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 教育 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家庭教育 文章 ,欢迎阅读!
幼儿家庭教育文章篇一:必不可少的三大家庭教育
按照传统观念,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而按照现代观念,家庭教育则是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
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它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儿期),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孩子上了小学、中学后,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
为了适应当代社会对家庭教育的需要,家长必须认真学习现代家庭教育理论,转变家教观念,提高家教水平。家长学校则肩负着宣传党的教育方针和现代家教理论,帮助家长转变家教观念,提高家教水平,协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任务。当前家长学校要着重抓好:
1、家庭教育观念的更新
过去,家长的养儿防老、教育子女要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的观念,必须代之以为国教子的观念,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把孩子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 文化 、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以适应未来社会的生活。
传统的德育观念必须改变,如子女必须无条件服从家长,听话才是好孩子;不为人先,不为人后;“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不冒险)……应该培养孩子的科学与民主、自立与自强、公平竞争与合作等精神。
传统的重智轻德体,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实际水平的观念必须改变,应树立全面发展观念,学习知识与发展能力并重,重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和人际关系协调能力的发展。
2、学习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
①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不要要求太高,操之过急。欲速则不达,揠苗助长,不仅无益,反而害之。
②因材施教和全面发展相结合。既要重视孩子的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又要重视各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
③态度一致,教育统一。家长的教育态度要一致,要一以贯之,而且要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和统一。
④说服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结合。
⑤表扬奖励与批评惩罚相结合。
⑥感情与理智相结合。
⑦及时教育与持恒相结合。
3、交流家庭教育信息和家教 经验
研究家教中的新问题。家长学校应在沟通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方面作出更大努力,以便共同完成培养高素质的一代新人的任务。
幼儿家庭教育文章篇二:做个“三心”父母
为了子女的锦绣前程,每一个做父母的都用心良苦,而最后的结果常常不尽如人意,原因何在呢?主要是由于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不正确所致。其实为人父母,最重要的是要有“三心”。
“平常心”——抛开“神童”情结
许多父母比较重视孩子的分数,带有严重的“神童”情结,结果忽略了对孩子健康人格的构建。其实培养孩子成人比成才更重要。记得一位教育专家说过“一个人是否能成才和成功,智力因素往往仅占20%,而另外起作用的80%却是人格因素”。
“狠心”——让孩子经历磨难
很多父母总是千方百计为孩子遮风挡雨,以为这是对孩子最大的关心和爱护,殊不知,这样等于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挖了一个温柔的陷阱,掉进陷阱里的孩子由于被剥夺了失败和挫折的机会,不会犯错误也不懂得改正错误,自然也得不到经验和教训,因而永远不会学到过硬的本领。失败和挫折是人生的学校,它能折磨人,更能考验人、教育人、锻炼人,使人学到许多终生有益的东西,所以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只会造成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和欠缺的人格,使他们没有自我奋斗的意识,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而无法在社会上立足。
“精心”——树立良好的榜样
家庭是孩子性格着色的第一个染缸,家人就是孩子行为塑造的第一任教师,孩子通过观察和模仿父母的一言一行去学会生活,有时父母不经意的一笔,往往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或是大写意的泼墨画,或是污染了整张白纸。所以为人父母言传身教尤为重要。如今,有些父母自己挥霍浪费,却要求孩子艰苦朴素、勤俭节约;自己看不起读书人,却要求孩子学有所成,最后教育结果往往事与愿违。所以,为了孩子明天的灿烂,父母要精心描绘着自己 言行举止 的一笔一画。
幼儿家庭教育文章篇三:10招引导孩子成快乐的人
我们都知道,家庭是一个孩子的快乐之源,孩子在快乐的状态中学习最有效。那么,你知道如何才能使家庭为孩子增添快乐的力量呢?如何才能成为更快乐的父母呢?也许,以下的文字会给你一些灵感和启发。
专家研究发现,快乐的人们通常都有如下一些共同特点:乐观的世界观,亲密的家庭关系,善解人意,众多好友,坚信自己的人生有意义等等。
对于新手父母来说,最关键的问题产生了:“我如何做才能让宝宝拥有快乐的这些特质呢?”有些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完全接受宝宝的个性,不要试图按照父母的希望改造宝宝,比如说他是个文静的宝宝,爸爸妈妈就不要试图把他变成一个活泼的宝宝。父母应该关心宝宝的需求,重视宝宝的胆怯,用心倾听宝宝对你说的话。最为重要的是,一定要让宝宝从小就知道,父母是无条件地爱他。
以下列举的10个具体建议,可帮助父母找到合适的 方法 ,引导宝宝将来成为一个快乐的人。
建议1——小动物带来的快乐
父母经常犹豫是否该让孩子 饲养 小动物,例如兔子、金鱼、小猫或小狗,因为它们需要时间和精力。即使孩子保证自己会全力照料小动物,通常大部分工作还是要由父母来完成。不过,专家研究发现,花工夫饲养小动物是值得的。因为当孩子感到担忧或害怕时,小动物的陪伴会让他们更觉安心。孩子从饲养的小动物身上可以学到忠诚、共鸣、依恋等情感。专家还认为,通过饲养小动物,孩子学会体贴和照顾他人,感觉自己有价值,有成就感。
建议2——温馨的家是快乐的田园
建议把家变得更温馨,看来是个小问题,但对孩子而言,这却是很重要的。如果家里乱七八糟,孩子会不希望小朋友来家里玩。另外,井井有条的家会给孩子带来平和与满足。需要注意的是,温馨不代表干净过头,因为舒适才是快乐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干净过头只会给孩子带来束缚。
建议3——吃得开心可以更健康
作为成年人,父母会注意饮食健康和饮食习惯,但孩子通常没有这些概念。所以,父母要为孩子及早建立正确的饮食习惯,包括全家坐下一起用餐,选择健康营养的食物等等。
建议4——运动的感觉真棒
无数的研究表明,经常参加 体育运动 不仅有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还有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健康强壮、体力充沛会带给孩子良好的自我感觉,让孩子快乐。另外,对孩子来说,跑、跳、 游泳 、骑车等等体育运动本身就十分有趣,而这不恰恰就是快乐的源泉吗?
建议5——家庭传统意味着快乐“长久”
无论是每天共进晚餐,还是每年一起庆祝生日或节日,对一个家庭而言,没有什么比建立家庭传统更有价值的了。过 春节 时的饺子、鞭炮,或是过生日时的 蛋糕 、蜡烛,这些传统都十分重要,因为它们赋予孩子生活的意义,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教给孩子“长久”的含义。
同样珍贵的是每个家庭独特的小传统,例如每个周末全家外出晚餐,每个月末全家一起看一场 儿童 电影等等,这些熟悉而亲密的传统习惯会带给孩子强烈的安全感。
建议6——歌唱的鸟儿最快乐
人们常说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一点儿也不错。在古代,西方人坚信音乐可以医治一个人肉体和心灵的创伤。而在现代,儿童医学研究发现,给患病的孩子听他们喜爱的歌曲,可以减轻他们的疼痛症状。成年人也都有这样的经历,听一首好歌有时会让人精神振奋,身心舒展。而对孩子来说,每当全家一起唱一首他喜爱的 儿童歌曲 ,他都会很快乐。
建议7——快乐也可以放大
积极参加社会活动至少教给孩子两件事情。例如父母积极和孩子一起参加幼儿园的运动会,或者积极参与孩子的社区汇演,孩子会意识到父母对他的重视,这会大大增强他的自信心。同时,父母的参与也教给孩子“社会”的基本含义。它让孩子感到自己也是这个大社会的一部分,而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它对别人作出贡献。专家研究还表明,奉献和快乐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让孩子参加社区大扫除,或是探视社区孤老,即使是幼儿也会从中发掘付出的快乐。
建议8——再见吧!负面评论
成人们时常对各种人与事进行评论,其中不乏负面的东西。例如,父母评论孩子幼儿园的园长很无能,或者儿童 医院医生很马虎等等。父母也许不会意识到这些评论对孩子产生的影响。
但事实上,它们会让孩子渐渐丧失对周围人和环境的信任,从而失去安全感,而没有安全感的孩子是不会快乐的。父母应该让孩子觉得世界是美好的,而人们本质上都是好人。
建议9—— 兴趣 爱好 是永远的快乐
专家研究发现,全身心投入到一项充满挑战的任务中,会给人带来很大的快乐。对于孩子而言,培养他的兴趣爱好,例如 集邮 、绘画等,让他投入其中,会让他很快乐。但这里的投入并非指给孩子安排满满的绘画课程或者舞蹈练习等,因为那样只会让孩子失去兴趣,失去从中得到的快乐。而兴趣爱好也不一定是指某种技能,例如集邮、拼图等,它们并不是某种竞技,却同样可以开发孩子的智力,更能让孩子学会投入的快乐。
建议10——花开叶落是快乐
生活在现今的高科技时代,成人们常常忘了亲近大自然。对孩子来说,大自然充满了神奇的力量,无论是雨雪、白云,还是花开、叶落,都可以从中发掘到很多快乐。亲近自然还可以培养孩子的各项感官能力、观察能力、反应能力。
幼儿 教育 是幼儿接受教育的特殊阶段,幼儿教育非常简单 ,但又非常重要,家长必须十分重视!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于幼儿教育的 文章 ,欢迎阅读!
有关于幼儿教育的文章篇一:必不可少的三大 家庭教育
按照传统观念,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而按照现代观念,家庭教育则是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
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它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儿期),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孩子上了小学、中学后,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
为了适应当代社会对家庭教育的需要,家长必须认真学习现代家庭教育理论,转变家教观念,提高家教水平。家长学校则肩负着宣传党的教育方针和现代家教理论,帮助家长转变家教观念,提高家教水平,协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任务。当前家长学校要着重抓好:
1、家庭教育观念的更新
过去,家长的养儿防老、教育子女要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的观念,必须代之以为国教子的观念,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把孩子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 文化 、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以适应未来社会的生活。
传统的德育观念必须改变,如子女必须无条件服从家长,听话才是好孩子;不为人先,不为人后;“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不冒险)……应该培养孩子的科学与民主、自立与自强、公平竞争与合作等精神。
传统的重智轻德体,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实际水平的观念必须改变,应树立全面发展观念,学习知识与发展能力并重,重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和人际关系协调能力的发展。
2、学习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则
①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不要要求太高,操之过急。欲速则不达,揠苗助长,不仅无益,反而害之。
②因材施教和全面发展相结合。既要重视孩子的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又要重视各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
③态度一致,教育统一。家长的教育态度要一致,要一以贯之,而且要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和统一。
④说服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结合。
⑤表扬奖励与批评惩罚相结合。
⑥感情与理智相结合。
⑦及时教育与持恒相结合。
3、交流家庭教育信息和家教 经验
研究家教中的新问题。家长学校应在沟通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方面作出更大努力,以便共同完成培养高素质的一代新人的任务。
有关于幼儿教育的文章篇二:怎样做个出色的现代妈妈
作为母亲,最大的成就在哪里?多数人第一个答案是“孩子”。不过现代妈妈在顾家、顾孩子的同时,还渴望自己保有传统角色的美好,并跟得上时代的脚步,希望自己是妈妈、妻子、职员,更是一个完完整整的人。
本期,来自宁波的妈妈们,向我们展现对妈妈角色的省思。
观点一:现代妈妈要做有效率的生活规划
作为年轻的职业女性,既希望自己热爱的工作和事业能有所发展,又希望自己是个好妈妈、好妻子。兼顾事业与家庭确实不易,因此,如何妥善分配时间、工作内容就显得特别重要。生活中,我总是先列出所有工作项目,然后判断哪些是必须自己做的,哪些可请人代劳,如一些需要跑腿的杂事、打扫家庭卫生等,可请家政公司代劳,自己可挤出时间和儿子玩。因为幼儿期的孩子,每天都要有和父母相处的时间。
我的体会是忙禄的上班妈妈,一定要做个有效率的规划,否则会陷入无头苍蝇般的瞎忙,最后落得事倍功半。
我还有个经验要和妈妈们分享,我随身携带一个印有日、周、月计划的 笔记本 ,及时提醒自己,每天有条不紊地生活。这样做,使我有了深刻的体会:妈妈若在工作上得以发挥并获得成就感,就会让自己有更愉悦的心情和孩子相处,连带着亲子之间互动的质量都会更高。
观点二:要更重视与孩子相处的质量
记得我小时候,每天放学回家,总能看到在厨房忙碌的妈妈,桌上还有妈妈凉好了的茶水。现代社会,职业妈妈所面临的挑战和压力肯定比传统妈妈大,相对地,能和孩子相处的时间也少了许多。可即使每天早出晚归工作,我也不愿把女儿扔给祖辈了事。我的做法是,没办法增加陪伴女儿的时间,就关注和女儿相处时的质量。比如,我会预先调整好情绪,安排好内容,以便能专心地在特定时段与女儿谈心、沟通、玩耍,这样做,远胜于时间虽多却漫不经心的亲子互动。
我看到过一个研究结果,说是幼儿阶段的亲子互动质量越好,对孩子的语言发展、认知能力提高影响也越大。当然,我这样重视和女儿相处的质量,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害怕如果现在我以忙为借口,忽略与女儿相处,女儿长大后也许会说:“我的人生刚开始,而你开始享受人生。我很忙,没法管你。”这不是危言耸听,将来你要孩子陪的渴望,就是孩子现在要你陪的渴望。
观点三:努力寻找生活的平衡点
现代妈妈压力大是公认的,我想,妈妈们要懂得在生活中找平衡点,只有让自己获得足够的满意度,才有力量去付出。
当好妈妈是需要智慧的,这种智慧是知道如何调整自己和找出适合的家庭教育 方法 。我的体验是,除了把儿子照料好外,还要了解自己的兴趣,清楚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并着手行动。现代女性不应该心里除了孩子什么都没有,至少要跟得上社会的节奏,随时保持一颗爱学习、能进取的心,这样才不致于日子过得太松散。
事实上,家庭琐事永远忙不完,而且我也希望能过自己想要的有规律、优雅的生活,所以,我总在寻找生活的平衡点。比如某段时间工作特别忙,我就临时请家政人员代劳家务,请祖辈帮忙照料儿子。忙过这阵后,我就“回归”家庭,多花时间和儿子玩,亲自动手为全家做美食。总之,我不愿意使自己永远陷在忙碌的工作和繁重的家务之中而蜡烛两头烧,让生活变得没有品质,自己也变成怨妇。
观点四:现代妈妈应扩大生活圈
我是我们公司第三个在有了孩子后辞职当全职妈妈的。在陪伴儿子成长的两年多时间里,我有很多感想:我不只是“在家带小孩”的,而是“和孩子一起走进社会”的妈妈。“在家带小孩”的传统的全职妈妈,已不适用现代社会,现代全职妈妈应懂得走出去,增进人际互动,并适时调整自己的脚步。有快乐的妈妈,才有快乐的孩子,妈妈在成长,孩子才会有成长。现在,我会留意并参与报纸、网络上的一些可供妈妈参与的教养讲座、亲子读书会、社区学校、自愿者行动等活动。这些实践让我明白,现代妈妈应发展自己兴趣,有兴趣才会投入,投入才能获得更大的喜悦。我最近参与了妈妈读书会,这是个自愿者活动,这个活动除可帮助自己成长,同时还能结交到一些志向相同、可互相交流教子方式的妈妈朋友。
其实,不管妈妈们有没有上班,只要有心就一定能找到自己想要的,只要融入社会,必定会有收获。
观点五:善用临托服务缓解压力
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在妈妈追求自我价值的同时,也会出现孩子没人带的困境。比如,我的职业是护士,而家中老人都在外地,虽然很想有自己的空间,同时工作家庭两不误,但要做到却不容易。谁都知道护士工作辛苦,拖着走了一整天的脚跨进家门,看到的是上顿没洗的碗和乱糟糟的家,要是碰到女儿“发飙”,真的有种生活在地狱的感觉。哪还有心情当个好妈妈。面对这一切,自己不调整,没人能救我。最近,我发现社区有个临时托儿中心,最长能管孩子3个小时,收费也合理。我把女儿送去后,抽空办自己的事,洗个头、逛逛街、看场电影、游次泳、跳场有氧舞蹈,或听听演讲、和朋友喝个下午茶,就当是犒赏自己,从整天被工作和孩子“绑住”的状态中解脱一会。然后,再以快乐的心情面对孩子。
同时,女儿也有机会认识其他朋友。只是选择临时托幼时,要选固定、可靠的机构。比如,我还会给女儿报困难班(幼儿园附设的服务),可比平时晚接一两个小时,这样孩子会有安全感,不会觉得自己被送来送去。我觉得临时托人照料一下孩子,对我们这样的家庭,可说是两全其美。孩子玩得开心,妈妈也能轻松一会儿。这在现今紧张忙碌、压力重重的社会中,不但是生活上的必需,也是心情上的必需。
观点六:从孩子的世界看人生
我觉得,当妈妈最大的喜悦是,孩子能让自己童心复苏,接触到和现实世界不同的另一面。我常为自己因儿子而感受到新世界、能重回童年而感动。如,有一次带儿子去兜风,他把车窗户打开用力地吸了一口气,说: “我在吃风。”儿子喜欢坐在阳台上,问他做什么,他说:“我在和风爷爷讲话。”孩子的 想象力 真丰富。
我觉得现代妈妈,要用心和孩子相处、细细欣赏与品味,就会发现童心童语,是取之不尽的宝藏,总让人惊喜不断,学习不完。
无论如何,当妈妈虽有其辛苦的一面,也总有其快乐的一面。相信只要有能坚持不断学习的心,积极而有自信,并懂得欣赏与享受亲子相处的过程,您也会是一个优秀而快乐的现代妈妈。
有关于幼儿教育的文章篇三:保持童心接近孩子的心灵
我的世界你懂吗
这是一个美国孩子 写给父母的信 :我的手很小,无论做什么事,请不要要求我十全十美。我的脚很短,请慢些走,以便我能跟得上您。
我的眼睛不像您那样见过世面,请让我自己慢慢观察一切事物,并希望您不要过多地对我加以限制。
家务事是繁多的,而我的童年是短暂的,请花些时间给我讲一点世界上的奇闻,不要只把我当成取乐的玩具。
我的感情是脆弱的,请对我的反应敏感些,不要整天责骂不休。对待我应像对待您自己一样。
我需要您不断鼓励,不要经常严厉地批评、威吓我。您可以批评我做错的事情,但不要责骂我本人。
请给我一些自由,让我自己决定一些事情,允许我不成功,以便我从不成功中吸取教训,总有一天,我会自己决定自己的生活道路。
请让我和您一起娱乐。孩子需要从父母那里得到愉快,正像父母需要从孩子那里得到欢乐一样。
河南七色花福利幼儿园园长蔡蕾说,每个大人都曾经是孩子,也都有一颗隐藏着的童心,种种生活让大人们失去了童心,又找不到开启孩子童心的钥匙。父母要跟上孩子的发展变化,了解孩子不同时期的心理特点,了解孩子的兴趣、 爱好 、性格的变化,理解孩子的欢乐和苦恼,这是保持童心,缩短与孩子之间的距离,心灵接近、心理相通的基础。
家长的忽视 会使孩子“感情阻滞”
3岁男孩楠楠从幼儿园回到家时,高兴得手舞足蹈,缠着妈妈给他讲 故事 。当时,恰恰碰上妈妈为工作的事烦心。“去、去、去,一边玩去。烦人!”妈妈大声训斥楠楠,楠楠不知自己犯了什么错误,吓得躲在一边不吭声。
乐乐的妈妈对孩子的管教十分严厉,5岁的乐乐变得十分内向,说话很少,在陌生人面前显得胆怯。在妈妈面前,乐乐不敢哭,笑的时候也显得勉强,其实乐乐心里有许多想法,但他很少对妈妈说。因为,妈妈个性强,乐乐没有机会和妈妈谈心。
金水区新建幼儿园园长阴凤云说,好多父母忽视了孩子感情上的需求。孩子的气愤、痛苦、委屈或者愉快、兴奋、得意统统藏在自己心里,不愿坦率表达出来。孩子若是长期处于这样一种“感情阻滞”状态中,会认为无人同情他,无人理解他,渐渐对亲人失去信任,等父母发现问题的严重性后,已经无法与孩子沟通。
孩子执拗 家长不妨冷处理
妈妈:“宝宝,今天的天气太冷,你要穿裤子,不然会感冒的。”
宝宝:“不,我就要穿裙子,我不怕冷。”
妈妈:“不行,等天气好了再穿。”
宝宝:“不,我不穿裤子。”
……
3岁女孩佳佳最近一段时间不知怎么了,经常和妈妈顶牛。一向听话的佳佳突然变得固执、认死理、软硬不吃,你让她干吗,她就偏不,跟你对着干,要么就大哭大闹。
郑州市金拇指幼儿园孙园园老师分析,两岁以后的孩子,突然变得任性、固执、不听话、爱发脾气,这是正常的心理发展表现。因为两岁之后的孩子自我意识逐渐明确,“我”的概念逐渐清晰,如果成人的语言或行为妨碍了孩子独立的发展需要,孩子就会哭闹、焦虑、反抗,这一时期称为“第一执拗期”。
孙园园提醒家长,对待“执拗期”的孩子,成人不能因为图清静一味地顺从、迁就孩子,或是不耐烦、压制甚至用武力使孩子妥协听话。相反,家长应该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孩子的变化,理解孩子;对孩子的任性要耐心调教、善于等待,因为当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时,有自我反省的能力。当孩子不可理喻时,家长不要和孩子对着干或是用武力,可以采取“冷处理”的做法,等自身的情绪稳定下来后,再和孩子沟通。
多倾听孩子心声
怎样才能有效地约束孩子的盲目任性,又不委屈孩子,不致让他陷入感情阻滞状态中呢?阴凤云园长介绍这样一些方法:
一是要区分孩子的行动与感觉。孩子在马路上乱跑,动不动打人,乱扔东西,这属于孩子的不良行为,要告诉他这样不好,及时纠正这些错误;孩子兴奋、苦恼,或喜或怒,或恐惧或害羞,这属于孩子的感觉,父母不要压抑或控制这些感情的流露。
二是要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即使是咿呀学语的孩子,也想说出内心的感受和愿望。孩子长大了,有时多嘴多舌,问这问那。对此父母不可厌烦,绝对不要把他们的话当作取乐的笑料。要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耐心地倾听孩子。
我国家园共育虽然如火如荼,但家园共育现状并不乐观,存在着措施实施不到位、方式方法混乱、家长教师观念分歧、家长教育观念落后等问题。下面就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小班家园共育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总则里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幼小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组织与实施中,《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合作、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可见,家庭担负着、发挥着其他教育机构无法替代的使命和作用。因此,我们要在《纲要》精神指导下通过各种有效途径使幼儿园与家庭建立一种合作、互补的关系,在双向互动中,唤醒家长的主体意识,转变其教育观念,提升其教养水平,家园携手,共育幼儿健 康成长已成为我们共同的教育目标。
一、正确理解家园共育的重要性和目的性
家园共育是一种双向互动活动,是家庭教育与幼儿园的相互配合,家园共育要考虑幼儿园和家庭双方的要求,但其核心是孩子,他们是幼儿园和家庭服务的共同对象,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是家园共育追求的最终目标。家园共育需要双方积极主动的态度,它包括家长对孩子的爱心和责任感、对幼儿园及教育的信任和支持,也包括教师对家长的热情接纳和对家长参与的信心。
二、平等真诚的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心理学表明,家长合作的态度取决于合作是否满足了他们再教育孩子方面的需要。当幼儿园在满足了家长的合理要求时,家长合作的愿望和热情就会更高,也更为积极主动,相反,当家长有某种合理的要求而幼儿园没有加以注意,或者家长被一些自身的问题所困扰时,家长就不会热心于家园合作。因此,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角色意识,既要明确自己在家园合作中的任务,又要树立为家长服务的意识,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更要尊重家长的权利和义务,取得家长的信任,充分发挥家长的主动参与精神,与家长建立连好的同伴关系,双方为幼儿的健康成长齐心合力。
三、开展行之有效的活动促进家长工作
1、召开家长会。每学期,都应该召开家长会,组织家长学习《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并向家长宣传幼儿期幼儿应通过各种游戏活动来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卫生、学习等行为习惯,而不是让幼儿整天写汉字、读拼音、做计算题等,让家长懂得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孩子受益终身的道理。
2、开展家长开放日。家长开放日可以是家长在幼儿入园以前对幼儿园整体环境设备及师资力量的参观访问,也可以是幼儿入园后的一日、半日活动的参观、听课。每学期至少两次邀请家长到幼儿园来参观幼儿一日活动。在活动开始前,教师首先要向家长介绍一日活动的目的和完整的活动计
划,让家长“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并指导家长在活动过程中如何观察,活动结束后认真听取接纳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以达到开放的真正目的。
案例:在一次美术活动中,我让幼儿画命题画“美丽的三角巾”,我不是以讲授为主,而是提供给幼儿各种花色的三角巾,引导幼儿观察,然后讨论三角巾的不同花色是怎样构成的,此时有的家长因为自己的孩子讲不出来而着急,一个劲的提醒,在幼儿创作过程中,有的家长嫌自己的孩子画的不对称,有的家长要求幼儿照老师我的范例画,有的家长则直接代劳……
活动过程中,我并没有制止家长们的做法,而是在活动结束后共同讨论各种做法的对错,当我把本次活动的观察笔记读给大家听时,有的家长对号入座,意识到自己这样做的不当之处,有的家长则对某种做法或表扬提倡,或批评指正,使大家共同进步。还有的家长对教学方法提出问题,探讨教育方法的得当……
3、 建立家长委员会。在了解了家长的各方面情况后,可以利用自荐和指定的方式,组建本班家长委员会,这些成员有热心积极的家长,有在教育方面有一定经验的家长,也有平常对班级事务不太关心的家长,照顾到各个层面以使班级工作在整个家长群体中有更大的影响力。每月一次例会,主要跟家长商量一下本月班里将要组织的活动,了解一下最
近家长们对班里的工作意见,使家长积极参加班级的管理工作。
4、开办内容丰富的家园联系栏。家园联系栏的内容并不单单是把教育刊物上的文章摘抄下来给家长看,“参与教育是家长的权利,家庭和幼儿园应该互相配合,给孩子提供一个协调发展的空间”。它实际上是通过文字的形式把教师和家长的教育观点呈现出来,双方共同探讨教育方式方法的一种样式。教师有时把详细的观察笔记展示出来,实事求是的向家长传达信息,不因个人情绪夸大孩子的缺点和错误,也不因自己的喜好夸大孩子的成绩和优点。全面认识一个孩子,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同时也让家长如实的看到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和出现的问题,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促进幼儿发展。当然,也要给予家长思考的时间和发表自己看法的机会。例如我班在家长论坛中,家长积极发表自己对幼儿教育的看法、心得,爸爸妈妈们分享的《教女节俭有新招》、《幼儿教育需家园携手》等文章“一石激起千层浪”,家长纷纷投稿交流自己的看法和认识,大大提高了参与合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5、利用节假日,搭起家园共育的平台。每年的“三八”妇女节、“六一”儿童节、“元旦”等重大节日,我们都组织家园共庆活动。“三八”妇女节,孩子们给妈妈的一首歌,一个故事,一张贺卡等,表达了孩子们的感激之情、感恩之心。“六一”
儿童节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候,让家长一起来庆祝,观看孩子们自己精彩的演出,家长们也仿佛回到了童年时代,一同沉浸在节日的快乐中。新年伊始,“元旦”游艺会孩子和家长一同游戏来到了崭新的一年,新年新气象,新年新发展,大家都能从活动中体验的童年乐趣。通过一系列活动,促进了孩子和孩子、孩子与家长、家长与老师的交流,为每位幼儿都提供展示个性的机会,深受家长的欢迎。
6、制作家园联系手册。家园联系手册是一种书面形式的交流方式。家长和教师的交流时间一般是在幼儿入园、离园的时候,而这时教师更多的关注幼儿的安全,不能详细的和某个家长交流,家园联系手册解决了这一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在园情况、家长根据幼儿家情况撰写手册内容,交换彼此的观点,以达成共识。 总之,幼儿教育不等同于幼儿园教育,它是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相辅相承的教育。家长和教师应以完整性的主体意识参与到幼儿教育的活动中来,相互尊重,平等交往,在交流、理解、沟通、协调的基础上,发掘、联合双方的优势,使幼儿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家园共育一直是我们工作的重点之一。如今我们把家长工作的切入点放在孩子身上,让家长看到孩子的进步。孩子的成长,父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责任。父母对幼儿良好品德行为及习惯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在国内外,家长与幼儿园的合作也已成为学前教育发展趋势,受到学前教育理论工作者的极大重视和关注。很多家长也已经认识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到幼儿园的活动中,家长的有效参与在幼儿教育活动中起到重要作用。
一、家长在幼儿教育中的角色定位
孩子在成长和受教育的过程中,受到了来自于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影响。学校虽然在知识传授、培养人才方面起着主要的作用,但孩子的成长不能只是学校的责任,家长的责任也是不可替代的。因此,家长不仅仅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是学习生活中孩子的权威、榜样、伙伴、向导。
二、家长参与幼儿教育的必要性
1. 家长的参与有助于幼儿身心发展的健康
人的全面发展取决于母亲和父亲在儿童面前是怎样的人,取决于儿童从父母的榜样中怎样认识人与人的关系和社会环境”。
2. 家长参与子女的教育既是家长的义务,也是家长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十五条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一条规定:“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必须使适龄的子女或者被监护人按时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以上法律是从保护未成年人的角度而规定的,也是作为监护人的父母应尽的义务.同时,教育子女也是父母的一项神圣不可剥夺的权利。
三、成长环境的复杂化需要家园密切配合
教师和家长都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我们之间的合作与配合,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发展。我们要善于利用这种资源,以充分发挥家长参与在幼儿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幼儿和家长之间的三方互动,形成家园共育的良性循环。
我们更要用真诚和智慧,赢得家长的理解、信任和支持,以充分发挥家长参与在幼儿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我们更要用真诚和智慧,赢得家长的理解、信任和支持。
有这么一个故事:朋友去远方,把他在山中的庭院给我留守。朋友是个勤快人,把院子里的杂草除得干干净净。而我却有些懒,除了偶尔扫一下落叶,那些杂草却不去拔。初春院子里冒出了几簇草,后来长出几株腊兰,据说,一棵腊兰至少值万余元。朋友很吃惊,叹息说:“我几乎毁掉了一种奇花啊,如果我能耐心地等那些杂草长大,看看它们是什么,那么几年前我就能发现腊兰了。”
这个故事中,很明显地向我们阐述了一个道理,多一些等待与期望,你会惊喜地发现意外的收获。需要等待的不仅仅是培育花木,教育也是如此。教育本身是一个慢活、细活,它是生命潜移默化的过程。所谓润物细无声,教育的变化是极其缓慢、细微的,它需要生命的沉淀,需要细心的耕作。遗憾的是,现代社会的“快节奏”逐渐让我们大家失去了“慢”的能力,使得家长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失去了“慢”的能力
下面我们来分享一个小案例:“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晚上离园时,有几个孩子的家长来得晚。为了不让孩子焦急难过,我便承担起“妈妈”的角色,和孩子们玩起了《走迷宫》。这是区角“快乐书吧”中的一本受孩子喜爱的书籍,书中有许多益智小游戏。玩的过程中我发现亮亮的思维特别敏锐,思考的迷宫路线不仅快而且多。待他妈妈来时,我便与她交流:“亮亮的小脑袋瓜挺灵活啊!”亮亮妈妈笑道:“张老师,不怕你笑话,我的文化不高,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就周末送他去培训班练习。最近在上一个思维训练班。看来他还没白学??”而在一旁的飞飞妈妈也感慨道:“我家飞飞好像画画不行,我看见班里孩子的作品展示,他画得不如别的孩子,我得把他送去学画画??”
反思
如今家长大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得多一点,会得多一点,将来能够适应社会。因此,“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为许多家长的教育信条。在此观念驱动下,孩子们参加的培训班就多了,画画、识字、钢琴、舞蹈??培训一个接一个,没有节假日,没有自由活动时间,周末安排得满满当当。
策略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有不同的人生起点,有不同的遗传基因和生长环境。所以,不同的孩子本就不在同一“起跑线”上,又如何会有“起跑线”上的输赢可言呢?就教育孩子而言,家长首先要充分了解孩子的特点,了解孩子与众不同的“起跑线”,在此基础上根据孩子的特点来培养。比如,如果飞飞妈妈想让孩子学画画,那么首先要考虑飞飞是不是喜欢画画,尊重孩子的意愿和兴趣比让孩子被动学习更有意义。
大A班
12月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作为教育的三大支柱之一,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与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家庭教育论文2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幼儿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摘 要: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作为教育的三大支柱之一,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与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作者针对当前幼儿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 家庭教育; 存在问题; 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19.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3-0081-01
一、当前幼儿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传统教育的影响
儿童自出生之始,就受到本民族传统文化和社会规范的包围、洗礼。我国自古就有重视家庭教育的传统,由于我国古代社会政治体制、教育体制及人才选拔方式的影响,传统的“学而优则仕”及光宗耀祖的文化心理在今天的父母身上依旧体现。重视孩子的教育投资已成为了普遍现象,其表现就是父母们往往无视儿童的兴趣爱好与能力,逼着孩子学钢琴、美术、舞蹈等,甚至不惜耗费大量的人、财、物力全力培养“神童”,毫不留情地扼杀儿童的天性,剥夺儿童童年的自由。父母们凭自己的个人意愿设计孩子的未来,孩子只是父母的隶属物,没有独立的人格与个性,没有作为独立生存价值的个体应受的尊重。另一方面,家长为了让孩子在未来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占据优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拼命驱赶着他们向着既定的目标奔跑,由此带来就是孩子天性的压制,尊严的践踏以及需要的忽视等等。
(二)家庭教育的偏差
一是关注过度。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父母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使得其对孩子过分关注并逐渐形成了不恰当的教养态度和教育方式,如让孩子过度参加名目繁多的课外班、对孩子过度干涉、保护和过度期望等。对于孩子而言,适度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过度的教育却会导致孩子产生各种身心问题。例如,学习上的过度教育易造成孩子对学习丧失兴趣出现厌学现象;生活上的过度教育会使父母过分干涉、保护、溺爱孩子,剥夺孩子的参与权或体验真知的机会,剥夺孩子的兴趣爱好,阻碍孩子良好个性的养成,甚至会压抑儿童想象力及创造力的发展。真正的教育应是儿童自我教育与主动发展的过程,关注过度只会阻碍孩子的健康成长。
二是重智轻德。如今,父母期盼孩子将来成才的愿望之焦点已从追求德才兼备偏向单纯的智力开发,宁愿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智力水平上,而极少关心孩子的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如传统美德教育、情感教育等。日本儿童教育专家井深大曾提到“迄今的教育仅把焦点集中在智力方面,只追求了‘一半的教育’,而忘却了培养人的精神或树人的‘另一半的教育’。……智力的发达可以通过事后的努力来实现。但是精神问题一旦丧失时机,事后就无法弥补。”[1]且幼儿的家庭德育多停滞在观念、知识的灌输与说教层面致使德育难彰其效。如生活中家长们会不厌其烦地告诉孩子对与错的准则,但却往往忽略践行的过程。
(三)家园教育的失谐
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幼儿逐渐成为家庭的小祖宗、小太阳,成为家长们的掌上明珠、心肝宝贝。而家长对幼儿的过分控制或过分娇惯放纵却极易让幼儿形成以自我为中心、任性、懒惰、依赖等不良品质。例如在幼儿园中,教师教育孩子要懂得珍惜、爱护公物,但某些家长却教孩子在幼儿园里任意拿取玩具、独占玩具,或对倒在地上的椅子、流水的龙头等情况熟视无睹,在家更是放任孩子为所欲为;许多孩子在幼儿园是个“乖宝宝”,在家里却成了“小皇帝”、“小公主”;熟知《孔融让梨》故事的幼儿,在现实中并不懂得尊重父母等等。类似这些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不一致的现象,在部分程度上有可能削弱甚至抵消了教师在幼儿行为习惯培养上所做的努力,甚至由于缺少沟通等原因,二者间还可能存在着某些抵触,幼儿园教育效果起不到应有的积极作用自然大打折扣。
二、应对策略
(一)家庭教育的前提:尊重儿童
家长要尊重幼儿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个性风格,甚至是幼儿所特有的稚气、调皮和不成熟产生的“错误”;要相信幼儿有自己的见解,相信幼儿具有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能力;尊重儿童,意味着家长要为孩子提供宽松的环境和自由发展的空间。不要用太多的规矩限制孩子的自由,尽量把自己对孩子的要求转化成对孩子的建议。但宽松的环境并不意味着放任,父母履行适当的约束权也是必要的。当孩子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家长可适时地提供建议和指导,进行良好的沟通,让幼儿自觉体验家庭教育带来的和谐与自由。唯有使儿童成为自身行为规范的真正主体,使“他律”变为“自律”,儿童才能在一种有限却又相对有序的环境中得到自由的发展。陶行知先生早就呼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口,解放儿童的空间及时间。”这六个解放在今天同样具有现实意义,家长适度地“放”,也许会放出一个好孩子。
(二)家庭教育的方法:言传身教
俗话说:“身教胜于言教”,注重言传与身教的结合是我国历代家教卓有成效的法宝之一。榜样是无声的语言,它可以提供正确的范型让幼儿模仿、学习抽象的行为规范与标准,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如同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对儿童幼小的心灵来说,榜样与范例的作用就像太阳光一样重要。”[2]《老子?四十三章》云:“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所谓“不言之教”即以自身的行为进行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尤其是家长自身的言传身教,从小事小节到人生观、世界观的树立都会对幼儿产生全方位的影响。家长除了给孩子语言上的要求与期待,更要做做行动上的楷模。要让孩子爱学习,家长就要经常阅读或是与孩子进行有助于良好阅读习惯养成的活动加深幼儿的印象;要让孩子讲卫生,家长就要有洗漱的好习惯;要让孩子懂礼貌,家长就要待人和善、大方。而言行不一的家长,是难以收到教育效果甚至会使以往的教育成果毁于一旦。同时,家长也要给幼儿提供大量行为实践的机会,引导孩子将所学的知识、所模仿的行为迁移到相似的生活情境中,将外在的要求和约束逐步内化为幼儿自觉的要求,才能实现幼儿的自律、自控和自主。
(三)家庭教育的保障:家园共育
首先,家庭成员之间应相互沟通、相互配合。由于文化水平、成长背景、性格特征的差异,家长在教育观念、方法上也存在差异。家长间互相抵制、相互矛盾的结果往往是让孩子无所适从,其教育结果也可想而知。因此,家庭教育也要讲究整体配合,相互协调,让父母及长辈们都参与其中,加强相互间的沟通交流,达成共识,给孩子一个和谐整体的家庭教育。其次,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也要通力合作,成为好搭档,共同承担起幼儿的教育任务,共同发挥家园共建、家园互动对孩子的教育影响作用。很多时候幼儿家园表现的不一致往往是由于教师与家长之间缺少交流沟通而造成的,孩子身处在社会开放的生态环境中,仅靠家庭教育是不能够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的。家庭教育要取得实效,必须使教师之间、家园之间形成教育合力,才能影响和教育好孩子。例如,教师可通过问卷的形式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行为表现,从而找到相应的教育对策,在教育上尽可能做到有的放矢和因材施教;通过“家园联系簿”把每个时期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的重点及教育方式告诉家长,取得家长的配合,同时也及时听取家长的要求,采纳家长的合理意见等。
参考文献:
[1] 郝士艳.当前家庭教育的主要误区及对策[J].教育导刊,2009(10):59-60.
[2] 卢乐珍主编.幼儿道德启蒙的理论与实践[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9:532.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幼儿家庭教育论文2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