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河北金融学院学报

河北金融学院学报

我是本校大四的学生,给你介绍一下我们学校经济学类最好的专业,也是本校最好的专业,金融学,是国家重点建设学科,非常不错,毕业同学大多数能进入金融机构从事工作。
学科:经济学
  门类:经济学类
  专业名称:金融学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金融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能在银行、证券、投资、保险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从事相关工作的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证券、投资、保险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相关业务的基本训练,具有金融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金融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具有处理银行、证券、投资与保险等方面业务的基本能力;
  3.熟悉国家有关金融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4.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学科:经济学

  主要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财政学、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管理、证券投资学、保险学、商业银行业务管理、中央银行业务、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课程实习、毕业实习等,一般安排6周。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

其他还有保险学与财政学专业 ,大学科自然不会差,我校住宿为六人间,有阳台没厕所,没人一个柜子,俩人一张桌子,宿舍最高为六楼,没有电梯,校内有宾馆,在九号楼,家长开学送新生如有需要可以入住,环境不错,为140元/天。本科学费3500元/年,住宿费800元/年。
学校采取自由式教学管理,特殊时期,如上次的甲流,封闭学校。

河北金融学院创建于1952年,原属中国人民银行总行,2000年划归河北省人民政府,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是华北、西北地区唯一一所具有鲜明金融特色的省部共建院校。学院秉承“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突出对学生的关爱和服务,充分发挥管理的内在育人功能,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先进的办学条件和办学理念,以及浓郁的文化氛围,滋养着我院学子特有的志趣和气质。

  学院占地1323亩,现有专任教师479人,其中,副高职以上教师占教师总数的36%,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0.5%。

  学院建有省部共建实验室“市场环境与企业管理实验教学中心”,河北省重点实验室“河北省科技金融重点实验室”。此外,还有35个专业实验室,其中,与人民银行天津分行、河北省银监局、河北省保监局、河北证券保定营业部等部门共建模拟银行实验室、模拟证券实验室、保险实训室等实验室。各实验室高度仿真、设备先进、功能齐全,能够实现互动式教学。并且,凭借全国招生、毕业生分布广泛的优势,与多家金融机构和大中型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为学生实习、就业以及教师调研、实践锻炼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学院图书馆藏书83万册,电子图书20万册,印本现刊1100种,电子期刊3400种。

  学院坚持服务地方经济和行业发展,突出金融特色的原则,不断加强学科和专业建设,现设有8个教学系和4个公共课教学部,开设了39个本、专科专业,形成了以经济学科和管理学科为主体,经、管、文、法、理、工各学科专业交融互补,金融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体系。建设有省级“金融保险本科教育创新高地”, 金融学和保险两个专业被评为省级品牌特色专业。在此基础上,金融学专业又被教育部财政部批准为第二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金融专业是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会计、计算机信息管理、保险、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6个专业是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同时,在加强学科专业建设的同时,学院重点建设了一批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其中,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货币银行学、证券投资学、保险学5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

  学院始终坚持“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的工作方针,围绕国家和河北省经济以及社会发展实际,结合金融领域改革发展的新形势,积极开展理论探讨和研究。近五年来,共出版专著、教材、教学参考书139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684篇,承担省厅级以上科研课题130项,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9项,市厅级科研成果奖60项。学院主办的学术期刊《金融教学与研究》,是河北省十佳社科期刊,多次被评为河北省高校优秀学报和河北省优秀期刊,连续三届被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并入选了中国期刊方阵。

  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9500多人。招生范围涉及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生源数量和质量都有可靠的保证。建校57年来,向社会输送专业人才5万多人,大批优秀毕业生已经成为全国各级各类金融机构和经济管理部门的领导干部和业务骨干,目前在职的省级银行主要领导就有近50多人。在华北、西北地区素有金融界“黄埔军校”的美誉。多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位于河北省前列,用人单位普遍称赞我院毕业生“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和后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全方位开展第二课堂教育,把素质教育贯穿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大学生英语“四六级平均通过率”在省内院校中连续多年名列前茅;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大学生ERP沙盘对抗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河北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河北省世纪之星英语演讲大赛”等比赛中屡获佳绩;各类学生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多彩,学院曾获“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连年被评为“河北省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

  今日的河北金融学院将秉承50多年的优良传统,践行“明德守信、求真尚行”的校训,凝心聚力,团结奋进,力争将我院办成一所金融特色鲜明,学生满意度高,社会声誉好,核心竞争力强的本科院校!

河北金融学院专科

河北保定金融高等专科学校 河北保定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创建于1952年,原为中国人民银行直属院校,2000年4月划转河北省人民政府,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建,是华北地区唯一一所具有相当规模和鲜明金融专业特色的经济类高等院校。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和高级职务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均超过30%。50多年来,培养大、中专毕业生4万余人,遍布全国各地。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均达到80%以上。
学校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保定市区,为京、津,石三角区腹地,北距北京140公里,东距天津145公里,南距石家庄125公里,经济活跃,文化发达,信息灵通,资源丰富,有着明显的区位优势。地处保定市高新技开发区,占地1325亩的新校区正在紧张的建设中,新校区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可容纳10000~20000名学生,具有一流的办学条件和现代化的支撑服务体系,将为学校升办本科教育创造良好的条件。
学校具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建有综合教学楼、计算机中心、校园网、电教中心、模拟证券、模拟银行、会计、期货、外汇交易、物流、模拟法庭、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外汇、电子商务实验室等实践教学设施。图书馆藏书丰富,生均图书117.6,已全部实现图书采编和借阅管理的电子化。
学校现有金融系、国际金融保险系、会计系、国际经济贸易系、计算机科学与应用系、法学系、外贸英语系、管理系八个教学系,开设金融学、国际金融、保险、证券投资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法学、国际经济法、外贸英语、电子商务、经济信息管理与计算机应用、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审计学、物流管理、国际会计、计算机网络技术、信用管理、商务英语、工商管理、房地产金融、财务管理、商务英语、财务管理、计算机软件、物业管理等24个专业。其中金融与证券、保险实务、会计、国际经济与贸易、计算机信息管理、工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已成为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改革国家级或省级试点专业。
八十年代以来,学校共出版专著、教材、教学参考书300余部,公开发表论文2000余篇,共完成科研课题1200多项,其中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课题15项,省行及省政府课题35项,获省部级科研奖励57项。学校所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金融教学与研究》被评为全国首届优秀社科学报。
面对新的形势,学校按照“立足河北,面向全国,发挥优势,追求卓越,办出新特色,实现新突破”的办学指导思想,制定了《2000—2015年发展规划》,实施“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工程,遵循“依法治学,严谨治学,民主治学,专家治学”的原则,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把学校办成享有盛誉的、特色鲜明的、多学科的经济大学。
2007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该校已升格为本科学院-河北金融学院

介绍一个金融方面的大学?

浙江财经学院简介

浙江财经学院地处经济发达、风景优美的浙江省杭州市,是一所教学严谨、管理规范、学风良好的高等学府。学校筹建于1984年,其前身是建于1974年的浙江财政银行学校,1987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正式成立浙江财经学院。1991年获学士学位授予权,1996年顺利通过国家教委组织的教学评价,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荣获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学校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以经济、管理学科为主体,经、管、文、法、理、工多学科协调发展,办学特色明显,教育竞争力不断增强的省属财经院校。

学校占地1430余亩,分下沙和文华两个校区。其中,下沙新校区占地1200余亩。新校区现已基本建成,并全面投入使用。学校现设有11个二级学院、一个部、一个独立学院和一个成人教育学院,即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会计学院、金融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信息学院、经济与国际贸易学院、法学院、外国语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人文学院、艺术学院、体军部、东方学院和成人教育学院。现有财政学、税务、会计学、金融学、工商管理、经济学、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际经济与贸易、英语、日语、广告学、汉语言文学等37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研究生和本科生16000余人。经过多年建设,学校已形成了多个富有特色、在省内及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

学科。拥有财政学、产业经济学、会计学、金融学科和企业管理等5个省级重点学科。汉语言文字学、经济史、经济法学、西方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伦理学、区域经济学、统计学、农业经济管理、社会保障、劳动经济学、人本经济学、数量经济学、计算机应用技术、应用数学、国际贸易学、民商法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行政管理、英语语言文学、法学理论、国际法学、文艺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等24个校级重点学科。学校拥有财政学、会计学、金融学、产业经济学、企业管理、经济史、伦理学、西方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经济法学、汉语言文字学、英语语言文学、行政管理、社会保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等15个硕士点。硕士点布局覆盖了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和人文科学等三大学科门类。

学校现有教职工13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800余人,有正高职称教师114人,副高职称教师275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1人,省"151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10人,省“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18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技人员2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1人。70%的教师具有博士、硕士学位,高级职称教师占师资总量的48%,已初步形成了一支具有相当规模,结构日趋合理,素质日益提高的师资和管理干部队伍。

学校一贯重视本科教学质量,把培养能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围绕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学校通过一手抓教学基本建设,一手抓教学改革,不断健全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全面落实。财政学、会计学等2个专业被确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产业经济学》、《财政学》等2门课程被确定为“国家级精品课程”,13门课程被确定为浙江省“精品课程”,28门课程被确定为校级精品课程,取得了6项省级教学成果奖。《地方财政学》列入了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广告摄影与摄像》列入了“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管制经济学原理》等4部教材列入了“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基础会计学》等24部教材列入了浙江省高等教育重点建设教材。

学校十分重视科研工作,致力于科研学术水平的提高,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先后有4人次获得中国经济学界最高奖——孙冶方著作奖或论文奖,近几年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哲学研究》、《中国工业经济》等国内权威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近40项,省部级项目200余项。同时,获得国家和省级奖励近40项,为我省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学校编辑出版的学报《财经论丛》在国内公开发行,是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和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财经论丛》连续三次荣膺“全国百强社科学报”称号,同时,已连续多年被评为CSSCI来源期刊。2001年我校荣获教育部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科研管理先进集体”单位。2005年,“浙江财经学院政府管制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和“产业经济学学科”分别被确立为“浙江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浙江省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学校现设有产业经济与政府管制研究所、财经科学研究所等42个研究所。我校的"浙江省民营经济研究中心"对民营经济的研究成绩斐然,编辑出版的《浙江非国有经济年鉴》影响远及海外。

学校拥有较完备的教学设施。建有公共基础、现代金融、经济与管理、ERP、信息、人文艺术、法律实验和学生心理健康等8个实验教学中心,中心下设27个学科专业基础实验室;建有工程管理和外语专业语音等2个单列实验室。其中,现代金融实验中心和经济与管理实验中心是浙江省高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文华校区图书馆建筑面积10300平方米,下沙校区图书馆建筑面积34000平方米, 图书馆现有纸质藏书112万余册,订购中外文现刊2470余种,通过网络可以使用30余个中外文数据库,其中中文图书50万册、外文电子图书 5 万册、外文电子期刊 10000 余种、中文电子期刊 9000余种,硕博学位论文370000篇。

学校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日本、法国、澳大利亚、德国、爱尔兰、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30所高校建立了学术交流和校际协作关系,并已获得招收留学生资格,开展了留学生教育。

浙江财经学院是一所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兴高等学府。今后,学校将继续秉承 “进德修业,与时偕行”之校训,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办学理念,依法治校、民主决策、尊重人才、教授治学。坚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改革求创新,以特色求发展,按照科学发展观,着力提高学校的办学实力和综合竞争力,为浙江社会经济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上一篇:金融学论文发表
下一篇:广东金融学院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