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反腐小说初探

摘 要:反腐小说作为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的文学创作和阅读的 “热点”,在新时期小说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从反腐小说的内容、类型出发,通过对上世纪90年代以后反腐小说发展面貌的回顾,探究其繁荣原因、存在不足及发展方向。

关键词:反腐小说;面貌;初探
  新时期以来,直面社会现实的写作一直是小说创作中的一个主要倾向。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经历过十余年的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在我国以空前的澎湃之势向前发展。发展为我们展现出一片美好的前景,也给我们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难题”,而“腐败”就是其中之一。随着社会转型速度的加快,公共权力的私有化、私有权力的绝对化、绝对权力的市场化等腐败问题日益突出。面对严峻的社会问题,这一时期的文坛开始出现了一批对各种社会腐败现象进行揭露和抨击的小说,我们称其为“反腐小说”,其大致上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揭露了官场腐败分子的罪恶,反映了党惩治腐败分子的决心,主要通过某个集体和个人对某一个或某些案件、事件的查处来表达反腐败的主题,如陆天明的《省委书记》、周梅森的《绝对权力》等;另一种则是以揭露官场腐败、人性面对权力的迷失为主,是否在作品中完成反腐败则并不重要,如王跃文的“官场小说三部曲”( 《国画》、《梅茨故事》、《朝夕之间》),阎真的《沧浪之水》等。
  反腐小说兴起之初,其作品一般都以中篇为主,作品内容大都与对权力腐败的批判有关。及至九十年代中期,作家张平的《法撼汾西》、《天网》、《孤儿泪》等长篇小说相继发表,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关注。这一时期,适逢陈希同腐败案、王宝森腐败案的查处,通过腐败案的查处广大人民看到了我党惩治腐败的坚强决心,同时反腐也成为了全国上下关注的焦点。之后,一批关注现实问题、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家们相继创作出了一大批的反腐题材小说,陆天明的《苍天在上》、张平的《抉择》、王跃文的《国画》 等作品的相继问世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强烈反响,这也标志着反腐小说的成熟与繁荣。2000年小说《抉择》被改编拍成电影《生死抉择》在全国放映,产生了巨大的轰动。同年,小说获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这一奖项的获得标志着反腐小说在当代文学的殿堂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回顾“反腐小说”的发展历程,“反腐小说”之所以取得繁荣之势有其外在与内在的因素。外在因素是中国社会不断走向开放,政治环境变得相对宽松,文艺创作的“自由”氛围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得到了保障。这就给反腐小说生存和发展创造了必备的社会条件。内在因素则是“反腐小说”本身的审美模式以及小说对“权力文化”的解读给读者带来的吸引。就其审美模式而言,小说中丰满生动的人物形象,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旗帜鲜明的善恶斗争,正义最终战胜邪恶的结局,符合了大多数读者的审美习惯。就“权力文化”的解读而言,作家们主要是围绕 “权术文化”和“官本位意识”展开的。在具体作品中由于反腐小说中的主角都是官场中人,官本位意识不断刺激着他们对官位与权力的追求,为了保住官位为了能够往上升迁,玩弄权术成为了重要手段。而玩弄权术就是一种对权力的滥用,就是一种腐败,当他再与人们内心的享乐思想一结合,经济上的犯罪又不可避免,与是由此导致了一系列腐败现象的出现。如此种种,对于不谙官场而又急待了解及至探究的老百姓而言无疑是具有吸引力的,小说正是通过对这些官场生活、官场斗争入木三分的描写,满足了读者对官场的好奇心。
  十几年反腐小说创作的发展给文学界带来了繁荣,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其自身的些许不足。其一,对当前的政治文化的挖掘,小说创作大多处于浅层次上,一些比较严肃的作品不能客观的结合实际,总是有意无意地美化某些不该美化的现实,遮蔽某些本质的东西, 现实中“丰富多彩”的生活还没有激发大多数作家的政治、历史、文化,尤其哲学的深层思考,很多作品给人的阅读感受是有思考却无思想,或有思想却无深度。其二,创作中模式化作品比比皆是,权钱色交易如出一辙,有些将写腐败等同于反腐败,有些则走的是“黑幕小说+言情小说+侦破小说”的路子。而由于创作模式化必然导致了作品主要人物形象类型化、脸谱化,因而在“反腐英雄”和“腐败分子”的形象塑造上,我们总能在不同的作品中看到一些熟悉的影子。其三,艺术手法不能推陈出新,绝大部分作品退回到了“生活故事化”的小说创作阶段,少有 “内心世界审美化”的作品。新时期以来小说创作艺术上的吸收借鉴、探索创新在这些小说中基本上没有什么体现。其四,受市场需求影响,一些作家商业创作倾向明显,作品缺乏精雕细刻,甚至部份作品出现了媚俗现象,整体格调不高。
  诚然,反腐小说现在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但文学毕竟是现实生活的反映者与传播者,随着社会改革与反腐工作的深入反腐小说其自身也必将会有一个日趋完善的过程。那么从这些不足出发,我们应该如果去继续探求反腐小说以后的发展方向呢?一方面我们在创新反腐小说的创作模式的同时要深化小说的创作内涵。现今的反腐小说中,一般都将腐败问题简单归结于“个体畸变”,这样读者只看到了腐败问题的严重性,但却不明白腐败从何而来,似乎作品中的反面人物要么是为了腐败而腐败,要么就是个体的人性畸变。而事实只是仅仅如此吗?我们是不是能够从健全一个积极有效的监督机制,或者是完善法治社会等更加开阔的角度出发展开创作。具体创作过程中,注重好在小说中更深刻地揭示腐败的根源,在小说阅读中,更好地指导大众对腐败问题的清醒认识。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作家的创作引导,强调作家的自身综合素质的养成与提高。在保持正确的创作方向的同时,要走出传统的写作模式,进行更艺术化的文学探索。
  小说创作始终是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的,作为一种世纪之交出现的文学现象、文学潮流,反腐小说如何才能做到更实际、更深刻、更具审美,出名作、出精品,值得我们去继续研究。
参考文献:
[1]黄声波. 试论当代官场小说的渊源及流变.湖南工业大学学报
[2]吴泽荣.探询反腐文学.安徽文学
[3]胡乃亮.“权力文化”与“青天意识”的对话.三月风

上一篇:反腐报道娱乐化反思
下一篇:人才网站网络安全和安全防护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