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分析新时期工商企业管理有效性的提升策略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进入了经济发展的新时期。尤其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一个更加宽广的舞台。虽然改革开放以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但是从另一个角度上讲,也给我国的企业发展带来了新挑战。在经济发展的新时期,我国传统的工商企业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企业为了能够在较为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一席之地,就需要对企业的管理进行相关的改革,并且要对自身进行进行风险意识的培养。工商企业在对自身的管理进行改革的过程中,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管理措施,为提高新时期工商企业管理的有效性奠定基础。
一、企业工商管理的内涵
所谓的工商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种,它主要是以对企业市场进行定位并总结的商业管理模式。企业工商管理,不仅要对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进行了解,还要对企业的发展进行规划。企业在制定自身的发展计划时,要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行业的规范,不能为了企业的发展,做出一些违法的事情。随着经济全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联系变得越来越密切,也使得经济形势更加复杂。企业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就必须通过对自身不合理的现象进行改革,并积极应对和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提供制度上的保障。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企业工商管理涉及到的范围相对较广,主要包括产品的销售、人事的安排以及企业资金的运转等情况。由此可见,企业要想提高工商管理的有效性,就要对这些方面加以重视,进而从根本上减少对时间、精力以及财力的浪费。企业运行过程中合理化的工商管理,会使企业资源的配置更加合理化,并提高企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新时期我国工商管理的现状
现阶段,我国在工商企业的管理方面,已经摆脱了完全依靠外国管理模式的处境。但是工商企业管理在我国还是一个新兴起的领域,尤其是在新时期这个环境相对复杂的背景下,使工商企业进行管理变得更加困难。新时期我国对工商企业的管理主要存在着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我国工商企业缺乏健全的企业管理制度。我国工商企业的管理制度,大都是借鉴西方的企业管理经验,虽然近些年本国的一些企业管理理论已经逐渐被应用到企业管理当中,可是我国工商企业的管理还缺乏健全的体系。第二,企业在对风险的把控能力上,还有所欠缺。新时期企业的经营存在着较大的风险,企业如果不能对经营风险进行恰当的把握,不但会使企业承担一部分不必要的损失,还会阻碍企业的发展。最后,很多工商企业的管理者的管理能力相对较差,也是企业发展过程中所要面对的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
三、新时期工商企业管理有效性的提升策略
1.建立健全工商企业的风险管理制度
为了使企业在相对复杂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就需要提高企业的风险意识,并要积极建立健全工商企业的风险管理制度。在我国传统的工商企业管理模式中,并没有为企业设置专业的风险管理部门,而是与企业中的其他部门交织在一起。这种工作内容上的重叠,会使各个部门之间相互推卸责任,会给企业带来一些财产上的损失。为了改变传统工商企业管理中的不足,提高企业管理的有效性,企业应该针对自身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设立风险管理部门,并由专业的人才进行管理,避免部门工作的形式主义。企业还要将风险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态度以及工作成果,列入到对员工的年终考察当中,对于表现优异的员工,不仅要给予精神上的肯定,还要进行物质上的鼓励。以此来提高员工的责任意识,确保工商企业分享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在风险管理部门的内部,企业要对员工的工作进行明确的分工。为了实现工商企业管理的高效性,企业可以将这些部门分为风险的调查小组、风险问题的解决小组以及风险问题的评估小组等。通过明确的分工,既可以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又可以使企业及时发现经营过程中的隐患。并及时做出相应的对策,把企业的损失降到最低,最终促进工商企业的长期发展。
2.增强工商企业对风险的把控能力
在新时期的时代背景下,工商企业在迎来了机遇的同时,也承受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承担着巨大的风险。为了应对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风险,企业领导要树立风险意识。企业领导作为企业的决策者,不仅拥有着较高的威信力,也有着较强的影响力。所以企业领导提高对风险意识的重视程度,既可以使企业的决策变得更加合理可行,又可以用自身的行动来影响员工,进而使整个企业提高风险意识。而只有整个企业都提高风险意识,领导者才能在实际的工作当中,对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风险进行认真地分析,并研究出规避风险的有效对策。
增强工商企业对风险的把控能力,还表现在企业能够对企业运转过程中的财务状况进行充分地了解,并保证有一部分应急资金。企业要确保企业风险分析人员工作的高效性,特别是在企业生产的后期,尽量规避不必要的风险。对企业内部的各级管理者以及普通员工,进行企业风险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一方面,企业领导属于企业中的一少部分人,仅仅提高他们的风险意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风险。为了尽可能的降低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风险,还需要依靠群众的力量。另一方面,虽然企业的领导者会对员工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范围和效果毕竟是有限的,很难涉及到企业的每一个员工。所以企业要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培训,让他们在提高自身风险意识的同时,掌握一些应对企业风险的方法,为成功规避企业风险增加一重保障。
3.提升企业管理者的能力
提高工商企业管理效率的重要基础,是拥有一支较为专业且能力较强的工商业管理队伍。为了培养一支优秀的工商业管理队伍,企业应该从以下两点着手。首先,企业要加强工商业管理者的基本素质。工商企业在人员的招聘和任用过程中,要明确招聘的标准。即需要拥有较为丰富的工商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经验,还要拥有着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如果企业的工作人员,只是在理论和实践方面能力较强,是做不好企业管理工作的。因为责任心是做好一个工作的基本前提,对于管理类的企业来说,更是如此。但是如果企业的员工只是拥有较强的责任心,却没有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也是不合理的。这样的员工虽然拥有着较强的责任感,但是由于他们实际能力有限没所以在工作的过程中,常常会感到力不从心,这对企业的发展也是十分不利的。由此可见,工商企业在对员工进行招聘的过程中,既要保证应聘成功的员工对于工商企业管理有着较强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又要保证员工有着较强的思想道德素养。工商企业在对员工招聘结束以后,还要组织对员工进行定期培训。很多企业认为对员工进行培训,是完全没有必要的。而在进行招聘时,选择一些合格的员工才是关键。其实不然,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正面临著不同的危机,而对员工进行培训,则是企业规避风险较为成功的一种方式。此外,企业在对领导干部的选拔和任用方面,要选择一些对企业做出突出贡献,或者是有较强领导能力的人才,不能因公徇私,破坏工商企业管理的有效性和公平性。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工商企业管理的有效性对新时期我国的经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工商企业在对企业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根据市场的经济规律为企业制定较为科学的管理计划,以此来提高工商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工商企业除了要对本国优秀的企业管理经验进行借鉴,还要关注国外的一些优秀的企业管理经验,并要将其应用到本国的经济管理当中,为企业管理提供新的思路。工商企业在进行企业管理的过程中,还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意识。不仅要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培训,更要保证人才选拔和任用的公平性。此外,工商企业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注意保证员工的利益,只有这样员工才能对企业管理工作进行更好的配合,才能够保证工商企业管理的高效性。
作者:郑丽萍
第2篇: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就业竞争力研究
根据我国国家人社局调查显示,为提高我国人民的素质,各大高校持续扩招,这导致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当前我国的经济放缓,这就导致现在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更大、更为严峻。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在我国的高校都普遍开设,但是在就业形势下却不容乐观,主要原因就是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较低,还有受到我国宏观的经济政策的影响。下面我将根据国家的宏观政策、社会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用人单位的需求、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展开分析和探讨,根据本次分析将对提高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出建议,希望对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提升就业竞争力有所帮助。
1.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分析
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只是一种泛称,像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等专业都属于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范畴。该专业的设置主要针对国家的综合行政部门,像公务人员。现在成千上万的人竞争一个公务员的岗位我们已见怪不怪。还有就是为工商企业为主的内资企业,以及会计事务所等单位。我们在研究调查时发现,当前的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较其他热门专业学生存在差距,最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
1.1专业素质
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在专业技能上在毕业之前难以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虽然用人单位对于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量非常大,但是并不是有需求就使得入职变得容易,面对这么多的就业机会,仍然有数不胜数的大学毕业生难以入职。最终原因还是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比如在专业技能方面和最基本的素质方面都有差异,将来在企业工作一个部门就是一个团队,有的学生就缺乏团队能力与沟通能力。在刚入职的时候,摸不到头脑,不知道该从哪方面入手,只是被领导呼来换去,解决问题也只是一个执行者,对于如何执行就不为所知。即便有的毕业生甘愿从最基层学起,比如销售部门,但是销售部门是一个特殊的部门,需要熟悉本公司的业务等和良好的沟通技巧,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难免会被老员工比下去最终被淘汰。
1.2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缺乏核心竞争力
由于该专业学生缺乏核心竞争力,受到其他专业的学生的冲击。该专业虽然是国家一级学科但是该专业的的教育方面忽略了专业的差异性,使得所学专业不够精,导致培训的学生出现同质化的情况严重,最主要的问题是学生專业纵深的知识技能方面的积累远远不够。大部分学生按照培养计划完成所学的课程并能够顺利毕业,但在面临就业的时候就感觉自己什么都不会。就业的竞争压力大,由于该专业对应的岗位设立的门槛太低,就导致还需要面对其他专业的学生的挑战。
2.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分析就业竞争力低的原因
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就是从事管理类的工作的高级管理人才。然而在我国的各大高校普遍存在着就业定位不明确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质量的重视度不够而是注重教学的数量。
教学的内容上跟不上时代经济管理的发展,高素质师资缺少等外界因导致,当前的人才市场的需求与高校毕业生有出入。
2.1人才培养的目标针对性差
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专业建设并没有和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接轨,在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专业设置的转型期,由于先前的教育模式已经根深蒂固,新的教育模式还没有成熟的方案。
在专业的设置方面不科学,像人力资源专业、会计学等专业应该将其独立出来,专业的细化对于高校的培养是一种改革更是培养人才的进步。很多的实践课程在内容上大同小异,并没有根据相应的专业做出具有针对性的实践环节。
3.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措施及建议
3.1大学期间要有明确的培养目标
要想提升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需要明确培养的目标,培养人才要以市场的去求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导向。在目前的形式之下,各个专业的学生都出现难就业的情况。迫于这样的压力之下学校也想培养出用人单位受欢迎的毕业生,想要完成这样的目标首先了解这个社会用人单位的需求是什么。在这个经济贸易全球化的时代,管理部门的人才要求不再是独当一面,各司其职。而是要具备有良好的沟通技巧,能够协调各方面的关系,是能将各个工作部门紧紧联系在一起的高级管理人才,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高情商。当校在培养学生的时候,需要从两个层面入手。第一步横面专业知识的拓宽,当新生刚入学之时基础教学的过程中尽可能的扩宽学生的知识面,从宏观上认识到自己的专业,了解到自己的兴趣所在,让学生在宽泛的管理学上了解到学生真正感兴趣的方面在哪里。第二代在专业知识和素养方面,对自己的专业知识进一步的深化,注意自己专业能力和工作素质的培养,培养学生能在工作中独当一面和协调各方面之间关系的能力。经过这两大步的培训,使学生在知识结构和专业素养两方面才能快速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3.2合理设置专业课程结构
各大高校积极与优秀大学沟通学习交流,合理设置专业的课程,才是提升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知识技能和专业素养的重要基础。比如:在大学的前两年设置基础教学,主要设置学习公共基础课和专业素养课。这样做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储备,为后两年进修更精髓的专业知识打好基础。在后两年安排专业课的时候,提供关于相关专业的选修,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这样设置课程会是学生淡薄只注重专业课的情况,建立丰厚的知识储备,扩宽学生的只是视野。要求国际著名的相关专家来高校讲座传授知识,介绍当今时代管理人才得最前沿的知识,开拓学生的知识眼界。在管理的教育上,还是应该以知识的,学习上构建才能展示活动场景,让学生在事实案例中学习与工作中相似的管理,从中学习管理,培养自身的管理能力。在课程的额设置上还要注重个性化的培养,培养各式各样的人才,满足不同用人单位的需求。
结束语
总之,加强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不仅需要在培养方面做出改进,同时更加需要教育管理部门、人设部门、高校、学生一起努力才能,让高校培养的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让各大用人单位更加欢迎,要在高校的实训教学方面、课程的设置等方面做出改进,为各用人单位提供高素质的管理方面的人才。
作者:陈佩仪
第3篇: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过程研究
我国高校的主要任务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人才,为了适应高价和社会的需求,高校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培养模式也在不断的变革。由于我国高校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尚存问题,这些问题导致高校培养的人才并不适应社会需求,所以需要对我国的高校工商企业管理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通过对我国高校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革新有助于高校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本研究就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过程进行研究,并就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
近年来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在我国的各个高校内发展的速度都非常快,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人才。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属于管理学范畴,是一个应用型专业。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通过学习经济学和管理学的专业知识对企业的管理方式等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对企业的管理为企业制定科学可靠的经营方案。工商企业管理专业需要学习的课程非常之多,而且覆盖面极其广泛,所以学生的培养较一般专业来说较为困难。高校在对该专业的学生进行培养的时候要注意市场的变化,根据市场的变化来对学生的培养计划进行调整。
1我国高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概述
1.1概述
近年来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在在我国的各个高校内发展的速度都非常快。我国为例加快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正在大力的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举措,这就要求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要紧跟时代的步伐。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我国高校正培养出越来越多的人才,为我国的建设做出贡献。随着我国现代市场的不断变化,对不同类型的工商企业管理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而大多数高校培养出来的工商企业管理人才并不符合市场的需要,其主要原因是我国的高校在培养工商企业管理人才的时候忽略对工商企业管理人才的不同方向的培养,这样培养出来的工商企业管理人才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导致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较为中庸,没有自己的特长方向,在应聘时感觉较好,但是在投入工作后对某一方面的具体运营没有良好的处理办法,导致学生的竞争力低下。这种情况的出现使我国高校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亟需改变。
1.2我国高校工商企業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在市场变化莫测的今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所以工商管理专业的各种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地被研究和实践。笔者在本研究中简述我国高校中现在常用的几种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合理的分配实践教学时间和理论教学时间的协同培养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思想是以人为本,从多方面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培养。
2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过程
我国高校在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人才模式的变革过程中主要分为解冻、变革、冻结这三个阶段。解冻阶段就是要高校中的相关负责人和教授课程的老师都清楚地认识到市场的需要。明确他们过去的传统教学模式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社会上的需要,如果不及时的对他们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变革将会引起很严重的后果。在变革阶段高校的领导和老师要统一认识,在对市场进行分析后针对当前市场和对以后市场的预计设计出新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及培养方案的具体实施过程。
3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变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3.1在解冻阶段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再解冻阶段工商企业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会给一些参与变革的教师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所以一些教师会在解冻阶段反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学校再解冻对于专业的认知的同时没有解冻老师对于原来培养方案的认知。所以在解冻阶段要让老师认识到当前阶段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同时学校还要为教师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允许教师参与到变革中,使任课教师从心理上消除对新的培养模式的抵触情绪,从而使变革工作顺利地进行实施。
3.2在变革阶段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在改革阶段管理学院的领导根据市场要求制定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制定之后不考虑相关任课教师的意见,仅仅将任课教师作为方案的执行者而不是参与者,这样就会导致新的培养模式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接受率普遍较低,在变革过程中所受到的阻力也一定会很大。所以在相关领导在制定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时候要认真听取相关任课教师的宝贵意见,从而制定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3.3在冻结阶段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在冻结阶段中存在问题是,在变革结束之后没有注重对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固定,这就导致了在变革人才培养模式发生改变后与之密切相关的制度等没有发生变化。教师在正常教学中使用那种人才培养模式都没有相关的规定来规范,这就导致新的人才培养方式名存实亡。所以在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结束之后要及时的修订与之密切相关的规定,其中包括奖惩制度,这样可以使任课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使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样可以稳定变革之后的成果。奖惩措施一定要做到公平公正,如果不能做到就会对任课教师的积极性造成严重的损伤,所以要严格的执行制定好的措施,这样可以提高任课教师的革新信念,在今后的教学中会得以体现。
4结语
就我国当前发展现状来看,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必然的,只有通过改革才能使我国高校培养出符合市场需要的人才。所以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变革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边个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都应该及时地进行解决以免影响培养计划的实施。
作者:漆圆芳
第4篇:工商企业管理与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构建浅析
发展迅速的市场经济,不仅让企业获得良好的发展前景,同时也对企业提出了挑战。促进企业完善管理制度,重建信用管理。工商企业管理、企业信用管理,在大部分企业中都存在着矛盾与问题。如何有效的解决矛盾,第一就是对矛盾进行合理的认识。第二就是对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第三充分认识到两者之间的关系。
一、企业信用不足
(一)企业缺乏信用
1.假冒、伪劣产品的频频出现。商业产品生产是企业最重要的运行内容。如果不将这一工作进行好,将不能称之为一个好的企业。但如今诸多企业为了获得最大的利益,视产品质量于不顾,生产劣质产品。这种行为极大地欺骗了消费者,从而使消费者的权利受到损害。这种现象屡禁不止,同时也造成消费者对企业极度的怀疑和不信任,从而使消费者和企业之间的矛盾不断恶化。
2.公司管理缺陷。随着公司的变大变强,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逐渐暴露,最常见的就是即使发现问题,仍然无人管理,最终出现企业的管理空白。其次,管理者与公司下层之间不能有效沟通,问题虽得到解决,但是解决得不彻底。使问题反反复复发生和再解决。甚至有些人玩忽职守,不能对自己的工作责任进行充分认识,不能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还有些企业工作人员昧着良心,来追求自己的利益,完全把消费者的权益当儿戏。种种问题的出现都与公司的管理不善有关。
3.企业间不信任。企业之间没有一定的交易准则,导致同行间缺乏信任。许多企业把不犯法作为他们的道德准则,在不违反法律的基础上,忽略同行间的感受,造成同行间不信任。在大环境下,同行本是一个整体,但内部矛盾的发生,使这个整体存在间隙,这样的结果就使得交易成本成倍增加,企业不能完成自己的原计划目标,导致我国许多企业不能登上国际大舞台。不能同世界经济接轨,阻碍了国家经济发展。
(二)信用缺失的原因
1.企业信用管理体制的不完善。管理体制的不完善是造成企业信用缺失的最重要原因。许多企业的道德底线为零,利益使企业蒙蔽了双眼,以牺牲道德良知为代价,根本不顾及消费者的权益。目前我国法律并没有对企业道德、良知做出相应的法律规定。所以企业仅凭自己的良心和社会舆论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不能很好地把握尺度。
2.企业的自身漏洞。企业的道德缺失、决策力不够以及监管部门工作不到位,使股东经理人之间缺乏信任,矛盾重重。两者各自以自身利益为重,不尊重对方权利,不考虑大局,造成公司内部结构混乱。没有有效的进行管理,是原本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最后造成矛盾的不可调节。
三、信用管理体系的建立
(一)加强对信用的认识
加强对信用的认识是建立企业信用的根本出发点,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形成企业信用管理体系。一个体系的建设只有出发点是根本不够的,不仅要求对信用充分认识,而且将信用落实到底,要求商家做到诚实守信。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最终目标。
(二)增强对信用的管理
信用需要制度的管理。在缺乏法律强制性规定的基础上,道德和社会舆论的约束就显得尤其重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交易的有序进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增加企业信用就是增加企业的社会竞争力。只有建立合理的企業信用管理体系,才能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工商管理与信用管理的关系
(一)工商管理是对企业信用的监督
只有有效的企业管理,才能形成合理的企业信用体系。当前,工商管理部门增加了一个新的职能,那就是对于注册的企业,给予监督、建立一个诚信档案。对企业进行分类做到奖惩分明。该项工作能对企业进行有效监督,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二)工商部门能准确掌握企业信息
为了保证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有效建立。工商部门采用了网络技术,对企业信息进行整理,建立电子档案。为了使企业能够尽快的建立其信用体系,工商管理部门积极引进计算机技术,采用先进的网络工具,对企业信息进行记录。对信誉较低的企业进行惩罚,信誉高的进行奖励。使有诚信的公司得到发展,扩大企业诚信的作用。
五、结语
管理体系要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做到对企业的诚信负责,做到对广大消费者群众的负责。加强信用体系的建立,使信用管理体系具体化、合理化。相关部门间进行合作,是企业利益合理化,群众利益最大化。使工商管理与企业信用之间相平衡。为我国经济更高、更快的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冯先凯
第4篇:高等职业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改革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亦呈现多元化趋势。中国人才发展报告(2009)指出:预计到2020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需求总量将达到8127万。面对巨大的专业技术人才需求,高等职业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主要任务。因此,只有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的步伐,才能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的紧密衔接。
一、高等职业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局限性
1.注重知识体系培养,忽视地区、行业、企业需求,导致人才培养目标不够精准。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仅仅从管理学科的角度对学生需求进行分析,忽视了地区、行业、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不能有效地将地区、行业、企业的技术要求转化为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导致社会需求与学校供给严重错位。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充分认识管理活动的特性,彻底摆脱单纯的学科教育教学模式,以地区、行业、企业需求为核心,构建应用性管理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2.注重理论教学,缺乏岗位适应能力训练。传统的工商企业管理教育在教学中通过理论知识传授、教学案例讨论等教学方法传授给学生企业内部运营管理的知识,却忽视培养学生岗位实际操作能力和对企业外部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和应变力,导致学生专业技能欠缺,岗位适应能力不足。学生只有在职业情景中,通过完成相应岗位的工作任务,体验岗位的工作环境,才能逐渐获得和提高岗位适应能力。
3.教师企业实践经验不足,缺乏实践教育技能。由于种种原因,大部分企业对教师到企业内部调研、学习和锻炼未能积极支持,关键技术、关键岗位和生产流程不愿对教师开放,人为地将教育与生产隔离开来;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师所选择的科研课题以研究型为主,很难转化为实践成果,教师参与企业管理活动的机会较少;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师资来源主要以高等院校应届毕业生为主,虽然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扎实丰富,但缺乏实践经验,特别是在各类企业中的实践及管理经验,因此在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方面缺乏必要的师资保障。
二、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改革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高技能人才即通常所说的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的基本特征是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岗位实践和适应能力,高职院校应从培养应用型人才和就业岗位的需要出发,通过多种途径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
(一)服务区域经济,切合行业需求,注重专业技能培养
1.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从教学过程确保技能型人才培养落到实处。呼和浩特职业学院地处内蒙古呼和浩特,随着呼包鄂区域经济的迅速崛起,中小型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自2004年开始招生以来,教学计划亦不断进行调整,2008年根据学院要求,实施学分制改革,制定2008级工商企业管理人才培养方案,在之后三年的实施过程中,发现存在专业课程设置不够清晰,部分专业课程理论性太强,技能训练型课程缺乏等问题。2011年,结合“国家标准、企业实际要求和学生就业需求”以及学分制三年实施经验,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修订,理论教学坚持适度、够用的原则,增加学生实训、实践、实习的机会,实践教学课时占总课时量的比例达到50%。在课程设置上充分听取行业专家意见,紧扣企业需求,按照“职业岗位群—综合能力模块—能力要素—课程体系”构建教学计划体系,增加了人力资源管理综合实训、ERP原理与应用、创意思维训练、SYB(创建你的企业)等技能训练课程。另外,针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口径宽泛、专业性差的问题,借鉴国外高校“模块式”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将专业方向进行细化,设置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管理两个模块,每个模块包含5门专业限选课,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及优势等因素选择相应模块的课程,增强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克服了以往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知识宽泛,但技能不专的弊端。
2.拓展各种渠道,提升学生专业及实践技能训练。(1)建立并实施“双证书”培养制度。双证书教育是目前中国职业改革方向之一,职业院校在进行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强化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双证书”培养制度一方面是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心,同时也凸显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优势。在2011级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将学生考取助理人力资源师、助理营销师、秘书等职业资格证书纳入专业教学计划,并使之规范化、制度化,提升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及就业竞争能力。(2)开发校内实训资源,深入开展实战模拟教学。呼和浩特职业学院作为高职高专院校,始终以提升学生实践技能为目标,在实践教学资源方面予以极大的支持。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设立了ERP综合实训室,配备了企业经营电子沙盘软件和手工沙盘模型,学生在实训课程中模拟企业经营管理角色,承担相应的管理职位,同时与其他模拟企业进行竞争对抗,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实训模拟教学,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管理实践相结合,为未来就业奠定扎实的基础。(3)鼓励并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实践技能比赛。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业能力,学院实训中心及工商企业管理教研室努力为学生创造条件,提供机会,派出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教师团队指导学生参加企业经营模拟竞赛和创业竞赛,并取得了优异成绩。工商企业管理专业2009级学生在2011年“E路通杯”全国高校网络商务创新应用赛中,荣获商务创新应用模式一等奖;2010级学生在2012年“挑战杯”内蒙古自治区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荣获一等奖。通过参加各类实践和创新竞赛,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及实践操作技能。
3.通过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提高实践操作及岗位适应能力。(1)改革毕业设计形式,提升实践操作技能。依照传统的教学实践模式,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毕业设计形式为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老师负责辅导论文,其特点是注重理论研究,缺乏实践能力培养。为提高毕业设计的有效性,学院以2009级毕业生为改革试点,对毕业设计进行形式与内容的创新,以创业技能课程培训(SYB)取代毕业论文撰写,通过15天的创业技能培训,学生能够基本掌握创业基础知识、政策及相关技能,经考核合格后获取创业技能证书,并可获得免息小额贷款等各项优惠政策。毕业设计改革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同时为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了理论指导与实践平台。(2)通过顶岗实习,提高岗位职业技能。顶岗实习即到企业顶岗实践,实地体验职业环境及职位要求,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目前,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已建立多个实习基地,行业涉及生产制造、人才服务、商业贸易、房地产等各个领域。学生依据自身职业规划选择实习单位进行顶岗实习,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亲身体验企业管理环境和工作氛围,培养认真严谨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提高职业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进一步明晰自身的职业生涯目标。
(二)以就业导向为核心,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
1.重视职业规划,为学生明确专业方向。自2011级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起,在秋季新生入学教育中,将专业发展前景及职业规划作为迎新教育的内容由教研室主任及专业教师介绍给新生,同时将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作为公共基础课纳入教学计划并形成课程体系,包括大学生职业规划、创业指导及就业指导三门课程,分别设置于第二学期、第三学期及第五学期。除采用课程讲授的形式外,还聘请企业领导和行业专家对就业需求和岗位要求举办讲座,为学生选择职业方向出谋划策。
2.积极推荐就业,为学生顺畅就业提供渠道。首先,依托地区行业协会在校园举行专场招聘会,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其次,充分利用学校招生就业信息网络资源,完善毕业生就业信息平台,为学生提供各类就业信息及求职渠道。
(三)依托实习实训基地,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以实习实训基地为依托,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注重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目前,呼和浩特职业学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有10专职教师,其中2名具有企业相关实践经验,其余8名均为院校毕业分配至学院的教师,虽然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但缺乏企业实践管理经验。为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学院要求青年老师选择到企业挂职锻炼,直接参与企业的实践管理工作。具有企业实践经验的教师,每年也要利用假期或其他机会,参与企业的培训及招聘工作。此外,加强产学研合作,与企业开展课题的研究与转化,协助企业解决经营中的实际问题,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和实践技能。
三、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改革设想
自2011级学分制教学计划实施以来,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实现了由传统的“大而全”向“小而专”的转变,总结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培养模式两年来实施的成效及不足,在未来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规划中,对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改革提出如下设想:
(一)积极推进校企合作模式改革,探索“订单培养”模式
综合运用学校和企业资源优势对人才进行培养,“量”企业的需求之“体”,“裁”学生的培养之“衣”,推进教学与实践零距离,构建用人单位与学生零间隙,寻求毕业与就业零过渡的有效方式。“订单培养”模式更利于学校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才培养,用人单位可以稳定地得到事业发展所需的人才,学生获得稳定的就业保障,实现用人单位、学生及学校的“三赢”。
(二)加强综合实训基地建设,打造具备教学、科研、文化三位一体的综合实践教学基地
目前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校内实训主要通过ERP实训室进行电子及手工沙盘模拟,实训手段单一,实训内容很少将相关行业各岗位上下游之间的业务有机地串联起来,综合性和设计性内容不足。为实现综合型、设计型、体验型课程开发与科研相结合的整体建设格局,打造具备教学、科研、文化三位一体的综合实践教学基地,学院拟与用友新道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深度校企合作,引进“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实训平台,学生通过在多类社会组织中从事不同职业岗位“工作”,训练在现代商业社会中从事经营管理所需的综合执行能力、综合决策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感悟复杂市场营销环境下的企业经营,学会工作、学会思考,从而培养自身的全局意识和综合职业素养。
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始终处于动态发展中,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也应与时俱进,只有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就业为导向,对人才培养模式不断进行优化和变革,才能够实现教育教学改革的终极目标。
作者:张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