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是研究思维形式、思维规律、思维方法和论证的科学,逻辑学通识课是指适用于所有专业能使受教育者得到逻辑思维训练的课程,有别于逻辑学专业课。开设逻辑学通识课的意义非常重要,若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对逻辑学通识课进行全方位的教学改革。
一、逻辑学通识课教学改革的目标
简言之,逻辑学通识课教学改革的目标是:全面改革教学诸要素,培养创新型人才。所谓全面改革教学诸要素,就是探索实用的教学内容、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探索先进的教学手段、探索合适的教学模式、探索科学的考核方式。所谓培养创新型人才,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二、逻辑学通识课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改革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是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要素。
目前,国内高校逻辑学通识课往往只教学逻辑基本原理,几乎不涉及批判性思维。我们根据创新型人才培养要求,除了教学逻辑基本原理之外,还大胆地引入批判性思维内容。
关于逻辑基本原理,我们不满足于传统的普通逻辑,而是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深化与扩充。深化的内容主要有:改进了文恩图解,新造了若干图式;对单称直言命题给予了应有的重视,不再把单称直言命题简单地并入全称直言命题中;修改了关系命题的定义,增补了关系命题的结构成分;重建了假言推理系统,依据一定标准对假言推理层层分类;丰富了复合命题重言式特别是重言等值式的类型;增加了一种探求因果联系法;修订了划分的规则和论证的规则等。通过深化,可使学生更加全面而准确地掌握相关知识。扩充的内容主要有:演绎推理的综合运用和非演绎推理的特别运用。前者主要涉及演绎推理的解题技法,如常规推理法、辨识真假法、有无制表法、强弱列式法、直观图示法、数学推理法、排除错误法、结果代入法等;后者主要涉及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科目中的必考内容,包括针对词语关系的类比推理[1]和图形推理[2]。通过扩充,可使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有较大的提升。
关于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学术界有许多不同的解释。如果用通俗而简单的话来表达,我们认为,批判性思维就是对论证的评估、构建或破斥。所谓评估就是指出某论证是否成立或者是有成立的可能性还是有不成立的可能性,采用了什么样的论证结构或方法;所谓构建就是构思并建立一个完善的或者比较完善的论证,可以是根据论据得出论题,也可以是根据论题补充论据;所谓破斥就是推翻一个论证或者指出一个论证存在缺陷。我们把批判性思维内容分解为八个方面的问题:推断、假设、支持、削弱、评价、解释、比较、判定。批判性思维是专业硕士入学考试及公务员录用考试的必考内容,也是评价大学生素质的一项重要内容。
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是教材,我们使用的逻辑学教材是自编的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逻辑学》(第三版)。[3]中国人民大学陈慕泽先生在书序中指出该教材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第一,扎扎实实地覆盖传统逻辑的知识内容,并结合日常思维实际更新与深化其中的一些分析与阐述。第二,在同类教材中,首次大板块地引入非形式论证即批判性思维的内容。燕山大学张忠义先生认为,该书具有多方面的特色与创新,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南京大学张建军先生认为:“这是一部在作者多年探索积累的基础上所贡献的具有创新性的优秀逻辑通识课程教材。其中将逻辑基本原理和批判性思维上下编分立阐述的特色结构,有利于学生清楚地把握逻辑的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的区别及其相互关联,有利于呈现批判性思维的基本逻辑机制。”[3]
(二)改革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学者乔伊斯()和威尔()提出的,它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学习理论指导下和大量的教学实践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相对稳定的教学活动的结构框架。教学模式的选择与确定,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
我们在逻輯学课程教学中运用独创的探究型教学模式[4],创建探究型教学模式的主旨是: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研究作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该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是创新教育思想、主体教育理论和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该教学模式由四个基本环节有机组合而成,它们是:(1)“设境·指要”;(2)“自学·研讨”;(3)“精讲·答疑”;(4)“练习·总结”。“设境·指要”即创设教学情境,指出学习要点,是引导学生学习的环节。“自学·研讨”是学生主动探究的环节。“精讲·答疑”是深化学习的环节。“练习·总结”是巩固、梳理知识的环节。上述四大教学环节,相对独立、互为依存、分别作用,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层层深入,环环紧扣。
探究型教学模式体现了教学氛围的民主性、课堂交流的多向性、学习主体的创造性、教学关系的统一性等特点。该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学生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下面以“假言命题”为例,分析一下逻辑学通识课是如何运用探究型教学模式的。限于篇幅并考虑简洁问题,我们只谈谈“设境”与“练习”两个步骤。
在“设境”这一步骤中,我们出示下面一个思考题。
小张约小李第二天去商场,小李说:“如果明天不下雨,我去爬山。”第二天,天下起了毛毛细雨,小张以为小李不会去爬山了,就去小李的宿舍找他,谁知小李仍然去爬山了。待两人又见面时,小张责怪小李食言,既然天下雨了,为什么还去爬山;小李却说,他并没有食言,是小张的推论不合逻辑。
对于两人的争论,以下哪项论断是合适的?
A.小张和小李的这个争论是没有意义的。
B.小张的推论不合逻辑。
C.两个人对毛毛细雨的理解不同。
D.由于小李食言,引起了这场争论。
实践教学中,学生发表了多种观点。正确答案应为B。当许多学生疑惑不解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学习课程并指出学习要点。当“自学·研讨”“精讲·答疑”这些环节完成之后,教师布置练习,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比如下面的练习。
柏拉图学园的门口竖着一块牌子“不懂几何者不得入内”。这天,来了一群人,他们都是懂几何的人。
如果牌子上的话得到准确的理解和严格的执行,那么以下诸断定中,只有一项是真的。这一真的断定是哪一页?
A.他们可能不会被允许进入。
B.他们一定不会被允许进入。
C.他们一定会被允许进入。
D.他们不可能被允许进入。
当且仅当人与人之间是和谐的,则社会是稳定的。
如果上述说法成立,那么以下除了哪项都是真的?
A.如果社会是稳定的,那么人与人之间是和谐的。
B.只有人与人之间和谐,社会才会稳定。
C.即使人与人之间不和谐,社会也能稳定。
D.如果人与人之间和谐,那么社会是稳定的。
练习之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本课的知识要点作出适当的总结。
就“假言命题”这一教学内容而言,运用探究型教学模式,明显地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学生能够牢固地掌握假言命题的含义和结构、假言命题的种类及其逻辑性质并能解决相关问题。
(三)改革考核方式
逻辑学通识课的考核包括平时考查与期末考试,两者各占总成绩的一定比例(一般情况分别为30%和70%)。
平时考查是端正学习态度的重要手段。考查内容包括出勤情况、听课情况、答问情况和作业情况。其中对答问情况的考查作了较大的改革。具体做法是鼓励学生主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凡是主动回答问题的,如果成绩优秀,则如实记录;如果成绩一般,则征求学生意见是否记录;如果成绩不佳,则不作记录。假如没有学生主动回答问题,則指定学生回答,然后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如实记录成绩。这项措施大大激发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同时,也促使学生更加认真地学习有关教学内容。此外,对作业情况的考查也作了大胆的改革。具体做法是适量布置作业,布置的作业不必上交,而是在下次上课时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商讨答案,由学生自批自改自评。这项措施,减少了教师负担,缩短了反馈周期,锻炼了学生能力,提高了学习质量。需要注意的是核算平时成绩时,应该适当控制作业成绩的比重。
期末考试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改革考试方式对于正确引导学生复习、准确判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具有重要作用。我们采用了一种既不同于完全开卷,又不同于闭卷的半开卷考核方式,精心选择考核内容,科学设计考核题型,注重能力考核,力求测出真实水平。具体要求是允许学生在两张A4纸上事先书写自己认为较重要的知识,供考核时参考,但是只能手写,不许打印、不许复印。这样要求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亲自整理知识,区分出知识的重要度,从而真正掌握知识,并形成一定能力。实践证明,这种考核方式既受学生欢迎,又有特殊功效。学生在复习阶段,必然要通览全书,归纳出重点与难点。写到纸上的内容,其实已经基本记牢,考试时几乎不必再去翻阅。而且考试题多为教材之外的应用性试题,不太可能也不便于整理到有限的纸面上。所以,我们也大可不必担心这种考核方式会有什么水分,相反,它却能够测出学生的真实水平来。
经过努力,我们已经建成了庞大的试题库,可以生成大量的搭配合理的试卷。做到每组试卷(含10套试卷)内部每套与每套之间重复率为零,跨组试卷每套与每套之间重复率不超过10%。考试题型、考核内容、分值分配等情况见下表1。
备选题型有双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解释概念题、简答题和论述题等。一般情况下,这些题型不予使用。第一,双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与单项选择题没有实质的区别,在题量已经很大的情况下,不必使用。第二,逻辑学作为通识课及工具课,在其教学过程中注重的是能力培养,在考核要求上注重的是能力测试,不鼓励学生死记硬背一些实用价值不大的理论,所以尽可能回避解释概念题、简答题、论述题。
由试题库生成的试卷,试题难度大体适中,有少量的较易题和较难题。试题有一定深度,除了考查记忆力之外,还考查了观察力与思维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有广度,覆盖了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主要内容,涉及了思维形式、思维规律、思维方法、论证、逻辑谬误和批判性思维等。题型丰富多样,题量较大,分值分配合理。
除了上述几方面的教学改革之外,还进行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教学方法的改革措施主要是:综合运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自学发现法、讨论法和讲授法等。教学手段的改革措施主要是: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课内适当使用多媒体,课外充分利用网络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是力求教学效果最大化。
三、结语
实践证明,我们对逻辑学通识课进行的教学改革是成功的,教师乐教,学生爱学,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项教学改革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举措合理,具有可推广的价值,不仅相同课程可以仿用,而且相近课程也可以借鉴。
参考文献:
[1] 程树铭,梁秋坪.试论针对词语关系的类比推理[J].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13(5):37-44.
[2] 程树铭.论图形推理[J].毕节学院学报,2014(12):42-52.
[3] 程树铭.逻辑学(第三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4] 程树铭.关于探究型教学模式的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3(3):82-83.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general course in logic
CHENG Shu-ming1, LI Yan-jie2
(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Jiangs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angzhou 213001, China;
rs and Design Institute, Harbin Vocational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rbin 150300, China)
Abstract: Logic is a basic subject of reference, the significance of setting up the general courses of Logic is very its teaching effect is often not satisfactory. The general course of Logic should be put in a full range
of reforms from the content of courses, teaching method, model of instruction,evaluation method and so on,so as to
cultivate theinnovative talents of autonomous and cooperative learning ability,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innovation ability. The reform ideas and measures of the general course of Logic are very valuable to be promoted.
Key words:Logic; educational reform; teaching contents; teaching method; teaching tools; teaching model; evaluation meth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