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美术教育研究论文格式模板

 

   毕业论文是应届毕业生专业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样也是实践性教学的重要环节,今天跟大家分享的这篇论文是美术教育研究论文格式,希望可以帮助到迷茫中的各位同学们,以下是学术参考网小编搜集整理的美术教育研究论文格式模板,供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

  [关键词]:

  中文摘要与关键词写作要求:

  1、摘要和关键词几字为黑体五号

  2、其它内容为仿宋五号

  3、行与行之间的间距为:段落—固定值—24

  4、摘要前需提行

  5、关键词之间需用“;”间隔

  6、摘要内容不少于100-300字之间;关键词不少于3个,不超过6个

  7、本页单面打印

  [Abstract]:

  [Keywords]:

  英文摘要与关键词写作要求:

  1、英文翻译为摘要和关键词的翻译

  2、所有英文采用TimesNewRoman字体:五号

  3、Abstract和Keywords单词需加粗

  4、行与行之间的间距为:段落—固定值—24

  5、Abstract前需提行

  6、Keywords内容之间需用“;”间隔,第一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需大写。

  7、摘要内容与关键词的翻译必须与中文保持一致,准确无误。

  8、本页单面打印

  引言

  引言部分写作要求:

  1、引言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引言前应该提一行,字体:居中,黑体,小二

  间距:段落—>固定值?24;

  2、内容:不少于500字,字体:仿宋五号,间距:段落—>固定值?24;

  3、正文每一段段前应空两个字距;

  4、从引言起到第三部分理论总结为双面打印;

  5、从引言到第三部分理论总结,要求字数达到4000字以上,学生创作过程分析图五张以上。要求正文必须结合于自己的创作来写创作说明!

  6、设计说明撰写规范要求:

  年月必须用阿拉伯数字表达,完整写入,如:99年4月-?1999年4月

  世纪必须用中文表达,如:20世纪90年代?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正文(包括结论)部分写作要求:

  1、设计说明正文章节顺序,

  一级目录:第一部分作品陈述第二部分延展性课题分析第三部分理论总结

  一级目录为规定格式,严禁变动,字体:黑体小二,第X部分与后面字中间应该空一个字距

  二级目录:一、二、……三级目录:(一)(二)(三)……四级目录:1、2、3、……五级目录:(1)(2)(3)……

  除二级目录字体须加粗外,其它均为仿宋五号

  2、正文中图片表示方法:

  正文中必须有五张以上的创作过程分析图,每一幅图片必须附有文字说明,在文字中必须标注出(如图X-X)所示,凡是在第1章里的图,图号按序编为“图1-X”

  图与正文排列方式如:

  1:单幅图排列

  正文XXXXXXXXXXXXXXXX(如图1-1所示):

  图1-1实验室(该字体为五号,黑体,放置在图中间)

  正文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2:多幅图排列

  正文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如图1-2所示):

  图1-2作品图片(该字体为五号,黑体,放置在图中间)

  正文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注意:图1-1图1-2不能放在一起,中间必须有文字说明来间隔

  3、部分数字写法:

  正文字体:

  除一、二、三级目录有特殊要求外,其它内容均用:仿宋五号

  段与段之间的间距为:段落?固定值?24

  双面打印

  致谢

  致谢部分写作要求:

  1、致谢顶格居中排放,字体:黑体小二

  2、致谢与正文之间应空一行

  3、字体:仿宋五号;段落?固定值?24

  4、本页单面打印

  5、致谢字数不低于200字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写作要求:

  1、“参考文献”黑体,小二,顶格居中排放,与下面的文献中应空一行;

  2、必须有五个以上的参考文献,网页不能作为参考文献,必须是著作、教材、期刊杂志或硕士论文;

  3、[M]—专著,[C]—论文集,[N]—报纸文章,[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R]—报告;

  4、参考文献书写标准:

  书籍格式为——作者.书名[M].出版社城市:出版社,年份:参考页码

  期刊格式为——作者.论文名[J].期刊名:年份(期):参考页码

  论文格式为——作者.论文名[D].学校地点:校名,论文撰写于何年:页码

  (1)作者:如果是国外的作者后面需有该作者所属国际。如:(英)

  (2)书名:书名不加书名号,但书名后面应该标注[M]或[J]或[D]

  (3)出版社前必须加上该出版社所在的城市,并用“:”间隔,出版社与年份之间用“,”间隔

  (4)年份与页码:年份与页码之间用“:”间隔,必须有页码

  4、参考文献内容字体为:仿宋五号段落固定值24

  5、参考文献页为单面打印

  

  参考范文:


  基于核心素养的美术教育研究


  摘要:“核心素养”是近两年教育部提出的新教育理念,针对这一提法,各地方教育部门积极响应,但在具体实施上大多仍然沿袭传统教育模式。从一份美术答卷出发,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对核心素养的关键内涵做了较详细的解读。

  关键词:核心素养;美术教育;课程设计;评价体系


  一、案例回顾

  自十八大提出立德树人的总体教育方针以来,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体系内,2015年教育部面向全国制定了《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自评办法》等系列文件,引起了全国中小学教育界的热烈响应,各中小学纷纷出台相关考核方案。笔者所在学校作为一所致力于打造美術特色的学校,率先对中高年级学段的学生试行了美术素质测评办法,即在原本期末绘画作品考核的基础上,新增了美术理论素养的测试。

  由此笔者围绕四年级下册课本中《大师梵高》的一节欣赏评述课内容,命题:“以你印象最深的一幅梵高作品为例,分析其艺术特点”。在复习阶段,笔者给学生梳理了一份参考答案,列举了梵高的几幅著名代表作,如《星月夜》《向日葵》《鸢尾花》等,色彩鲜艳、对比强烈,笔触粗犷奔放,充满自由和想象……

  大部分学生都能答出这些关键词,甚至有不少学生能一字不落地将参考答案默写出来,但艺术应该是求异而不是求同,这样的答卷让我顿生挫败感,直到几份特殊答卷出现。有一位学生这样答道:“我印象最深的一幅梵高作品是《星月夜》,这幅画画的是夜里的星空,主要运用了蓝和黄两种颜色,是由许多线条组成的,采用了点线面中的线,给人一种精细、美观的感受。”而另一位同样以《星月夜》为例的学生这样写道:“这个天空和日常生活中的天空不一样,它充满了动感,好像星星在动一样,它的笔触粗犷有力,但也很柔美。”也有以《鸢尾花》为例的学生写道:“这幅画以紫、绿色为主色,笔触轻快、轻巧,显得整幅画活泼生动。”我深深地被这些小朋友稚嫩而又真切的语言所打动,心中涌起阵阵暖流,他们真正走进了梵高的画作中,并将自己的真实感受表达出来,这才是我想要看到的答案,这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所在!这与我们当下教育领域备受关注的“核心素养”理念不谋而合。


  二、什么是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一词出自国家于2014年3月30日正式印发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而这个教育理念对于大多数教育工作者来讲是模糊不清的,在具体实施上相关部门大多也是在传统套路上做表面文章。从北京师范大学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报告书上可以看到:实际上核心素养的理念是基于“全面发展”而来的,在这个基础上还包含“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大部分,然后从这三大部分发展出人文、科学、学习、健康、责任、实践这六大具体素养内涵。所以可以看出十八大提出的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是与时俱进的,也是我国基础教育迫切需要解决和实现的,或者说是迫切需要达到的教育方向。


  三、基于核心素养如何实施美术教育

  美术教育是核心素养六大体系中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审美、感知、创作、创意等方面的培养。基于核心素养,如何实施美术教育,这其实是一个教学理念和学习观念的变革。

  1.做好课程设计,加强学科之间的融合

  比如,艺术与文学、科学的结合,打破传统的各学科之间独立的教育体系,改变单纯的美术技法、理论套路的教学,尤其加强学生真实情感的表达,给予充分的个人情感表达的空间。

  2.改变传统教育的知识本位与学科本位现象,不能为知识而知识,为技能而技能

  教师需要引领学生进入核心素养教育体系,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具备反思、质疑、信息获取与信息识别的能力,这也是核心素养中“学会学习”的内涵所在。因此,在让学生评述画家作品时,不妨让学生按照这种风格来画一画。比如,画家梵高的作品,其最大的特点是笔触粗犷、奔放,充满旺盛的生命力。怎么让学生理解什么样的笔触是粗犷有力的,光靠老师的语言传达是不够的,应该让学生自己用画笔在纸上去做不同的尝试,通过不同笔触的表现,学生对笔触粗犷就会有直观的认识,加深对作品绘画语言的理解。

  3.建立新的评价体系,基于核心素养的美术教育在评价方式上也需要做相应调整

  常见的评价方式是以学生的理论答题和技法表达为主,理论的背诵应试显然是空洞苍白的,正如文章前面所回顾的案例,千篇一律的修辞文字完全抹杀了学生的个人情感体验。而大多数作品绘画也因教学的固定模式而呈现出相当的程式化。所以鼓励创新、创意、情感、跨界的评价体系才能激发学生创作潜力的审美体验。

  所以说美术教育不是要培养做题的机器人,而是要培养有知识、有思想、有个性、有审美、有创新、有素养的全面发展的人。基于核心素养的美术教学,就是要在现实情境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以自主、合作、研究等方式获取知识技能,将知识技能加以运用来解决问题,简单来说就是“问题引领、自主探究”。在反复的探究解决问题过程中,学生有了量的积累,然后再慢慢沉淀成素养。

  编辑李琴芳


  作者:习慧

  来源:新课程·上旬2016年11期

上一篇:英语论文题目格式详细讲解
下一篇:中外建筑史论文格式编排要求与范文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