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大学思政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价值与应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我国高校必须开设的重要课程,其在指引大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好坏决定了人才培养质量。研究性学习为大学思政课的教学应用和实践提供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强调在教学中教会学生学会研究性学习,而不僅仅是简单的知识灌输,使学生的学习基于研究,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学习者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大学思政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价值

  我国高等教育担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使命,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目标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科学知识传授以及情感和能力的培养,以此来满足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高和全面发展的需要。与当前知识经济时代和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社会快速发展对创新性人才的紧迫需求相比,与党中央的殷切希望相比,高校的教学改革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研究作为一个永恒的课题,如何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现状,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今天仍然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而实施研究性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一个可行而且必然的选择,也是这一改革的重中之重。


  所谓研究性教学,是一种试图克服由教师单向灌输知识这一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新型教学模式,它将教学内容放置在具体的案例或者问题情境中,遵循教学与研究相结合、教师教学主导性与学生学习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引导学生研究、探讨来达到教学目的。这种教学以“问题”为核心,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出发,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来达到理解、应用、探索和创新知识,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继承、记忆知识。这一教学过程具有开放性、自主性、互动性、实践性等特点。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研究性教学也具有可能条件。首先,教学内容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及强烈的现实性,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现有知识、成果的分析与综合,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讨论,达到提高认识的目的。其次,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自学能力,他们的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能力已经初步形成,具有创新的潜能和愿望。最后,现在使用的统编教材收纳的教学内容多而又有高度的概括性,使之具有明显的原理化倾向,这为实施研究性教学留出了很大的空间,教师可以依据教材内容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一起探讨交流,从而使教学内容得到有效的延展和深化。


  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研究性教学所要追求的教育教学目标,就是要使学生在获取思想理论、道德法律知识和素养的同时,也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及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它以改变学生单纯、被动地接受知识传授的学习方式为着眼点,努力构建一种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使学生通过调查研究、结合社会实践,进行思考、发现和领悟,学会把社会现象和现实问题上升到理论层面进行分析研究,实现学科知识学习、问题解决能力以及自身个性发展的有机结合。


  2大学思政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具体应用

  研究性教学模式以学生的探究式学习为主,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伴随着时代的发展、改革的深入和人们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研究性教学正日益受到重视,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亮点,特别是在高校专业课的教学实践中应用较多。而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来说,虽然已经有所探讨,但基本上还处于起步阶段,这方面的实践探索与理论探索还远不够深入,探索所取得的成果和成效也不够明显,因此有必要在这一问题上提高认识,加强工作。


  2.1研究性教学的基本程序

  第一,基础知识讲解。第二,确定课题。即创设问题,并将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第三,收集资料,展开研究,得出结论。第四,成果交流,总结评价。

  2.2课堂教授与学生研究相结合

  思想政治理论课讲授方式比较单一,也比较枯燥,因此需要转变,但研究性教学并不是要一味否定或取消传统的课堂讲授方法,而是要改变长期以来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倾向,要通过强化教学中的互动与合作,以教师“少讲”来推动学生的“多学”。实施研究性教学时,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规划,安排好集中讲授与研究探讨的课时比例。集中讲授部分,是由教师介绍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以及体系结构等总体概况,特别是要对基本概念、原理等基础理论知识进行精准的讲解。在此基础上开展研究性教学,具体活动方式可以灵活多样,比如问题研讨、活动体验、情景表演、专题论坛、主题演讲、案例分析等。学生学习成果的呈现形式也是多样化的,可以包括研究论文、书面调研报告、口头报告、提纲、图片、课件、展板、模型等。研究性学习具有多元性、开放性,动态、宽松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开阔思想探讨问题,在问题的搜寻、确立、探索和解决的过程中,拓展思维空间,使自己成为知识的发现者、研究者和创造者。


  2.3围绕“问题”开展研究性教学

  问题是研究性教学的基本要素,也是实施研究性教学的内在动因。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教学同样要体现“问题意识”,以问题创设为切入点,在问题的创设、分析和解决的过程中展现学习内容,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了解社会现实、参与社会实践,以及研究方法的训练结合起来,使学生对理论的领会、真理的认知转化为自身体验的过程,通过质疑、探讨来验证理论和真理的正确性,使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心理认同,进而发展为行动上的恪守和追求,并在此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解读理论、探究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性教学设定问题应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问题要有依托性。就是说要依托教材,针对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巧妙地提出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是学生不易觉察而又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一般是在教学重点难点、社会热点和学生思维盲点处提出问题。

  第二,问题要有现实性。当代大学生关心政治和时事,教师要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思想实际来设计问题并展开研究,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和改革开放所遇到的困难及问题,帮助他们分辨是非,明确方向,树立信心,坚定信念。

  第三,问题要有层次性。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并且应难易适中。

  第四,问题要有启发性、可讨论性。要具有思索、探究的价值,能够激发学生探求的兴趣和欲望,能够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新的深度和广度,并且能够促使学生认识的升华。


  此外,还应注意,对于所拟研究的问题,必须具备相应的条件和资源。开展研究性教学要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导向。提出、分析和讨论问题,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教学内容必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须服从和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需要。


  2.4课程之后的延伸

  知识的探究、情感的体验以及品德的修养都是永无休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后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堂教学之外积极参加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促使学生深入社会,了解国情民意,感受时代发展脉搏,同时也要观察、了解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和困难,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时也使学生所关注和思考的“问题”具有新鲜的时代感,有利于学生观察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和思想政治素质得以持续发展,真正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目的。


  2.5以能力培养为主的测评方式

  科学、全面地评价教学绩效,是准确估量教学实施结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手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教学的测评应把对认知、情感、技能的考核结合起来,以能力培养为主。其中,认知方面,包括对理论知识基本概念、原理的掌握情况;情感方面,包括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共产党领导地位等的认同程度;技能方面,包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价值判断的能力等。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分为平时考核和课程考试两个部分。平时考核的内容包括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的情况,在此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态度、创造精神和合作意识;研究性学习成果(习题作业、案例分析报告、调研报告、学习心得、观后感等)的完成质量;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的思想觉悟、精神风貌、道德品质等。课程考试主要是考核学生的理论水平,着重测评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运用能力,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方式,如闭卷、开卷、小论文、口试等。


  3结束語

  研究性教学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完美地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所存在的不利因素,使得大学生综合素质和思想品德得以提高,以及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是符合新时期的教学要求。


  参考文献

  [1]常森峰.浅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对策[A].“决策论坛——公共管理决策案例与镜鉴研讨会”文集[C].2015.

  [2]张微.高校思政课教学生态性研究:主体、困境及优化[J].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16(2).

  [3]梁维科.从理论层面解析思政课教学中的实践教学[J].科技信息,2014(14).

  [4]汪馨兰.现实困境与对策探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1).

  [5]王海波.对创新高校思政课程教学的思考[J].才智,2015(33).


  来源:科教导刊 2017年4期

  作者:苏冰星


上一篇:社会救助对策研究思考本科论文(共3篇)
下一篇:新工科边疆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