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历史核心素养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历史核心素养

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

1.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包含: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等。

2.时空观念:是指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以历史纪年、历史时序、年代尺、阶段特征、历史大事年表、历史地图等形式呈现。

3.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和方法,以史料分类、史料辨析、史料运用、观点论证的形式进行呈现。

4.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以材料整理、对史料的解读、追溯起源、探讨因果、分析趋向、说明影响、判定地位等形式进行考查,培养叙述历史和形成历史认识的能力。

5.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该具有的社会责任和人文情怀,包含:优秀传统文化、民族精神、民主法治、科学精神、世界意识、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联系现实等。

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有哪些

1、时空观念:在特定时间和空间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
2、史料实证: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3、历史理解和解释:对史事的叙述提升为理解其意义的理性认识和情感取向,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与能力。
4、历史价值观:对历史的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辩证统一,从对历史真实和历史意义的追求中凝练出来的价值取向

初中历史的核心素养

1、核心理论: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基本原理:①人类社会及其历史是客观存在的;②人类社会历史按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规律向前发展;③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④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服务和反作用于经济基础;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⑥阶级分析方法;⑦人类社会从分散到整体的发展;⑧生产斗争、阶级斗争(社会革命),科学实验(指自然科学技术)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承认杰出个人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等

2、核心思维:时空观念

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能力。呈现形式:历史纪年、历史时序、年代尺、阶段特征、历史大事年表、历史地图等。

3、核心方法:史料实证

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呈现形式:史料分类、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图像史料、史论结合、观点论证等。

4、核心能力:历史解释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呈现形式:历史叙述、历史评价、历史理解、因果关系等。

5、核心价值: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该具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呈现形式:优秀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科技文明、爱国精神、科学精神、民主法治、联系现实等。

论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
摘 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核心素养将学生视为生命个体,关注学生个体成长所必需的素养能力,将学生成长的“历时性”状态与教育教学的“共时性”状态结合在一起,体现教育教学活动系统性与过程性的统一。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以核心素养中的“综合思维”环节为例,就如何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素养进行分析。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核心素养;综合思维
时下各学科提出了“核心素养”,但是具体到各学科又不能泛泛而论。历史与社会是综合性人文学科,其学科核心素养即空间感知、历史意识、综合思维和社会实践。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不但要体现人文性,更要注重追求综合性和实践性。也就是需要结合实际学情,整合历史、地理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指导学生把握生活时空、人地关系,着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全球视野,促进综合思维的发展,提升社会实践能力。鉴于此,我们结合一线教学实际以核心素养中的“综合思维”环节为例,谈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一、历史与社会学科素养中的综合思维
历史与社会其实就是一门综合性人文学科,立足于学生认识社会、理解社会、发展社会的综合能力培养,以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力,全面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为此,新课标明确提出“把握相关知识的联系,充分显示综合的追求”。本课程的教学要抓住相关内容,不失时机地凸显综合的意义,以鼓励和指导学生以综合性知识内容为媒介,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等主动获取知识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性思维。通过多次公开课的实践验证与教师研讨,我们发现,“综合性学习”能让学生通过思考和体验完成知识到能力的迁移,能达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根本目的。
二、以综合思维为例,分析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历史与社会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涉及的知识和内容较多,如果我们按照传统的方式割裂地学习,肯定不能完成知识到能力的转化和迁移,也就无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历史与社会新课标提出:引导学生以综合性的学习内容为载体,通过学习和体验学会从多角度、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综合分析和解决历史或社会问题,最终达到提升综合能力和培育健全人格的目的。所以,我们以历史线索为主导,从“古今综合”“中外综合”“时空综合”三个角度来指导学生贯通知识,进行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方面的培养。
1.古今综合
历史与社会中的“历史”就是古,“社会”就是今,其实学习的就是古往今来,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古今知识联系和体验完成知识到能力的迁移。学习历史内容可以指导学生对照地图来加深印象,还可以启发学生对当前社会现象进行思考,学习当前的地理知识还可以参照古今大历史变迁来深刻认知。
比如学习“辽阔的疆域”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古代不同时期的疆域。为了加深印象,教师可以制作成动漫视频,以渐变的形式,将不同时期的历史疆域展现给学生。这样不但可以使学生了解我国地理位置和历史更迭,还可以启发学生结合历史进行综合分析,更加深刻认识到领土是国家的根本利益,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2.中外综合
中国是世界大家庭的一员,所以在学习历史与社会时我们要把中国的发展置于世界舞台上,才能更清晰地在人类文明的历程中认知历史得失,进而为现实生活问题提供借鉴和帮助。比如,学习“丝路明珠”时,我们可以以此为契机,可结合张骞出使西域、马可·波罗来华等历史事件,让学生认识到丝绸之路是自古中外交流的纽带之一,让学生全面了解这种交往对中国和世界产生的影响的同时,认识到社会发展不是孤立的,而是一直处于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中。这就启发学生认识到在实际生活中考虑问题要全面,要注意从多个视角、用不同方式分析问题,这样才能产生积极的思考效果。
3.时空综合
时空综合顾名思义就是联系时间和空间进行综合分析。历史和社会发展是多样性的,但是又呈现一定规律。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并抽象、总结认识到历史规律,达到培养核心素养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结合时空进行综合分析历史线索。
比如,在学习“红军长征的路线”的习题时,先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毛泽东的诗《长征》,然后要求学生对照中国地形图找出红军长征所经过的地区,最后让学生谈谈读这首诗的体会。运用中国地形图比区域图更能直观地帮助学生理解红军行军的艰难;将历史和地理知识作为背景知识,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这首诗的理解。
笔者结合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以“综合思维”能力历史培养为契机,对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进行分析与理解。总之,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形成对客观世界的整体性认识,有利于学生形成更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所以,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整合教学内容,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目的。

初中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历史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时必要的因素,判断一个学生的历史成绩好与坏不是看他的分数,而是看他的历史素养,就像一个学生的地理素养一样,不是学生的地理成绩好就能说这个学生的地理素养高,判断学生的地理素养不只能看成绩,还要看他的环境的看法,也就是说看他在生活中是否会破坏环境,是否有随地乱扔垃圾的习惯。所以判断学生的地理素养不是只看成绩,还要看在生活中的行为,而历史也是一样,判断学生的历史素养要从多种方面判断,不要单一的看成绩,不要把眼光放在学生成绩上,教师要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首先要有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方法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以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教师在课堂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以多媒体技术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提高课堂质量,从而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
一、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教学方法是教师教学的灵魂,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就要在教学方法上要有创意,不要像以前的教学模式一样,不是说以前的教学模式不好,以前的教学模式也有可取之处,但在现代科技发展的今天,教师要与时俱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把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方法结合,形成一套全新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改进,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教师要改变死板单一的教学方法,要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达到教学目标,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学生也要跟着教师的进度,学生在学习时也要改变以往对历史这一学科的看法。教学方法的创新,是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关键,所以教师要改变教学模式,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在课堂中引入多媒体技术,以画面来冲击学生视觉,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以提高课堂质量。
例如,教师在教学贞观之治这一课时,教师首先让学生把该知识点预习一遍,对知识点有一个初步了解,而在制定教学方法的时候,教师不要只是让学生学习该课的时间、背景,这样的教学方法是以前的教学方法,形式单一,而且学生在学习时也很枯燥,不仅不能真正了解该课知识点,还失去学习历史的兴趣,这样是得不偿失的。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今天,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法和备课时一个利用多媒体技术,找一些关于该课的视频,让学生观看,这样的教学效果比教师在黑板上板书要好很多,教师要让学生真正理解该课知识点,知道唐太宗和武则天两个人的特点,他们的治国方法是什么。历史这一课目本来就是很有趣的,教师不要让学生学习历史时觉得无聊,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在以前,统治者是怎样管理国家的,以前的政策与现在的政策有什么不同,这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是根据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而定的教学方法,教师以这样的教学方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提高课堂质量。
二、有针对性的教学是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因素
在以前,教师的教学方法一般都是在黑板上板书,很少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当然了,以前的科技还不是很发达,教学工具也是有限,不像现在一样,教师教学的工具有很多,比如多媒体技术教学、翻转课堂和课外活动等等,现在的教学方法很多,形式多样。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时就要有针对性的教学,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教学方法不要大众化,这样的教学方法或许合适每一个学生,但效果如何,需要教师深思。教师在教学初中历史时,要根据学生的情况来教学,打破以前大众化的教学模式,教师也不要只是在黑板上板书,要让学生的思想贯穿到古代,以古代人的思想考虑问题,亲身体验古代时期人们思考问题的方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对知识点有一个初步了解,避免在学习时出现知识点断节的现象,而教师要引导学生考虑屋头时要以古代人的思想为切入点,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达到教学目标。
例如,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要知道该课的背景以及时间地点,这是学生学好历史的三要素,也是最重要的三要素。这三要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点,也可以把历史重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增加对历史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个全新的看法,每个学生对历史的观点是不一样的,考虑的问题也不一样,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观点制定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完成任务,更深入的了解历史。有的学生或许对历史不感兴趣,认为历史上副科,没必要全部了解历史的知识点,教师要改变这一类学生的观点,要让他们知道,历史是一个国家的财富,历史悠久的国家才是强大的国家,有自保的能力。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法时,了解学生的观点,有针对性的教学,培养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法,以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
三、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表现在日常生活中
历史核心素养,不是看学生的历史成绩,而是要看学生对历史文物的重视程度,这样的说法有点像判断学生的地理素养一样,看学生在生活中的表现,对环境是不是重视,也可以将问题转换到数学思维上,学生的数学思维是学好数学的关键,而学生学习历史也是一样,历史核心素养最重要。比如说考古学家发现出土文物,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上交国家,而不是占为己有,也不会去破坏文物,这就是历史核心素养,也是判断一个人的历史核心素养的方法之一。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在于对文物的保护和看法,当然历史成绩是基础,教师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要从培养学生的观点开始,以此为出发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时以提高自己历史核心素养为主,学生想要提高自己历史成绩,首先要培养自己核心素养,要对历史这一学科有一个正确的看法,重新认识历史,改变对历史错误的看法,以培养自己核心素养,从而教师达到教学目标。
例如,教师在教学秦始皇兵马俑一课时,要灌输保护文物的观点,历史文物是一个国家文化的特点,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要让学生有保护文物的观点。国家文物,是有来观赏的,不是倒卖的东西,教师要阻止学生有这样的想法,要灌输学生保护文物的思想,这也是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法之一。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是教师教学目标,也是提高学生历史成绩的有效方法,历史文物的保护,是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表现,发现历史文物上交国家,不去破坏文物,也是历史核心素养的表现。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灌输这些观点,让学生对文物有一个正确的看法,以培养历史核心素养。

上一篇:初中历史教学论文历史教学论文
下一篇:历史论文格式及历史论文的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