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科学使用农药 提高农药的使用效果

  由于蔬菜种类多,栽培方式多样、复种指数高,致使病虫种类繁多,发生规律复杂。为了在蔬菜生产中做到合理使用农药,经济、有效地把病虫为害控制在最低程度,达到高产、优质、低成本和保障蔬菜质量安全之目的,特将农药科学使用技术整理如下,供菜农朋友们参考。


  一、正确认识病虫害和农药,对症用药


  各种农药都有一定的防治对象范围,只有防治对象和农药的作用相符才能收到好的效果。蔬菜病虫害种类多,各地的为害症状也有一些差异,并且不同环境病虫的耐药能力也会有新变化。为了提高防治效果,首先要知道蔬菜害的是什么病,或是什么害虫为害,才能选择相应的农药。同是病害,对于真菌性病害(有菌丝)要用真菌性的杀菌剂,对细菌性病害(有菌浓,伴有臭味)要选用抗生素等。对于病毒病应选用抗病毒或钝化病毒的药剂等。另外,对于杂草要分清一年生的还是多年生的、深根性的还是浅根性的,不同的类型都选用不同的除草剂种类。


  二、适时用药


  在关键时期用药不仅能提高药效,还能减少用药次数,降低农药残留。对病虫害应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抓住有利于施药的气象条件,就温度而言,大多数农药适宜的温度是20~30℃。


  降雨(特别是大雨、暴雨)可冲掉叶面上的药液或淡农药,所以在降雨一般不要喷药。大多数农药需在无风或微风条件下喷施效果好。


  病害方面:对土壤病害,要及时进行土壤施药预防;对种子传播的病害,播前的种子消毒是防病的先决条件;对叶、果部的病害要根据病害的预测预报,抓住时机及时防治,决不可等病害大发生后再补救,虽有效果,但损失已造成,花费也大。


  虫害方面:要抓住虫害的薄弱环节——幼虫和成虫阶段,及时施药防治因为在这两个阶段,病虫要进行活跃的取食和迁移活动,接触杀虫剂的机会多,同时生理生化活动也十分强烈,易受毒杀,尤其是幼虫阶段抵抗力小,用药少,杀虫效果好。杀虫剂的胃毒、触杀、抑制蜕皮等药理作用正是针对害虫这两个阶段的。


  三、准确用药


  准确掌握用药的种类、浓度、药量和施药次数是提高药效、减少污染、降低成本、保护天敌的重要途径。要按照农药安全使用说明书用药,不得随意增减,根据农药毒性及病虫害的发生情况,结合气候情况用药。要尽可能采用最低浓度和最少药次数来达到最理想的效果,将病虫害控制在经济允许的水平之下即可。


  因此,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使用的农药种类一定要准确,禁止使用无标签、无说明、来路不清的农药。②农药的使用浓度要准确,禁止随意和无量化的配制农药,配药时要使用量杯、有刻度的注射器等计量器具。③对于农药的残效期要掌握准确,残效期长的农药使用次数要少。对于为害期长、世代重叠现象明显的害虫就要选择残效期长的药剂,这样可以减少用药次数。④使用方法要准确,这样可以提高农药效果,减少用药量。


  四、正确掌握施药方法


  喷药要均匀,但不可喷得药液顺植株流淌。喷药时要均匀喷洒叶子正反面,因为大多数病虫害主要发生在叶子背面,喷药时如不喷背面,药量再大效果也不一定理想。另外,使用喷雾器、喷粉器等机具时一定要根据机具的特性和操作规程进行作业。再者用灌根法防治病虫害,一定要掌握用量,不能随意加大浓度和药量。


  五、科学混配,兼治病虫


  农药混配要以能保持原药有效成分或有增效作用,不产生化学反应并保持良好的物理性状为前提。采用混合用药技术,达到防治病虫对农药不易产生抗性、一次用药兼治多种害虫的目的。所以农药的混合使用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混合后不发生不良的物理化学变化。②混合后对作物无不良影响。因为两种药剂混合后会改变药剂对植物的渗透性,或加速农药的分解等而出现药害,所以无经验的一定要做试验。③混合后不能降低药效。田间应当坚持先试验后混用的原则。


  六、交替轮换用药


  轮换用药是克服和延缓抗药性、减少用药过量污染产品和环境、提高农药防治效果的有效办法。对于杀虫剂,应选择作用机理不同,或能降低抗性的不同种类的农药交替使用。对于杀菌剂,将保护性杀菌剂和内吸性杀菌剂交替使用;或者将不同杀菌机制的内吸杀菌剂交替使用;喷雾剂、喷粉剂和烟熏剂的轮换使用。只有根据病虫发生危害的机理和规律,科学确定使用顺序,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七、农药防治要与生态防治、综合防治相结合


  在无公害蔬菜生产中,防治病虫害一定要注意保持农业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按照无公害绿色食品蔬菜生产要求科学管理,充分发挥温室、大棚环境条件的可控性,实现生态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农业综合防治技术的有机结合,尽量不用或少用化学农药,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


  综上所述,只有科学合理地使用农药,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药效,减少副作用。本文来自《农药科学与管理》杂志

上一篇: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致谢解析
下一篇:浅析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多元化建设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