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信息化与产业经济增长之间的机理分析

  【摘要】文章从内生增长、产业结构、产业融合、信息禀赋角度分析了信息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进一步深入分析信息化与产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内部机理,得出信息化也是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桥梁,信息化通过嫁接传统产业,助推产业的升级改造。


  【关键词】信息化;产业结构;产业融合;信息禀赋


  0引言


  信息作为21世纪提升生产力的重要指标,正备受关注。对于现实而言,爆发的信息技术革命已经催生出新兴的信息产业集群,信息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已成共识。随着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信息化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成为新的发展趋势,也引发更多思考,例如,信息化与产业经济增长之间的作用机理是怎样的?信息化是通过降低沟通成本,还是激发企业的创新,达到提升企业绩效呢?在当下有必要深入讨论这些问题,对于未来信息化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1文献综述


  目前国内外文献普遍认为信息化对产业经济的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研究方向略有差异。JukkaJalava和MattiPohjola(2005)对1995—2005年期间芬兰信息产业研究表明,信息产业通过知识传递对其他产业溢出效果明显。ElenaKetteni(2007)通过采用非参数估计方法,对1950—2004年OECD成员国家的研究发现,信息化主要通过增加人员收入来促进产业经济增长。


  国内学者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傅洪勋(2002)对信息化与农业产业化之间机理进行深入研究发现农业信息化推动产业结构的演化,形成良性互动。尹海洁(2002)从劳动力结构视角出发,指出信息化使劳动力结构变迁加速,促进产业机构的快速增长,且影响深远。刘克逸(2003)研究发现信息化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换代发挥桥梁作用。李建忠和俞立平(2011)采取动态方程的方法,发现信息化与产业经济规模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周振华(2014)认为信息化与传统产业的结合,使产业融合结构更加高度化,有利于产业经济朝着知识集约型方向发展。


  2理论分析


  2.1从内生增长视角分析信息化对产业经济的作用


  索洛(Solow)在1956年提出的经济增长模型,假定了一个效益为常数的两要素生产函数:Y=F(K,L),其中,Y表示产出,K表示资本,L表示劳动。


  假设规模报酬不变,生产函数表述为柯布—道格拉斯函数,即Y=(Kα,L1-α)。


  索洛认为产业经济增长主要决定于资本和社会劳动量。罗默于1986年建立了新经济增长模型Y=F(S,K,L),其中S表示科技进步,认为科技进步是一个内生要素,强调人力资本积累与知识溢出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


  科技进步仍然是一个抽象范畴,随着信息化的出现,逐渐发现信息通过降低知识获得成本,提升劳动者素质,现实中表现为边干边学、劳动分工专业化等现象,进而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因而经济增长模型进一步表示为Y=F(I,K,L),其I表示信息。信息化是信息向知识过渡的纽带,突出对产业经济增长的内生带动作用。


  2.2从产业结构视角分析信息化对产业经济的作用


  当今经济增长离不开产业机构的演化升级,产业信息化将信息技术、信息设备、信息服务嫁接于传统产业中,促使生产、组织、管理等多环节发生革新,提升运转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使生产可能性曲线右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化壮大信息服务业。信息化的出现,衍生出一大批与信息相关的产业,如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电子信息等相关产业。由于其高增值性、无污染性、战略性的特点,在产业经济增长中的比例逐年攀升,截至目前,注册企业法人数量最多的行业依次是通信广播电视传输服务业、网络计算机服务业、信息与多媒体传输业、汽车与软件服务业。如今信息产业已经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从需求端来看,信息产业潜在生存空间巨大,从供给端来看,信息产业规模效应明显,呈现几何倍增上升趋势。


  (2)信息化加速其他产业资本积累。信息化的快速普及,加速了其他产业对信息设备的投资比例,如工业与信息化局统计显示,资本存量20%的行业已经占全行业的10%,特别是对于金融、保险及证券服务业来说,信息技术设备占比已达一半以上。


  (3)信息化迫使就业向产业高级化变迁。众所周知,高素质劳动力是创新活动的重要支撑。信息化背景下,获得学习资源的便捷性和渠道的广泛性,大大提升了劳动者的专业技能,高技能劳动者通过自我管理和自主学习,掌握了从事复杂活动的能力,进一步降低无效劳动,提升劳动效率,节约产能资源,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2.3从产业融合视角看信息化对产业经济的作用


  (1)技术与产品结合。信息化出现以后,对传统产业不断渗透,新型生产模式被广泛利用,进而产生新的产品种类。例如,移动通信在进行信息化以后,产生5G、网络电视、语音广播等新的业务与模式,数字媒介(DI)的兴起催化了HD级影视合流。


  (2)业务与市场融合。技术融合以后,原有生产技术、设计架构、组织模式发生了变化,进而发生了业务流程、生产结构的变革,改善了成本结构,增强了核心业务的变化;技术与业务融合能够通过改变人们当前的消费内容和工作方式来创造新的需求。例如,信息化使电视电话、广播、直播的市场边界变得模糊不清,不断交叉,进而融合。


  2.4从信息禀赋视角分析信息化对产业经济的作用


  目前学者一致认为信息化包含以下要素:信息化基础设备建设、信息化技术开发、信息化产业发展政策、信息化劳动力,它们之间交叉联系。


  (1)信息化基础设备建设。信息化及基础设备建设是发展信息流的主要载体,也是企业与企业、企业与个人之间信息传达的媒介,使更广泛的信息更快地传递出去,大大提升了企业运营的效率,节省了企业的运营成本。


  (2)信息化技术开发。一项新的技术诞生,往往伴随新的产业革命,不仅来自开拓的新产业领域,更是对其他产业产生颠覆性作用。内生增长理论中,技术开发是内生增长动力,不容忽视。


  (3)信息化产业发展政策。从规制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角度看,产业发展政策的制定,有助于产业的迭代升级,也是生产关系的一种契约适应,使其更好地破除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助力产业经济的腾飞。


  3结论与建议


  本文通过从内生增长、产业结构、产业融合、信息禀赋视角研究信息化对产业经济的影响作用,分析其内部作用机理,提出如下建议。


  (1)强化信息引领,发展壮大信息产业。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前沿信息技术的研发与孵化,加大对重点实验室创新研发的配套支持,鼓励相关信息企业积极投身新一代信息技术,如5G、大数据、云智能、云通信等相关领域的研发,实现信息产业的关键技术突破。


  (2)针对传统产业,加快产业信息化改造。随着信息化的普及,传统产业需要结合自身产业的相关特征,结合先进的信息技术,从企业组织模式、生产经营角度进行革新,不仅对于制造业,服务业也应紧跟步伐,助推产业机构化升级改造。

上一篇:以数字经济为统领推进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下一篇:基于公路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