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探究特殊护理干预对胎膜早破的孕妇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人工流产以及妇科疾病的增加,胎膜早破在孕妇怀孕过程中出现的几率越来越高。据统计,在孕周满37周的孕妇中,胎膜早破的发生率可达到10%左右,孕周不满37周的孕妇中,胎膜早破的发生率为2.0-3.0%。本研究通过实验,探究特殊护理干预对胎膜早破的孕妇的影响,以期找到减少胎膜早破的危险性的护理方法,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09年9月至2011年12月因突感大量液体自阴道流出而入院的孕妇130例,经检查为胎膜早破,均无妊娠合并症。将131例孕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孕妇67例,年龄22-37岁,平均(27.5±2.9)岁,其中孕周满37周的有29例,孕周不满37周的孕妇38例,经产妇25例,初产妇42例;观察组孕妇63例,年龄23-36岁,平均(26.1±3.1)岁,其中孕周满37周的有31例,孕周不满37周的孕妇32例,经产妇26例,初产妇37例。两组孕妇在孕周、孕次、孕龄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具有临床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和观察组孕妇在入院后都进行一定临床干预治疗。对照组孕妇采用普通护理方式进行基本护理,具体如下:根据孕妇的孕龄和孕周进行对症护理,对于未足月的孕妇要进行绝对卧床休息,随时进行胎心监护,帮助孕妇进行移动翻身等动作,防止孕妇因腹部用力发生早产,合理调配孕妇饮食,并帮其按摩双腿,严格进行外阴消毒。观察组患者在基本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特殊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当孕妇入院确诊后就对其进行心理护理,找年龄大、经验丰富的助产士对孕妇进行心理辅导,缓解其焦虑、不安的情绪,给予其鼓励和心理支持,如有条件,安排孕妇与同为胎膜早破、已安全生产的孕妇同住一屋,使其心理安定。为胎膜早破孕妇配一名专职护士进行全天陪护,对孕妇身体和心理情况进行检测定时并向医生汇报,根据孕妇具体情况在适当时机给予抗感染药物,并时刻进行早产等各种意外的急救准备。护理人员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导致孕妇出现胎膜早破的原因,防止孕妇再次发生危险。生产完成后对产妇进行健康教育,为其讲解外阴消毒、注意卫生的重要性和方法。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产妇的自然阴道分娩率、宫内感染率、产褥感染率及总感染率情况。
1.4统计学分析:对数据进行记录整理,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作为统计学有意义的标准。
2结果
2.1两组产妇生产方式比较:特殊护理干预下的观察组孕妇分娩方式以自然分娩为主,自然阴道分娩率为66.67%,比观察组的孕妇自然分娩率(47.76%)高,经统计学计算X2=4.7314,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产妇感染情况比较:特殊护理干预下产妇的总感染率(25.40%)明显低于普通护理下的产妇(46.27%),经统计学分析X2=6.1315,P<0.05,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产妇产后的产褥感染率(11.11%)也低于对照组(26.87%),X2=5.1903,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胎膜早破是怀孕常见并发症,无论是经产妇还是初产妇,在发生胎膜早破时,都会出现心理焦虑、担心、不安等情绪,对胎儿出生不利,胎膜早破本身对孕妇和婴儿的伤害都极大,严重者可致新生儿死亡,产妇也容易发生宫内感染和产褥期感染。本实验结果显示,全面、周到、温馨的特殊护理干预可提高胎膜早破孕妇自然阴道分娩率,避免剖宫产以及阴道侧切、胎吸等对产妇和胎儿的危害;特殊护理干预下产妇的总感染率(25.40%)明显低于普通护理下的产妇(46.27%),观察组产妇产后的产褥感染率(11.11%)也低于对照组(26.87%),表明特殊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可有效降低孕妇的宫内感染率和产褥期感染率,降低宫内感染的发生可减少胎儿在宫内时发生胎肺感染,减少窒息死胎的发生,产褥期感染率的降低可大大改善孕妇产后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减少孕妇生产后意外的发生。
孕妇的主观情绪对生产影响极大,孕妇积极的心态和配合的态度对生产和产后康复都很重要,在护理中加入心理干预可增加孕妇信心,减轻其焦虑和精神压力,提高孕妇配合度,使孕妇和医护人员共同努力,提高安全生产成功率。专职护士通过专业的护理和贴心的安慰可使孕妇产生安全感,在孕妇生产前和进行分娩时行全程陪护能在心里和情绪上支持孕妇,降低其恐惧感和无助感,生产后的健康教育可降低产褥期感染。良好的护理可大大降低胎膜早破的危险性,提高胎膜早破孕妇生产的安全性,保证孕妇和新生儿健康。
胎膜早破与难产关系密切,对胎儿和产妇的危害极大,据研究显示,胎膜早破孕妇剖宫产率、胎吸以及会阴侧切率明显高于正常孕妇,且头位难产发生率很高,护理人员要高度重视,随时准备好急救措施,保证孕妇顺利生产。许多医生和护理人员对胎膜早破的认识不足,认为是胎膜早破、羊水大量流失导致难产,实际上是因为早有难产的因素存在导致胎膜早破进而发生难产,如盆腔狭窄、胎位异常、孕妇宫腔压力突然增加等。护理人员要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平时认真观察记录胎膜早破孕妇的各项生理检测指标与身体情况,并及时与医生沟通,积极治疗导致孕妇胎膜早破的原因,确保孕妇安全生产。
作者:齐春莉(河北省滦平县医院,河北滦平068250)
第2篇:头位胎膜早破孕妇的产程探讨
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占分娩总数的10%。胎膜早破的体位护理,目前临床上大多采取保守方法,即绝对卧床休息,胎先露平坐骨棘后才予下床活动。笔者临床观察发现过于保守的护理措施致孕妇活动受限,且产程长,容易出现尿潴留,增加导尿操作。本文探讨头位胎膜早破孕妇胎先露在坐骨棘上一横指或二横指,下床活动的安全性及改变传统体位护理对产程的影响。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
2009年1?8月在我院住院的胎膜早破孕妇100例,排除早产、臀位、经产妇,结合头位评分法排除骨盆性难产,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中位数年龄均为29岁,两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显着意义(P=0.39)观察组孕周(38.68±1.15)周,对照组孕周(38.82士1.45)周,两组比较差异无显着意义(P=0.5)。
1.2研究方法
观察组:孕妇经肛查或阴查胎先露达坐骨棘上二横指以下,不能上推胎头且排除脐带先露,即予以下床活动。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绝对卧床休息,只有胎头颅骨最低点接近或达到坐骨棘水平才予下床活动。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孕妇分娩三个产程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窒息例数、需要导尿例数、脐带脱垂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软件包stata10.0,用秩和检验、r检验、%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两组产妇阴道分娩产程时间的比较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中位数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意义(P<0.05)。
2.2两组产妇分娩方式和需要导尿人数比较观察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需要导尿人数多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意义(P<0.05)。
2.3两组均无新生儿窒息和脐带脱垂发生。
3讨论
3.1头位胎膜早破孕妇临产后改变传统体位护理能促进产程进展及减少导尿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缩短。按照传统方法,对照组孕妇卧床休息时间相对观察组长,导致一部分缩及胎头下降。观察组孕妇能在第一产程采取自由体位,减少仰卧位待产不利于胎头下降的因素。同时自由体位可以增加产妇的舒适度,并且促进有效子宫收缩。产妇取坐位或半卧位时,由于加大骨盆倾斜角,使胎头更适应骨盆入口平面,有利于胎头下降入盆。同时保持直立的姿势,可利用重力原理促进宫颈扩张,而步行时关节的轻微运动可促使胎儿在产道中转动,加快产程进展。产程中孕妇下床活动,能自行排尿,减少导尿操作,缩短产程。
3.2头位胎膜早破孕妇临产后改变传统体位护理能有效促进自然分娩两组产妇分娩方式比较,观察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意义(P<0.05)。X线检查表明,由仰卧位改为坐位时,可使坐骨棘间距平均增加0.76cm,骨盆出口前后径增加1~2cm,骨盆出口面积平均增加28%。坐位能减少骨盆的倾斜度,有利于胎头入盆和分娩机制顺利完成。本文对照组采取保守的体位护理,11例剖宫产指征均为持续性枕后位或枕横位。可见孕妇体位受限时间长,胎头下降阻力增加,不利于胎头旋转。此外,早下床活动除可增加待产妇的舒适度外,也可分散对分娩疼痛的注意力,能配合医务人员为促进产程进展所实施的一些放松技巧,使情绪更稳定,减少心理紧张引起的宫缩乏力或肌肉痉挛引起的宫颈水肿,缩短产程,促进自然分娩。
3.3头位胎膜早破孕妇临产后下床活动的安全时期脐带脱垂的发生与胎先露与骨盆是否衔接相关。胎位异常(臀位、横位)是脐带脱垂的主要高危因素。胎膜早破的脐带脱垂发生率远较胎膜完整者高,主要是早产合并胎膜早破者脐带脱垂发生率增高明显,这主要与臀位有关。临床观察发现,部分孕妇即使胎先露在坐骨棘上一横指或棘上两横指,也不会有一阵一阵的羊水涌出,或羊水流量很少,不会随产妇的体位改变而涌出来。阴查或肛查不能上推胎头,说明胎先露部分已经固定。本观察组孕妇就是在对产妇的具体情况分析下而做出下床活动的决定,无脐带脱垂发生。按照传统方法,只要破水就要绝对卧床休息,只有胎先露平坐骨棘后才予下床活动,甚至有些产妇只出现一过性的阴道流液后也必须长时间抬高臀部卧床休息,最后才发现还有羊膜嚢,不利于产程进展。因此对于头位胎膜早破孕妇是否可以下床活动,结合临床对每一位待产妇的具体情况进行检查后分析,做出一个充分的评估很重要。要判断并排除是否合并相对头盆不称、羊水过多、脐带绕颈、是否为早产儿、低体重儿等脐带脱垂的高危因素,采取相应的体位护理,而不是因为担心脐带脱垂,就要求所有的孕妇都要抬高臀部或绝对卧床休息至胎先露平坐骨棘才下床活动。
综上所述,头位胎膜早破孕妇,经肛查或阴查胎先露达坐骨棘上二横指以下,不能上推胎头且排除脐带先露,予下床活动,能缩短产程,促进自然分娩,减少导尿操作,未增加脐带脱垂的发生率。鉴于样本量少,需要今后继续加大观察样本量进行临床观察和研究。
作者:潘敏,零恒莉,雪丽霜(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东院产科病房,广西南宁53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