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现代化技术背景下艺术师范教育模式分析与研究

  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在互联网全面普及的信息化社会中艺术师范教育的基本情况,然后深刻分析了新时期融入现代化技术手段的艺术师范教育的探索重点和特点,并列举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指出当今艺术师范教育的不足,最后提出相对应的解决办法,提升艺术师范教育水平,以有效促进中小学艺术教育师资专业化建设。


  关键词:现代化技术;艺术师范教育;模式研究


  注:本文系2019年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2019-JSJYYB-090)资助。


  一、现代化艺术师范教育的基本情况


  早在2015年6月举办的主题为“创新改变世界”的中国“互联网+”创新大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业界权威学者们就对“互联网+艺术教育”的可行性、教育模式以及前瞻性纷纷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许多专家学者表示,现代化艺术教育不仅会代替传统的艺术教育,而且会让传统艺术教育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方式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的重心是书籍,第二个阶段的重心是专业教科书,第三阶段是教学、教科书、案例以及各类辅导班相结合的新方式。遗憾的是,前三个阶段无论哪一种方式,都有其显著缺点,均不能以学生为中心,这就使教育的质量大打折扣。而如今新时期的教育,可以看作第四个阶段,它实现了颠覆性改变,以学校和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模式在这一阶段彻底被打破。


  在新媒体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传媒技术的应用开发已经成为最重要的前沿领域,同时也是发展文化创新产业与艺术教育的重要工具。艺术教育有了移动互联网的依托后,紧随而来的便是大数据与云计算的支持,这将会使艺术教育如虎添翼。


  那么,将现代化技术手段运用于艺术师范教育中,实验教学是其重要的研究部分,依靠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的创新,艺术师范教育模式可以实现“云实验教学”的体系架构。


  现代化藝术师范教育需要以艺术为灵魂,以现代化技术作为推动力,积极拓展艺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结合,优化不同学科间的交叉性实验教育方法,真正实现艺术师范教育的网络化、体系化以及循环化。在艺术师范教育的内容架构上,需要牢牢抓住多学科融合与多渠道融合的特点,制作出新常态下的网络教程与虚拟实验素材。目前国内很多省市级机构已经开始尝试这种新的教学手段,他们已经将数字传媒、人机交互、模拟实验等技术应用到了教育中来,研发了一系列高质量的在线课程,然后逐步让教师和学生接受新思路,从而利用数字媒体技术完成教育,打破原先闭塞的教学模式。例如,应用3D打印、虚拟实验、动态仿真、数字视频、虚拟中小学演播室、绿幕抠像等技术成功模拟实践以及实现跨领域远程互动式教育。另外,还建立了基于人工智能的多方位评价系统,使教学与实验更加精准化与人性化。


  二、现代化艺术师范教育的实施重点及特点


  现代化艺术师范教育的教学模式多种多样,在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基础上可以按照个性化的需求进行创造和搭配。但在具体的探索过程中,要把握两个重点:一是构建智能互联的教学平台,将课程、学科以及各种配套资源完全整合。要尽量将音频、视频、Flash等形式的相关资源展现在教学平台之上,同时,在平台上还可以整合各种教学所需要的资料库、师生信息库以及设备库等多个数据库,建立融合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甚至是物联网的大型云教育平台。有了云教育平台作为基础,我们就可以将艺术师范教育的各种资源放进去,从而实现音乐、舞蹈、戏曲等多种艺术领域的资源共享。这样的模式可以使学生在进行艺术创作时高效利用各种配套资源以及人脉,有非常强的互动性。二是突破传统实验室的限制,建立具有高度实践性的虚拟教育平台,开发以虚拟仿真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具体方法是利用云平台的强大计算与整合资源的能力,将许多关于能耗、运动的教学实验利用虚拟仿真技术进行模拟。例如,针对艺术教育的歌唱训练,我们可以构建虚拟的声带震动模型,点几下鼠标,动几下嗓子就可以知道发音原理与特点,从而更加全面地了解音调与音色的理论知识,可用于今后中小学艺术教育中。


  总体来说,现代化艺术师范教育有四大特点:一是体系化,即将新媒体技术与传统教育相结合,在开发新媒体的教学运用的同时又没有放下传统的音乐、舞蹈等艺术学科教育,并使其逐步与互联网技术、新媒体以及各种自然科学工程等非艺术项目实现互补与联合。二是跨越化,即指可以通过各种线上教程组与实验组,实现跨领域和学科的实验教学。三是网络化,即指每一位学者的教学内容、教学理念、教学资源、教学过程以及学术成果都可以通过网络云平台实现共享与管理。四是持续化,即实现学术成果的循环利用,例如,一位学生的实验结果可以作为另一位学生的实验素材,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资源。


  三、制约现代化艺术师范教育发展的因素


  我国现代化艺术师范教育的探索还处于初级阶段,并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系统化理论与完善的学术成果,只是在平台上融合了一部分App和网络课程。据分析,制约其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三点:


  一是缺少实践必备的设备资源,教学方式落后。虽然现在很多艺术师范教育已经采用了“课堂+实践”的先进模式,但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一般的模式是学生在大学前两年利用课堂或网络学习基础理论知识,三年级时开始试着在微格教室进行练习,但由于人数较多,教师通常只能指出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学枯燥,无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进而导致四年级时的教育实习大多仅流于形式。二是学生创造力差。现在多数学校传授给学生的只是基础知识,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化与风格。而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目前我国卓越教师培养要求“分类推进培养模式改革”①。例如,面向卓越中学教师,要求专业突出,底蕴深厚,需“重点探索本科和教育硕士研究生阶段整体设计、分段考核、有机衔接的培养模式”②;面向卓越小学教师,要求素养全面、专长发展,需“重点探索借鉴国际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经验、继承我国养成教育传统的培养模式”③。三是师资匮乏,教学水平参差不齐。


  四、提升艺术师范教育水平的对策


  首先,摆脱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大胆采用线上授课与线下实践训练相结合的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然后第一时间在网上进行教学交流与演练。而线下则配备老师进行实战指导,并通过云平台为学生布置作业,要求老师努力挖掘学生的特点与个性,因材施教。学校还要积极与当地的用人单位合作,不定期地组织学生进行教育实践活动,而云平台也要在此时合理利用起来,使学生能够及时反馈实践中遇到的难题与突发情况。收到反馈后,学校应及时安排教师现场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从事教育实践活动。


  其次,优化教师队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目前,很多院校为了节省成本放宽了教师的上岗资格,甚至有许多本科院校刚刚毕业的学生就加入了正式的一线教师队伍。这些教师可能理论知识丰富,但大多數缺乏教学实践。学校应安排这些教师定期到中小学进行实践锻炼或者在校内建立实习基地让教师挂职深造。只有这样,教师队伍素质的快速提高和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才能有保障。


  最后,建立立体化的评价系统。将平时测验、期中考试与期末考试三部分组成的成绩评定方式细化,例如可以将平时成绩分为课前笔记、作业完成情况、实战演练、互动交流、团队比拼等。这样的评价体系才能更好地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然后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从而使其能够在毕业后更好地适应社会。


  五、结语


  在教学中应用现代化技术是未来的教育发展趋势,也将成为艺术师范教育改革主要的研究方向。对于现代化技术支撑下的教学研究与探索,应该紧紧把握住时代的脉搏,不拘泥于具体内容,而是探索方式方法。另外,“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应立足于实践进行探索,格物致知,这种精神也是培养新时代艺术师范教育人才所需要的。


  参考文献: 

  [1]孙为.“互联网+”环境下传媒艺术教育模式探索:以南京艺术学院省级实验室“传媒艺术跨学科综合训练中心”为例[J].传媒,2017(3). 

  [2]孙静松.“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讨[J].艺术教育,2017(Z4). 

  [3]李琳娟.“互联网+”发展模式下艺术教育的发展路径探究[J].艺术百家,2016(S1). 

  作者简介: 宋丽娜,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艺术学院副院长、公共艺术教育教学中心主任。研究方向:音乐学。

上一篇: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情感渗透分析
下一篇:农村学校体育教育现状分析及改革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