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老年人抑郁症家庭护理干预论文(共2篇)


第1篇:关于老年人抑郁症的护理体会阐述


脑血管意外是神经内科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其发病率与病死率一直都居高不下,与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同被喻为人类四大杀手之一,而老年人是脑血管意外好发人群,由于患者对本病的认识不足,一旦发病,易造成不同程度的抑郁,表现为懒言、淡漠、多愁善感甚至产生轻生念头。我院神经内科于2004年6-12月共收治了36例脑血管意外继发抑郁症的病人,通过心理辅导并配合适当的抗抑郁药物治疗后,抑郁症状基本得到控制,病人都能积极面对疾病且配合治疗,出院时抑郁症状均得到改善。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共36例,脑出血10例,脑梗死26例,年龄60*80岁,住院时间在25d以上甚至50d。均有自知力,对自身的情绪能够表达,与人的情感沟通正常。临床表现:情绪低落、寡言少语、懒于活动,躯体症状主诉增多,如胃口不好、易疲劳等;自责内疚、悲观,认为自己成了废物不配吃饭;对治愈缺乏信心,觉得自己是家人的负累,造成对疾病缺乏斗志;拒绝治疗,有自杀、自伤念头及毁物倾向。


1.2药物治疗概况脑血管意外继发的抑郁症,应以治疗脑血管意外为主,同时控制抑郁症,控制抑郁症目前多使用高选择性五羟色胺再摄取抑郁剂(SSRI),其毒副作用小、服药简便、安全性大,病人易接受,常用的药物有:氟西汀(百忧解)、帕罗西汀(赛乐特)、舍曲林(郁乐复)等。


2护理


2.1心理护理当脑血管意外造成躯体功能发生障碍时,患者往往不能接受这一现实,易造成情绪低落、郁郁寡欢、不愿活动、拒绝治疗和进食等一系列情绪变化。因此要做好行之有效的心理护理,除了医护人员认真负责的检查治疗和亲切和蔼的服务态度外,还应针对每个病人的特殊性,采取支持性的心理治疗。


(1)当患者情绪低落时,护士要耐心倾听患者讲述内心的痛苦,不断用劝慰的方法改变患者的情绪状态,帮病人找出心结,给予开导,帮助患者分析及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使其认识到积极乐观无论对原发病还是继发病都有好处,正确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2)让病人有安全感,增强战胜疾病的自信心,并且帮助病人自我能力的恢复,以便能有精力去面对疾病,并向病人介绍类似疾病成功恢复的例子。(3)由于患者是老年人,思想较偏激,一旦发病,易造成悲观、焦虑,怕自己成了子女的负担。平时应说服家属多点关心、照顾病人,让病人觉得自己康复对家人的重要性。


2.2三防护理防止病人的自杀、自伤、毁物是护理的中心环节。(1)将有自杀、自伤、毁物倾向的病例列为一级护理对象,床位安排在护士易于观察其动态的地方,设留陪人。(2)掌握病人情绪变化的规律性,及早发现患者是否产生自杀念头。由于抑郁病人一般无智力与意识障碍,故有些病人自杀的计划周详,致死的可能性较大,但大部分有自杀企图的病人在言语、情感、行为表现中都会有所流露。因此,护士要密切观察病人的情绪变化,从中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意外发生。另外,抑郁病人睡眠不足,常早醒,而清晨是抑郁最严重的时刻,因此在清晨时分是最易发生自杀的时段。值下夜班护士应加强巡视护理,严防自杀发生。(3)识别病人隐瞒病情的表现,有些病人为了摆脱医护人员的监护而伪装情绪开朗,积极主动配合,以达到自杀目的,因此,当病人突然表现出活跃、一反常态时,要提醒我们注意,辨明真假,不要被假象所蒙蔽,从而放松警惕,给病人有可乘之机。(4)注意安全检查,经常检查病人身上及单位有无存留危险物品或病人书写条(如遗书等)。对有严重自杀行为病人应设专护,外出或上厕所时要有人陪护,每次发药应检查口腔,确认服下后方可离去,严防病人积藏大量药物一次吞食而造成自杀,家属探视时要交待病情及注意事项,争取家属的配合,严防意外。(5)当病情有所好转时,可给病人安排参加适当的治疗性活动,可以分散其对病情的注意力,提高生活兴趣,有利于康复。


3讨论


由脑血管意外引发的抑郁症属于反应性抑郁症,一般自知力保持完整,对自身的情绪体现能够表达,与人的情感沟通正常,一般剂量的抗抑郁药物及心理治疗即可获得满意的疗效,使病人的抑郁症状明显改善,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使他们在与疾病和痛苦斗争的同时,减少精神上的折磨。因此,必须重视老年病人伴有的情绪问题,早期识别、诊断、及时治疗。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36例脑血管意外继发抑郁症的病人,通过适当的药物治疗和心理护理,抑郁症状均好转。病人都意识到情绪抑郁问题对原发疾病(脑血管意外)康复无利,而原发疾病所引发的症状,通过药物、理疗、高压氧舱等治疗后,生活自理能力能够改善到一定程度。当病人知道病情的转归是乐观的,抑郁症自然而然逐渐消失。做好三防护理工作,使有自杀倾向病人均无发生自杀、自伤、毁物行为,病情好转出院。出院后每月随访1次,连续1年,病人能正视疾病及脑血管意外引起的症状,如肢体功能障碍、失语已得到较好的康复,都没有再次发病(脑血管意外)。


作者:邓汉娣(510080广州市,广东省人民医院东川门诊注射室)


第2篇:老年人抑郁症特点及家庭护理的综述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逐渐严重并开始为社会广泛关注。老年期是人生的一个特殊时期,伴随着其机体各种功能的退化,其对生活的适应能力也在逐渐减弱,心理和生理变化较大,任何的外界条件和环境都可能对其造成心理影响,引起抑郁等心理障碍。老年抑郁症,是指为60岁的老年人这一特定人群出现的抑郁症,它不仅对老年人晚年生活的治疗造成严重影响,且增加了非精神卫生方面的医疗费用,给社会加重的负担。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21世纪预防老年抑郁症和老年痴呆是两项重要的心理卫生任务。老年抑郁症不仅会导致老年人躯体功能下降,而且还会增高老年人伤残的危险性。我国目前老年人口已超过1.52亿,占人口总数的10.6%,居世界之冠川。预计至2020年老年人口将到达2.48亿,而中国老年人口于2040—2050年间将达到25.5%的顶峰。尽早意识到老年抑郁症防治的重要性,采取科学正确的治疗手段,减少甚至避免老年抑郁症对个人、家庭、社会的不良影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该研究通过文献检索和成总结整理,现将老年抑郁症特点及家庭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1老年抑郁症的特点


1.1发病率


抑郁是老年期常见的精神障碍,具有普遍性。Djemes收集了1993—2007年老年抑郁的相关资料,进行了元分析,英国、澳大利亚和美国以DSM、ICD-10为标准,在社区调查>55岁的老年人,老年抑郁发生率高达23%~25%。国内研究显示北京、上海、西安等城市普通社区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生率为13.5%~33.5%,而住院老年病人的抑郁症状发生率则高达50%。王桂贤等人研究结果显示吉林省离退休老年患者中有抑郁症状的老年人已达到了28.7%,早期筛查与诊断,并给与相应的心理疏导是必不可少的。


1.2发病诱因


1.2.1社会心理因素抑郁症同老年期的丧失呈正相关,丧失越多,患有抑郁症的可能性越大。例如退休后社会角色、经济收入、亲戚朋友离世、人际关系等丧失。老年人退休后,职业生涯趋于结束,老年人在心理会抗拒自己社会角色的转变,因此,常常出现不适,同时可能伴有巨大的心理落差,导致情绪低落甚至抑郁。同时,这种心理状态如果不能获得较好的倾诉途径,会曰益加剧老年人的社会适应难度。


1.2.2身体疾病因素许多生理疾病的临床症状,如脑卒中、心脏病、肿瘤、慢性疼痛和晚期疾病等,由于患者需要其对疾病的不了解以及担心,对人生产生悲观厌世等负面情绪,容易引起其焦虑和抑郁。同时某些疾病需长期服用药物或进行治疗的老年人,也易产生焦虑和抑郁,进而引起抑郁症。


1.2.3环境因素老年人退休或离休后,因年龄较大,躯体健康水平较差,活动范围逐渐缩小等变化,造成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等相关方面的不适感。在现今社会中,老年人的情感世界中,子女的关照、孙儿满堂、房前屋后、喝茶乘凉等,已经远不能满足其情感需求。在老年人的情感世界中,同样需要社会支持,例如友情、同龄人之间的交往、安慰与帮助,或者发挥余热等。然而,随着中国居民城镇化的不断加剧,很多老人以往的生活环境被破坏,失去了与邻居、好友的联系。近年来美国研究发现,在公共机构(如养老院)居住的老人中老年期抑郁症的患病率高达48%[6]。


1.2.4突发事件突发生活事件是抑郁症的主要诱因,有些老人因为配偶、朋友的突然离世,使自己处于过度的悲伤当中。在老年人的生活中,天有不测风云的变故开始逐渐增多,当过多的变故在老年人的生活中频繁发生,会使老年人对变故产生代入感,导致压力和抑郁,当这些情绪无法缓解,便容易造成抑郁症的发生。


1.3主要表现


老年抑郁症起病隐蔽,不易察觉,早期常被认为是由于心情不佳而引的郁闷,不能及时就诊。早期表现:早期抑郁症患者常伴有躯体症状,如头痛、背痛、四肢痛、腰痛等,但原因不明,无器质性病变。还可能出现不明原因的腹胀、腹泻、厌食、恶心及胃部不适、莫明其妙的心慌、心悸,以及涉及全身各个系统和器官的不适,患者会疑神疑鬼,怀疑自身所患疾病。重症表现:重症患者可伴有烦躁、心神不宁、燥热、多汗等特征,典型的抑郁还具有晨重夜轻节律的特点。重症患者除了生理不适和心理不适,最严重的后果是自杀。


2老年抑郁症的家庭护理


2.1生活护理


生活护理是老年抑郁症患者护理的最基本工作。抑郁症患者常伴有睡眠障碍,夜间入睡困难、清晨早醒为比较常见的临床特征。抑郁症患者临睡前表现为忧郁、焦虑以及不安。此时,家人应注意观察抑郁症患者的睡眠状况,发现病人情绪出现问题时家人应给予更多的支持和鼓励,例如在起身边陪伴、劝导,同病人进行谈心,展开轻松、愉悦的话题,这样可使病人产生愉快的心理以及安全感,能够有效的小处焦虑情绪,促进病人的睡眠质量。抑郁症患者在清晨易早醒,临床表明,抑郁症患者自杀所选择的时间多在清晨,因此在抑郁症患者的曰常护理中,早醒病人需要给药控制,以延长其睡眠时间。陈仁波等ra研究发现,居家养老者的抑郁症发病率明显低于养老院养老者,其发病率分别为10.7%、37.5%,养老院组显着高于居家养老组,这可能与养老院等公共环境中老年人缺乏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有关。家庭成员要鼓励病人参加社会活动,例如参加轻体力的活动,当病人完成某项任务时,在护理方面应给予鼓励,以增强他们的自我效能。有些抑郁病人有自残倾向,或用一些劳动最自己进行惩罚,发现患者有这些征兆,那么在护理方面有必要进行劝导,规劝其进行适当的休息,防止疲劳或因为过度劳动而导致虚脱。鼓励患者聆听轻音乐,或伴随音乐轻轻起舞,也可带老人到老年人比较集中的公园、社区进行散步、唱歌、跳舞,到郊外郊游、散步,有助于改善病人的症状。


2.2饮食护理


抑郁症患者因情绪低落常伴有食欲下降,有些病人想通过绝食来达到消极身亡的目的。针对此类型患者,需要着重进行饮食护理,既要注意营养膳食的合理搭配,又要兼顾食物的可口性与清淡。建议多使用富含高蛋白质、维生素的饰品,少吃糖类、淀粉类食物。同时,病人受抑郁的困扰,常卧床不起,此时需督促病人起床活动,可以在清晨进行适量的晨练、散步。协助病人清洁个人的卫生,使其在精神上和躯体上都能保持适当的轻松愉悦的状况。日本东北大学研究人员[8]发现,每日喝数杯绿茶有助老年人缓解抑郁症。70岁以上老年人每天饮4杯绿茶,抑郁症状出现几率可减少44%。


2.3躯体疾病及用药护理


进入老年期后,身体各器官逐渐衰老,过分关注自己的健康的老年人容易多疑,导致疲惫等负面情绪。国外研究发现H老年人中风后抑郁症的发生率为34%。家属要帮助老年人正确认识和对待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多与老人交谈、沟通。


用药要注意过敏史和用药史,坚持服药,注意观察可能出现的副作用。既要耐心,又要严格遵照医生的嘱咐。不可自行停药断药,增减药物,出现漏服等状况时要根据说明书进行补服。有情况要及时向医生反映,以免造成治疗的前功尽弃。


针对心血管系统的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及冠心病等,家属要引起注意监测老年人的血压、脉搏和血糖,出现头痛头晕、面色苍白、冒汗、饥饿感时应嘱老年人平卧,防止晕倒。若有糖尿病者给与果汁或糖块,必要时就医处理。药品要放在规定的地方,方便老年人及时服用。为了保证老年人的睡眠质量睡觉前泡脚或必要时遵医嘱服用少量安眠药。


2.4心理护理


2.4.1心灵沟通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护理不单是对老年人生活上的照顾,还应包括对老人心理上的支持理解和鼓励。深入了解患者的心理世界,理解和体会患者的情绪和思维方式有助于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因此,针对抑郁症患者的护理,首先要表示对患者的理解,得到患者最大的信任,让患者感到被理解、尊重和接纳。在交流过程中,要认真聆听患者的倾诉,重视患者所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并认真回答,适当的表示理解,摒弃偏见,不做任何价值批判。在得到患者信任的基础上,让患者充分表达自己,宣泄其不良情绪。对患者的积极行为和积极态度表示肯定,引导他们对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的向往。蒋燕等通过对12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发现心理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执行能力、认知转移能力、记忆、抽象概括能力、注意力及速度。


回忆治疗的方法是鼓励老年人谈论自己过去发生的事情,及通过看老照片和收藏的纪念物品,听老歌曲等唤起老年人对往事的记忆,以促进老年人干预者进行交谈。冯辉对长沙8个社区共129名老年人抑郁状况进行了对照试验,发现实施团体怀旧治疗有助于改善老年人的抑郁症状,缓解抑郁发生率,提高老年人群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及晚年生活质量,对促进社会的健康老龄化具有重要意义。


2.4.2关注情绪变化子女工作繁忙,缺乏对父母等老人的照顾,容易导致老年人性格发生消极变化,例如焦躁、多疑等悲观厌世的情绪。排除部分由于器质性疾病所引起的情绪变化外,很大一部分人是抑郁症的前兆。有研究表示积极的应对方式可以缓解紧张、焦虑、抑郁的情绪,而消极的应对方式则不利于问题解决,不能及时转化、宣泄或释放不良情绪。因此及时有效的进行干预,从而缓解病情,减轻患者痛苦。


2.5预防意外


随着生理功能的老化,老年人的心理功能也随之老化。造成老年人的心理防御和心理适应能力减退,一旦遭遇老伴亡故、地位改变、经济困窘、疾病缠身、子女离家等生活事件,便影响其心理环境的稳定。即便子女能做到“常回家看看”、“每天打个电话”等也难以解决根本问题。必须依靠专业医护人员、社会工作者等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主动干预机制,才能正确、有效地防止老年人自杀行为。


3结语


老年期抑郁症存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低识别率的特点。系统的、有目的的针对性的老年人本身和家庭成员展开老年人抑郁症健康知识的普及和教育,形成覆盖全社会的科普知识体系,同时加强完整的护理体系,保障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以及


老年抑郁症患者的的治疗,帮助老年人建立和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治疗的依从性等领域有待遇进一步的开发和研究,使老年人获得更好的预防保健和家庭护理。


作者:申贞姬(吉林省延吉市延边脑科医院四科,吉林延吉133000)

上一篇: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席健康科普专家”的养生心得
下一篇:牙科口腔护理干预的论文(共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