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普通外科抗菌药使用情况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随机抽取2007-2012年我院普通外科596例I类(387例)及II(209例)类切口的常见手术病历,重点了解使用抗菌药物的类别、给药剂量、用法、给药途径及疗程、联合用药等情况,并进行统计及分析。结果:在596份病历中抗菌药物术前使用299例(50.18%),术后489例(82.05%),使用品种共11种,主要是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青霉素类,并联合运用甲硝唑。给药途径以静脉点滴为主,疗程最长为12天。结论:应用加强合理用药,建议今后药师要加强与临床医生之间的联系,及时做好药品咨询工作。


  关键词:普通外科;抗菌药物;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R60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042-02


  近年来抗菌药物发展迅猛,抗菌谱广的新品种不断进入临床,给临床医生提供良好的选择空间和治疗环境,但也增加了选择的难度。为此,我们对我院2007-2012年的596例普外科患者使用抗菌药进行调查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来源与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普外住院病历596份作统计分析,其中包括抗菌药物的品种、给药剂量、用法、给药途径、疗程、联合用药等情况,并进行分析评估。596份病历中,男378例,女218例,年龄15~86岁,平均年龄45.73岁。596份病历中患者的疾病情况,以阑尾炎为最多,共269例,其次为胆囊(管)结石,共185例,胃出血、十二指肠溃疡穿孔47例,肠梗阻38例,腹股沟疝35例,胰腺炎7例,其他15例。


  2结果


  2.1应用抗菌药预防:I类切口387例,占64.93%;II类切口209例,占35.07%。术前使用抗菌药物299例,其中I类切口预防用药90例,II类切口100%预防用药,预防用药疗程为1~7天。术后489例均使用抗生素,疗程为2~12天,


  2.2联合用药情况:联合用药共252例,I类切口联合用药43例,占17.06%;II类切口联合用药209例,占82.94%。常用青霉素类、喹诺酮类联合甲硝唑,以头孢菌素类联合甲硝唑用药最多。


  2.3抗菌药物使用情况:596例使用抗菌药者,平均每例使用6.30天。其中头孢菌素类用药最多291例,抗菌药用药情况见表1。


  表1,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讨论


  建章立制是合理用药的制度保证:,据文献[1]报道,我国不合理用药人数约占用药者的12%~32%,全国每年5000万住院患者中至少有250万人与药物不良反应有关;每年因上述原因死亡的人数约19万人,平均每天,520人死于不合理用药。所以安全、有效、经济、适当为原则,不断提升用药效益,促进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


  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主要是为了预防术后切口感染、部位腔隙感染及术后可能的全身感染。Ⅰ类切口手术一般不应用抗菌药物,若患者属于高龄、免疫力低、手术创面大、时间长、涉及重要脏器、有植入物或有合并症时,可于术前预防用药[2,3]。本次调查结果显示,596例中预防性用药299例,占50.18%,明显偏高。此外90例(30.10%)的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了抗菌药物,如体表肿块切除、乳腺良性瘤切除、疝修补均使用了抗菌药物,表明临床医生预防性用药指征过宽。大量的研究表明,术后切口感染主要取决病人基础情况、术中无菌操作,而与抗菌药物使用的剂量和疗程无关。因此临床医生必须重视无菌操作技术,不要期望以预防应用抗菌药物代替严格的无菌操作。本研究表明用药指证过宽,应予加强合理用药。


  I类切口手术单一用药已足够,联合用药一般没必要,本组研究仍有17.06%的病例联合应用抗菌药物,这说明本院普外科联合用药不太合理,应予以加强。本院普外科头孢哌酮在联合用药中最多,它是第3代头孢菌素,半衰期为8h,24h后血内所含活性物质的浓度仍高于主要病原体抑菌浓度数倍,疗效好,作用快,对中、重度感染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4]。但是联合用药种类过于单一,仅以头孢菌素类联合甲硝唑用药尤为最多,应加强联合用药的多元性,合理性。若I类切口手术涉及下消化道、女性生殖器官时,可以联用具抗厌氧菌活性的甲硝唑类药物。所以我们在联合用药时应该做到合理、科学化的原则。


  抗菌药物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一类药物,不合理使用甚至滥用现象较为普遍,在临床各科室均有不同程度存在。我院普外科在抗菌药物方面存在许多不合理之处。因此应强化临床医师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意识,停止无指征预防用药,改变抗菌素药物万能的观念,有针对性用药。建议今后药师要加强与临床医生之间的联系,及时做好药品咨询、新药的介绍工作,使临床应用抗菌药更加合理,以利提高整体用药质量。本文来自《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上一篇:浅谈不同专业的外科学实验教学改革与设定
下一篇:中西医结合外科治疗胃癌临床分析