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对宏观经济学的“金融支柱”分析

  摘要:由于金融危机具有较大的破坏性,所以学者加深了对经济学的研究、分析,重视对“金融支柱”的重建。在本文的分析中,首先阐述了宏观经济学的“金融支柱”的内涵,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分析宏观经济学的“金融支柱”建设的方式,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宏观经济学;“金融支柱”;金融学理论;金融规律;金融危机


  自从宏观经济学诞生以后,基本上每隔10年,就会出现一次关于理论发展得革命。以20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为例,更是为宏观经济学的理论革命,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前提背景、平台。同时,这样的现象也说明了一个客观事实,即主流影响的理论陷入困境后,以及忽略金融危机等问题,严重影响着宏观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同时无法证明实践的有效性,所以必须重建“金融支柱”。


  一、宏观经济学的“金融支柱”内涵


  从理论的层面践行分析,发生金融危机以后,为了能够对宏观学体系进行及时、有效的重建,就需要对传统体系内部中,所有的金融要素进行针对性的促进发展,掌握不同因素之间的区别、关系。在这一基础上,相关机构的工作目标,就是对宏观经济学的方向进行引导,逐渐形成一个系统的、全新的结构,以此来推动金融体系、实体经济的发展,符合经济市场的趋势,实现增强金融体系完整性的目的。“金融支柱”的内涵,与传统意义中查漏补缺的金融工具不同,其在宏观经济学中,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可以说是金融领域中,实现国家金融变革的方式。从本质的角度分析,“金融支柱”是可以对多年金融体系所累计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解决,所以这样的理念会集中体现在金融经济的新经验、新经济事实中。为了能够推动宏观经济学的发展,还需要掌握其中抽象、具体的思想,推进金融体系、宏观经济学理论可以实现有机的融合。


  二、宏观经济学的“金融支柱”建设


  (一)打破传统金融学理论限制


  在西方传统的学科体系中,金融学属于公司金融、资产定价的代表,所以其归属于微观经济学中。相比之下,宏观经济学中,主要包含信贷、货币等内容,在具体的金融市场中,通常不会形成相应的实质性作用,而存在“形式”方面的影响。但是,结合相关的理论知识能够发现,信贷、利率、货币等金融变量,在宏观经济学中的作用是“无足轻重”的,除了与经济变量的规律有着本质的区别,还直接影响市场中的实体经济[1]。由此能够发现,传统的金融学所理论,存在明显的局限性。


  针对上述的问题,当前社会中的金融学理论,应该致力于对传统理论内容的补充、修正。在这一基础上,还需要加深对金融体系规律、运行特征的分析、研究,逐渐构建一个宏观微观统一、准确描述与概括的金融体系框架。而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在真实的客观世界中,实际上并不存在微观、宏观相互分离的问题,所以任何对于“宏观微观硬性切割”的理论研究、做法等,都必然会以失败告终。因此,在打破传统金融学理论限制的基础上,应该积极构建宏观、微观相互协调、统一的学科体系、理论内容,实现重建“金融支柱”的目标。


  (二)深化对金融规律的认识


  在构建新金融学体系、内容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与实体经济、金融因素相关的问题,但是重建“金融支柱”必须将其作为基础,实现宏观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众所周知,传统的宏观经济学经过长期的发展、应用等,已经积累了很多的问题,所以必须通过“金融支柱”的重建予以合理解决。具体来说,将金融体系作为“金融支柱”框架的核心构成内容,然后进行更加深入地分析,并不是对信贷、货币等进行简单地分析。


  基于这一前提,可以实现重建宏观经济学的目的,以便于在更高的层面上,形成一个更加具体的理论框架,并将微观、宏观等因素进行分析、考虑,保证分析框架的合理性、科学性。同时,在“金融支柱”重建的全过程中,除了作用机制、实体经济、金融体系的相互联系之外,还应该掌握三者之间的作用路径、传导机制等,切实实现政策、理论的统一。从全球范围的角度分析,当前宏观经济金融政策的构建、实施,均面临着非常严峻的考验,而将金融政策、宏观经济等进行统一实践,其所呈现出来的有效性、科学性,将会为各国经济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澄清金融危机的认识误区


  在对宏观经济学中的“金融支柱”进行重建的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澄清关于金融危机前后的认识误区。例如:在发生金融危机之前,基本上大多数的人都在享受金融繁荣所产生的福利,但是在发生金融危机后,人们则会主张限制金融的发展,因为它是“罪恶之源”[2]。事实上,从金融活动以及金融的层面分析,其与客观实际中的自然事物,有着相似的本质,即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所以人们对金融危机的认识存在误区。


  通常情况下,在发生金融危机之前,专家将微观经济作为研究的重点,呈现出崇拜效率、创新的态度,忽略发展过程中对宏观经济的不良影响。不仅如此,宏观经济学又在这一阶段中,忽略了实体经济中金融体系所产生的诸多影响,使得对金融危机的分析,无论是理论还是实际,都存在明显的误判。因此,必须构建微观、宏观相互统一的金融學,基于此实现对“金融支柱”的重建,推动实体经济、金融体系的协同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中,“金融支柱”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需要通过恰当的方式进行重建。基于这一前提,有效打破了传统金融学理论的限制,加深了相关人员对金融规律的认识,对发生金融危机前后所存在的认识误区,进行了针对性地澄清,以此来实现重建“金融支柱”的目的,并促进宏观经济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姜宇.论资产管理业务法律规制的第三支柱:信义义务规则——兼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J].上海金融,2018(12):53-59. 

  [2]连飞.“稳增长”与“去杠杆”目标下的双支柱政策协调——基于供求冲击和金融摩擦视角[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8,39(06):15-21. 

  作者简介: 周伟娟(1996.6-),女,民族:汉,籍贯:陕西省乾县,学校:西安翻译学院,学历:本科生,学院:商学院,专业:财务管理专业,研究方向:宏观经济学。 

上一篇:透过产业经济学看北京奥运会对我国体育产业的影响
下一篇: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动力的因素——体育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