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分析成本会计中分配问题研究

  一、前言

  成本会计学习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很多分配领域中的问题,首当其冲的是各项要素费用在各种类型产品之间的横向分配问题,比方说材料费用的分配;人工费用的分配等等;其次是同一种产品的成本,在这个月完工产品以及月末产品之间的纵向分配问题,在上文中提及到的这个流程当中涉及到的较为具体的分配方法有十几种,在分配一种具体费用的过程中可以应用到哪一种类型的方法,这些方法在解决哪些问题的时候展现出来的适用性比较强等等,学生想要对上文中提及到的这些问题形成全面且明确的了解,其实是一件较为困难的事情,针对分配过程中涉及到的较为典型的费用分配问题解决措施展开研究分析,希望可以在今后相关的工作人员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的时候起到一定程度的借鉴性作用,也可以在学生日后学习的过程中起到一定程度的促进性作用。


  二、生产工人领域中的工时比例法

  在实际应用领域当中,生产工人的工时比例法是得到较为广泛应用的一种传统型制造费用分配方法,主要是将产品生产过程中涉及到的生产工人的实际工作时间依据比例展开科学合理的分配工作,以此为基础对生产成本和实际生产情况之间的适应性做出保证,所以每一个产品实际生产的过程中消耗掉的工时,是制造费用分配工作进行的过程中使用到的较为重要的依据,在我国范围之内数量众多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当中得到的应用较为广泛,依据产品的生产情况展开研究分析工作,假如说生产技术水平比较高、工时定额之间的差距不大,那么在制造费用分配工作进行的过程中是可以应用到工时比例法,在此基础之上可以更为全面的将产品的生产成本呈现在人们的眼前,以此为基础对生产成本的科学合理性做出保证。在实际应用的过程当中,工时比例法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制造费用总额和各个产品生产工时数值之间的比值是制造费用分配比例,所以某一个产品需要使用到的制造费用是制造费用乘以这一个产品生产工作进行的过程中消耗掉的时间。


  将生产工人领域中的费用计算实际情况作为依据,是站在整体的层面上对生产制造成本、。工人生产效率展开综合性分析之后得到的方法,与此同时这一种分配机制的合理性是比较强的,即便是应用范围不是十分的广泛,但是在生产工人占据整体生产成本比例比较大的情况之下,尤其是在机械化水平高抑或是机械化水平之间的差异性不强的企业当中,应用这种方法是比较好的,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各个行业当中的生产模式是会逐渐的向着自动化的方向转变,因此上文中提及到的这种制造费用计算模式的应用范围会呈现出来一种逐渐缩小的态势。


  三、生产工人领域中的工资比例法

  在企业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生产工人领域中的工作比例法是将工人的工资作为计算依据,和上文中提及到的依据工时比例展开制造费用分配的核算模式进行一定程度的相互比较的基础上,差异是分配依据不同。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是将制造费用总值和各个产品生产过程中涉及到的工资总值进行一定程度的相互比较的基础上,得到的比值是制造费用的分配率。所以这种产品的制造费用,就是将制造费用分配率乘以这一个产品的生产工人的工资。因为产品的生产工人工资可以从工资费用当中直接呈现出来,因此可以应用生产工人的工资比例法来分配制造费用。计算流程十分简单,计算的效率也比较高,因为会受到各种类型产品生产相关工作进行的过程中涉及到的机械化程度的影响,因此计算出来的制造费用在某些层面上来说会呈现出来一定的不合理性以及不科学性。当企业施行评价的过程中,可以将工人的操作技能以及产品生产机械化水平作为重要依据,但是仍然还是会受到生产流程的影响,在生产工人领域当中工资比例法的应用范围会显得比较小。


  四、机器工时领域中的比例法

  在和上文中提及到的两种成本会计费用分配方法进行一定程度的相互比较的基础上,机器工时领域中的比例法,将机器设备实际运行时间以及费用当成是分配依据,以便于可以在产品生产流程中对制造费用的科学合理分配做出保证。在实际应用的过程当中,这一种方法的计算公式是制造费用总金额和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到的机器工时总额之间的比值,就是制造费用的分配率。所以某种类型产品应当分配到的制造费用,就是制造费用分配比值乘以这一个产品生产相关工作进行的过程中消耗掉的机器工时。在生产自动化水平不断提升的情况之下,企业产品生产机械化水平自然会不断的提升,从而机器设备实际运行的过程中会花费更多的修理费用,折旧费用以及维护管理费用等等,一年機器工时比例法在工人成本费用较为低下的企业当中展现出来的适用性比较强,在可以将各种类型机械设备生产相关工作进行的过程中消耗掉的工时以及耗费掉的费用准确记录夏利的情况之下,可以对相关数据的准确性及真实性做出一定程度的保证。


  五、结语

  总而言之,依据上文中的叙述可以发现的一点是,所有的分配方法使用的过程当中都是应当遵循“确定待分配费用以及分配对象,选择出来适应性比较强的分配标准,并将其代入到公式当中展开具体计算”这一个基础性思路;与此同时所有分配方法命名方式都是构建在“分配标准+比例法”这一个命名客观规律之上的,只需要较为牢固的将上文中提及到的基础思路以及命名规律记住,再在和每一种分配方法的具体应用范围进行一定程度的相互融合的基础上,基本上可以较为容易的将成本会计领域中的分配问题解决,最终在后续的学习活动进行的过程中起到一定程度的促进性作用。


  参考文献:

  [1]闫志飞.煤矿企业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06):158-159.

  [2]向静.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问题分析[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3(Z2):59-60.

  [3]董盼,胡志华,陶莎.基于岸桥成本分析的集装箱港口泊位和岸桥分配问题[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13(02):60-64.

  [4]郑伟.预期损失模型缺陷与会计监管独立性问题研究——基于对IASB《金融工具:摊余成本和减值》征求意见稿的分析[J].会计研究,2010(05):17-24+95.

  [5]张磊,胡鹏.基于经济学视角的管理会计信息缺陷分析——微观厂商行为理论在成本分配中的应用[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8(04):21-23.


  来源:青年时代 2017年20期

  作者:张继辉


上一篇:现代知识经济条件下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
下一篇:浅析对口单招成本会计教学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