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经济思想概述及融入微观经济学教学的必要性

  摘要:目前微观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理论的实际运用性较差、教学内容与实践脱节、教学内容过于西方化等问题。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根植于中国实践,是对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问题的深刻阐释,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经济发展实践的结晶,将经济思想融入微观经济学的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概述了经济思想中与微观经济学相关的几点论断,分析将其融入微观经济学教学中的必要性。


  关键词:经济思想微观经济学


  2017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并指出其“不但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构成,更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的创新和发展”。微观经济学作为教育部指定的高等学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之一,目前在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融入微观经济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微观经济学理论的实际运用性较差


  微观经济学有许多原理和模型,这些原理和模型都是通过对经济现象和问题的深入研究总结出来的,是微观经济学的精华所在,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但是在建立这些经济学模型时,都是要预先设立了一个或者多个条件,只有满足了这些条件,经济学模型和结论才能成立。如果条件不符却强行使用模型分析,则会使结论发生较大的偏差。例如,经济人假设是西方经济学的最重要的假设之一,它指出经济主体都是自利的,都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但现实中,人们的行为并不单纯出自追求金钱的目的,还有社会和心理方面的需要,人们都只是追求可以实现的“满意的状态”而不是“最大化”。西方经济学还有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假设,是假设经济主体在决策时是完全理性的,即在经济活动中,人们掌握完全信息,能够做出最优决策。但是在现实社会中,市场是瞬息万变的,信息呈爆炸式增长,要掌握完全的信息,做出最优决策是不可能的。这些假设距离现实情况较远,因此建立在此假设基础上的经济学模型和原理的实际运用性也较差。


  (二)微观经济学的教学内容与实践有些脱节


  微观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注重理论教学而忽略其应用性将难以适应社会的需求,也难得到学生的认可。例如将价格效应分解成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理论中,需要做一条虚拟的补偿线,这非常抽象,又如消费理论和生产理论中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和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也因为缺乏案例不好理解。有些教材即使有案例也与现实生活严重脱节,例如在分析社会生产力边界曲线的时候,很多教材用“大炮”和“黄油”的案例,但这两种商品对于中国学生来说,都不是生活常见品,不能帮助加深理解。调研数据显示,70%的学生认为微观经济学“理论抽象枯燥”,35%的学生认为微观经济学教学“案例少,理论联系实际弱”。因此,应选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案例,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经济学原理。


  (三)案例资源创新度较低,不能与时俱进


  微观经济学是一门动态的学科,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案例教学是微观经济学常见的教学手段,其目的是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理论的价值和意义。但是目前教材使用的案例资源大多过时了,学生不能很好地用这些案例来理解复杂的理论知识。例如,在讲述消费者行为理论时,教材经常使用“钻石与水”和“吃三個面包”案例,但看明星演唱会、网红促销效应、综艺和影视的赞助效应以及当前“双十一”的巨额消费等案例,更能反映时代特点,如果用这些学生耳熟能详的案例,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内容过于西方化


  微观经济学的知识体系来源于西方,属于西方经济学的一部分,因此教材上研究的大多是西方的市场经济,分析的社会现象也多是关于西方社会的,用的也是一些西方典型案例,比如芝加哥雪天杂货店、石油输出国家石油价格的持续下跌、日本商人麻绳垄断以及美国政府微软案等案例。这些教学内容都过于西方化,我们在教学中如果一味照搬,将使学生的思想认识也过于西方化。我国走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经济发展模式以及经济现象与西方社会有很大的不同,“本土化”的教学案例具有“洋案例”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必须更多地使用反映中国经济现实的本土化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原理分析解释我国经济活动中的经济现象。


  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概述


  经济思想根植于中国实际,是对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问题的深刻阐释,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经济发展实践的结晶,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写就了21世纪中国特色经济学的“新篇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与微观经济学相关的内容概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总书记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其主要矛盾仍然是供给侧结构性的,必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场硬仗,要把握好“加法”和“减法”,增加要素投入,促进经济总量增加,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


  (二)在新常态下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同志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仍然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把“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要用好,在新常态下,应进一步划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凡属市场能解决的,政府要简政放权、松绑支持,不要干预。凡属市场不能有效解决的,政府应当主动补位,该管的要坚决管、管到位、管出水平,避免出问题。既要“有效的市场”,也要“有为的政府”,努力形成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格局等。


  (三)实施精准扶贫,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总书记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和政府的重要使命,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注重增强扶贫对象和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注重解决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努力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提倡合乎公平的收入分配,强调既要能够促进效率提高和经济增长,又要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共同富裕。


  (四)进一步深化垄断行业价格改革,防止市场垄断,维护公平竞争


  党的十八大以来,聚焦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问题,总书记提出要加快价格市场化改革,完善价格形成机制,强化价格监管,维护公平竞争,按照“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总体思路,深化垄断行业价格改革,价格由市场调节;保留政府定价,打破行政性垄断,防止市场垄断,有效发挥价格机制的激励、约束作用,引导资源在实体经济特别是生态环保、公共服务等领域高效配置,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更好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五)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提出,指明了绿色发展方式的转型,确立了生态思维方式,就是要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发展,坚持和贯彻新发展理念,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三、新时代经济思想融入微观经济学教学的必要性


  (一)新时代经济思想的融入有利于微观经济学教学资源的本土化开发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优化配置的科学,研究领域包括消费者理论、生产者理论、市场理论、分配理论、福利经济学、市场失灵理论等,由于微观经济学本土化教学资源的缺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临较大的困难。新时代经济思想作为时代的智慧产物,其中一些思想与微观经济学有着相同的理论内涵,因而将这些经济思想融入微观经济学更有利于教学资源的本土化开发。例如,在微观经济学的供需均衡理论中,供给和需求是经济内在关系中两个互相依存的基本方面,既强调供给又关注需求。而同志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把需求放在更重要的地位,提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供给的总量和结构必须同需求的发展变化相适应,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将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想融入供求理论的教学中,可以开发出很多符合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的教学资源,形成具有本土化特色教材、教案、案例库等。


  (二)新时代经济思想的融入有利于微观经济学课堂理论联系实际的开展


  微观经济学试图通过对个体经济单位经济行为的研究,来说明现代社会中市场机制的运行和作用。在微观经济学的教学中,教师常常采取灌输式纯理论教学方法,很多学生在学完后根本不知道如何把该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如果把新时代经济思想融入微观经济学教学中,将能从根本上扭转这种被动的局面。例如,在市场失灵理论中,市场失灵是指通过市场机制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其中就有垄断这个原因。同志提出的“进一步深化垄断行业价格改革,防止市场垄断,维护公平竞争”的思想,则是将微观经济学市场失灵理论与中国的发展实际情况进行了有机的结合。因此,将新时代经济思想融入微观经济学课堂中,将有利于理论联系实践的开展,将有利于教师突出重点、抓住难点、把握热点,优化微观经济学教学内容,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当前中国经济问题。


  (三)新时代经济思想的融入有利于开展创新型教学,培养学以致用人才


  十八大以来,针对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新问题,国际社会出现的新形势,同志立足于当前中国微观和宏观经济层面的新矛盾和新问题,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以问题导向和实践指向为原则,对中国经济改革实践进行总结和提炼,从而形成系统的、重要的理论结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将经济思想融入微观经济学教学中,有利于微观经济学创新型教学,培养学以致用人才。例如,微观经济学在对效率与公平的理论分析中,只重视效率而忽视公平问题,并指出在市场的自由交换下,任何资源在初始分配下的结果都是帕累托最优状态;市场经济的初次分配会使得贫富差距加大,要构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在注重效率的同时使分配更加公平。同志针对这一现象提出实施精准扶贫思想,强调要通过公平分配以实现经济公平与机会平等,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因此,將关于精准扶贫的经济思想融入微观经济学教学中,有利于微观经济学结合当前经济发展需要开展创新型教学,不断增强微观经济学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动高校培养出更多学以致用的人才。


  (四)新时代经济思想的融入将推动微观经济学更好的“洋为中用”


  目前我国微观经济学课程内容体系为西方经济学经典理论体系,西方经济学经典理论体系的主旨是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资产阶级服务的,而我国走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与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有本质的区别,其经济问题也会存在很大差异,传统西方经济学理论难以解释和解决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现象、新问题。将新时代经济思想融入微观经济学这门“洋学问”中,则能使之中国化,真正做到“洋为中用”。例如,微观经济学在分析外部性和公共物品的时候,举例讲到生态环境具有公共物品性质,由于其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在市场机制下会产生搭便车问题,因而会导致市场失灵,无法达到帕累托最优。同志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论断,强调推动新时代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便是将微观经济学外部性和公共物品理论这一“洋学问”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进行了有机的结合,真正做到了“洋为中用”。因此,将新时代经济思想融入微观经济学,以“洋为中用、中为体、洋为用”为原则,有利于解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性问题,利用主流经济学的理论、方法、语言来诠释中国的现实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客观评价西方经济学,做到去其糟粕,吸其精华,为我所用,让学生学会运用微观经济理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


  微观经济学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运用微观经济学的理论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社会应用型人才。为了促进微观经济学的改革,本文探讨了将新时代经济思想融入微观经济学教学中,实现微观经济学理论和实践教学的结合。通过将经济思想与微观经济学理论进行有效的嵌入,结合中国国情,实现教学案例本土化,防止过于西方化。在学习微观经济学的基础上,加强对新时代经济思想的理解,使理论学习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和创新能力。因此,将经济思想融入微观经济学教学中具有必要性,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上一篇:企业沙盘模拟在微观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性别差异、微积分与初级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