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浅议小学语文儿童文学的教学策略

  “儿童文学”,即指以广大少年和儿童为对象,从他们的心理特质和审美习惯出发而编写的文学作品,这类文学具有故事性、趣味性、美学性或者科普性等特征,对于帮助儿童实现性情陶冶、本性回归、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健全的人格等要素具有重要意义。据相关数据显示,在我国当前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关儿童文学的篇目超过了80%,这便说明,当前的小学语文,在很大程度上是关于儿童文学的教学。然而,在笔者的教学观察中,当前部分教师的教学重心放在对相关文章刻板知识的剖析上,未曾发挥出“儿童文学”趣味性的特质,难以帮助儿童实现本性回归。因此,笔者本次论述将从教师自身儿童文学素养的提高、趣味教学策略的使用、启蒙儿童心智以及创设阅读氛围等角度出发,同时为学生创建良好的阅读环境,以实现对儿童文学的有效教学,对当下小学语文儿童文学的教学策略进行初步探讨。


  一、了解儿童心理,提高教师儿童文学素养

  作为学生进行儿童文学学习的引导者,小学语文教师自身所具备的儿童文学素养,是帮助学生實现有效学习的关键。成年人的思维模式与儿童有着较大的差别,这便要求教师从儿童的心理角度出发,利用自身良好的儿童文学素养,来引导学生进行优质的学习。

  一方面,教师应该对相关教材以及课外儿童文学,进行大量阅读和深度思考,以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进而综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以及文学艺术等知识,进行科学合理的教案设计。

  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儿童心理,搁置自己作为成年人的思维模式,与学生进行充分的接触和了解,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模式。如此,教师便能在儿童的个性化需求和独特见解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有亲和力且有吸引力的教学。


  二、趣味教学策略的运用

  在传统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很少有教师将相关课文视为“儿童文学”的范畴,一味地偏重刻板的对知识分析,忽视了课文本身所具备的趣味性。如此一来,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发展和本性的释放。这便要求相关教师认识到“儿童文学”的本质特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儿童文学的本质不仅仅在于引导学生识文断字,还在于使儿童在愉快的感知氛围中实现综合素养的提升。


  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趣味教学策略。比如,教师可以利用相关的插图和动画来创设教学情景:在《鸟的天堂》一文中,河面中央一棵盛大的榕树,枝丫茂密、根节错杂,晨间早起的鸟儿,身影多姿、数量繁杂——教师利用相关的动画和插图,可以使学生深刻地领悟当时情境,进而调动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朗读法、角色扮演法等相关策略:在《陶罐和铁罐》一文中,两个本没有生命的事物,经过作者形象生动地拟人化包装,变得鲜活而有趣。为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陶罐”和“铁罐”进行角色扮演朗读,进而彰显文章的趣味性,实现寓教于乐。


  三、注重对学生心智的启迪

  真正的“儿童文学”教学,应该是有意义的教学。如果说“趣味性”和“故事性”是儿童文学的表现形式,那么“科普性”、“启迪性”则是它的深刻内涵。因此,教师在相关文章的教学过程当中,要树立起“陶冶学生性情”“启迪学生心智”的教学目标,进而实现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当前的语文课文中,具有启迪作用的文章数量甚广。比如寓言故事《揠苗助长》启示学生“欲速则不达”,《鹬蚌相争》则告诫学生“切勿内乱,使人‘渔翁得利’”;此外,诸如《金色的鱼钩》、《秋天的怀念》等课文,皆能引起学生对人性的初步思考。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启迪和引导,带领学生深度把握文章,体会作者的情感和心理,进而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的感知和心理成长。


  四、拓展阅读渠道,创设阅读环境

  丰富的阅读体验,是提升小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仅仅停留在课本的“儿童文学”,在质量和种类上还远远不够。为此,相关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接触丰富的课外儿童文学。

  (一)丰富学生对课外文学的接触种类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接触不同种类的课外儿童文学,关注新近的主流儿童文学,拓展学生的阅读渠道。目前看来,民间儿童文学作品、幻想性儿童文学等题材,正是传统小学语文教材所缺乏的;此外,“顽童类”文学以及“死亡类”文学,也是多数教师所避忌的。其实,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其适当接触,进而实现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


  比如,顽童性文学《克丽思漫游奇境记》,死亡题材《一片叶子落下来》《马提与祖父》等,被部分国外的小学教材所收录,因为他们认为,学生在对其阅读的过程当中,可以实现对自身行为的反思总结和对人性的初步思考;此外,新近人气作家杨红樱著的《淘气包马小跳》系列作品、成人和儿童皆适宜阅读的作家几米的漫画,同样能够激发学生想象力、拓展学生思维。


  (二)创建良好的阅读环境

  良好的阅读环境,对于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创立班级图书角、开展儿童文学读书活动等形式,培养起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读书活动而言,教师可以定期举办读书交流会,同学生一起交流读书心得,鼓励学生的个性化见解。此外,相关的“亲子共读”、“讲故事比赛”等活动形式,教师皆可以加以尝试。


  总之,不论是基于学生的学业进度还是其身心的全面发展,“儿童文学”向来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一方面,小学语文的课本教材本身便多以“儿童文学”的形式出现,另一方面,课内外各种形式的儿童文学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质,能够帮助其实现本性的回归和思维的启迪。因此,相关教师必须对“儿童文学”的教学策略进行深入研究。与高阶段语文教学相区别的是,以儿童文学为主的小学语文教学,需要更多地彰显文章的趣味性,同时也不能脱离对心智尚未成熟的小学生群体的思想启迪,这便要求相关教师从学生的心理角度出发,采取能够调动学生兴趣的教学策略,树立起启迪学生心智的教学目标,同时为学生构建良好的阅读环境,以实现对小学语文“儿童文学”的优质教学。


  来源:南北桥 2017年13期

  作者:何瑜


上一篇:小学教育教学有效管理
下一篇:关于初中体育课堂教学动态生成对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