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基于岗位的护理伦理学教学探究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工作中,工作能力越来越成为评判工作好坏的标准。锻炼工作能力的最好方法就是岗位实习。护理伦理学作为护理专业的主干和基础课程,对于护理人员的护理道德、护理工作实践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医学院护理伦理学教学中仍存在着学时安排少,教材少,教学内容混乱,教学模式单一等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对其进行相应的教学分析,以更好地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并以此为基础提升学生临床应用护理伦理学的能力和水平。

 

  在社会发展越来越快的今天,人们对于医疗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医疗护理更是人们关注的重中之重。特别是随着医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也越来被看重,在护理伦理学教学中,要根据实际工作岗位的需求进行相应的改革,以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意识、护理道德情感和护理实践。

 

  一、护理伦理学的表述

 

  1.护理伦理学的基本概念

 

  护理伦理学是护理学的一个分支,指的是以社会科学理论、伦理学为基础,在护理工作中,护理工作者运用一般伦理学原理和道德原则,解决和调整护理实践中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也可以说是一门研究护理道德科学的学科。要求用人文性的关怀对病人进行疏导,用伦理学与道德的方法进行医护关系的相互调节,注重的是润物细无声的效果。长期以来,医学教育存在重医术、轻医德,重技能、轻伦理的思想观念。我国护理伦理教育起步较晚,大多数医学护理院校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入护理伦理道德教育,主要依托护理伦理学的课堂教学来实现,并把护理伦理学作为医学伦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护理伦理学的教学情况

 

  现在的护理伦理学教学的软硬件条件都很缺乏。一是缺乏志愿者,学生只能通过冰冷的模具进行锻炼。二是缺乏稳定的、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很多教师都是从其他系或者科室调剂过来的。学校和教师不重视,学生自然也不会有多大的兴趣。三是学校缺乏合适的教学环境,现有的医学教学条件很多还是上世纪的水平,缺乏宝贵的专业器械,教材的缺乏也让学生无所适从。在这样的条件下,学生的水平自然很难提高。对在校学生来说,实习机会宝贵而且稀少,护理伦理学作为一门带有人文性质的学科,很多时候就是培养人文性质的心理关怀,这对学生来说是逐渐形成的过程,甚至可以说是自身气质的形成过程,需要有大环境作支撑,这显然也是不足之处。

 


  二、基于岗位的护理伦理学教学改革的建议

 

  1.创新思维对护理伦理学的作用

 

  必须在教学中突出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训练。在校园中,建立相互帮扶的医疗小组和学习小组,并在小组内部建立严格的分工与操作流程,要求学生严格遵守护理伦理学的要求,并根据学习成绩将组内成员划分岗位,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教师按照各个岗位的特点、主要职责、涉及的人际关系、应遵循的道德规范等进行详细的讲解。做到知识与实践的统一,并进一步在岗位的具体实践中,实现学生知识的整体化与贯通化,提高学生的操作水平和知识迁移能力。

 

  2.岗位实践的教学建议

 

  积极进行岗位实践,通过观察病人的举止行为来理解病人的心理变化,提升学生的具体实践能力与应急处理水平。在岗位实践中,也要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教导与评比,使护理伦理学教学密切联系护理工作岗位。学校还可以与医院合作,在医院建立实习基地,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学校也要加强自身的环境建设,如推广人文性图书阅读活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最后,学校要加强对课程的关注度,精选教材,同时对教师进行相应的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使教师有承担本专业教学任务的能力。

 

  三、小结

 

  本文围绕基于岗位的护理伦理学教学这一问题,通过分析学科的现状,对学科教学的提升作用进行了基本论述。护理伦理学这种带有人文性质的学科,只有在岗位的实践中才能培养人文情怀,也才能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

 

  作者:滕晓洁 来源:新校园() 20162

上一篇:运用儒家思想阐释当代医患关系中的伦理原则
下一篇:女性伦理学的发展及其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