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1009-9328(2020)07-053-02
摘要;使学生掌握体育技能、增强学生身体素质,这并不是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将学生培养成既有健硕的体格又有健全的人格才是体育教学的终极目标。然而当下,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普遍局限于体育知识讲解和技能传授,新形势下,教师应当针对这一局面进行改善,在指导学生学习体育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章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意义的分析,从游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榜样激励法这几个方面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入路径进行论述。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体育
高校体育教学在新课改背景下肩负着育才、育人、育德、育心的重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是落实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也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当下高校体育教学中并未有效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效果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高校体育教师应及时革新教学思想,树立先进的教学目标,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展开教学改革,在这个基础上有效创新并改进教学方式,文章对此进行研究。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入意义
从高校角度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入是落实教学目标的需要。新一轮教育改革明确指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近些年来,教育部门以及各类文件也在反复强调,教育教学要关注学生的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所以,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高校必须落实的教学任务,是教育事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1]。
从学生角度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入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当前社会风气浮躁,诸如新民主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社会思潮十分盛行,这在一定程度上侵蚀着大学生的思想,影响其价值观的塑造。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可以增强学生抵御不良风气、各类诱惑的能力,使学生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具备健全的人格,从而获得终身发展[2]。
从社会发展角度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入是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分别是公民个人层面、社会层面和国家层面,将其融入体育教育中,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爱国情怀等,这对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国家繁荣昌盛有重要意义。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入路径
(一)运用游戏教学法,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
在体育课上适当的引入游戏活动,可以唤醒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激情,促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其中。更重要的是,游戏活动的开展需要严格的规则作支撑,只有每一个学生严格遵守规则,游戏活动才能顺利开展。现如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加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高校学生的个性越发突出,越发不愿意受到他人管束。部分学生在生活、学习中表现出不愿意遵守规则的强烈意识,如过马路的时候不遵守交通规则,随意闯红灯、不走斑马线等。在学习上也是如此,譬如常见的考试作弊等。为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规则意识,引导学生适当的彰显个性,不能因为过于张扬个性而“我行我素”。因此,在以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标的体育课上,教师应当针对这一教学方式大力发扬,一方面,调动学生能动性,另一方面,借此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3]。例如,在长跑项目中,面对学生激情不高甚至带有排斥情绪的学习状态,教师可以使用游戏教学法,将篮球、足球之类的体育器材放在跑道上,使原本平坦的跑道充满各种障碍,然后组织学生进行障碍跑,让学生将跑步看成通关游戏,若是在中途遇到障碍则通关失败,若是成功将路上的所有障碍避开并且在规定时间内到达终点则为通关成功。最后,选择时间最短的三位学生分别给予奖励,而对通关失败的学生则加以处罚,如罚跑400米,做30个俯卧撑等。运用这样的游戏化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消除学生对跑步的畏难、排斥心理等,还能让学生在遵守规则的过程中逐渐养成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
(二)运用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和谐友善的良好品质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父母越发溺爱孩子,加上高校学生很多都是家中独生子女,所以存在较强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在生活、学习中不懂得与他人合作、分享,甚至经常因为较强的自我中心意识而与同学、朋友发生矛盾,导致人际关系紧张。然而,合作精神、协作能力、分享意识等,这些都是当前社会衡量人才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所以,在教育工作中,培养学生与人团结、和谐相处的能力是教师的责任与义务,只有这样才能落实素质教育目标,将学生培养成一个合格的社会公民。而体育中的很多项目都是团体项目,教师可以以此为切入点,在以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标的体育课上,利用学科优势运用合作学习法,通过合作式学习培养和谐的师生关系与生生关系,使师生、生生之间实现和谐的情感交流[4]。与此同时,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互帮互助、团结友爱,这对培养学生友善的思想品质有积极作用,教师在体育课上应尝试应用这种教学方式。
例如,在立定跳远项目中,为了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同时也为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数个小组,然后让各个小组的学生针对立定跳远这一项目进行研究,围绕“如何跳得更远”这个话题展开讨论,并将讨论结果付诸实践,通过实际行动进行验证,在这个基础上优化与完善。如某小组发现在预摆阶段稍稍前倾上体可以跳得更远;某小组发现落地缓冲阶段要把握好小腿前伸的时机,曲腿前伸臂后摆,这样,落地的时候就会往前不往后;某小组发现起跳腾空阶段两脚要用力且快速蹬地可以跳得更远。最后,教师让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合作成果去展示,并取每个小组的平均成绩作为最终成绩,对于获得最高分小组的学生给予精神或物质表扬。这样的教学方式既實现了学生在体育课上的真正参与,又能培养学生和谐友善的良好品质。
(三)运用榜样激励法,培养学生爱国敬业的良好品质
体育中不仅包含着各种体育知识和技能,还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气息,尤其是一些有着悠久发展历史的体育项目,如篮球、足球等运动。而且,实现体育强国是我国的战略之一,尤其是近些年,我国对体育事业的关注力度和投入力度在不断加大,这是因为一个国家的体育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所以,在以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标的体育课上,教师可以运用榜样激励法,利用学生熟悉的、喜爱的体育明星去激励学生,一方面,唤醒学生学习体育的热情,另一方面,使学生树立为国争光的伟大抱负[5]。例如,在排球项目训练中,教师除了将排球知识与技能传授给学生,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世界杯、世锦赛中的有关于排球的赛事视频,让学生看到中国排球在世界舞台上绽放的魅力。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休息阶段给学生讲述中国女排教练郎平与其团队的故事,包括他们在国际上取得的成绩和背后刻苦训练的艰辛。通过这些榜样去激励学生,在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的同时使学生树立为国争光的人生目标,也让学生认识到爱岗敬业的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愛国情怀。
(四)运用以赛代练法,培养学生公正平等的良好品质
在传统体育课上,教师主要通过示范的方式将体育动作技巧教给学生,然后要求学生反复训练,这样的训练方式使学生十分被动,也让学生的状态十分消极。在以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标的体育课上,教师可以运用以赛代练教学法,即通过比赛的方式代替常规训练,一方面,让学生在比赛中能够真正释放自己,体验运动的魅力,另一方面,通过体育比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公正、平等的良好品质,以此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例如,在篮球项目中,教师可以使用以赛代练教学法,让学生直接通过篮球比赛的方式进行技能训练,而教师密切观察学生的动作,及时帮助学生纠正一些错误的动作。长此以往,学生的运动能力得到增强,其公正、平等的良好品质也在反反复复的比赛中得到有效培养。
三、结语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入不仅可以优化体育教学效益,使学生取得越来越优异的成绩,还能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体育精神,促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与优化,运用游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榜样激励法以及以赛代练法等,在潜移默化中去影响和感染学生,使其品学兼优、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