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论马基雅维利的非道德政治观

  一、马基雅维利生平与著作


  尼科洛?马基雅维利(1469―1527年)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政治思想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出生于佛罗伦萨的名门望族,后来没落,他接受了当时最好的古典人文主义教育,这就使得马基雅维利通晓拉丁文、古典文学和史学,而且还使得他格外熟悉古罗马共和国的政制、西塞罗等人的论辩以及社会哲学。在中世纪后期的政治思想家中,马基雅维利是第一个明显将政治摆脱道德和神学束缚的思想家,为政治学和法学走向独立学科开辟了道路[1]。其代表作《君主论》一直被欧洲历代君主奉为案头之书,被政治家奉为最高指南,被统治阶层奉为巩固其统治的治国准则,被西方评论界列为可以和《圣经》、《资本论》等相提并论的影响人类历史的十著作之一。


  二、非道德政治观的内容


  (一)政治的核心是权力而非道德


  在古希腊罗马和中世纪时期,政治和道德始终是合为一体的,道德与政治比较起来,道德始终处于领先的位置。但是面对当时的时代――近代欧洲政教高度合一的场面被打破,神学意识形态土崩瓦解,传统的仁慈观,善良意识以及宗教寄托已经不能够解决意大利的危机,只有“赤裸裸的权力”才能实现国家的统一[2]。马基雅维利认为统治权是国家的根本问题,至于谁能取得统治权在于谁具备取得统治权的手段,而不在于道德高尚或者上帝的授予,权力既是国家的核心,又是政治目的,认为统治者应该以夺取和巩固政权为目的。


  (二)法律和军队是统治权的基础


  维护统治权是国家的根本问题,统治者应该将维护和保持自身的权力作为最终目的,这是马基雅维利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良好的法律和军队是一切国家的主要基础,他指出,法律是人类特有的,武力则是属于野兽的,但是前者常常有所不足,所以必须诉诸于后者。马基雅维利认为人性是贪婪的,人的欲望是无穷的,有时候法律也??无能为力,所以法律必须要以军队为后盾,君主要维持和巩固统治就必须建立一支自己的军队。


  (三)给人恩惠要一点一点来,但加害于人要一次性完成


  马基雅维利认为君主要经常怀有一颗忧患之心,君主最为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应该到人民当中去生活,和他的人民在一起同甘苦,共患难[3]。君主在给人恩惠的时候,应该一点一点来,这样,恩惠的影响时间就能够更加长久些,人们更能够感受到恩惠的好处,更会持久地怀有一颗感恩之心。


  君主要谨慎使用残暴手段,这是说君主要恰当的实施恶行,那些恶行必须是出于自身的安全需要而迫不得已,以后除非是有利于他的臣民,否则绝不再使用。加害于人一定要一次性完成,这样,受害者所尝到的痛苦滋味就比较少,损害对人所造成的冒犯感也就相对比较少,老百姓所受到的损害相对较少的话,那么老百姓的怨恨也就会少一些。


  三、非道德政治观的影响


  (一)非道德政治观的积极影响


  1.有助于意大利的统一


  马基雅维利认为,国家是建立在人性和人的行为的基础上,人性是偏向恶的,一旦有机会人心就自然会堕落,他认为意大利分裂的总根源是罗马教会和封建贵族的自私贪婪,这些都妨碍了意大利的统一,因此他对虚伪的封建道德和神学政治观进行了强有力的反驳[4]。他所强调的这些都是为了早日结束国家内忧外患的局面,使之统一和强大,所以马基雅维利的非道德政治观对于意大利的统一有积极意义。


  2.对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当时由于新航路的开辟,欧洲的经济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经济发展缓慢下来,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成为当时资产阶级最迫切的要求。马基雅维利的非道德政治观正是这个时代的产物,当时意大利正处于崇拜竞争和功利的特殊时期,正是资本主义需要发展的时期,马基雅维利的非道德政治观代表着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愿望,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在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过渡的16世纪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二)非道德政治观的消极影响


  1.政治与伦理道德相分离


  马基雅维利的非道德政治观以人性恶为理论基础,认为应该将政治排斥在道德之外,政治高于伦理道德,为了到达政治目的,可以将道德抛弃,道德的善恶均可以因条件不同而充当手段[5]。马基雅维利否定了道德对政治的反作用,将政治和道德割裂开来,片面的理解了政治与道德的关系,作为一国的君主,为了有效维护自己的统治,达到既定的政治目标,可以不择手段,这无疑会使政治陷入非道德主义的漩涡中。


  2.政治沦为权术,被后世专制者利用


  从消极的方面看,马基雅维利的权术观正如他的国家观与政体观一样,是一种非常现实、极其功利的思维方法。在君主采用什么政治权术的问题上,马基雅维利极力主张君主不应该受任何道德准则的约束,而是要采用一切手段去实现自己的目的,君主在政治上只应该考虑有效和有害,不应受道德的约束,君主可以用暴力和欺骗,但应该伪装成有道德和仁慈;君主应当使人们畏惧而非憎恨,可以和贵族为敌,但人民不行。本文来自《传奇文学选刊(紫色年华)》杂志

上一篇:大众传播学视野下的生态动漫意识传播
下一篇:民间美术资源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教学实践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