并症使肿瘤的临床表现更趋复杂[2]。在肿瘤外科学教学中,除了要讲解肿瘤外科学的系统性、整体性、关联性、辩证性等,还需要兼顾讲解所涉及知识的相互联系,以培养学生对疾病的整体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2临床思维的独特性目前,医学教育已从传统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模式,临床思维已广泛运用于医学教育实践中。随着肿瘤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学界普遍共识,肿瘤产生的病因多样,其诊断、治疗均有特殊性。由于恶性肿瘤有着不同的种类和分期,通过单一的治疗手段无法保证治疗效果,越来越多的实例表明,恶性肿瘤的治愈是综合治疗的结果。因此,肿瘤外科学教学中的临床思维有其独特性,即强调多学科协作治疗(MDT)[3]与个体化治疗的融合。教学中,需要帮助学生树立综合治疗的临床思维,即具体到某例患者的个体化治疗,要综合运用多学科的治疗方法,以提高治疗效果。


  1.3人文关怀的重要性肿瘤不仅给患者造成生理上的巨大病痛,同时在心理、精神、人格上也给患者带来严重创伤。研究表明,肿瘤患者多有孤独、抑郁、悲观、易怒等特征,这与肿瘤的高病死率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肿瘤患者来说,除了得到必要的专业医疗救治,医护人员的人文关怀也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因此,在肿瘤外科学教学中,要多角度、全方位培养学生维护患者的尊严和价值、促进患者身心健康的人文关怀[4]。


  2关于肿瘤外科学教学的思考


  适应新形势下肿瘤外科学的特点,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理念及方法,这既是医学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培养更多高素质医学人才的需要。针对肿瘤外科学教学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提高教学效果。


  2.1形成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肿瘤外科学教学中,既需要“以教师为中心、以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也需要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教学模式和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CBL)教学模式的融合[5]。


  针对肿瘤外科学教学课时有限的现状,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课时中对肿瘤外科学相关知识获得较为全面、系统的了解,这就需要积极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6]。教师要根据教学任务和要求,结合教学实际,将基本理论和知识通过串讲的方式传授给学生,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专业知识,则需要教师课前充分准备。在教师实际教学中,要避免“填鸭式”讲授,在向学生传授基本理论的同时,重点给学生指出肿瘤外科学的基础、现状、未来发展方向等。


  为了使教学更加生动、丰富,肿瘤外科学教学中也需要融合PBL、CBL教学模式。PBL是“以问题为导向、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使学生的学习更有明确的目标,可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综合应用知识及科学思维的能力[7]。肿瘤种类繁杂,治疗方法变化多样,CBL教学模式倡导的“以案例为中心、师生共同讨论”,从常见的具体病例入手,会大大缩小知识范围。CBL教学以临床实例为基础,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2.2培养塑造学生人文精神的教学思维学界普遍共识,肿瘤治疗已经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真正做到需要治疗的是肿瘤患者,而不是肿瘤。肿瘤外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与传授专业知识一样重要,使学生理解医疗基础知识和实践相结合[8]。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肿瘤患者作为一个个体的社会属性,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治病,更要教会学生怎样从身心上尊重、关怀患者。


  要加强对学生相关医事法律、法规的教育,引导学生重视对患者知情同意权、选择权、隐私权的保护,引导学生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秉着同情、理解的态度,倾听患者的心声和诉求[9]。要加强对学生心理学知识的教育,引导学生将心理治疗作为整体治疗的一部分,明确心理干预的重要性,向患者及家属传递积极情绪、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以期提高治疗效果。要加强对学生医患沟通的教育,提高学生换位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设身处地为患者考虑、注重沟通态度和技巧,以增加沟通的实效性。


  3创新考核评价机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要将学生的临床思维和人文精神融入肿瘤外科学教学考核评价的全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合理设置师生互动的环节,通过让学生各抒己见、相互交流,了解学生的临床思维和人文精神,考查学生对问题的实际理解,并体现在教学考核评价中[10]。


  要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主动学习,学会运用相关数据库,在知识的海洋中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11]。同时引导学生通过查找、学习文献,紧跟肿瘤学科的最新进展,不断丰富自己专业知识储备,为成长为优秀的临床医生打下坚实基础。


  4总结


  肿瘤外科学教学具有涉及知识的庞杂性、临床思维的独特性、人文关怀的重要性等特点。围绕肿瘤外科学特点组织教学,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也能提高教学实际效果,符合培养高素质医学专业人才的需要。因此,在肿瘤外科学教学中,真诚呼唤教师能够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从教学实际出发,融合多种教学模式、塑造学生人文精神、创新考核评价机制,切实提高教育教学效果[12]。

上一篇:病情观察在脑外科的重要性
下一篇:肝胆胰外科的护理论文(共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