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经济增长背后的人口结构因素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的经济发展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在一系列政府政策的引导下,河南的经济水平取得了长足发展,同时学者也开始对河南经济增长背后的影响因素进行思考和探索。 
  从现有研究结果来看,大多文献主要从贸易、资本市场、要素驱动等视角对河南经济增长现象进行解释,而从人口结构切入的文献鲜见。事实上,国内外学者早已认识到人口结构对经济增长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林德赫等在索罗增长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人口年龄变动因素,以OECD国家的历史经验数据为研究样本,探讨了年龄结构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结果发现50岁至64岁之间的劳动力规模增长能够显著促进地区经济增长,但随着64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规模的增加,经济增长受到抑制。与其类似,佛瑞格瑞等人在OLG模型中引入人力资本的年龄结构因素,分析了包括美国、英国等在内的7个发达国家的人口年龄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发现老龄化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长期效应,这一研究结论与安德森,贝特尼等的分析结果类似。在中国经济增长背后的人口结构因素研究方面,王力、柴新等认为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导致生育率的大幅下降,由此产生了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也产生了正效应。而格里佛则认为由于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动导致中国劳动力人口规模优势明显,吸引国际资本流入,从而通过投资扩张以及较高的资本回报率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增长。对于中国人口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影响渠道研究,国内学者普遍认为,中国人口结构变动改变了劳动力人口规模优势,提高了储蓄率以及投资率,影响了政府的公共投资。 
  从上述文献回顾可以看出,现有文献中少有从人口结构视角解释河南经济增长,同时国内外关于人口结构和经济增长的研究更侧重探讨人口年龄结构对经济的影响,忽视了人口结构其他层面影响。本文与已有研究的不同之处在于,选择从城乡人口结构、人口年龄结构、人口教育结构、人口就业结构等多维度探索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同时通过手工搜集河南各地级市面板数据,建立面板模型进行实证分析。 
  一、模型设定及说明 
  为了准确探究河南地区不同层面人口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选择城乡人口结构、人口年龄结构、人口教育结构以及人口就业结构进行切入研究。 
  克鲁格曼的新经济地理学认为,人口城乡结构能够显著地影响经济的增长,其内在机理在于随着人口城市化率的提升,生产要素集聚效应开始显现,在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的前提下,这种集聚效应能够给社会生产力带来正向外部性,具体表现在农业现代化、工业化进一步提升、产业结构升级等,从而促进资本积累,推动经济增长,基于此我们认为河南城镇化人口比例的提升对经济增长有显著正向作用。 
  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可以影响社会储蓄率的变化以及劳动力供给的变动。具体而言,袁志刚等认为在中国居民的习惯下,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推进,社会储蓄率会上升,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贺菊煌从生命周期理论为研究切入点,得到了与袁志刚类似的研究结论。但李福 ,李克明等人持相反的态度,他们认为与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工作群体相比,老年人口所占比例较小,因此随着老齡化的演进,社会储蓄率应该是下降而非上升,他们的这些观点均采取相应国家的数据得到了证实。由此可见:人口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作用方向并不是唯一。 
  在经济增长模型中,人力资本是经济发展过程中重要的要素,具体表现在人力资本的数量和质量上,即社会就业比例与经济增长有正向相关的关系,同时劳动力受教育程度越高,其对经济增长的正向作用也就越明显(陈彬,1996,毛洪涛等,2004)。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假设在其他影响要素不变的前提下,构建如下的计量模型: 
  其中以上的公式中i代表第i个城市,t代表年份,gdp用来表征相应城市在对应年份的经济增长;而pop用来衡量人口的总规模;popcity指人口城乡结构,用来表示城市城镇化指标; pop-y,pop-o,pop-l则用以表征人口年龄结构,分别代表抚养人口比例、赡养人口比例和劳动力人口比例(值得说明的是,按照世界银行对于少年抚养,老年赡养的年龄界定,15岁以下的属于抚养人口,65岁以上的属于赡养人口);就业人口结构用pop-emp表示,但限于各地级市数据的可得性,本文采用登记失业率进行代理;人口教育结构用popedu表示,采用成人高等教育学校的在校人数所占比重进行衡量;而代表了模型的随机误差项。 
  二、实证分析 
  本文搜集了河南省内的18个地级市的历史数据,具体包括郑州市,开封市,洛阳市,平顶山市,安阳市,鹤壁市,新乡市,焦作市,濮阳市,许昌市,漯河市,三门峡市,南阳市,商丘市,信阳市,周口市,驻马店市,济源市。其研究区间为2008-2014年,数据均来源于河南省统计局网站上关于各个地级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与人口普查统计公报。为了消除模型可能存在的异方差,在进行面板回归之前对各变量进行了对数化处理。利用STATA 13.0,使用Hausman检验进行识别。鉴于检验结果,可以看出P<0.05,则固定效应模型较好,控制不同截而上存在的差异。然后利用STATA 13对模型进行求解,得到如表1所示的结果。 
  从表中的结果可以看到,城镇化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系数为0.49,说明从符号意义上来看,其对河南经济增长有正向的作用,而且系数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表明现阶段河南大部分地区的城镇化率水平相对较高,能产生克鲁格曼所说的正外部性效应。

      从表中也可以看出人口年龄结构对于河南经济增长的作用情况,从系数上来看,抚养人口比例、赡养人口比例以及劳动力人口比例均对经济增长有着正向的促进作用,然而劳动力人口比例系数并不显著,并没有通过t检验。相应地解释为,河南作为人口大省,但是劳动力人口并没有显著地提升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抚养人口比例和老年人口比例的增长,并未制约或者降低社会生产率,对这一现象有两种解释:第一是由于现阶段河南劳动力规模较庞大,但是大部分外出打工,流入较为发达的东部城市,造成了劳动力的流失。而且抚养人口与老年人口比例较小,因此它们对社会生产效率的影响具有滞后性,短期内不会显现。第二是由于近年来河南社会生产技术进步以及相应的社会分工得到完善,弥补了抚养人口和赡养人口所带来的负向作用。 
  回归结果表明,失业人口比例和成人高等教育人口比例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可以发现失业率的比例系数是显著的,通过了t检验。这说明失业率的增加显著抑制了河南经济增长。然而其中的成人高等教育人口的比例系数也没有通过t检验,是不显著的。这也就进一步的表明现阶段成人高等教育人口并未对河南的经济增长产生显著影响,对此的解释是,本文选取的成人高等教育人口比例是通过计算中高等院校中在校人数的比例来表征,这表明河南现阶段在社会经济人才引导机制或者高等教育的培养机制中可能存在某些障碍。同时,通过这几个回归模型结果可以发现,所有模型中城镇化,人口规模结构能够给经济增长带来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 
  三、结论与对策建议 
  本文基于河南省的18个地级市组成的面板数据,构建面板回归模型,多维度解释了人口结构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口结构城镇化率,人口就业结构,赡养人口比例均能够显著促进经济增长,但实证结果显示现阶段中成人高等教育人口比例以及总人口的变化并不能显著促进河南的经济增长。以上分析结论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含义: 
  第一,要积极落实城镇化推进战略,进一步全面提升河南城镇化水平,从而使得生产要素产生集聚效应,带来更加显著的正向生产外部性。 
  第二,加快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就业,从分析结果中可以看到现阶段河南的失业率部分的抑制了经济的增长,因此需要出台相应保障措施,一方面增加社会就业机会,另一方面也以此为契机,完善高等人才留住的体制机制,实现河南的高等教育人才资源的市场化转化。 
  第三,河南作为人口大省,每年向其他省份输出了大量的年轻劳动力,使得本省的劳动力削减,这对于本省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效应。因此,河南省必须增加更多更高质量的就业岗位,创造更多的机会留住本省的劳动力,以增强其劳动力人口竞争优势。 
  第四,河南省要进一步完善省内的社会分工体系,促进不同年龄层的群体均能够对经济增长产生相应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曾虹.加工贸易对河南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分析[J]北經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10). 
  [2]邹源.河南资本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6). 
  [3]袁志刚,贺菊煌.人口年龄结构、养老保险制度与最优储[J].经济研究,2000,(11). 
  作者简介: 
  王海楠(1989),男,汉族,河南孟州市人,国际贸易学硕士,单位:广西大学商学院,研究方向:国际贸易与电子商务方向。

上一篇: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之探讨
下一篇:当前如何做好计划生育政治思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