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日语教学模式应用探讨论文(共5篇)

 

 第1篇:基于语料库的探究式实用商务日语教学模式研究


  一、探究式教學法


  最早提出在教学中使用探究方法的是杜威。他认为,科学教育不仅要学习大量知识,更要学习科学研究的过程或方法。从1950年到1960年,探究作为一种教学方法的合理性变得越来越明确。


  探究式教学(InquiryTeaching)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独立探究,主动探索,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


  迄今为止,针对商务日语教学和探究式教学研究的成果较为丰富,针对语料库的研究也有,而探究式与语料库相交的商务日语教学模式研究尚无先例,此次语料库、探究式教学、商务日语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研究是一次全新的教学尝试。


  二、高职商务日语实践教学现状


  为了进行此次研究,教师们亲身走访用人单位,综合企业调研和学生反馈,针对高职商务日语就业状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用以作为研究的现实依据。通过与用人单位沟通和毕业生在企业工作的实际表现来看,我们发现之前的商务日语教学模式受专业基础课的影响,注重词汇语句讲授,没有突出职业特色课程的作用,脱离商务语言运用的实用情境,学生缺乏商务交流的基本技能,不具备基本商务交际素养。上岗前企业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培训,学生则需要长时间适应,双方都会事倍功半。所以,需要改革教学模式,对现有的商务日语教学模式进行重新建构。


  三、引入新方法,构建新模式,重塑教学——探究式plus语料库


  探究式教学突出适用于人数较少的小班授课,且课程实用性强。所以将探究式教学法引入商务日语教学,以语料库为载体,重新建构实用商务日语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商务日语应用能力,发挥职业特色课程的校企对接引导作用。


  教学流程可以概括为根据企业岗位需求,设定岗位角色,设置系列商务情境,启动探究式教学模式,设置任务,引导学习。同时,将原本课堂讲解的商务日语语言知识转化为语料库内容,并进行扩充与丰富,供学生课外自学与参考,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基础,选择学习起点。


  在此过程中,将教学资源进行了全方位的整合与改革。


  第一,改革教材。将原有以商务词汇、语句讲解为主的教材更换为实用会话教材,以森公司和丸山公司的一系列商务活动为背景,设置拜访客户、问询、议价、会议、签订契约等情境,为学生构建一个完整商务交际活动。模拟真实商务活动,每一课,每一节相互衔接,保证商务思维的连贯性,专业商务术语会在相应情境反复出现,自然记忆。


  据此,修订了课程标准,编修了语料库及实训讲义。语料库依托教材情境进行划分,每个情境都有相应的语料库资源,涵盖视频、音频、文本、商务礼仪、商务素养养成等多方面的内容,便捷实用。


  第二,改革课堂教学过程。一课为一个典型商务情境,在教学进度上,一课约为四个层级(步骤),每个层级2课时,循序渐进授课。每堂课教学过程操作如下:(1)创设情境。如第一课情境“初入职场”。第一讲(2课时)创设情境为“初入职场之自我介绍与相互寒暄”,依次,第二讲“初入职场之与职场的亲密接触”,第三讲“初入职场之新人欢迎会”,第四讲“初入职场之综合训练篇”。(2)设定岗位职务。改变原有的普通教室授课,教学硬件整体提升为可以进行“圆桌会议”的多媒体实训室进行,分组训练,整合人物角色,按照企业岗位设置进行代入,每组包括双方课长、业务担当、业务员、专业技术人员、庶务等相应角色。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可以对日企的人员结构有一定了解。角色分级设定,结合现有日语语言基础,基础好的同学任务多,基础薄弱的同学任务要相对少些,这样可以因势利导,保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使所有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3)引导提出探究问题。该情境中,如何交流?双方要达到何种交流目的?(4)任务驱动。为了使每个角色都能成功实现交流,语言要如何表达?由此导入场景会话,在视听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发现、联想、讨论、总结,并且结合语料库中的相应内容进行语言归纳,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5)演练实训。指导学生进行商务情境训练,让角色活起来。锤炼语言,规范礼仪,在实践中总结提高。


  就每课而言,完成的是商务贸易流程中的一个环节。例如,第六课“价格交涉”,首先将设定好的商品报价发盘给客户,获得客户反馈;其次,将客户还盘所提出的价格意见带回公司,汇报给上级;再次,公司针对本case的商业贸易利益进行讨论是否接受客户还盘价格,贸易利益的底线在哪里。在本课中,发货公司(森公司)在基本没有利润的条件下接受了客户还盘,目的旨在维持老的贸易伙伴的合作关系,并且拓展新商品的销售市场;最后,通知客户方,接受还盘。由始至终完成了整个价格交涉。教学过程遵循商务贸易的真实逻辑程序,通过不断的发还盘拉锯,使学生逐渐熟悉、认知、掌握了价格交涉的过程,并且通过情境演练,不断反复印记,理解掌握词汇和语句表达。


  在整个探究式教學过程中还引导学生去发现和体会该商务贸易环节成功的技巧。例如,价格交涉成功的决定因素可以有信息的优势、灵活多变的交涉方法、心理攻势等。在教学中能够明显感觉到学生对工作的认知普遍不成熟,通过适当引导,让学生对成为社会人有所准备,尽一切可能发挥专业特色课程在校企对接过程中的引导作用。


  第三,改革教学方法。将原有的半实践课程性质改革为纯实践课,加大实践比例,强化动手能力。因此,引入了一系列实践教学方法配合探究式教学模式。如情境创设法,任务驱动法,启发引导法、归纳总结法、情境演绎法、头脑风暴法、分组合作法、视听觉直观刺激法等。


  每堂课上,首先在创设情境、分配角色时,利用图像、音视频、PPT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将书中的文字情境、人物形象立体化,使其鲜活起来。其次,利用探究式的教学任务驱动法,提出问题,并且启发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去解剖教材中的商务交际知识点。探究式教学主要强调由学习者自己思考和逐层深入地去理解知识,这种方法会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例如上面提到的第六课“价格交涉”,根据会话情境引导学生探究价格交涉过程应该怎样做,怎样还盘,发还盘的决定因素在哪里,本次贸易的底线在哪里,何种价格应该接受,如何交涉有利且又不失礼等。学生会自己理解商务贸易流程每一环节的意义。


  归纳总结法就是在头脑风暴式的反复视听情境会话后,观察语言运用,发现语言规律,归纳和总结出相应情境中的语言使用特点,在实践中记忆场景交际表达词句。


  情境法和分组合作法贯穿整个授课过程,前期的教材情境创设主要利用主讲教师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制作的微课进行呈现,而后期学生演练实践则由学生分组合作进行演绎。因为分组与角色的设定在上课伊始就已确定,所以无论是前期的教材情境创设还是后期的学生实践演练,学生都会以担任的角色为出发点,进行思考,及早融入情境。为了得到良好的实训效果,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由学生自由组成小组,协调角色,教师适当调配。根据角色的任务,设定分级教学目标,保证每个学生完成任务的积极性。


  演练时,会进行录像。借此让学生利用镜头,克服紧张感。开始由于紧张,出现诸多错误,一段时间后,就比较自然了。同时发现,弱化词句讲解不但没有造成演练障碍,而且依托语料库,掌握和使用语言更加灵活了。


  课上时间允许的话把录像回放给学生看,看到镜头里的自己,一开始学生会不自在,渐渐地能找到错误和失仪的地方,并加以改正。通过观看自己演练的视频,学生会产生亲近感,提升兴趣,教师指导起来容易和学生产生共鸣。


  第四,改革教学手段。探究式教学启用了专业的商务会话多媒体实训室,拥有先进的仪器设备,视听觉效果和情境感知效果都有大幅度的提升,能够很快将学生带入商务情境。


  四、教学效果


  通过实用商务日语课程的教学实践和对学生的调查反馈,学生对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实践反应良好,大家都有很大收获。探究式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培养了观察事物、发现问题、积极思考的习惯;通过使用语料库,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演练实训,使学生对商务日语和日企文化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语言应用技能和表现力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形成了初步的商务职业素养,发挥了专业特色课程在校企对接过程中的引导作用。马上,我们会迎来下一轮的课堂教学,今后,我们还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和丰富,不断充实语料库,提升探究式商务日语教学模式的教学水平。


  第2篇:应用型转型背景下的商务日语教学探索与研究


  一、《商務日语》教学面临的新形势——应用型转型


  《商务日语》是我校日语专业设立于大三上学期的一门专业学科选修课,属于能力拓展模块的课程。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在完成两年基础阶段的日语学习之后,加强对日本商务礼仪和习惯的熟悉,学习掌握国际贸易流程的基础知识,熟悉并掌握与对日商贸有关的表达方式,能用基本符合专业规范的语言,以口头和书面方式进行商务活动。其原本的教学模式一直比较传统,学生们也习惯了“老师在讲台上事无巨细地灌输,学生在下面一个劲地记笔记,最后考前划重点”的形式,所以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很肤浅,往往一知半解,记忆也不深刻,考过即忘。据数位前几届的毕业生反馈,等他们进入日企或赴日就职后,才发现原来好多上课学过的实用知识被错过了,工作后还需要重新补上。


  随着高校扩招后大学生就业困难、同时又是部分地方高校招生困难的“双困难时代”的到来,2015年11月16日,教育部、发改委和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就如何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推动高校转型发展进行了决策部署。这标志着我国的高等教育从以往的重学术研究的时代迈向了重应用、重技术技能和创新能力的新时代,这将进一步推动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发展。


  面临这样的新形势,众多原本偏重学术性的课程都纷纷寻找突破口,向应用型转型,而《商务日语》本来就是一门应用语言课程,本身就具备应用型的属性。所以更加需要强化它的应用属性了。但其原本的教学方式其实与课程本身的要求是相悖的。因此该课程的培养目标需要调整,教学模式急待转型。在原有的教学目标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强调了应用型能力的培养。希望能培养熟练掌握商务环境下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拥有扎实日语语言基础,同时精通其他相关领域,如:商务知识和礼仪、社会文化常识,并具备较强的职场应对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能够服务于对日商贸、旅游、跨境电商、教育、会展等行业的复合型日语商务人才。教学模式也需要同步进行改革,需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主动投入相关内容的学习,使教学方法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以实践体验为主转变,从以课堂教学为主向课内外结合转变。从而激发学生的日语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在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同时,强化商务相关的专业日语知识的应用,加强团队合作能力的养成。


  二、“应用实践出真知”——教育学习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维果茨基、皮亚杰和布鲁纳等人的研究理论基础上逐步成熟发展起来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被引入中国教育界,并且影响大而深远。其核心思想颠覆了纵贯中国数千年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理念,即:学习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个人对知识的建构。并且这个意义建构的过程必须放在真实的情境当中,通过协作和会话而达成的。这个教育理论思想的关键点即是“应用实践出真知”。而几乎同一时期形成的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更加强调了知识不是一个抽象具体的事实,而是基于社会情境的一种活动,并且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不断建构的一种动态关系。


  而进入21世纪互联网时代,学习面临信息超载和知识碎片化的双重挑战,中山大学的王竹立教授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提出了“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他将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大类,显性知识即那些能够用语言、文字或符号表达的知识,他认为这类知识可以通过教师讲授而传递;而隐性知识指那些难以用语言、文字或符号表达的知识,即那些必须借助于实践经验才能真正领会的知识,这一类知识不能通过教师讲授而传递。也就是说“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修正了建构主义的激进、片面地否定传统教师讲授传递知识的观点,认为可以混合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作者理解为显性知识可以运用传统的授课方式,从而缩短建构意义的时间,进而提高效率;而隐性知识的传授,必须为之提供一個模拟真实的环境或情境,让学习者亲身体验,从而建构起自己的经验和认知。而隐性知识的获得比显性知识更加重要,因为在获得隐性知识的过程中,建构知识路径本身,即信息的搜索、选择、加工、成形等过程,才是最有价值的知识。


  在这样的教育学习理论思想的指导下,作者尝试对《商务日语》的课堂教学进行改革。


  三、应用型转型背景下的教学改革——仿真情境的引入


  无论是经典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还是近几年出现的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都非常强调仿真情境下应用实践对于学习的重要性。仿真情境,字面上的意思即是模拟真实自然环境,以前大多被运用于航天航空、生物技术、工程机械、医学技术等学科的科学实验上。后来某些实践性较强的技能型课程的教学也逐步引进了仿真情境的概念,比如酒店管理、空乘服务、护士护理等课程,但此“仿真情境”与前面所指的仿真情境有很大的区别,实际上指的是引入仿真职场环境。让高校的学生们在接近真实的虚拟职场环境和情境中,通过自身的观察、体验、参与及解决模拟真实的问题、完成虚拟任务,而获得有效的信息输入和知识建构,从而提升特定的职业素养和能力。


  在此所指的商务日语教学仿真情境的引入,包含硬件和软件两方面。


  首先是硬件方面。由于在一般的日本商社里,职员大都统一在大办公室里工作,也基本没有其他外企通常有的隔间,所以只要有桌椅可以自由移动的活动教室,通过桌椅的不同排列组合,就可以将活动教室变身为商社办公室、会议室、会客室等,模拟出日本商社的办公环境来。当然如果能拥有日式榻榻米教室,那就更加理想了。目前我校的日式榻榻米教室已经成为了学生们体验日本文化的绝佳场地,能够开展茶道表演、和服秀、剑道表演等。并且稍加布置利用,就能变身为日式会客厅、宴客厅。能使学生身临其境,从外在的环境和内心的感受两方面都感到自己正处在日语的语言环境中。


  其次是软件方面营造仿真情境。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从教学任务的布置、解决任务的过程以及评价模式这三方面来营造生动具体的情境。具体来说就是教师首先要将真实社会、职场中很有可能遇到的问题作为任务布置给学生,然后学生需要通过自己的信息搜索、分析思考、讨论、选择决策,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实施,最后的评价需要看问题是否被恰当地解决了,而不仅仅是教师孤立的打分。这三方面结合起来营造仿真情境,其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感性体验身处社会、职场的真实感受,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建构起自己的经验,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当然最好的教学状态就是硬件和软件仿真情境能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充满日本元素,接近日本职场的环境氛围中,想方设法完成在日本商务职场可能遇到的挑战。但如果硬件条件不足,比如活动教室缺乏时,软件方面加强仿真情景的营造,让学生从心理上体验身处职场的感受,建构自己的经验也是可行的。


  四、仿真环境下的《商务日语》教学实验与反思


  为了配合应用型转型,我们对日语专业2013级的商务日语的课堂教学进行了教学改革实验。作为研究课例,选择了“应聘面试、初入职场、商务电话、公司访问、商务会谈”等数课内容,对2012级和2013级学生的教学效果做了对比分析。以下是“商务电话”这一课的教学实验内容和反思。


  (一)教改前后课堂教学内容对比


  教学任务:商务电话应对。初级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有关商务电话的基本礼节,拨打和接听电话时的日语基本表达方式;进阶教学目标:由于真实职场中电话对象和内容的不可预见性,所以需要锻炼学生在仿真情境下的灵活应对能力和敬语的转换能力。


  在2012级学生的商务日语的课堂教学中(2014年9月),还是沿用改革前一贯的教学模式,首先课堂讲授有关日本商务电话应答的相关知识点,然后布置有关电话应对的任务,在下一次课中进行小组表演。由于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准备,所以课堂小组演练的结果很不错,学生们口语表达流利,应答自如,课堂气氛轻松。但缺点也十分明显,绝大多数学生并不是在对话,而是在背诵,有时即使一方漏了部分台词,另一方也会牛头不对马嘴地往下接,出了很多笑话。还有部分学生未能背出自己的台词,就带着提示纸条上台,完全失去了锻炼的价值。


  而在2015年9月实施的课堂教学改革实验中,我们要求2013级的学生课前预习电话应对这一课的内容,并且课前在班级微信群和QQ群里上传数段电话录音以便他们提前熟悉电话应对的日语基本表达方式。课中分组,临时组成数家不同的公司商社,然后抽取任务卡,明确自己公司的定位和每个人的职位身份,根据自己的任务卡给抽中的对象打电话。因为无法提前准备,并且电话对象和内容也是抽签决定的,所以学生必须像在真实公司中工作那样,根据电话对象的话语,组织自己的应对语言,有时还需要转接给自己的“同事”,或给“上司”留言。一开始课堂气氛很紧张,学生们怕开口,也不敢接话。但经过教师的提示和辅助,也经历了数度冷场、卡壳,最后学生们都顺利地完成了预定的任务。


  课后对学生做了反馈调查,学生们认为这样设计的教学情境更加接近真实职场环境,能够锻炼自己的灵活应对能力,并且很容易发现自身的语言薄弱点,记忆也会更加深刻。但缺点就是学生觉得这样的教学方式让他们相当有压力,觉得难度较大,部分程度差的学生觉得很难参与进去,完全不知道怎么接话,甚至有个别自暴自弃的学生索性放弃了参与。


  (二)教学反思


  改革前后的两种教学模式采用的其实都是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都是教师定任务,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完成预定任务。但前后两种的任务难度显然是相差很大的,差异其实就体现在情境设定的仿真程度上,后者更接近真实职场。


  2012级当时的教学效果,表面上课堂氛围轻松活跃,学生们都能积极参与,相互的打分也都很高,“内容、文法、发音、礼仪和策略”这四项各占10分,总分40分里,各小組的平均分基本都在35分以上,相当于百分制的87.5分以上,皆大欢喜。但其实大家的课堂演练处于低水平的重复,锻炼的只是基本日语表达和背诵的能力,仅仅完成了初级教学目标。


  而2013级的课堂氛围明显紧张了不少,每个人的表情都是严肃的,轮到发表的人必须认真仔细地听清楚对方的话语,然后思考自己该如何应答,小组其他成员也需要仔细听两人的对话,以便能顺利接上下面的情节,有的人还会时不时在旁提示帮忙。结果大家的措辞文法错误频出,敬语使用混乱,每个人的弱点一下子暴露无疑。当然这体现到互评分上也很明显,6个小组,平均分得分最高的是34分,最低的不足30分,这还是平均分,有的学生打的分仅仅只有25分,相当于百分制的62分左右,刚刚及格的分数,也就是说学生自己也对这样的表现不满。如果孤立地从课堂气氛来看,似乎是原来的教学方式更好,但从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的角度来看,显然后者更有价值。后者需要学生有个即时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完成初级目标基础上,向进阶教学目标的达成迈进了一大步。


  但同时也发现,要想全面达成进阶教学目标,还必须想办法攻克以下几个难关:1.学生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现实,想要“因材施教”却碰到同一班学生水平差距太大时,确定模拟情境任务的难度就成为了最大的难题;2.如何设定比较轻松的仿真情境并设定有趣的任务,促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愉快地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去,这也很考验教师的功力;3.如何促使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利用网络课堂、微信群、QQ群自主学习相关知识点,从而改进课堂教学的效果,这也是个难题。这些难题都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探索与研究。


  五、今后的研究方向


  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要求也与时俱进,仅仅是手握大学学位,甚至硕士学位也已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通过网络随机问卷调查,一半以上的用人单位对现在大学毕业生的职场能力表示不满。比如独立思考能力、沟通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等。对这些能力的需求甚至超过了对专业技能的需求。而那些精通专业技能,同时又具备良好的职场素养的人才,往往会受到很多用人单位的青睐。这应该就是教育部之所以决策推动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的根本原因吧。为了顺应应用型转型的大趋势,高校的一线的教师必须把社会需求作为人才培养的重点,把职场应用能力的养成放在与专业知识技能教育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商务日语》课堂教学改革仅仅是日语专业应用型教学改革迈出的很小的一步,除了这门课程本身的改革,还应该与其他的相关课程联动起来建设,也必须与课外实践实训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整个专业的应用型转型发展。


  作者:葛箐箐

  第3篇:体验式教学模式在高校日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体验式教学模式的相关概述


  (一)什么是体验式教学模式


  体验式教学模式不同于以往的任何一种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以相应的理论去引导学生,将教学目的引入教学活动中,在教学活动中创设各种教学情景,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主动去感知、领悟知识,并且引导学生去实践,在实践中检验所学知识,从而成为真正自由独立、情知合一、实践创新的“完整的人”的教学模式。


  (二)如何操作体验式教学


  教学的真谛在于“教师教、学生学”,体验式教学模式的精髓就是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造出轻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培养融洽的师生关系,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根据学生所学的内容创设不同的、有利于學生学习的情境,以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课堂知识;另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协作学习,团结的力量去巨大的,古语曰:“三人行必有我师。”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共同探讨学习,势必会对学生的学习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最后教师要帮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将学生脑中所记忆的零碎知识片段串联起来,建构一定的认知结构,让学生更深刻的记忆并理解所学知识。


  (三)采用体验式教学模式的重要意义


  体验式教学模式作为新兴的一种教学模式,极具实用性,由于其独特的自主性、先进性,可以让极大的转变学生的思维模式,让学生从被迫“让我学”转变成主动的“我要学”,极大的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生获取知识的自主能力;同时体验式教学模式将学生放在了首要位置,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仅仅作为引导者,循循善诱,而不是“威逼利诱”,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现如今科技高度发达,多媒体教学已经普遍应用于高校教学中,体验式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充分自主体验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让学生有机会去了解更多的知识和文化,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我国体验式教学模式在高校日语教学中的现状


  中国高校开设日语课程是在二战以后的一段时期内,但没过多久,全国境内的文化大革命爆发了,受到二战思想的影响,日语专业课程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一度停止教学。到后来文化大革命结束,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对外经济逐渐加强,与邻国日本的贸易往来也越来越频繁,为了更好的让日本的现代化信息技术走入中国,国家大力开展日语教学,到2006年,全国已有600多所高校开设了日语专业课程,全国院校学习日语的学生已达60多万人。


  三、体验式教学模式在专业日语教学课程中的运用


  (一)激发学生学习日语的兴趣


  虽然有句说法叫好奇心害死猫,但自古无数的发明创造都是由好奇心引起的,好奇心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最大推动力,是创新的源泉。居里夫人曾说过:“好奇心是学习者的第一美德。”托尔斯泰曾经说过一句话:“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可见好奇心和兴趣在学习、创新中占据多么重要的地位,好奇心和求知欲与创造性紧密相关,体验式教学模式就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习日语,通过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日语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学习日语的好奇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去学、愿意去学,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日语成绩。


  (二)创设相应的体验情境


  体验式教学模式的一大特点就是情境教学,教学在日语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创设体验情境,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身临其境,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所描述的情景表象,这样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还可以更加容易的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同时还扩充了学生的知识面,这样的教学模式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课堂上引导学生协作会话


  体验式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教师主导的地位,秉持师生协同对话的原则,在教师积极引导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积极性,让教师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自己主动去学,使教学过程完全处于师生协同活动、相互促进的状态中。教师应当在可能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有利于意义建构的发展。通常采取分组学习的方式,分组学习是指把班级分成许多小组,以组为单位进行自主性的共同学习。


  作者:谷雪

  第4篇:基于“JF标准”下的日语教学研究的探讨


  一、“JF标准”下基础日语教学现状


  1、日语教育发展缓慢


  我国历史文化制约了日语教学的发展,使大多中国人民对日本的印象较为偏激,使许多学校在初中级教育阶段并没有基础日语这门选修课程,即使有日语课程也并不受到重视;学生对日语基础教学有抵制现象,主动要求选修、学习日语的学生并不多见,造成我国日语基础教育发展缓慢,日语教学水平落后。


  2、教师思想意识不高


  日语教学过程需要学生熟悉单词和语法才能将日语更好运用。如果教师认为日语教学只是把知识单方面的灌輸给学生,而不带领学生在练习中应用,使学生收获知识却不能自己运用,那么这是无用的。


  3、学生平时与日语很少接触


  众所周知,语言学习离不开语言环境。学习日语的最好方式就是平时与日语多接触,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日语交流,逐渐熟悉日语。学生要意识到日语教学的重要性,日语课上努力学习,空闲时间积极锻炼日语应用能力。


  二、“JF标准”下如何使基础日语更好发展


  1、学校加强对日语教学的重视


  日语是一门重要的语言,学校要正确认识日语教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使学生不仅认识日语,更要自己会运用日语。学校要完善日语教学设施,合理安排日语教学时间,如明确规定学校必须一周至少上一次日语课,至少有一个日语设备教室,使学生有更多时间学习日语;对校内日语教师严格要求,如禁止教师没有缘由便缺席课堂,对日语专业能力不强的教师给予机会去学习,不收取日语能力不及格的教师,使学校的日语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增强学生日语实训的机会,学校要与企业联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为我国日语教育的发展做出不断努力。大学生越来越多,求职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所以学生学好日语非常重要,多一门语言就相当于多了一门特长,更能突出自己。例如,某市有两个重点高校,其中一个学校非常注重学生语言学习能力的培养,而另一个学校只让学生学好专业技能就可以成功毕业。在一大型企业选择合作学校时,因为这一企业主要经营出口产品,对工作人员的要求非常高,使这一企业没有犹豫的就选择了注重语言教育的学校,这样就可以没有语言上的压力便派遣员工外出。由此可知语言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而日语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高,我国需要更加重视对学生的日语教育,使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


  2、教师不断丰富日语课堂


  学习日语是非常枯燥乏味的,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加热爱日语教学,要让学生感受到日语的绚丽。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内容选择不同的生活例子用来教学,将日语课堂生活化。例如,在学习如何与人交流时,教师可以模拟生活场景,使日语课堂贴近生活。让学生思考介绍自己时需要说什么,最后用日语表示出来。鼓励学生在课上用日语介绍自己,如果没有学生愿意主动自我介绍,教师可以写一段日语,如みなさん、はじめまして。张玲(ちょうれい)といいます。中国(ちゅうごく)の上海(しゃんはい)から来ました。趣味(しゅみ)は読書(どくしょ)と音楽(おんがく)です。早く(はや)く日本语(にほんご)を覚(おぼ)えてみなさんと話(はなし)しができるようになりたいと思(おも)っています。どうぞよろしくお願(ねが)いします。让学生翻译。教师还可以选择几个同学以对话的形式在课堂上展现日语,使学生在课堂上得到真正的锻炼。不断增多日语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会到日语课堂的乐趣。


  3、要求学生空闲时间主动学习日语


  日语对学生的要求是很高的,如果学生只在课上学习,而不能在空闲时间自己主动学习,使自己学习时间非常有限,因为时间的限制不能学好日语,对学生来说是非常失败的。学生要重视日语学习,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练习日语,使日语融入生活之中,在生活中得到发展。例如,学生在日语课之后可以与同学交流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运用学习的需要与同学交流,使自己的日语水平提高;在学校内尽量使自己多使用日语,可以每天写一篇日语小作文,记录一天的生活状况,使自己更好的运用日语;每天朗诵日语短语和句子,如こんにちは、おはいようございます、こんばんは这些常用语,锻炼日语语感,提高自己的日语表达能力;平常还可以有意识地多看日本电影、日本连续剧,多阅读日语书籍,不懂的地方便自己查阅,在学习中锻炼自己的日语能力;在假期可以去应聘相关的日语工作,如当一名日语导游接待来自日本的游客,这样可以通过与日本人的交流学习最纯正的日语,并在这种日语学习的语言环境下不断进步。提高日语水平的方式有很多,学生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结束语


  我们要在“JF标准”下对基础日语教学严格要求,使基础日语逐渐走入学生的学习过程当中,将日语基础教学作为学生的选修课程,让学生体会到日语学习的重要性。不断解决日语教学中存在的困难,推动我国日语教学进程的发展,为国家提供更多日语人才。


  作者:陈荣婷

  第5篇: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日语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建构主义通过多年的发展进步到现在已经慢慢的渗入到各科的教学当中去,特别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建构主义的理论研究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一种关于知识和学习的理论,其主要强调的就是接受知识的一方的主动性,认为学习主要是基于接受知识的一方基于自身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建构理解的过程,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并不仅仅只是依靠老师传授,更重要的是学习者利用其他的一些外部资料,通过自身的学习来获得。


  一、建构主义包括的内容


  (一)学习的内容是相对的


  建构主义认为我们学习依靠的书本并不是我们学习的全部,书本只是将我们学习带入门,它只是提供给我们一些基础的认识,这些知识对我们来讲毫无“权威”可言,甚至我们可以去否定书本中的知识,用我们自身建构的知识体系去重新认识我们所要学习的东西,建构主义认为接受能力的人对于书本中的知识学习只是相对的,其并不是学习的全部,无论是谁都不能够用书本的“权威”性去打压学生,相反,应该不断的鼓励学生走出书本,利用自己的知识体系、经验背景去辨别所学的内容,来分析知识的合理性。


  (二)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知识体系的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并不是只由老师灌输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不断的自己学习,自己掌握并形成自己知识体系的过程,它强调老师只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路人,只起到辅助的作用,最终学生要学会知识,还是需要依靠自己的努力,学生要依靠自身的经验去完成课程的学习,在学习的这个过程中学生并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主动的运用自身的知识储备还有自身的经验去完成课程的学习。


  (三)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自身都有着一定的理论体系,他们对许多事情都有着自身的见解和独特的理解,他们自身拥有的知识体系对他们后来再接受新的知识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可以说他们后来所接受的知识都是建立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之上的,这样就导致了不同的人对同样的事情就会有不同的看法,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应该允许他们有自己的见解,不应该在同一个问题上追求学习者都保持一致的看法,学习者之间由于自身的知识构成不同,对待问题的看法也会不同,这些差异恰恰构成了不同学习者之间学习的资源,因为不同的学习者可以通过交流之后认识到别的学习者的思维,进而促成自己全面的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日语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一)建构式课堂导入设计


  在日语教学中,课堂导入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课堂的导入环节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课堂导入之前老师会给学生们总结前面学过的一些日语知识点,通过复习的方式加深学生们学习的印象,当把旧的知识回忆完之后老师就开始讲解新的知识概要了,通过课堂导入的方法将学生们引入新的知识当中去,比如老师上课时先复习一些相关的语法和新的日语单词,老师通过拿出一张图片询问学生单词的含义,等待学生回答后再进行询问下一个单词,以此类推,最后老师再拿出新的单词询问学生,这时由于是新的知识,许多的学生还不懂,这时老师就可以顺势的给学生们讲解出现的新单词,无论是新的单词还是新的语法老师都可以运用这样的方式展开教学,这样不仅可以很好的复习之前学过的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在这样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不断的激发,因为日语学习每个知识点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每个知识点之间都是有联系的,老师老师通过引导学生复习已学过的知识点可以激发他们的思维,让他们通过学习旧的知识点在自己已有的知识框架下领悟出新的知识点,通过这样的方式不断的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让呆板的课堂学习变得生动有活力起来。


  (二)注重新旧知识的相对性和知识建构的灵活处理


  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储备不一样,所以知识建构体系也不一样,所以说“新、旧”知识点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有一些知识对有的学生来讲是新的知识,但是对有的学生来讲却是旧的知识,这样就对老师上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日语教学也是如此,在日语教学中有的学生可能在系统的学习日语知识之前就已经接触过日语知识,所以他们对一些简单的日语单词,语法早已熟记于心,或者是通过提前的復习,早已掌握了一个知识,但是有些同学的学习进度却没有那么快,这样就导致是学生知识建构不一样,这就要求老师在日语教学过程中要能及时准确的判断出每个学生的状况,并通过教学区别对待的方法灵活处理,这时老师不仅要照顾到已经学会知识的学生,还要照顾到没有学会的学生,这就要求老师在日语教学过程中注意运用旧的知识点为切入点引出新的知识点这个过程,要善于运用旧的知识素材去引导出新的知识脉络,不断的完善学生固有的知识体系,促进他们的日语学习进步。


  (三)采用由易到难的教学原则


  外语的学习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不断的重复重复,无论是单词、语句还是语法,学生们在学习的时候只有不断的重复才能够加强自身的记忆,这样的学习规律就给老师上课提出了一个要求,那就是不断的重复指导学生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很好的贯彻了这一点,建构主义理论倡导学习由易到难,就是学习时运用之前学过的旧的知识逐渐引出新的知识,这个过程就是由易到难的过程。在日语教学中也是如此,老师通过不断的给学生们反复讲解之前学过的知识,不断的复习之前的知识点,让学生们在心中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然后在由易到难,不断的教授给学生新的知识,让他们在已有的知识建构当中不断的填充新的知识,最后形成一个全新的、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的教学模式更容易让学生们接受,因为学生们所接受的知识都是在原有的基础之上向前迈进的,不是空中造楼般的虚无缥缈,不切实际,运用由易到难的教学方法一步一步的消除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畏难情绪,让他们建立起学习日语的信心,不断的促进他们的学习进步。


  (四)建构式课后练习设计


  日语的课后练习也应该遵循由旧到新的原理,通过一些旧的知识点引出新的知识点,让学生能在旧的知识体系中建立起新的接受能力,不断的促进他们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比如,老师可以通过已经学习过的语法,与相近的语法知识放在一起给学生们做练习,这时候学生就会根据已有的知识体系联想出新的语法的运用规则,进而解答出习题,或者是将一些相互之间有联系的单词放在一起给学生们出练习,比如学生在做习题时,练习“先生”这个词时就应该让学生浮想相对应的“学生”、“教室”等这些旧的单词和“子供”、“生徒”等这些新的单词。通过这样的环节不断的巩固学生已有的知识建构,然后通过新的知识点的学习来引导他们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促进他们的学习进步。


  三、结束语


  日语学习过程中,老师并不是整个学习过程的唯一主导者,相反日语的学习应该以学生为主,引导学生通过自身已有的知识建构不断的接受全新的知识,让学生成为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主导者,充分的肯定学生在整个日语学习过程中的中心地位,摒弃过去教学以老师为主体的错误做法,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和学习兴趣,才能够不断的挖掘出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才能够将他们的知识体系一步一步的建构起来,促进他们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知识体系,进而提升他们学习日语的能力。


  作者:刘春兰

上一篇:关于大学生打暑假工的研究调查
下一篇:构建“物流客户关系管理”一体化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