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生态经济学与传统经济学差异辨析

  目前居于主流地位的西方现代经济学又被称为传统经济学,它以需求无限和资源无限虽然认识到特定资源的稀缺,但声称任何资源都可采用技术或其他资源替代,因而事实上认为资源最终是无限的)为两个“规范的假定”,追求经济永远增长的目标,这在人类自身规模较小,还处于相对“空”的自然世界时,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增长,但当经济系统的规模越来越庞大,人类面临一个“满”的世界时,就带来了很多严重的后果、。事实表明,1980年以来中国的GDI以平均93%的高速度增长,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资源、环境和社会代价、。阻碍人类社会发展的已不再是生产资本的缺乏,而是生态环境资源稀缺。

  

  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反思传统经济学的局限性,更科学地处理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的关系。

  

  生态经济学是一门从最广泛的角度研究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之间关系的学科,它在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研究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1(6。围绕分析人地系统耦合的3种主要媒介物质、能量和信息,生态经济学运用生态足迹18~101-虚拟水111121、能值熵分析113141和上升性公式115161的方法,取得了重要的理论进展,使人们逐渐认识到随着经济系统的日渐庞大,人类更应该在控制规模的基础上通过质量的改善、结构的改进或系统的演化,提高物品和服务的质量最终达到提高人类福利的目标,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数量或规模上的增长1171。生态经济学从热力学视角出发,将经济系统视为生态系统的子系统,完全更新了传统经济学关于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这人地系统中两大结构性成分之间的平行关系。由于这一根本愿景的差异,它与传统经济学还存在很多基本的分歧1181,全面辨明它们之间的差异,有利于学科的发展和完善,有助于反思和改进人类当前的发展模式。


  1.愿景的差异

  

  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在分析工作开始之前需要有一个分析前的认知行为过程,它可以为分析工作提供素材,分析前的认知行为过程称为“愿景,,’在分析前的愿景中所忽略的东西,在后续的分析中不可能再获得。生态经济学与传统经济学的根本差异在于分析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之间关系前的愿景不同。

  

  1.1整体与部分

  

  传统经济学将经济系统视为包含森林、矿业、草地等自然或环境组成部分或部门的整体。但生态经济学认为经济系统只是生态系统的子系统,生态系统才是包含内容更多、承受能力更强的整体。

  

  假若经济系统是一个整体那么它就可以无限增长,因为它进行物质扩张没有替换任何东西,也不会产生机会成本,所以传统经济学指导下的发展无不追求无限增长的目标。但生态经济学认为经济系统只是部分,它的物质扩张会替换整个系统的其他部分,产生机会成本。因经济扩张而失去的最重要的自然空间或功能就是扩张经济系统的机会成本,即增长是有成本的。当经济系统进一步增长的成本高于其产生的价值,此时的增长称为不经济的增长。

  

  采用生态经济学的基本愿景,将经济系统视为生态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只要经济子系统的规模非常小,就不需要停止增长。因为在“空的世界”中,环境不是稀缺的,经济扩张的机会成本可以忽略不计。很明显,在有限而非增长的生态系统中经济的继续增长最终会导致“满的世界”其增长的机会成本将非常显著。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的数据表明:在过去的30年中,地球自然生态系统的质量下降了33%(生命行星指数),同期内人类对地球的生态足迹增加了50%,已经超过了生物圈的再生速率。人类显然已经处于一个满的世界,应该改变追求数量上或规模上的增长,而在控制规模的基础上通过质量、结构的改进提高人类的福利。

  

  1.2熵流和价值流

  

  传统经济理论的基本框架是研究一个循环(如图1A)图中的经济系统有两个组成部分:生产单元(厂商)和消费单元(家庭)。厂商生产商品和服务并供给家庭,价格由供需关系决定。同时,厂商需要家庭提供的生产要素。要素(土地、劳动力、资本)的价格由要素市场的供需关系决定。图1A上部和下部的循环流量相等,二者一起构成了交换价值的循环流动,这是大多数传统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GeogesuRoegoF1指出传统经济学认为所研究的循环过程是可逆的,循环流也不存在质量上的差别。

  

  生态经济学认为,人类所有的生产最终都必须以自然提供的资源为基础。这些资源通过生产过程转化为人类可以利用的产品,经济产生的废弃物不会轻易消失,它是生产过程必要的组成部分。无论什么资源最终都会分解、腐朽、崩溃或者分散成某种无用的东西,以废弃物的形式返回提供这些资源的支撑系统。因此,经济是一个将低熵原材料和能量转变为高熵废弃物和不可利用能量的有序系统,在这个过程中给人类提供满意度的“精神通量”最重要的是,经济系统的有序性,它生产和提供满意度的能力,只能通过稳定的低熵物质一能量流才能维持,而这部分高质量的、有用的物质/能量仅仅是地球总物质/能量很小的一部分。

  

  熵是有用的资源和无用的废料在质量上差别的尺度,低熵表示质量或有序度更高。生态经济学观点如图1B所示,按照熵定律,熵流即物品质量上的变化,是单向而不可逆的。所消耗掉的低熵流,是维护经济过程的需要,也是该过程在依赖的环境中引起质变的补偿。取自于环境的原料(资源)经过各种企业分配到消费者,使用后变成废品,再回到环境中去。返回环境的东西,与当初取之于环境的东西在质量上有着极大的差别,而不是输入与输出相等。与之相比,传统经济模型忽略了经济生活中最基本的事实。

  

  循环流动图使人错以为经济系统中的循环流能够直接再利用。这其实是把经济系统当成了永动机,忽视了补给的重要性。毫无疑问,理解它关键是需要认识到补给必须来自经济系统的外部,传统经济学家经常忽视这一点。

  

  从交换价值流研究出发,传统经济学配置效率是在用稀缺资源产生最大的货币价值(对效用的衡量)实现的。这种配置效率往往只关注货币价值而忽略非市场物品和服务。生态经济学认为经济的最终目的不是最大化生产,而是提供最大化服务即最大化人类精神流量的满意度,它不仅来自于人造资本,还来自于自然资本直接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人造资本的创造是通过自然资本转化而来,因此,人造资本服务的生产需要牺牲自然资本的服务,这与生态经济学熵流的观点一致。

  

  1.3三个关键问题

  

  经济系统是生态系统的开放子系统,生态系统具有有限性、非增长性及物质封闭性。生态经济学的这一愿景立即引出了3个关键问题:资源配置的效率、收入分配的公平和经济系统的规模总量。

  

  传统经济学中经常出现配置和分配的概念,不同的收入分配存在不同的最优资源配置方案及与之对应的优化价格集。传统经济学主要讨论配置问题,其次才是分配问题。原因在于给定的分配是定的物质规模相对于包含它的生态系统大小,事实上传统经济学并不考虑这个问题,这也是区别生态经济学与传统经济学的关键点。

  

  从经济增长的实践来看,最优的配置价格不能保证规模就是可持续的,也不能保证收入的公平分配。达到可持续规模、公平分配和高效配置是3个不同的问题。当然这3个问题不是孤立的,但解决其中一个问题并不能同时解决其他的问题。一般来说,实现3个不同的目标需要3种不同的政策手段1171。以生态经济学家推崇的配额和交易体系为例,可以阐明需要3种政策并且顺序合理的行动才能解决3个问题。第一,设置可持续规模的数量限制,即将以前无限制或免费的物品看作是稀缺性物品,并且其使用规模也是有限制的;第二,新的稀缺性物品或权利是一种有价值的资产,确定谁拥有它是一个公平分配问题;第三,在政治上做出规模和分配决策后,就可以通过自由交易实现有效的市场配置。

  

  传统经济学信奉增长优先,相信大馅饼总比小馅饼更容易分配|231,却完全忽视了馅饼的规模不能超过自然可持续的范围内,忽视了馅饼的分配是否公平,而单纯追求资源配置的高效。

  

  2.微观经济学方面的差异

  

  传统经济学的微观经济理论,说明了无数理性的、非协作的个体行为如何自发形成秩序。然后描述了这个自发的秩序如何引导生产者有效地分配原材料、劳动和资本而实现利润最大化,如何引导消费者有效地分配自己的资源消费而实现福利最大化。当增长将空的世界变为满的世界,自然资本正日益成为生产的限制因素,而非人造资本。如今天的捕鱼业已经不受渔船等人造资本的限制,而受自然资本一鱼类的数量限制。

  

  但在满的世界里经济规律仍然一样,限制因素需要有效地利用和投资。限制因素从人造资本变为剩余的自然资本有效利用的方式和政策也必须相应地改变。传统经济学认为市场是确定经济最优性的主要工具,但生态经济学认为市场只对具有特定属性的物品和服务有效,所以从存量疏量和资本/服务的维度研究自然资本的属性(竞争性还是非竞争性,排他性还是非排他性)就十分重要。

  

  2.1存量/流量资源和资本/服务资源

  

  传统经济学家常忽视不同类型的稀缺资源即资源与资本服务资源有重要的区别。几千年前,亚里士多德就讨论了这个重要的区别,将原因要素)划分为“物质原因”(被转变的要素)和“效率原因”(P引起转变但自身在转变过程中并不发生转变的要素)。以制作食物为例,原料是物质原因,厨具和厨房是效率原因。

  

  Georgesa-Roegerk2239;用“存量,,和“资本,,来区别这些根本上属于不同类型的资源。存量疏量资源在物质上转化为生产的产品。存量可以提供物质流量,实际上流量的大小是任意的,即可以以任何速率使用存量资源。时间对该生产没有影响,因此可采用生产的产品和服务数量来测量存量疏量资源的产量,而且流量可以储存以供将来利用。需要注意的是,通常“物质原因,是存量疏量的特性,而“效率原因”是资本服务的特性。

  

  传统经济学中并没有体现不同类型资源的重要差异,分析两者生产函数的差异,能更深刻理解这一点。

  

  2.2生产函数差异

  

  在传统经济学中,生产函数的一般形式如下:产出流只是被视为资本与劳动力这两种不能用尽的资本域存量)的函数。显然新古典经济学的研究模式中忽略了自然资源在生产中的必要作用。虽然传统经济学以“资源稀缺,为最基本的假定,主张对经济资源进行最有效的配置,但是传统经济学所主张的“资源稀缺”只是“特定资源的稀缺”特定资源的稀缺是可以靠技术或其他资源替代的,因而经济增长前提是资源无限这一假定。而并未认识到在有限资源的地球生态系统之“宇宙飞船,上|261,所有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它把自然资源等非经济因素只看作是不变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乃至看作是不起任何作用的经济系统外部存在因素,而无视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整体性、有机联系性以及自组织、自演化和生态平衡与生态阈限等生态原理和规律,也无视自然生态系统内在的价值。

  

  而生态经济学生产函数中嵌入了自然资源,并区分了自然资本一流量的关系:Q=F(NKLrK和1表示资本和劳动资本表示自然资源流量。资本与流量之间基本上是一种互补关系,不同类型资源之间通常不能替代。N表示的是自然资本它既可以以提供资源流量的存量形式存在(如提供木材的森林)也可以以资本(如提供流域保护和野生动物栖息等服务的森林)的形式存在。由于已经包含了提供资源流量的存量功能,所以这里N只代表提供促进1转化为Q的间接服务(资本功能)与K和1提供直接服务一样。如灌溉农业中利用的森林植被涵养水源、重新补充蓄水层的功能与灌溉管道和喷灌装置等资本给农业提供的资本一服务一样。

  

  基于后面这种思考,一些新古典经济学家将r纳入到他们的生产函数中,但采用的形式并不能解决问题。大多数生产函数都是采用乘积的形式(如CobDougla生产函数)这种生产函数的数学形式意味着,从一开始就考虑了替代性,包括与琢r和L之间的替代性(资本与流量之间的替代)乘法形式的生产函数隐含这样的事实:即使一种生产要素无限少,只要其他要素足够多,也可以维持总产出不变。这里唯一的限制就是任何要素不能为零,但却可以接近零,这完全忽视了物质和能量守恒定律。

  

  传统经济学生产函数关注生产要素间的替代性,视所有的投入一劳动、资本和资源等同并可替代。而生态经济更强调互补性,认为各生产要素性为产出流的资本,它们自身并不以物质的形式进入到产品中去。劳动和资本是转化的媒介(效率原因)而资源是转化的内容(物质原因)。传统经济学的生产函数忽视了效率原因和物质原因的差异。很明显,通常各物质原因(资源)之间、各效率原因(劳动、资本)之间是可以相互替代的,但效率原因和物质原因之间,即转化媒介和被转化的物质之间,主要是一种互补关系。

  

  3宏观经济学方面的差异

  

  人类经济系统的最终目的是将自然中的低熵物质和能量转化为提高人类福利的形式。不同的是传统经济学单纯强调用更优的资源配置获得更多的产出,追求数量和规模上的增长,而生态经济学强调在控制规模的基础上通过质量的改善、结构的改进或系统的演化,提高人类的福利,追求发展而不是数量上或规模上的增长。

  

  3.1增长与发展

  

  传统经济学追求的增长是规模数量或吞吐量的增加,它是经济系统产出物质规模数量上的增加。由于地球和地球上的资源都是有限的,这种增长无法无限地继续下去。增长必然会停止,但这并不意味着发展也会停止。生态经济学强调的发展是在一定的吞吐量下物品和服务质量的提高,质量是指改善人类福利的能力。发展意味着质量的完善,潜力的实现,向改进(但数量规模不扩大)的结构或系统的演化在吞吐量不变的情况下,提高物品和服务的质量(根据增加人类福利的能力来衡量质量)比如大多数成年人已经停止了身体的生长,但仍然可以通过学习、锻炼提高自己的素质。

  

  可持续发展要求在吞吐量的数量增加不超出环境承载力的情况下,满足人类需求(需要和愿望)的能力得到质的改进。尽管增长和发展有显著的区别,但要转变人们对增长的狂热追求则需要整个社会对发展的各个目标及其次序的认识有一个革命性的改变,这是一个困难的过程。

  

  3.2规模约束对经济均衡的影响

  

  强调规模约束对经济均衡的影响,最容易想到的建议就是给经济模型加上一个外部约束,反映生态系统的生物物理限制。以传统经济学中的ISIM模型中均衡状态为例,可以假设存在一个固定的吞吐量强度,给定的Y(卩GNP)对应一定的物质吞吐量(如图2所示)。接下来可以估算最大的生态可持续吞吐量,然后将其转换为等价的丫并将其作为模型的外部约束。用经过Y点的垂线表示最大可持续吞吐量,它不受利率的影响。这条垂线EC称为“生态承载力”它反映的是生物物理均衡,而不是经济均衡。

  

  现在考虑图2中描述的生物物理均衡相对于经济均衡的3种可能位置。第一种情况反映的是“空的世界”情景,生物物理的限制并没有产生约束。Y*C可以看作是剩余的承载力。如果确实考虑了EC那么大多数宏观经济学家使用经济均衡模型时采用的是这种情景。如果YC足够大,那么对短期政策的实际应用目的来说,构思和画出EC点没有什么意义。经济均衡点超过了生物物理均衡点。对这个超额的CY可以给出2种解释,但都不能反映真实收入。第一种是纯粹的货币现象,即通货膨胀。实体部门在到达EC之后,就停止了增长。即使货币部门继续影响,它只是引起的同样的真实收入C的价格增加。另一解释假设实体部门通过不可持续地消耗自然资本继续进行生产。因此,CY反映了计为收入的自然资本消耗。随着更一步消耗自然资本,EC还认为第二种情况准确地描述了目前世界面临的现实状态。大部分传统经济学家不担心长期资本消耗和EC进一步向左移动,因为他们相信知识正在驱使EC向右移动,并因此恢复到空的世界的状况。

  

  第三种情形表示在假设条件下出现的完全巧合。要使生物物理均衡与经济均衡一致,要么是有特别好的运气,要么有目的地进行协调和规划。

  

  假设Y的吞吐量强度恒定也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尽管不随资本储备(提供吞吐量流量的)的要素替代而变化,Y的吞吐量强度也随技术、Y的组成成分的变化而变化。关于Y的吞吐量强度的不同假设至少可以由垂线EC的移动反映出来。然而就实际政策建议而言,最好的方法也许是简单把生态约束用来限制吞吐量。在任何给定的技术条件下,限制吞吐量也会限制Y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新技术以及物品和服务的不同组合可以使Y在不增加吞吐量的情况下增加,从而可以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生命支撑功能的威胁。

  

  4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总结了生态经济学和传统经济学的差异,试图为学科发展和反思和改进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1)作为一门交叉学科,生态经济学从最广泛的角度研究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之间关系,提出了很多创见。它与传统经济学在基本愿景上的差异是二者根本的差异。传统经济学将经济系统视为包含自然环境这个组成部分的整体。生态经济学认为经济系统是生态系统的子系统。生态经济学的物质/能量熵流的研究视角比传统经济学交换价值循环流更基本,并分析了二者在可持续规模、公平分配和高效配置3个关键问题的差异。

  

  (2)在微观经济学方面,在介绍了生态经济学关于资源类型的划分后,分析了生态经济学和传统经济学生产函数的差异,指出要在生产函数中考虑不同资源类型的替代性和互补性。

  

  (3)从宏观经济学方面,本文分析了传统经济学和生态经济学对增长和发展两个概念的不同认识,生态经济学认为发展是在一定的吞吐量下物品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向改进(但数量规模不扩大)的结构或系统的演化,在吞吐量不变的情况下,提高物品和服务的质量。最后介绍了生态经济学考虑规模约束对经济均衡的影响,即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考虑经济系统所面临的生态环境规模约束。


上一篇:马克思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比较
下一篇:大学物理论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