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我国会计国际化的再思考

  在与国际会计准則接轨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我国基本国情,笔者从什么是会计国际化,会计国际化的内容,会计国际化的必要性,中国会计国际化面临的挑战等问题入手,对这些焦点问题进行分层次探讨,并对中国会计的国际化发展提出了建议。


    1.会计国际化的含义

  

  会计领域中的国际化行为,会计界常简称会计国际化,它是指由于国际经济发展的需要,管理上要求各国在制定会计政策和处理会计事务中逐步采用国际通行的会计惯例,以达到国际间会计行为的沟通、协调、规范和统一,即采用国际上公认的原则和方法来处理和报告本国的经济业务。

  

  会计国际化的内容,从会计专业分类角度看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会计政策惯例国际化,即在制定、修正和完善会计法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过程中,充分借鉴国际通行的做法,体现国际会计惯例,使会计准则指导下的会计信息在世界范围内可比和有效;②会计管理体制国际化,主要指会计组织管理体制和会计人员管理体制两方面趋同国际会计管理惯例,包括本国会计管理机构设置、会计机构和人员管理模式、民间会计组织设置与运行模式,特别是积极参与国际性会计组织等;③会计惯例国际化,包括会计教育S标的定位、专业层次的设S、课程体系的编排、教育管理模式等趋同国际惯例;④执並会计惯例国际化,包括注册执业人员的认定、考核方法、机构的审批、民间审计的运作和监管模式等趋同国际惯例;⑤会计实务国际化,即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积极引用国际通用的先进会计思想、管理方法和技术方法,提髙企业经营效率和效益,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⑥促使与各国会计事务处理的协调化、标准化和规范化:⑦积极引进和运用国际上通用的先进会计思想、管理方法和技术方法;⑧积极参加国际会计活动,努力促使其他会计事务处理方法趋同国际惯例。在上述八方面中,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处于核心地位,会计准则的国际化程度体现着一国会计发展的国际化程度。

  

  2.我国会计国际化的必要性

  

  (1)我国进一步对外幵放和经济国际化发展客观要求会计国际化。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向之一就是市场己突破了时空界限,形成全球性的统一大市场^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大家庭中的一员,不可避免地要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这就要求我国的会计标准在主要方面必须与国际惯例相协调,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外国投资者更好地了解我国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发展潜力,另一方面也便于我国企业在国际证券市场筹措资金。

  

  (2〉提高我国会计信息质量需要会计国际化目前,我国会计信息质量存在较大问题,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严重,通过会计国际化,吸收和借鉴国际先进的经验和做法,来规范和指导我国的会计实务,对提高我国会计信息质量将产生重要作用。

  

  (3)我国资本市场国际化发展需要会计国际化《资本市场发展已成为推动中国会计向国际接轨的最主要动力,它客观上要求中国必须尽快实现会计国际化。目前,我国沪深交易所己有1000多家上市公司,其中100多家为B股公司,在境外市场有50家H股公司,还有大量在其他国家注册并J:市的中资公司。随着中国企业在香港、纽约等国际资本市场融资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和发展,中国企业也必须按国际惯例向国际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真实、公允、可比的会计信息。

  

  (4)增强我国会计监管水平需要会计国际化。会计与财务报告规范,既是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披露的标准,也是相应的监管依据-会计国际化,可以使我国借鉴国际先进的经验和方法,制定既符合国际惯例,又从我国实际出发,结合具体国情的会计规范,进而指导我国的会计实务工作,使我国的会计规范和实务都达到一个较髙水平。

  

  (5)资本市场全球化的必然结果。一国筹资的范围从本国扩展到全球的过程便是资本市场的全球化。目前,跨国上市和发行债券等国际性筹资活动日益增多。根据2006年的统计数据,纽约证交所的跨国上市公司约占20%,新加坡和德国的跨国上市公司都占17%,可见,资本市场国际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在国际资本流动的过程中,资本的供给方需要了解对方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以减少投资风险。会计准则太大的差异,会降低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为投资者的决策带来麻烦。

  

  (6)跨国公司的大量涌现。跨国公司在我国进行投资和经营,褡要按照我国的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表。这样,跨国公司在合并财务报表时,就要对两国的会计准则进行差异分析,合并成口径统一的报表。会计准则趋同的初衷之一,就是规范跨国公司的会计与财务报表。

  

  (7)为投资者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资料、避免资源浪费的需要。投资者的资金是有限的,而市场需要的资金是无限的,怎样把稀缺的资源配置到效率更高的地方,这就需要为投资者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资料。如果会计准则不一样,不仅投资者无法比较判断作出正确决策,还会导致资源浪费。如国内一家大型企业在到海外上市之前,为了使其近3年的会计报表符合国际投资者的要求,毕马威会计师亊务所花费了约一年半时间去调账,整个审计工作共花了53万人时。

  

  3.我国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差异

  

  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与发达国家尚有差距,这要求我们不能全盘照抄国际准则,而应在充分借鉴的基础上,量体裁衣。这不仅是对国际准则“实质重于形式”的趋同,同时也保障了我国企业提供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有用性。新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吿准则相比,至少有下列几点不同:

  

  (1)关联方的界定及其处理不同。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24号——关联方披露》的定义,“在财务和经营决策中,如果一方有能力控制另一方或对另一方施加重大影响,则认为它们是关联方。”那么所有“国有企业由于同受国家控制,因此应当属于关联方”。但是考虑到我国国有企业的绝大部分业务交易都并非关联交易,所以新会计准则并未规定两个企业仅仅因为是国有企业就构成关联方关系。

  

  (2)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基础的采用程度不同。国际准则要求最大限度地使用公允价值,除非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我国由于市场经济发展的时间较短,很多领域没有活跃的交易市场,因而公允价值的应用有很大局限性。新准则规定,仍以历史成本作为计量的基本属性,除非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

  

  (3)资产减值可否转回的规定不同。国际財务报告准则规定,企业应根据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确定资产价值,当资产不能带来未来现金流童时,应确认减值。当环境发生有利的变化后,应将减值按一定标准冲回。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不完菩,许多上市公司利用减值准备进行利润操纵。因此,新会计准则中特别规定:除特殊情况外,资产减值一经提取不得转回。

  

  4.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存在的障碍

  

  (1)市场经济基础不够雄厚。雄厚的市场经济发展基础是《国际会计准则》制定和施行主要力量,它符合发达国家市场经

  

  济的实际状况,但对于我国来说,并不拥有《国际会计准则》推行的良好市场经济基础,这是与发达西方国家相比,《国际会计准则》难以发展的最主要原因。

  

  (2)法律环境条件不够完善。会计准则与法律法规是紧密相联的,由于我国法律法规与西方国家相比存在巨大的差异,也就成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难以走向趋同的因素之一。

  

  (3)社会意识觉醒程度不够。社会意识是促成我国会计准则走向国际趋同的重要力量,然而我国对会计准则的认识在社会意识方面存在很大的不足,严重地阻碍了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化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我国的会计准则的颁布具有强制性,而在《国际会计准则》中,完全是一种主动的性质,人们主动地去接受会计准则。其次,会计概念框架体系不完整。会计概念框架可以有效的指导会计准则的制定,而我国并没有一个完整的概念框架体系,特别是在财务会计方面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概念:,使得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缺乏一个规范的理论指导。再者,我国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并行,用发展的眼光来看,不利于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趋同。

  

  (4)中国会计国际化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中国会计服务行业实力不强?表现为会计服务业规模小,会计师亊务所实力低,会计执业业务单一等。

  

  此外,中国°会计国际化进程还面临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与具有国际视野的新型高素质会计人才缺乏的矛盾。

  

  5.中国会计国际化发展的建议

  

  (1)增进中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水平。首先,要尽快建立中国自己的会计原则框架。国际会计准则有一个概念框架作为参照,以此来制定具体的会计准则,但中国还没有这样一个概念框架。其次,加快制定新的具体会计准则,继续修改与国际会计准则存在差别的准则。

  

  (2)正确处理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的关系。会计制度侧重于如何记贱,会计准则是就某个会计要素或经济事项不同情况,规定如何合理核算并反映在财务报表中。从长期看,会计制度是一定时期的过渡办法,在我国现阶段,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将并存,二者不能相互代替,缺一不可,必须做好两者之间的协调与配合。

  

  (3)加快培育国际会计人才。要建立一套完善的会计人员培训制度,在会计人员的培养上,既要通过增加国际会计准则、外语、网络技术等新的教学内容和完善会计专业技术考试制度来造就复合型的国际会计人才,又要重视会计现职人员的后续教育,使目前的会计入员能够及时更新知识观念,全面了解国际会计惯例,提高业务素质。另外,要努力提高国内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水平,提高其独立、客观、公正职业的自觉性,使其尽快向国际水平靠拢。

  

  (4)立足国情,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国会计的国际化。尽管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规模及其认可程度日益扩大,但中国特定的会计环境决定了我们旣不能全盘接受国际会计准则,也不能全盘否认国际会计准则,要在吸收、借鉴其先进的会计理论、方法时,体现自己的特色。在推动中国会计国际化的进程中,必须充分考虑中国的国情.采取“适度引入”的做法?对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不太符合本国经济实际情况和监管环境的规定,该国会计准则可采用“暂不趋同”的做法,保留其特色。在处理本国会计模式与国际趋同的关系时要注意灵活运用,不能生搬硬套。

  

  (5)把握世界会计准则变革的新动向。要想发展并逐渐与国际接轨,就必须充分了解世界会计发展的新动向,这对我们今后的会计改革工作非常重要。

  

  (6)注意会计国际化的全面发展和协调。目前需要加快推进会计教育国际化、会计理论研究国际化、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国际化、会计标准国际化、会计准则制定国际化、会计准则体系国际化以及会计执行机制国际化等工作。要整体推进,配套改革,这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会计专业人员不断的知识积累。

  

  在当今世界经济加速整合的大背景下,会计模式国际化已是大势所趋,是不容回避的客观现实。对会计模式研究,可加深理解各种会计模式的演进和利弊,并明智地选择适合于本国国情的会计模式,有利于本国会计事业和经济的发展。我国应主动向国际惯例靠拢,从我国的实际出发主动借鉴国际上流行的作法,取长补短,不应照抄硬搬,而是在对比分析、融会贯通的基础上,使国际化与国家化的矛盾统一于科学化.

  

  作者筒介-李辰星,现就读于上海立僂会计学院国呩会计专业。于占彩,现供职于戚海市文登中心医院。

上一篇: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
下一篇:经济全球化驱动下的国际会计协调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