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儿科冬季腹泻护理干预的论文(共2篇)


第1篇:探讨冬季儿科腹泻护理对患儿病情的影响


小儿秋冬季腹泻多由轮状病毒及孤儿病毒引起,好发于6个月~3岁婴幼儿,起病急、发病率高,主要临床表现为水样或蛋花样腹泻、发热、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体质量下降,严重者甚至并发脑炎、心肌炎等,危及生命m。临床治疗以控制感染、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及对症治疗为主,尚无特效药物,有效的综合护理对秋冬季小儿腹泻治疗效果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本研究对44例秋冬季腹泻患儿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旨在探讨该护理方法对患儿病情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般资料


选取2014年9月一2015年9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内科收治的秋冬季腹泻患儿88例,均表现为不同程度腹泻症状,以水样或蛋花样为主,无腥臭味,排除严重胃肠道消化系统疾病、全身系统疾病、肿瘤患儿。其中男48例,女40例;年龄6个月~5岁,平均(2.4±1.1)岁;病程1~5d,平均(2.8±1.4)d;发热41例,呕吐42例,溢乳20例;轻度脱水23例,中度脱水47例,重度脱水18例。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4例。2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及临床症状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患儿入院后,均详细询问病史,完善常规体检及实验室生化检查。所有患儿采取抗感染、止泻、补充体液、纠正电解质紊乱、微生态疗法及保护肠黏膜等治疗,伴有发热、呕吐症状者,予以对症处理,严密监测患儿各项生命体征变化。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即指导家长按时给患儿服药,并进行饮食指导,安抚患儿情绪直至出院。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


1.2.1家长教育:使用简明易懂的语言向患儿家长详细介绍小儿秋冬季腹泻的诱发因素、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及综合护理干预的重要性,使家长更好地配合护理工作。


1.2.2心理护理:由于小儿腹泻起病急、进展快,部分家长心情焦虑,易对治疗产生怀疑,对医护人员产生敌对情绪,干扰临床工作,严重影响患儿的治疗,延误病情。护理人员应耐心安抚家长情绪,及时告知治疗情况,尽量消除家长戒备心理,争取家长的配合,提高治疗依从性。告知家长患儿哭闹、情绪不稳等情况下,应给予抚摸、搂抱、柔声安慰等安抚。


1.2.3环境清洁:小儿秋冬季腹泻易发生病毒交叉感染,因此护理人员在接触患儿前、家长及患儿在饭前便后均需清洗双手,对所用物品、餐具及玩具应彻底消毒,食物、乳汁应新鲜。病房应每曰开窗通风,定期消毒,禁止无关人员进出。


1.2.4小儿卫生护理:患儿进食后叮嘱家长给予患儿少量白开水漱口,避免并发口腔炎症。指导家长注意患儿眼窝、皮肤弹性、尿量变化、是否出现皮疹,患儿大便后使用温水清洗患儿臀部及肛周,并擦干,避免粪便等刺激皮肤。及时更换尿布及床单,禁用纸尿裤,预防继发泌尿系统感染。


1.2.5饮食护理:患儿腹泻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营养流失,因此恢复患儿营养供应是保证治疗的关键。症状较重的患儿应禁食6~8h,随后予以静脉补液,注意局部皮肤温度。随后对婴幼儿继续进行母乳喂养以提高免疫力,同时缩短喂养时间、减少喂养次数,控制腹泻。人工喂养患儿应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以清淡易消化的流质饮食为主,忌高糖、高纤维、高热量、高蛋白饮食,宜少量多次,根据大便次数及性状调整食物种类及数量。病情缓解后可适量增加水果及蔬菜,补充维生素。


1.2.6用药指导:针对治疗期间使用的药物,医生及护理人员应对家长进行剂量用法指导,对呕吐药物服用剂量不足的患儿,家长应在医师指导下补充服药,避免擅自停药。静脉输注药物或补液时,应密切观察滴速、剩余药量,严格遵守先快后慢、先盐后糖的补液原则。


1.2.7症状处理:对出现皮疹的患儿,检测大便酸碱度,使用碳酸氢钠或硼酸水清洗肛周。对肛周皮肤潮红患儿涂抹氧化锌软膏消肿。长时间卧床患儿应勤翻身以预防压疮。对严重脱水的患儿使用0.9%氯化钠溶液浸润眼角膜以防角膜干燥,涂抹红霉素眼膏预防感染8。腹部疼痛患儿应给予适当轻柔,结合热敷处理,严重者遵医嘱给予解痉镇痛药物。因病痛而烦躁不安的患儿,则在家长的配合下使用玩具、故事、游戏等分散其注,意力。


1.3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儿住院3d后临床疗效,即大便性状、大便次数,同时记录2组患儿止吐时间、止泻时间、退热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


1.4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发热、腹泻、呕吐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3d内大便性状及次数恢复正常;有效:上述症状改善,3d内大便性状好转,次数减少;无效:临床症状未消失,3d内大便次数和性状无改善或改善较轻。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


2结果


观察组显效29例,有效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2%(41/44);对照组显效22例,有效1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1.8%(36/44)。观察组总有效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止吐时间、止泻时间、退热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或P<0.01)。


3讨论


由于来自母体的抗体水平显着降低且自身免疫机制及胃肠道功能尚未成熟,小儿秋冬季腹泻好发于3岁以下儿童,临床表现为发热流涕、呕吐腹泻、大便次数增多、性状改变且无腥臭味,造成不同程度的水电解质紊乱,严重者出现脱水及代谢性酸中毒9,若治疗不及时,可引发中毒性心肌炎、脑炎等,严重影响小儿健康发育M。因此临床上除及时治疗、控制感染、缓解症状外,采用综合护理干预、保护胃肠道功能、补充营养对缓解疾病、减少并发症具有关键作用。


秋冬季腹泻小儿由于频繁呕吐腹泻,造成食欲不振、营养不良,以往主张的禁食8~12h治疗以防止腹泻往往造成更严重的酸碱紊乱11,因此,家长应配合护理要求,合理喂食患儿。由于病毒所致腹泻极易发生院内交叉感染,因此护理工作中要加强隔离防止交叉感染,也要避免盲目使用抗生素,以免造成正常胃肠道菌群失调。


作者:陈晓霞,宋文雪


第2篇:冬季小儿腹泻综合护理干预的分析


小儿腹泻是儿科临床上最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尤其是秋季腹泻比较常见,除了有效的临床治疗措施意外护理干预较为重要。本文中对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小儿秋季腹泻患儿50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和综合护理干预,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小儿秋季腹泻50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患者24例,其中男性患儿13例,女性患儿11例,年龄4~10岁,平均年龄(6.50±1.50)岁,病程时间(3~7)d,平均病程时间(4.50±1.00)d;综合组患者26例,其中男性患儿12例,女性患儿14例,年龄5~10岁,平均年龄(6.50±1.00)岁,病程时间(3~7)天,平均病程时间(4.00±1.00)天,对比两者患者的平均年龄、病程时间和性别比例等因素,无显着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排除其他消化系统疾病、重症脑组织疾病和肝肾功能疾病,精神系统疾病。


1.2方法:常规组患者24例,进行常规护理干预主要是依据患儿的情况给予,常规的静脉药物滴注、口服药物的发放等。综合组患者26例,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首先对患儿的脱水情况进行准确的评估,在给予患儿静脉药物滴注和口服药物使用的同时,给予患儿腹部热敷,应用暖水袋用毛巾包裹后放置于患儿腹部,注意间隔3~5分钟移动一下位置,防止烫伤发生,还可以对腹痛较为明显的患儿进行腹部按摩动作轻柔。注意对患儿的饮食管理,注意避免辛辣、生冷、过于油腻等,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最佳食物是迷糊、蔬菜粥等食物。重型腹泻患儿要按医嘱可以暂时性的禁食,症状好转后要尽早恢复喂养。患儿饮水多是糖水,患儿口腔内的细菌使糖发,容易致使细菌繁殖,患儿的口腔黏膜娇嫩,因此要做好患儿的口腔护理。体温过高的患儿要给予物理或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可以采用在患儿头部冰敷。


1.3统计学方法:统计学分析选用SPSS11.0软件,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士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O.05。


2结果


综合组患儿腹泻症状缓解时间、用药时间、用药种类、呕吐时间、发热时间等均显着优越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性显着,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小儿腹泻是儿科比较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临床症状是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腹泻等,同时小儿腹泻的发病存在一定的季节性,好发于秋季流行,发病程度的不同,造成患儿的不同程度的脱水或是水电解质紊乱的发生。


年龄因素使患儿没法用语言主动反应自身的不适,医务人员就没法通过语言询问知道患儿的情况,患儿往往用苦恼来表达自身的不适,所以护理人员要增加巡视,及时观察患儿的症状,了解患儿的病情。常规护理干预对于患儿仅仅能够针对于患儿腹泻的本身进行治疗,同时对于患儿的临床症状缓解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但对于患儿腹痛、恶心等症状效果不佳。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一些物理方法对患儿的腹痛、呕吐等症状可起到良好的缓解作用。


本文中对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小儿秋季腹泻患儿50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和综合护理干预,治疗结果显示综合护理干预患儿腹泻症状缓解时间、用药时间、用药种类、呕吐时间、发热时间等均显着优越于常规护理干预患儿,差异性显着,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于小儿秋季腹泻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的缩短腹泻症状缓解时间,促进患儿康复,有效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适宜临床广泛开展。


作者:雷亚琴(陕西乾县人民医院13300)

上一篇:关于提高高职高专医学生儿科学素养的
下一篇:鄂尔多斯市儿童保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