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在志愿服务中开展党建工作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推进志愿服务和党建相结合,研究志愿服务对党建工作的实践价值和意义,推动党建工作新方向,促进志愿服务与党建工作有机结合。志愿服务和党建工作是一个新的旗帜,新的内容,做好志愿服务,对推动党建工作起着志愿重要的作用。高校传统的党建工作是引领教书、管理、服务为一体的总和,但是,当下的新方向是育人,是实践育人,是传递党的知识,是在精神层次推动党员的教育。 
  1 志愿服务的概念 
  志愿服务工作是指任何人自愿贡献个人时间和精力,不要求物质报酬,自愿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的服务。泛指利用自己的时间、技能、资源和善心为邻居、社区、社会提供非营利、无偿、非职业化援助的行为。在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华夏儿女积极发扬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助人传统,向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伸出援手,帮助他们脱离困境。因此,助人为乐是我国特色志愿服务的基本特征。 
  2 志愿服务的主体 
  志愿服务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西方,衍生出的“志愿者”距今已有百年历史。在西方由于教会的鼓舞和引导,出现了一大批怀有慈善之心的社会人员,而他们也就是成最初的“志愿者”,他们以照顾孤寡人群、救济贫困清苦的人们为主要目标。 
  洞察高等教育历史,我们可以清楚看到,无论是在国内外大学生志愿服务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育人手段,它对学生服务社会精神的培养有重要意义。各高校可以通过服务社会这一切实可行的途径,达到对社会服务职能的履行。志愿服务活动不仅与青少年教育密切相关,还与社会发展,大众生活等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在国外志愿服务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和相关文化。例如:在美国高校的学生经常参加多种多样的服务活动。有关于宗教文化、政治制度、经济需求和社会福利等方面。 
  3 志愿服务的意义 
  (1)大学生志愿服务拉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 
  (2)大学生志愿服务能够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完善; 
  (3)大学生志愿服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紧张的社会就业压力; 
  (4)大学生志愿服务对社会保障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拉引和完善。 
  4 党建与志愿服务的关系 
  (1)体现了密切党群关系、构建社会化服务体系、共享共建和谐社会、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2)志愿服务有助于大学生党员切身感受群众需求、是对党性修养进行锤炼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大学生党员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渠道; 
  (3)志愿服务活动是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践行,它与实践育人养目标相契合,是学生入党后继续教育的新途径; 
  (4)思想建设方面,志愿精神与党建宗旨相契合;组织建设方面,志愿服务对党组织建设的促进;队伍建设方面,骨干志愿者与优秀党员的双重角色;活动建设方面,主题志愿服务活动促进党建工作方式的创新。 
  总的来说,志愿服务是党建工作新的载体,是一个新的旗帜,新的内容,做好志愿服务,对推动党建工作起着志愿重要的作用。高校传统的党建工作是引领教书、管理、服务为一体的总和,但是,当下的新方向是育人,是实践育人,是传递当的知识,是在精神层次推动党员的教育。 
  5 党建与志愿服务的主体 
  大学生党员、积极分子是大学生中的肱骨,是党发展的新鲜血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是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流砥柱。当代大学生党员只有在各个方面成为标兵和楷模,才能在同学中树立起大学生党员的优秀形象,进而带动同学共同进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6 志愿服务是党建的新载体 
  志愿服务是党建的新载体。通过各种形式、手段将思想教育传输给大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联系主客体之间的一定形式、手段即可以称之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志愿服务活动完全可以作为党建工作过程中的新型方式,以符合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含义为主。将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进行本次研究。 
  6.1 树立旗帜示范带动,口号宣传扩大影响。 
  旗帜是看得见的哲理注重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党员干部以“旗帜”为镜,培育为民务实清廉作风,推动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口号是宣传的工具,一个好的出发点、好的口号就如同一台发动机,促进志愿服务的快速发展。 
  6.2 打造志愿服务队伍,实践促进育人。 
  在当前发展阶段,大学生的思想偏多元化,他们逐渐追求个性化。在面对多样化的校园文化时,往往不知所措,是因为这样的同学还未形成完整、系统的价值观念体系。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尚未成熟。因此给了那些违背社会主义的价值观的各种思想观念趁虚而入的机会。在复杂的外在环境下,各大高校加强对大学生的实践教育的引导显得尤为重要。大学校园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 
  6.3 网络承担服务平台 
  建立网络服务平台,完善志愿服务体系,让大学生志愿服务有据可查,有政策可依,拓宽服务范围,通过网络来促进志愿服务的发展,为志愿服务提供保障,同时拓宽服务范围,不但在政策上支持,在技术上更要支持,突进志愿服务的进程,发挥载体的育人作用。 
  参考文献 
  [1]覃湘庸.温州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调查与分析[J].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 2011(01). 
  [2]李维意,郭广伟.论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员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构建[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1(01). 
  [3]胡凤琴.基于实践观的大学生党建平台建设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5(41). 
  作者单位 
  吉林体育学院 吉林省长春市 130022

上一篇:新闻宣传要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下一篇:社区文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