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东北大秧歌的体育文化价值及其推广

  东北大秧歌又称东北秧歌,流行于中国东北地区的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是东北地区人民最喜爱的民间舞蹈之一。东北大秧歌是东北各民族社会生活的缩影,展示了东北人的文化品位和形象气质,彰显了东北文化在整个中国文化建设发展中具有的独特地域内涵和独有的社会价值。当前,东北大秧歌已经成为多数市民接受和欢迎的一种体育健身方式。文章旨在挖掘东北大秧歌的体育文化价值,引导人们认识其重要地位和价值,针对老百姓对东北大秧歌的需求,探究东北大秧歌的推广途径,使其能更好地为大众体育健身者服务。 

  1 东北大秧歌的内涵 

  秧歌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形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秧歌泛指包括唱歌、舞蹈、小戏等各种民间舞蹈形式,如秧歌、高跷、旱船、竹马以及花灯、花鼓等。狭义的秧歌指秧歌舞,包括高跷秧歌和地秧歌等形式;高跷秧歌则指上高跷表演的舞蹈形式,地秧歌是指有一定表演形式的民间舞蹈。秧歌因地域不同具有不同的风格特色。东北秧歌又称东北大秧歌,生动活泼、幽默俏丽,是东北独具一格的一种舞蹈形式。它以别开生面的曲牌为指导,以独特新颖的秧歌“鼓扎子”定向,队形变换多样,表演丰富多彩、道具花样翻新,具有鲜明的高跷、地蹦子民族表演特色。它承载着民族的情感,展示着东北各族人民的智慧。 

  2 东北大秧歌的发展历程 

  东北大秧歌的发展大约有300多年的历史,是东北地区人民长期积累的艺术财富。秧歌起源于农业劳动,指古代人们在田间辛苦插秧、耕田劳动时,以敲锣打鼓作为自娱自乐的一种歌舞形式,在我国宋代就有农事中唱秧歌的记载。同时还与古代祭祀农神、祈福禳灾所唱的颂歌相关。据传说,元代忽必烈称帝后,把百姓每50户编为一队,派一元兵看管,元兵为寻欢取乐,常集合百姓唱歌跳舞,并在其中乱蹦乱跳,以后以此作为一种表演形式流传下来。 

  辽金时期,随着汉族人进入东北地区,他们将自己的舞蹈带到了东北这片土地,秧歌也成为东北最重要的一种舞蹈形式。清代以后,东北大秧歌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清代初期,东北大秧歌从内容到形式都较为简单,是将汉族秧歌与满族舞蹈相结合的产物;清末民初时期,东北大秧歌作为民间赛会中重要的艺术形式,是老百姓庆祝节日的民俗。它虽仍属地秧歌,但无论从内容和形式都有很大的丰富和发展,其原因一方面是受戏曲影响,另一方面是与民间舞蹈互相交融的结果;抗日战争时期,东北秧歌有了很大的发展,不但与踏跷结合,产生了高跷秧歌,而且在内容上更加丰富。 

  建国后,东北人民将秧歌、狮子舞、旱船、高跷等民间艺术融于生活中,推动了东北大秧歌继续发展和繁荣。在陕北秧歌的影响下,在辽宁地区还增添了一支新花——解放秧歌。这种秧歌既有健康的扭法,又表现了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当家作主的新人、新事、新内容。此时的东北大秧歌不断地繁衍和出新,从内容到形式皆具有新时代的特征。无论是广场艺术,还是舞台艺术,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东北大秧歌凭借着自身的技艺和价值成功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开拓了国际体育演出市场,不仅获得了良好的知名度和国际美誉,而且其技艺也得到了大幅度的发展。2006年,作为东北大秧歌典型代表的辽宁抚顺地秧歌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东北大秧歌已经具有浓郁的东北地方色彩,在舞蹈样式、音乐等方面有了巨大的变化。样式在保留传统的扭、高跷、腰鼓、花棍、旱船,又加进了现代的舞蹈、滑雪舞、扇子舞、灯舞等;音乐也由原来的唢呐、锣鼓、发展到了电子乐等高科技乐器,在音乐旋律中融入了民乐合奏、摇滚乐等,成为集节日表演、健身锻炼、开业庆典、文化宣传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群众体育健身方式。 

  3 东北大秧歌的体育文化价值 

  3.1 东北大秧歌的健身价值 

  东北大秧歌具有很高的健身价值,第一,提高身体机能。东北大秧歌是一种在乐曲的伴奏下对人体全身同时作用的运动,舞者可以按照不同旋律、不同节奏进行活动,全身各个部位的运动方向、速度、幅度、力度均不同,可以加大心肌供養量,增加肺活量,从而有效地提高心肺的功能。第二,改善身体形态。通过秧歌练习,练习者可以成功改善臀围、腰围的比例,降低臀部、腰部脂肪的分布比重和含量,降低腰臀比,达到理想的修身塑形的效果。第三、增强身体体质。从事秧歌运动的人,通过挥舞彩带、摇动彩扇,配合合理的腰部摆动等,可以增强手腕、腰部、腿部等各部位的肌肉力量,减少脂肪,长久的锻炼也会提高人的耐力,提高身体的柔韧性,从而明显增强人的体质。 

  3.2 东北大秧歌的教育价值 

  随着经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现代人越来越注重提高生活品质、注重追求精神的满足。东北大秧歌作为东北地区大众最喜闻乐见的一项体育活动,它的教育价值不可小觑。东北大秧歌可以陶冶一个人的精神、提高人的个人素质,进而使个人更好地融入社会。第一,东北大秧歌激发了民众对体育运动的浓厚兴趣,在普通市民的眼里,体育运动具有竞技性质,带给人的是累、无趣、乏味,但参加秧歌后那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使他们热爱上了运动,激发了他们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改变了固有的传统观念。第二,东北大秧歌提高了民众的知识水平。传承东北大秧歌需要培养大量的专业人才,需要他们掌握学习知识和技能,只有这样才能传播优秀的民族文化,提升了普通民众的文化修养。

     3.3 东北大秧歌的人文价值 

  东北大秧歌的人文价值体现在:第一,可以改善人的情绪状态,使人性格开朗、疲劳感下降,帮助锻炼者确立良好自我概念、在锻炼中不断克服困难(如气候条件的变化、动作的难度或意外的障碍等)和主观困难(如胆怯和害羞心理、疲劳和运动损伤等),能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第二,促进人的社会交往,增进了人际融合。人生活在错中复杂的社会中,都会产生一种压抑,对他人的不信任。然而东北大秧歌的训练和比赛都是以团队为单位参加,有助于加强合作意识,培养团队精神,增加人与人互相的信任感,让每个人对社会充满信心。在东北大秧歌锻炼中,秧歌队员之间要和谐相处、亲密合作,才能保证整个队伍的成绩、锻炼效果。东北大秧歌是群众性、集体表演的舞蹈形式,多数秧歌队是自发性组织,中老年人自愿结合,在潜移默化的锻炼中增强了团队合作,增进了人际融合。 

  3.4 东北大秧歌的民族文化价值 

  东北大秧歌作為东北地域纯粹的民间艺术形式,具有东北独特的文化风格,展现了东北人的个性精神。东北文化是东北地域土著文化与中原文化两种文化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的关东文化,它沉淀在东北人的血液中,形成了东北人开放与保守并存、勇敢进取与鲁莽敷衍共生的人格特质。另外,严寒的气候、壮丽的东北大山与无垠的平原,给了东北人坚忍不拔、沉稳的性格和开阔的胸襟,而这些特质在东北大秧歌这种艺术上有了最好的体现。如东北大秧歌在服饰色彩追求上,讲究艳红、鲜绿、金黄、色彩鲜亮、娇艳,印证了东北人直接、豁达、爽快、鲜明的性格特征,符合东北人内心火热、刚烈的性情;在表演动作上,肢体各个关节比较活,动作幅度大、表情夸张,从不同程度上表达了东北人欢庆节日时的乐观、热情火辣、粗犷豪爽的人格特征和激情。在吹奏乐器中使用琐呐、大鼓、小鼓、大锣、小锣等东北基本的民族表演乐器,旋律也选用东北常用的民间小调、小曲,体现了东北独特的民族地域文化。 

  4 东北大秧歌的推广途径 

  4.1 政府搭台:搭建大秧歌发展的制度化平台 

  地方政府要制定相应政策,从资金、制度、人员等方面为保护东北大秧歌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搭建制度化平台。第一,建立资金保障制度。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金纳入到政府财政预算中,从政府层面拿出社会资金发展东北大秧歌,加大对其研究和支持力度。第二,出台保护东北大秧歌的管理条例,要求各职能部门提高认识,明确职责,落实保护规定;对于支持和保护东北大秧歌的文化传承人和贡献大的保护单位,依法进行表彰和奖励,同时打击和惩罚破坏东北秧歌文化传承的行为。第三,加强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要建立专业的文化管理机构,完善省、市、县、乡、镇多级文化保护网络,配置专业的保护人员,进行专门指导。 

  4.2 社团唱戏:培育大秧歌发展的社会化载体 

  社会团体要积极发展壮大,成为东北大秧歌发展的载体。首先,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社会团体应当结合自身特点,组织成员开展东北大秧歌活动;其次,单项体育协会应当将普及、推广东北大秧歌和组织开展东北大秧歌的活动列入到年度工作计划中,并对全民开展东北大秧歌活动给予指导和支持。再次,基层文化体育组织、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应当组织社区居民开展大秧歌健身活动,协助政府做好相关工作。最后,学校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规定,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和体质状况,组织实施体育课教学,举办全校性大秧歌比赛,开展东北大秧歌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秧歌社团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吸纳更多的人员加入东北大秧歌社团。现阶段参加东北大秧歌体育社团的人员过于单一,大部分的运动群体都是退休在家的中老年人,缺乏新鲜血液注入。因此要组织表演队,在各社区相互交流、进行表演宣传,逐步改变人们的健身理念,使广大爱好者提高认识,鼓励男同志和青年人加入,扩大锻炼队伍。第二,增加东北大秧歌的社团数量。在各个社区都建立秧歌社团,并且吸纳一批合格的社会指导员进行技术指导和组织管理,有专人来管理秧歌健身活动,以提高社团秧歌健身质量。第三,扩大秧歌社团的展演空间。保证每一支秧歌队伍都有自己的专业训练场地,进一步加强秧歌社团与不同单位的合作,特别是与学校、企事业单位的合作,以实现秧歌场地等资源在一定条件下协调共享。 

  4.3 传媒助力:营造大秧歌发展的大众化氛围 

  大众传媒是东北大秧歌宣传和推广的主要途径之一。大众传媒应发挥书籍、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介的舆论引导作用,将东北大秧歌展示给广大群众,传播其优秀的体育文化价值,最大化引发民众对东北大秧歌的兴趣。第一,聘请研究东北大秧歌的专家、学者出版相关书籍,来作为青年人的体育兴趣教材,让大众了解东北大秧歌的历史渊源、演变和文化价值;第二,在报刊上加大对东北大秧歌的健身知识、东北大秧歌展演活动的报道,使其慢慢融入普通市民的视野,融入到人民的生活中。第三,专门设置东北秧歌的电视报道栏目,设置资料翔实的网络专栏,展示东北大秧歌的文化底蕴、主题活动等内容,扩大东北大秧歌的社会影响,使其不再是走不出去的民族传统文化,而是人人皆知的体育健身活动。 

  4.4 市场运作:推动大秧歌发展的市场化运作 

  东北大秧歌作为一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仅可以强身健体,使心灵得到放松,同时还可以作为一种市场产品加以推广。东北大秧歌的传承与推广,需要引进产业化经营机制,与市场接轨,实施产业化经营,在与秧歌运动基本规律相符的基础上,切实扩展秧歌的经济功能,建立符合秧歌运作的的市场化运行机制,培养和开发东北大秧歌的表演市场,可以组建东北秧歌专业表演队,让其走向社会,走向市场,使其向产业化方向发展。东北大秧歌不再完全依赖政府,而是和其他体育产业一样,必须对市场经济的普遍规律予以遵守,依照市场经济机制运行,让社会化大生产的规律重新整合秧歌领域内的技术、人力、物力、财力等,增强秧歌产业的整体功能。 

  5 结语 

  东北大秧歌是具有东北地域特色的一种文化艺术形式,也是一种体育健身活动。它具有健身、教育、人文和民族文化价值,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作为一项民族传统体育活动项目,以积极的态度对东北大秧歌加以保护和推广,才能继承和弘扬这一民族体育的瑰宝,使其更好地为全民健身服务,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东北大秧歌作为独具特色的东北民间艺术,应弘扬和传承其优秀的体育文化价值,应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在保留东北大秧歌“原汁原味”基础上进行创新和规范化发展,使其特色更加鲜明。东北大秧歌的推广需要各级职能部门、专家、体育社团、秧歌锻炼者共同努力,传承发展好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参考文献 

  [1] 籍玉新.东北大秧歌的文化史学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7(1):88-92. 

  [2] 曾涛.东北秧歌的审美文化透视[J].戏剧之家,2016(9):164-165. 

  [3] 郝维国.鉴古知今寸藏非遗——略论东北大秧歌传承和保护[J].北方音乐,2012(7):138. 

  [4] 简波,齐莹.东北大秧歌的文化底蕴及开发价值[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10,29(3):3-29. 

  [5] 李欣.我国民间艺术的瑰宝——东北大秧歌[J].大家,2011(3):112.


上一篇:让“音乐舞蹈”进课堂,寓“美育”于“体育”之中
下一篇:最新的幼儿园中班音乐论文分享(共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