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是提高中学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课题之一。基于学科思想方法,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原有知识储备,把握最近发展区,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与《课程标准》进行教学设计,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科思想方法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从而促进初高中化学教学的顺利衔接。
【关键词】学科思想方法初高中化学教学初高中教学衔接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4-0136-02
在高中阶段学习的化学内容是非常多的,教学过程容量大、进度快、知识点多、学科内综合性强,更重要的是对学习能力的要求、认识问题的视角、对学科思想方法的理解等要求较高,这就要求我们认真做好初高中的衔接教学,让学生树立起学好化学的决心和信心,让学生进入高中后尽快地适应高中学习,并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稳步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以下从几个方面谈谈如何进行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
一、从认知上进行衔接
新课程必修模块的教材中,几乎每一章、每一节都有类似的初、高中知识衔接,教师如果不了解这些衔接点,容易导致学生知识的跳跃,极大地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教的衔接”,学生“学的衔接”都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初、高中化学课程设置的总体学习目的是一致的,但两者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回顾初三化学,具有基础性和启蒙性。课本配有大量彩图,内容浅显直观,知识点较零散,总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实验以定性分析为主。学生主要通过直观的化学现象获得感性认识,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观念,而高中化学课程具有时间紧、知识量大、课程进度快、深度和难度明显增大等特点,要求学生能通过实验收集有关数据,并根据误差分析的原理对实验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初步形成运用化学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知识层面来看,初中以学生“知其然”为主,高中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实际应用方向靠近,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化学学科思想方法。
1.深入了解学生原有知识储备与认知结构
一切新知识的真正获得都是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产生的,不受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所影响的学习是不存在的。教师全面了解学生才能真正教好学生。教师应弄清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进行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程度怎样?这样才能自如地处理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可采取课堂提问、观察入学成绩、调查问卷、与新生交谈、进行针对性测试等方式了解学生原有知识储备与认知结构,并将学生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整理,在此基础上弥补学生忽视和薄弱的知识点。学生对知识的积累,分析能力的提高在不同阶段都是循序渐进的。新课程理念下对教材中知识的掌握要求也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而逐渐上升的。例如:
因此,我们不能孤立地看待某一课时的内容,而应将其置于整个中学化学课程体系和总体教学目标中进行整体把握、合理设计教学,逐步培养思维、提升能力,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让学生逐步学会化学学科思想方法。
2.把握最近发展区,比较分析初高中的课标要求,进行教学设计
现在的课程降低了过高、过难和过烦琐的知识要求,不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的体系,正是由此导致学生在进入高一的学习后,由于某些知识点上的缺漏,知识体系脱节,引起学习的困难。其实初中与高中的化学知识体系必然存在重大差别,初中化学知识体系受限于初中的启蒙阶段,只能从生产生活实际出发,对日常的一些化学现象进行学习和探究,必然是不系统也不完善的,而高中化学对初中化学知识进行了合理的延伸和拓展。作为初中化学教师要对学生的高中学习知识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在选择教学设计时能注重初高中化学学习时知识上的衔接。不可把发展性概念和知识讲死,要留有余地。例如化学学科思想-物质的分类思想,初中由于考试练习的常见性默认为:只要提到物质的分类,学生就联系到物质-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及氧化物、酸、碱、盐的分类。其实在高中的课程中,这样的分类仅仅是从物质的元素组成这个角度来归类的,物质的分类可根据物质组成、状态、性能这些不同的角度进行划分。注意控制化学原理讲授的深广度,注意初高中学习衔接中的阶段性,不可盲目提高,也不可含糊不清或忽略不提,例如初中常提到羊毛和棉花的鉴别时,学生可异口同声回答通过燃烧闻气味,但2017年的中考题目中遇到燃烧肉松和棉花时,哪样物质能发出烧焦羽毛味,很多学生一脸茫然,这正是由于初中的老师都认为,蛋白质的性质都是高中教学的内容,故无须多讲,才出现了这样的问题。而此考题涉及到肉松含蛋白质,而蛋白质纤维燃烧即可产生烧焦羽毛味的原理。只要知道这原理,这问题学生能迎韧而解。老师在教学中不能重视化学原理的讲授而是让学生记忆结论性的知识点,这对提高学生的化学学科思想和素养是无益的。
二、从学习方法方面衔接
调查表明,大部分初中学生的化学学习方法是非常简单和具有很强依赖性的,通常是“你讲我听”,“你写我抄”,“考前背、考后丢”。到高一以后,若仍沿用这老方法,那必然会使他们成为所谓的“差生”,兴趣和学习习惯的保持也只能成为“纸上谈兵”。另一方面,化学占中考各科总分的比例较低(总分550,化学仅占40分)。相当一部分学生初三阶段对化学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基础知识不扎实,升入高一便觉得高中化学难学。
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学生的“学是为了会学”。因此在初、高中衔接教学中,在注重兴趣和习惯培养的同时,要逐渐地指导和纠正学生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建立适合自己的學习方法体系,将会让学生受益一生。
在学习方式上,初高中的教学中,都应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中化学的学习是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教师更应该帮助学生了解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初步形成比较、分类、归纳等学科思想。例如在进行元素及其化合物、有机物物质复习时,有意识地运用分类思想,不仅可纵向归纳物质性质,而且可以横向对比易混淆物质的性质,通过多角度发散思维,学会构建知识体系,而这种充分体现分类思想的学习方法就要在初中教学中进行指导,初中新课结束后,复习课的第一节通常就是复习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很多学生对于分类的概念常模糊不清,但即使你把概念重新解释一遍也还是收效甚微。这时可采用引导学生通过思维导图方式对物质进行分类,实践过程中学生间有较大的差异,较好的部分同学可很快领会并画出分类图,有另一些无从下手,据此情况可以及时展示完成较好的学生成果图,并引领较慢的同学模仿并完成剩余的图示。最后再取几幅完整的思维导图,请学生对比学习思考谁的知识点总结更全面,对比自己的图例,弄清各自是否有遗漏或疑惑混淆哪些概念知识。再比如复习含碳化合物时,也可围绕碳元素画出思维导图从而达到巩固复习的目的。对学习的内容能进行统摄整理,使之网络化,能有序地储存作“意义记忆”和“逻辑记忆”,能正确复述,再现辨认。能将化学信息抽象归纳或逻辑地统摄成规律,运用符号思维或数学思维等方法创造性地认识和解决问题。科粤版九年级化学第八章酸碱盐的知识点对于初中生来说,知识容量大,物质间的关系复杂,反应条件众多繁杂,有很多同学连物质及其性质始终没能搞明白。如果忽视学科基本思想的构建和学习方法的培养,这样的教学会导致如下问题:教师将过多的知识让学生去识记,忽略了对过程的分析与理解,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学生也对化学学习产生认识偏差,认为多重复多记忆就可以,以致知识水平浅薄,内容零乱,不能跳出题海战术,综合应用能力薄弱。因此在教学方法上初中教师也应实现跟高中教学方法的有效衔接,在保证初中化学启蒙性、个性化特征前提下,适当运用研究方法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感悟及理解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从时间安排方面衔接
目前衔接的教学主要研究在于高一开学头一个月教师专门腾出时间进行知识衔接,或者在高一教学过程中上新课同时穿插进行,但是这样做存在多种的弊端:学生层次不同,很难做到因材施教;教学进度无法正常完成;或者衔接课走个过程,学生仍然不知所云,这就需要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帮助指导学生对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进行有效的归纳、整理、有序存储、合理构建知识网络,通过这种有意义的知识整合、整理,学生才能以崭新的视角认识和把握初中各部分化学知识,更加透彻地理解化学概念、原理,从而达到相互联系、融会贯通的效果。
总之,我们要充分认识高一学生在化学学习上的特点和现实困难,尊重学生的这个基本实际,多想办法,研究规律和遵循规律,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跨好初中化学到高中化学这个学习台阶。通过衔接教学使学生复习和强化那些对高中教学密切相关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为高中学习做好充分的知识和技能准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高中化学学习方法、学习策略,为高中化学的学习做好方法的准备。
在初高中教学的衔接中,要和学生交朋友,从学生那里去了解他们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接受的程度,对自己的教学和素质的评价要用发展的眼光看,要总体把握,找准问题和薄弱点,这些都要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实现。把自己理解和认同的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结合起来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困难的。教师可经常在初高中的课堂上听课、评课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在实践中解决初高中教学衔接问题。
作者:翁晓前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江琳才主编.义务教育九年级化学教科书[M].北京:科学出版社,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