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以艺术为载体的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毛泽东思想 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探析

以艺术为载体的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探析
唐海燕,乔 巧
摘 要: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通过艺术形式将红色文化有机融入课堂,是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简称“毛概”课)教学改革创新的方向。以艺术为载体将红色文化融入“毛概”课,具有坚定文化自信、发挥美育功能、把握育人实效的重要意义。本文讨论以艺术为载体的红色文化融入“毛概”课的创新路径包括:在教学各环节全面融入红色文化,实现课程“艺术化”;注重充分发挥艺术特有优势,实现课程教学方法“形象化”;重视教学实践立足于红色文化与艺术表达,实现课程教学“体验化”;创新考核艺术方式及提升社会服务功能,实现思政课考评“科学化”,以期为提升新时代“毛概”课的教学成效提供清晰思路和有效借鉴。
关键词:红色文化;艺术载体;“毛概”课教学;现实价值;教学运用
  红色文化是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进程中创造的精神文明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体现,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关于红色文化时代运用的重要论述,反复强调:“用好红色资源、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 (以下简称“毛概”课) 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干课程,将丰富的红色文化以及红色文化所蕴含的强大精神力量、崇高政治品质,通过艺术形式融入“毛概”课教学,阐述“毛概”课教学原理、观点和方法,是“毛概”课教学改革创新的方向。充分运用好红色文化资源、弘扬红色文化基因,探索“红色文化+艺术形式+毛概课内容”新颖教学模式,打造红色文化赋能、艺术形式传承的“毛概”课精品课
程,是“毛概”课教学形成独树一帜的品牌和特色的题中之义。
  一、“毛概”课教学中文艺载体运用的现实困境
  (一) 红色文化艺术的融入力度亟须提高
  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2]。大学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3]。“毛概”课是大学生集中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主渠道,对于提高大学生的观察、分析和鉴别能力,引导学生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坚定“四个自信”、形成正确“三观”、塑造健全人格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要求“毛概”课教师要勇于担当,善于创新,甄选优秀的
红色文化艺术运用到教学实践当中,全面引导文艺载体的价值导向。
  当前高校“毛概”课在坚持与发展中不断改革创新方式方法,大学生对“毛概”课的认识和看法也不断趋向正面和积极,课堂效果逐渐向好。然而,随着当前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多元化的文艺思潮也竞相涌入。这些传递着多元化价值的文艺思潮,在繁荣文艺市场、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的同时,也不着痕迹地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价值观以及思维方式带来了冲击和影响。“毛概”课教师要主动担当,挖掘红色文化中的优秀文艺来丰富教学载体。同时,在“毛概”课教学实践中运用文艺载体,要坚持有所区分、有所选择,使其对于大学生以正确的、全面的价值引导。
  (二) 红色文艺载体的内涵形式有待优化
  近年来,文艺载体在思政课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在“毛概”课教学中,红色文艺载体的运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整体来看,仍存在对红色文化资源挖掘不够,对红色文艺载体的内涵与形式把握不足等问题。
  当前,“毛概”课教师虽然意识到以艺术为载体,将红色文化融入课程的重要性,但教学创新度不高、课堂讲授形式变化不明显、师生之间的语言表达鸿沟依然比较大。“毛概”课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对红色文化的融入还存着一些短板,如内容不生动、不鲜活、不深入,无法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和认同;方法不丰富、不吸引人,无法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评价不系统、不完整,无法全面检验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学习成效。部分教师过度依赖于网络文艺作品,导致文艺作品的严谨性和权威性难以判别,无法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毛概”课中红色文艺载体的融入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教学要素配置、满足学生群体个性化成长需要方
面尚不完善。
(三) 对红色文艺载体的运用成效关注还不充分
  “毛概”课在新时代承担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这就要求“毛概”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五育”并举,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充分发挥合力。加强“毛概”课教学要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审美特征,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创新创造力,有利于提升课堂吸引力和感染力,丰富“毛概”课的活力和魅力。
  合理运用艺术载体、创新呈现红色文化是实现“毛概”课教学优化的有效途径。不同形式的文艺载体,具有不同的传播方式和传播效果。但是当前文艺娱乐功能的扩张,文艺载体运用的针对性不足、能力不够等现状都对文艺载体运用成效的提升造成了阻碍。在现实操作过程中,部分教师对红色文艺载体的功能认识不到位,挖掘程度不深;自身的文艺素养有待提高,导致对红色文艺载体的运用受到限制;运用文艺载体的实践经验不足,运用文艺载体的针对性及运用文艺载体的综合性手段都有待提高。
  二、以艺术为载体将红色文化融入
  “毛概”课的重要意义
  (一) 与时俱进,坚定文化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红色文化育人中文艺载体的运用也需要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遵循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四个自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文化人、以艺润人、以美育人、以德感人、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智启人、以行正人,充分运用好文艺载体的多种形式,对于红色文化育人具有积极作用和重大意义。“毛概”课教师须通过精心组织和设计教学环节,结合时代背景和中国国情,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转化为让学生融入其中从而深入理解的艺术情境[4],调动学生兴趣,提高红色资源效用,彰显文化自信。
  (二) 推陈出新,发挥文艺功能
  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创新、文化艺术事业持续繁荣,这些都为红色文化育人中文艺载体的运用提供了有利条件。网络信息技术具有及时性、交互性和共享性等特征,便于摄取生动鲜活的文艺素材,并以快速精准、覆盖面广、渗透性强的方式对文艺素材加以传播,拓宽了红色文化育人的渠道。由于文艺事业蓬勃发展,文艺形态和文艺形式更加多元,一大批具有思想深度、理论高度和艺术温度的优秀文艺作品脱颖而出。这些文艺作品兼具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还通过不同的艺术方式充分发挥了鼓舞人、教育人、引导人的积极作用。应主动挖掘和善于运用红色文化艺术载体,充分发挥其传导主旋律和传播能量的作用,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
  (三) 直面挑战,把握育人实效
  在文艺载体迎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价值导向亟待全面引导、载体形式尚待深度优化、运用成效有待提高的挑战和困境。红色文化育人中的文艺载体运用注重发挥其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内容,对学生群体能进行科学的思维培养和良好的习惯养成;注重对红色资源的深入挖掘,将饱含中国精神、富有中国气质、彰显
中国风格的优秀文艺作品搬上讲台,对“毛概”课教学质量提升有积极意义。在“毛概”课教学实践中,针对教育的客观环境和大学生的特点,对文艺载体的形式和运用文艺载体的方式手段有所区分、有所选择,灵活运用多种组合式手段,才能够更有效地发挥文艺载体的感化心灵、润物无声的特殊效果。
  三、以艺术为载体的红色文化融入
  “毛概”课的创新路径
  (一) 在教学各环节全面融入红色文化,实现课程“艺术化”通过艺术形式,以艺术为载体,将红色文化融入“毛概”课教学,阐述概论课的知识内容,实现概论课教学“艺术化”,让学生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永远听党话、跟党走,实现对学生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5]。
  一是教学设计全面融入。“毛概”课在教案准备、教学课件制作、教学资料运用中充分融入红色文化元素,教研室经常性开展集体备课,统一红色文化融入概论课的原则、内容组织与要求。通过教研一体化,确保每位教师均能根据红色文化素材,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实现灵活融入,选取适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使学生听得进、记得牢、用得好。二是教学内容全面融入。秉持以艺育人的教学理念,充分运用形象丰富的审美对象,把“毛概”课教学的理论、观点、思想、精神等抽象内容转化为具体、生动、真实的形式;运用好红色文化遗址、遗迹、文物等物质形态,以及烈士诗词、红色歌谣等精神形态,用艺术形式来展现。三是教学环节全面融入。在备课、授课、教学实践、巩固复习等各环节都运用红色文化资源。“毛概”课教师还可以通过申报课题、撰写专著论文、编写教材教辅、组织或参加教学学术研讨会等,使红色文化融入课程教学实现长效化,推出一大批典型案例、教学课件、优秀教案、试题库等。四是教学方法全面融入。推行用艺术表达方式来阐述“毛概”课知识体系,把红
色文化中的红色音乐、美术、文学等经典文艺作品,用艺术表演、艺术展示、艺术创作等进行展现,特别是通过组织开展“大学生讲思政课”等活动融入红色文化,以青年喜闻乐见的方式将“有意义”的真理讲得“有意思”,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修养,坚定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厚植爱国情怀。
  同时,坚持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走深走实,促进“毛概”课与专业课内合外联、协同推进、全面实施。大力支持专业课教师自觉开展红色文化艺术为核心的课程建设,加大课程思政在艺术融入上配合思政课的力度并形成共识。在组织开展一流课程思政、精品课程建设、课程思政示范项目等各项申报中,引导并鼓励教师进行红色文
化教育内容融入专业课程的研究,还可以通过设立课程思政专项教研项目,聚力推进课程思政项目凝练,达到以课程思政为依托,深入挖掘专业知识的思想价值,用红色文化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目的。
  (二) 注重发挥艺术特有优势,实现课程教学方法“形象化”
  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结合其专业特点,灵活生动地将丰富多样的红色文化融入课程之中,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喜闻乐见的艺术方式阐释“毛概”课的基本观点、基本理论,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艺术观。比如,在讲授第一章“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时,可以通过演唱毛泽东诗词歌曲《沁园春·雪》《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卜算子·咏梅》《蝶恋花·答李淑一》等,在浑
厚深沉的歌声中,重温一段段气势恢宏而沧桑厚重的历史,感受伟人风采;还可以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发挥自编自导自演的情景剧《恰同学少年》,对青年毛泽东的才学、志向、择友等方面有直观感性的认识,从青年毛泽东身上汲取成长成才的力量。
  同时,要注重发挥环境显性因素和文化隐性因素的“叠加效应”,从知校史校情、悟红色文化讲起,做到用好校园环境和专业设施来推进“毛概”课艺术形式教学。教学中注重实践性、灵活性、互动性,使形象教学得以全面铺开,课程效果得以深化,增强育人实效。当代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审美能力和良好的审美修养。将红色文化融入“毛概”课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艺术演绎和艺术再现,开展艺术感悟,提升学生对传承红色基因以及对红色文化的高度认同,实现将“毛概”课知识体系、思想精粹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红色文化+艺术形式+课程内容”的教学模式契合学生的专
业需求、知识认知、思想提升和专业特点,将会有效提升学生上“毛概”课的“抬头率”“参与率”和“点头率”。
  (三) 重视教学实践立足于红色文化与艺术
  表达,实现课程教学“体验化”红色文化融入“毛概”课教学的有效性在于不仅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而且能达到提高思想政治觉悟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参与、体验中,尤其是通过以红色文化为题材的艺术创作,在创作中感知、传播红色文化,用艺术创作服务社会、回馈人民,达到知行合一的效果,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毛概”课教学要注重与学生的专业实践相结合,可结合经常性的舞台活动、展厅活动、文艺大型活动,在各种艺术创作、艺术展演、艺术活动中融入红色文化,充分运用好、挖掘好红色文化艺术中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特别是红色文化艺术中丰富的思政课资源。例如,在讲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章节内容时,把艺术元素融入“追梦·筑梦·圆梦”主题实践活动中,在“党史故事大家讲”“红色歌曲大家唱”
“党史知识大家答”的基础上,开展系列音乐会、舞台剧、大合唱等红色主题文艺创作展演活动,这样不仅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载体,还能使课程教学有声有色、丰富多样。
  同时,结合教学实践,可以编制印发各具特色的《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社会实践手册》等实践手册,覆盖全体学生。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后及时进行实践总结,在实践内容、表达方式上融入红色文化资源,并结合主修的艺术专业撰写实践体会、体验感悟的文章,或者创作与红色文化相关的艺术
作品。
  此外,“毛概”课教学要全面运用红色基地、红色遗迹、红色场所,比如纪念馆、展览、陈列馆等,建立校外德育和思政课教学实践基地。推进组织学生深入红色文化发源地进行实地考察、调研的常态化,引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红色旅游研学活动,并用艺术形式来表达实践感悟。创新开展红色主题舞台展示课,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以主讲演说、旁白等方式衔接,将诗朗诵、音乐、舞蹈、情景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与多媒体影像相结合,将“照本宣科”的理论学习转化为“身临其境”的沉浸式体验。
  (四) 创新考核艺术方式及提升社会服务功能,实现思政课考评“科学化”
  “毛概”课要注重采用多样化评价考核机制,注重课堂之外的评价平台拓展,除了知识点的卷面考核方式外,可以依托展厅和舞台,用艺术展演、艺术再现等方式考核学生成绩及检验知识消化程度。设置多种题型,考查学生对红色文化融入“毛概”课教学的理解深度和掌握水平。理论与实践考核并重,注重多元性和发展性考核评价,将学生艺术创作、表演等专业实践活动表现也列入考核依据。还可以通过组织开展“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优秀成果评比等活动,在参与比赛的学生中按一定比例评出奖项,并以此作为考评加分条件,评奖活动范围可以涉及全校甚至全国高校层面。
  鼓励师生发挥专业优势,深挖红色资源和“毛概”课元素,不断丰富艺术载体,可通过开展重大主题创作、参与重大展演活动、打造红色主题课堂等形式,让“毛概”课变得又“红”又“专”。聚焦重大主题开展艺术创作,记录时代画卷,进一步深切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聚焦英雄人物创编一批原创剧目,弘扬伟大英雄精神,激发师生爱国主义热潮。聚焦重大历史题材创作,展现波澜壮阔的革
命历史,引导学生深刻体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注重推进学生广泛参与红色党史流动课堂、文艺下基层、文艺文化扶贫、参演东盟博览会等艺术服务社会系列活动和任务等等。通过多种“红色艺术化”课程考评方式,不仅能深化学生对“毛概”课理论知识的把握,也能提升学生服务社会的能力,号召学生以自身的实际行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贡献。
参考文献:
[1] .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1(07):4-17.
[2]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01).
[3]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2.
[4]朱潇潇 .论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的语言对策[J].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报,2010,29(06):33-36.
[5]教育部组织编写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16.
上一篇:区块链环境下的企业财务舞弊机会及其审计策略
下一篇:财务风险管理论文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